《《三国志演义》与历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志演义》与历史.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成书:是民间艺人和民众共同参与的结果。作 者:罗贯中 版本: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万历年间吴观明刊刻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由单句变为双句。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对回目和正文作了较大的增删和修改,并作出详细的评点。毛本三国,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正统色彩也更加浓厚,这个本子是后来最通行的本子。,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明君仁政的理想),一、魏、蜀、吴政权的比较“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
2、;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种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说苑(卷七)1、蜀汉政权是王者之政的代表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智勇刘备实施“仁政”的方针,一是“兴复汉室”,二是“以民为本”(也就是救国救民)。在人格和才能方面,刘备秉持着良好的道德规范,不骄奢,不淫逸,始终以国家大业和百姓的安危鞭策自己。,2、曹魏政权具有霸者之政色彩,曹操被毛宗岗评为“奸绝”。书中归纳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统一国家的目的和方针:与刘备集团“光复汉室”、拯救黎民为目标不同的是,曹操统一天下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制定的战略方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待下属的态度:耍权谋、使手段。,3、孙吴政权以追求暂时的
3、实际利益为主要特色,在统一天下方面,孙吴政权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总体战略。在孙吴君臣的关系上,既没有像曹魏政权那样,有主宰一切的曹操,也没有出现蜀汉政权中的诸葛亮。人才方面:张昭十分愚钝,周瑜、鲁肃虽然也可称之为“风流人物”,但似昙花一现。从才能到性格,他们都有明显乃至致命的弱点。周瑜,一方面“雄姿英发”,有胆有识,在赤壁之战中统领千军万马,大败曹操;但同时又心胸狭窄,嫉妒贤能最后自绝于自己的量小上。鲁肃是个陪衬人物。,二、关于“拥刘反曹”,历史学家的态度:帝刘还是帝曹,历史学家存在着分歧。陈寿在三国志中认为曹魏是正统,这是因为陈寿是西晋人,西晋是承曹魏而来的。东晋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以蜀汉为正统
4、,这与他生活在偏安江左的东晋有关。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以魏为正统,也许是北宋政权是篡夺后周而立,与曹魏篡汉相似有关。南宋朱熹等人又极力主张以蜀汉为正统,这显然又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地全入于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关于“拥刘反曹”,民众与文学家的态度 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不是根植于历史学家的观点,而是在自己整治理想的统照下,演义这一段历史故事,借小说来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在他的心目中,一个理想的政权,就应该像蜀汉那样,以“王者之政”来治理国家,为君者仁,为臣者忠,君臣之间,有手足之义,三分天下,应该由蜀国统一。因此书中塑造的刘备和曹操,对比他们的人格、品格、道德方面的性格特征
5、,而褒贬爱憎即寓于此。,第三节 历史演义的典范独特的艺术成就,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无视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小说,没有虚构,则就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绝大多数都是有历史依据的,书中写到的400多个人物,绝大多数都见于史籍。然而,三国演义也存在大量的虚构,特别是情节的虚构,主要有以下集中情况:,虚构的方式,于史无证,纯属虚构史籍上只有简略的记载,小说则大肆的渲染“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二、非凡的叙事才能,在结构上:全书以50回为界,前50回是中原逐鹿,写各路军阀割据的局面和各自消长沉浮的命运;50回以后则集中描写魏、蜀、吴三个政权各自的发展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晋的统一,线索十分清晰,
6、是典型的辫状结构。重点突出:前50回军阀割据,重点写了曹操和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而后70回则主要以魏、蜀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又以蜀汉故事为重点;在蜀汉内部,以诸葛亮为中心;写诸葛亮时,又以隆中对的决策为关键。多种叙事手法的交互运用:在叙事时,作者兼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不同手法,时而实写,时而虚写、暗写、侧写、略写,使全书的故事详略得当,摇曳多姿。跌宕起伏,三、战争描写与计谋艺术,战争描写: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小说,全书共写了40多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重大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个主要战役决定了各路军阀的政治走向;计谋艺术:三国从开篇第
7、一回宦官曹节弄权陷忠良,到篇终百二十回晋都督杜预诈退败吴兵,设计伏谋共达400余处。不仅于此,作者在计谋描写的类型上还不受前人所拘,另有一番创新;除多次准确恰当地展现了围魏救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暗度陈仓、调虎离山、金蝉脱壳、美人计、反间计等三十六计以外,还先后出现了驱虎吞狼、掘坑待虎、减兵添灶、疑兵计、诈降计、骄兵计、缓兵计、韬晦之计、将计就计等(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一期),四、典型化的人物性格,三国演义塑造人物是典型化、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毛宗岗论三国人物有“三绝”:智绝诸葛孔明、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忽略人物性格的次要方面,而是突出其主要方面,在手法上基本程式是:出场定型追溯补充反复强化侧面展示,有点像京剧脸谱化的表演,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具有古典“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特征,是一种和谐、单纯、崇高的美。,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由于浅易语言的运用,使整个作品既具有文言的简练和典雅,又不古奥难读,使一般的民众都能接受,扩大了读者群。使作品的人物语言与叙述故事的语言和谐一致。因为使用浅近的语言,使人物语言充分地个性化,从而成功地塑造典型的人物。使书中征引的历史文献与全书语言风格相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