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文本.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9926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文本.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CCSH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XXXX-2023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Serviceguidelineofsocialworkinchildwelfareinstitution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服务原则15基本要求26服务流程37服务内容38服务方法89督导810社会工作管理10附录A:儿童初始预估记录表11附录B:儿童季度评估记录表12附录C:儿童结案评估记录表13附录D:个案工作接案记录表14附录E:个案工作预估表15附录F:个案工作计划表16附录G:个案工作过

2、程记录表17附录H:个案工作评估表18附录I:个案工作结案表20附录J:小组工作计戈IJ书21附录K:小组工作单元(小节)计划书23附录L:小组工作过程记录表24附录M:小组工作评估总结报告26附录N:社区活动计戈IJ书28附录0:社区活动报名表30附录P:社区活动签到表31附录Q:社区活动终期报告32附录R:督导记录表33附录S:社工督导记录表34附录T:督导需求表35附录U:督导工作计戈IJ表36参考文献37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

3、民政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赣州市儿童福利院、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丰、罗达、蔡雅娟、张晓、姚娟、肖瑾、胡群华。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服务原则、基本要求、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方法、督导和社会工作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儿童福利机构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MZ/T167-2021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

4、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社会工作服务SociaIworkservice社会工作者秉持儿童权利理念,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针对儿童福利机构监护抚养的孤残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以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帮助儿童发挥最大潜能而开展的工作。4服务原则4. 1利益最大原则社会工作者应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提供专业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儿童权益。来源:MZ/T167-2021,4.15. 2伤害最小原则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如果无法避免造成伤害,尽量选择对儿童造成最小伤害的方案,或者是最容易从伤害恢复的方案。来源:MZ/T167-2021,4.24.3专人全程服务原则儿童福利机构

5、应确保每名儿童从入院到离院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做到专人负责,全程介入,个别化服务。社会工作者应创造公平的环境,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尊重儿童在其权利和能力之内的决定和意愿,鼓励和支持儿童主动参与服务活动。4.5生态系统原则社会工作者应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从儿童自身及其与不同的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分析问题,识别资源,采用综合的手段和方法提供专业服务。4. 6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尊重儿童隐私,严格规范儿童相关信息文档的收集和管理制度,不随意散播服务对象的信息。5基本要求4.1 组织制度管理4.1.1 儿童福利机构应设置社会工作部门,按照1名社工服务不超过25名儿童的比例

6、确定岗位数。4.1.2 儿童福利机构应明确社会工作岗位职责,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工作职级体系。4.1.3 儿童福利机构应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流程与相应工作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及管理规范; 儿童权益侵害预防和发现机制; 多部门联动和个案会商制度; 儿童信息与档案管理制度; 社工督导制度;服务质量监控制度等。5. 2人员要求5. 2.1社会工作者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满足以下一项条件即可:取得社会工作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登记注册。5.2.2社会工作者聘用应遵从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准入资格制度:招聘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

7、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一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上述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通过查询或者其他方式发现其工作人员具有上述行为的,应当及时解聘。5.2.3社会工作者应认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熟悉儿童福利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儿童福利机构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2.4社会工作者每年应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业务培训,接受不少于12小时的专业督导。培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相关学历教育; 现场培训或远程培训; 社会工作年会、研讨会; 社会工作论坛、讲座、工作坊等。6服务

8、流程社会工作服务应贯穿于儿童从入院到离院的全过程。服务流程包括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见图1所示。确认儿童信息登记建档开展联合评估出具评估报告确认需求和资源制定安置计划养育医疗教育康复安置评估进展调整计划离院评估归档图1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图7服务内容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一儿童评估;安置服务;环境适应;心理疏导服务;儿童成长性服务;一危机干预;一照料者/服务者支持性服务;一一社会力量引进等。7.1.1 儿童评估应贯穿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始终。社会工作者应从儿童评估中明确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包括日常照料、医疗护理、康复训练、教育学习、情感支持等,以此评定儿童的适应情况

9、以及相应服务的适配情况,从而制定和调整儿童服务方案或计划。7.1.2 评估类型包括: 初始评估:应为新入院儿童及在院所有儿童进行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安置方案,制定安置服务计划,提供养育、教育、康复、医疗、社工、心理等服务。 跟进评估:应为所有在院儿童进行每季度日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各项服务,确保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最佳的支持。 离院评估:应评估离院儿童是否具备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后续服务需求,并根据需要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7.1.3 社会工作者应汇总分析养育、教育、康复、医疗等部门的评估数据和报告,结合实地走访、观察、会谈等方法收集信息,全方位了解儿童及所在环境的情况,以得出客

10、观的结论。必要时,可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7.1.4 社会工作者应依据评估需要和目的确定数据信息的收集范围和内容,宜包括但不限于: 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头围等; 儿童各领域发展水平,如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交情感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等; 特殊儿童专项评估,如视觉评估、听觉评估、智力评估、适应行为评估、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运动能力评估、语言发展评估、问题行为评估等。7.1.5 社会工作者应在完成评估后,填写相应的评估记录表。7.2安置服务7.2.1社会工作者应主导完成儿童安置需求评估,并制定安置服务计划。具体工作过程应依照MZ/T167-2

11、021的要求进行。7. 2.2社会工作者应对安置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进,通过协调和链接资源、培训、指导等方式为儿童、家庭和照料者提供支持,并根据儿童的需要及时调整安置服务计划。安置服务的跟进频率和记录方式应依照MZ/T167-2021的要求进行。8. 2.3机构集中安置社会工作者应当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养育部门营造家庭氛围,帮助儿童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情感依恋。一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促进跨部门协作,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儿童为中心,整合资源,满足集体安置儿童的生存、发展等多项需求。7. 2.4类家庭安置 社会工作者应按规定招聘类家庭养父母,并对有意愿的夫妻面试评估。 确定类家庭养父母人选后,社会工

12、作者应协助机构与类家庭养父母签订协议,明确类家庭养父母的儿童监护义务和养育责任。 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机构为类家庭提供适宜的住所,并协调资源为家庭儿童提供医疗、康复、教育等多项服务。 社会工作者应负责对类家庭进行培训,帮助类家庭父母学习掌握儿童相关法律法规、儿童疾病预防和护理知识、各年龄段儿童发展知识、家庭教育方法等。社会工作者应定期对类家庭及儿童跟进,支持儿童进行家庭融合,掌握儿童监护照料情况;并协助儿童福利机构对类家庭进行管理。7.2.5寄养家庭安置 社会工作者应按规定面向社会招募机构寄养家庭,并对有意愿的家庭开展家庭评估。 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入户走访、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家庭的寄养

13、动机、意愿和计划准备等情况开展调查。评估后填写寄养家庭评估记录表,确定评估意见后上报机构负责人。 确定寄养家庭后,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机构与寄养家庭签订协议,明确寄养期限、寄养双方的权利义务、寄养家庭的主要照料人、寄养融合期限、违约责任及处理等事项。 社会工作者应对寄养家庭进行寄养培训,普及寄养法律法规、儿童疾病预防和护理知识、儿童发育知识、安全知识等。 社会工作者应定期对寄养家庭及儿童进行跟进,掌握和监测儿童在寄养家庭中的生活、医疗、教育、康复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并提供帮助;对问题严重的寄养家庭及时终止寄养程序,并对寄养儿童进行妥善安置。7. 2.6收养家庭安置 社会工作者应按规定面向社会招

14、募收养家庭,明确收养条件,接受收养申请,并根据收养申请筛选符合条件的收养家庭。 社会工作者应面向收养申请人及相关人员开展家庭评估调查,并填写收养评估家访记录表、收养评估面谈记录表,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收养家庭。 社会工作者应在收养安置前和过程中,帮助收养家庭做好相应准备。一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提供儿童辅导服务,帮助儿童做好被收养准备。在儿童与家庭初次见面、儿童离开福利机构、儿童进入家庭初期提供融合服务。 社会工作者应对收养安置情况进行跟进,为儿童与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7.2.7成年安置 社会工作者应组织专家评估小组或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在儿童年满18周岁前6个月内,对其劳动能

15、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和身体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仍在校就读的安置对象,待其不再就读后1个月内进行评估。 评估后,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召开养育、教育、康复、医疗等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根据评估意见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制定安置方案,并按规定上报审批。 社会工作者应会同民政相关部门,自儿童社会化安置之日起5年内,每年对安置对象适应社会生活状况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评估。同时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帮助安置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对接社区社工资源,逐渐完成转介。 对就学安置对象,社会工作者应协助为其提供相对独立的居所,保障假期返院居住需求。 对照料安置对象,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其做好转院准备;并与接收机构协

16、调做好交接工作,确保程序正当合理,资料齐全。 社会工作者应为所有离院安置对象进行离院评估,并根据需要安排转介等后续服务。7.3环境适应 对新入院或新转入机构安置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儿童的适应情况,包括生活适应、同伴关系、与照料人的关系、心理状态等。 社会工作者应为发生适应困难的儿童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儿童熟悉机构居住环境和活动场所,建立归属感。一社会工作者应主动与机构各部门直接服务儿童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帮助其了解儿童的特点并进行调整,便于儿童更快地适应。 在儿童转入第1个月内,社会工作者应至少每周跟进2次;第2个月每周至少跟进一次;第3至6个月,至少每两周跟进1次。7.3.2学校

17、适应 对即将就学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提供先期辅导,帮助儿童做好就学的心理准备。 必要时,社会工作者应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即将就学的儿童特点和特殊需要,便于校方及老师做好对应支持准备。 儿童就学期间,社会工作者应加强院校联动,及时沟通了解儿童在校情况。在儿童就学第1个月内,社会工作者应至少每周跟进1次;第2个月,至少每两周跟进1次;过后至少每个月跟进1次。 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便于儿童在校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朋辈群体关系。 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分数观念,缓解学业焦虑。 社会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儿童对学校的适应情况,包括校园生活适应、师生关系、同伴关

18、系、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是否遭遇校园霸凌等;并为发生适应困难的儿童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7. 3.3社会适应 社会工作者应为每一名儿童提供社会融入的机会。健康儿童应至少每季度有一次社会融入的机会,残障儿童应至少每半年有一次社会融入的机会。 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参观研学、开展社区融合活动、社区生活体验等,帮助儿童增进社会认识。 社会工作者应协调资源为14岁以上、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儿童开展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其掌握1项以上职业技能,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对即将成年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在成年安置评估后为儿童提供社会融入服务,做好进入社会工作或生活的能力与准备。 对有就业需求的儿童,社

19、会工作者应整合资源为其提供职业教育培训,链接社会或企业资源,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等。7.4 心理疏导服务7. 4.1社会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所有在院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游戏活动、访谈、他人转介等方式,及时识别、筛查出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儿童。必要时可链接专业机构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或诊断。8. 4.2社会工作者应定期与每一名儿童进行谈心谈话,建立儿童的心理健康档案。9. 4.3社会工作者应至少每季度开展1次心理关爱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性教育培训、生涯规划、学业解压等。10. 4.4社会工作者应为存在轻度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如对一辅导,或开展焦点小组等,帮

20、助儿童缓解情绪、减少问题行为。11. 4.5社会工作者应为存在严重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链接资源,转介至专业机构进行诊断评估和干预矫治。社会工作者应定期跟进,了解干预效果,并协助专业人员做好在院支持工作。12. 4.6社会工作者应联合学校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将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儿童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13. 4.7社会工作者应指导机构护理员、类家庭/寄养家庭父母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心理关爱和情感支持。7.5 儿童成长性服务7. 5.1社会工作者应整合资源为儿童提供成长辅导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做好能力与心理准备;支持儿童应

21、对和处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如升学考试、人际关系、青春期、恋爱等;协调并链接专业人员支持儿童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等。7.5.2社会工作者应整合资源为儿童提供发展性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课业辅导,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兴趣培养,拓展儿童的兴趣爱好,在兴趣活动中锻炼积极品质; 课外拓展活动,增加儿童的课余知识,拓宽眼界; 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儿童的社会见识,体验社会生活等。7. 5.3社会工作者应整合资源为儿童开展通识教育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儿童权利法律教育,帮助儿童了解权利保护,提升法律意识; ,性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 感恩教育,帮助儿童懂得感恩;

22、安全教育,帮助儿童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儿童提前思考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心理和能力准备等。7.6危机干预7.6.1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宣传儿童保护理念,参与建立儿童权益侵害预防与发现机制。7.6.2无论在任何过程中发现儿童权益受到侵害或疑似侵害的,社会工作者应及时研判,提供紧急介入、紧急庇护和危机干预等应急处置措施。7.6.3社会工作者应主动识别并评估儿童所面临的危机,包括危机的缓急程度、危机来源、可处理危机的资源、以往危机介入的服务记录等。7.6.4对处在危机情境中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首先保障其安全。对自杀、伤人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行为问题,社会工作者应立即进行介入,

23、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7.6.5若符合强制报告的情形,在紧急处置的同时,社会工作者应依照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中的规定进行报告,并由专门的儿童工作人员跟进后续工作。7.6.6社会工作者应进行危机干预的善后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减少创伤对儿童的影响;进行抗逆力培育,帮助儿童面对逆境;利用人际支持网络以及社会资源,为儿童提供各种支持等。7.7照料者/服务者支持性服务7.7.1社会工作者应为机构照料者/服务者提供支持性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压力舒缓,如心理疏导、团队建设与解压等;链接资源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如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特点、育儿技能、康复技能培训等。7.7.2社会工作者应

24、为家庭照料者提供支持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政策支持倡导; 照顾压力舒缓; 家庭互助支持小组; 照料技能培训;喘息服务等。7.8社会力量引进7. 8.1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引进志愿者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主动寻找和对接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 支持志愿者团队到儿童福利机构开展志愿服务; 对志愿者团队进行培训与指导,帮助志愿者团队了解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的特点和支持策略; 对志愿者团队开展的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并结合儿童的特点主动提出建议;对志愿者团队进行表彰与鼓励; 协助儿童到社会开展志愿服务等。7. 8.2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引进社会慈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对儿童福利机构进行爱心捐赠; 链接专

25、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弥补儿童福利机构服务的不足;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社会倡导,帮助社会大众了解儿童福利机构及儿童的情况。8服务方法8. 1直接服务方法 个案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儿童个案工作计划,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支持儿童能力发展,以解决问题。 小组工作:根据儿童需求制定小组工作计划书,招募小组成员开展不同类别的小组活动支持儿童能力发展,包括支持性小组、治疗性小组、自助小组和任务小组等。 社区工作:根据儿童需求制定社区工作计划书,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加强社区融入。 个案管理:针对儿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协调各服务部门,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提供综合性服务。8.2间接服务方法社会资源管理:通过动员、拓展

26、、培育、维护等方式,为儿童争取更多正式及非正式的资源,组建资源库。包括家庭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康复资源、就业资源、志愿者资源等。社会政策倡导:收集和系统分析与儿童和环境相关的信息,反映儿童诉求,进行政策倡导,为完善与儿童成长发展的政策建言献策。社区环境营造:面向社区宣传儿童权利理念,提升社区对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的接纳度和融合度,建设方便儿童学习、生活、娱乐的安全社区,营造友好型社区氛围。9督导9.1 督导对象儿童福利机构内的所有社会工作者,及相关岗位的实习人员。9.2 督导者社会工作督导者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从业经验的、能够提供社会工作督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督导者应根据与儿童福利相关的

27、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熟练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技巧,根据督导对象的需求和机构工作安排,制定督导计划,督促、训练和指导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科学地开展专业服务。9.2.1儿童福利机构内的社会工作督导者应至少满足以下一项条件: 取得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不少于3年; 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不少于2年; 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不少于5年; 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不少于1年。9.2.2儿童福利机构外聘的社会工作督导应至少满足以下一项条件: 获得社会工作有关部门授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或者专家称号;

28、具有两年及以上的儿童社会工作督导经验; 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并有一年督导经验,且近三年内参加过儿童社会工作相关督导课程; 取得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一年及以上; 在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任职讲师以上职位且具有2年以上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经验。9.3督导内容9.3.1行政性督导 参与儿童福利机构建立或修改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制度; 协助促进社会工作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社工、护理、医疗、特教、康复等); 招募及引导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等拟订社会工作计划与分配任务。9. 3.2教育性督导 强化儿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教授儿童社会工作相关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 教授

29、儿童评估方法和实操技能、家庭评估及服务方法; 提供个案咨询与专业实践服务指导; 评估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表现。10. 3.3支持性督导 协助社会工作者适应和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给予社会工作者激励和支持; 协助社会工作者探索专业成长道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创造专业成长机会; 协助社会工作者发现工作成效和服务空间,激发工作动力; 协助社会工作者获得专业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其对专业的认同。9.4督导方式督导方式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进行,每位督导者的督导对象不应超过五人。一督导形式可采取小组督导、个别咨询、会议、工作坊、现场示范、书面指导和远程视频会议等;优先现场督导,远程督导应根据需要进行。每

30、次督导前,督导者和督导对象应对本次督导内容达成共识。每次督导结束后,应及时做好督导记录。每次督导应有书面或影像资料留存。督导频次每个月应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60分钟。9.5督导记录1 .5.1记录督导情况督导者和督导对象应分别如实记录督导情况,理清需求、分析问题、确定服务策略和方法,以此提升督导对象的工作能力。9 .5.2填写督导记录督导者应按规定填写督导年度计划、督导记录表、督导阶段性评估报告。督导对象应按规定填写督导需求表、社工督导记录表、督导阶段性自评报告。10社会工作管理10.1服务质量管理1011儿童福利机构应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定标准化流程,建立起社会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包括: 明确社

31、会工作服务的职责、权限、过程管理和质量要求; 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制; 为各个服务环节制定标准化的流程,并规范服务方法和文档要求。10.1.2 服务质量过程控制 定期开展服务过程检查,确认社会工作者是否按照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开展服务; 及时、准确、系统地记录社会工作服务情况; 在社会工作督导的督导下完成社会工作服务。10.1.3 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定期开展针对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监督考核;收集并分析成效不佳的原因,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服务质量。10.2服务档案管理1.1.1 2.1应为所有在院儿童建立儿童档案,一人一档。文档格式应规范统一。1.1.2 应对档案进行动态管理,

32、及时更新档案内的信息内容。1.1.3 应设立专门的档案柜存放档案,并制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确保儿童隐私信息得到有效保护。附录A儿童初始预估记录表编号儿童姓名时间年月日地点口留观室上午时间:评估室口下午时间:生活区()口晚上时间:其他评估过程记录养育评估(儿童自理能力、照料需求,入院安置区域)医疗评估(儿童目前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康复评估(儿童活动能力、康复需求)教育评估(儿童就学情况、学习能力、就学需求)社会工作评估(儿童生理、心理状况、适应能力、是否危机介入)评估分析和结论记录评估人签字日期儿童季度评估记录表儿童姓名性别年龄安置区域季度时间从至季度综合描述分析及后续工作安排社工签名日期附录

33、C儿童结案评估记录表儿童姓名编号结案类型国内收养口涉外收养口回归原生家庭口转入其他福利机构口成年后社会安置或转介口死亡口服务时间从至1评估内容养育评估医疗评估康复评估教育评估社会工作评估综合陈述结论可以结案口结案前还需完成社工签名日期附录D个案工作接案记录表服务对象姓名社会工作者姓名日期/时段年月口时分时分地点服务对象来源及接受服务意愿来源:口主动求助口转介口机构内口寄养口收养说明:接受服务意愿:口不愿意接受服务口愿意接受服务口不适用说明:(不愿意接受服务或不适用请说明)服务对象情况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要素)服务对象困境及需要社会工作者建议危机程度低口

34、中口高说明:紧急服务口需要说明:口不需要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附录E个案工作预估表服务对象姓名社会工作者姓名一、背景资料(一)服务对象个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二)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等资料(三)服务对象对自己及处境的感受、观念和看法二、服务对象问题及需要分析(一)以需求为导向,与服务对象讨论其需要、困境或问题(二)以资源为导向,识别服务对象及其所处环境中的资源、优势与障碍三、服务目标四、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注:此表格请在个案工作首次接触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个案工作计划表服务对象姓名社会工作者姓名概述问题呈现及原因分析目

35、的(与服务对象商议后制定)服务模式目标、介入策略、工作进度评估方法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个案工作过程记录表服务对象姓名社会工作者姓名日期地点次数第次时段服务形式介入目标介入过程(概述)介入小结下次介入计划与建议督导者意见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附录H个案工作评估表服务对象姓名社会工作者姓名接案日期结案日期以下内容由服务对象填写、您接受了社会工作者的哪些服务?二、接受了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后,您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获得提升?是说明:否您对社会工作者的表现满意吗?(请在答案处打钩)口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口不满意口非常不满意四、自接受本机构服务后,您的情况有否改善?

36、(请在答案处打钩)完全没有改善完全解决12345678910五、本服务结束之时,您与社会工作者商定的目标达成情况如何?(请在答案处打钩)完全达成()原因说明:部分达成()原因说明:未能达成()原因说明:六、其他评价及建议服务对象(签名)日期以下内容由社会工作者填写一、目标达成情况(重点描述服务对象转变,如情绪改善、行为改变以及能力提升等)二、总结与反思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以下内容由督导者填写对服务评价社会工作者表现评价督导者建议督导者(签名)日期个案工作结案表服务对象姓名社会工作者姓名接案日期结案日期介入过程及现状总结服务时间跨度、服务次数、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的情况变化,问题解决程度目前服务对

37、象的意愿、情绪、期望等社会工作者观察、总结目标达成情况结案原因口目标达到口社会工作者认为不适合继续跟进口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口其他情况口超出服务范围说明:说明:说明:服务对象知道个案已结束并知道在有需要时如何得到服务口是否结案后回访跟进计划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服务对象(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附录J小组工作计划书基本信息小组名称编号服务对象服务人数日期/时间地点小组性质人员安排(分工与职责)单元(节)数共单元(节)背景1.需求调查2 .问题分析3 .政策依据4 .服务方向理论依据(阐述在小组服务中,运用了什么理论,以及理论在小组服务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小组目标招募方法各单元小组设

38、计大纲单元(节)次单元(节)名称单元(节)目标主要活动内容时间配置人力123预计困难与解决方法小组评估(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方式等)审批签署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附录K小组工作单元(小节)计划书基本信息小组名称编号单元(节)数第单元(节)本单元(节)主题日期/时间地点目标流程时长名称目标内容及具体操作方式所需物资工作人员预计困难与解决办法督导意见签名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小组工作过程记录表基本信息小组名称编号日期/时间地点社会工作者姓名协助人员出席人数单元(节)数第一单元(节)小组性质过程记录时间段及环节目的过程分析小组成员反馈(可采用问卷等多

39、种方法)小组分析(包括小组沟通模式、气氛、规范、凝聚力、组员领导模式、决策、冲突等;小组活动内容、方式等;小组组员的参与、投入和其他表现等;工作人员态度、投入和专业性等各种表现等)目标达成情况工作反思(可从价值观、理论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反思)下单元跟进(在下一单元(节)中需要发扬或利用哪些优势,注意解决或跟进哪些问题,以及在专业价值观、理论、方法技巧、工作内容等方面做出哪些调整,在此处应予以简短说明;如果是最后一单元(节),此部分可省略)督导意见签名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附录M小组工作评估总结报告基本信息小组名称编号服务对象服务人数聚会地点社会工作者姓名时间单元(节)数共单

40、元(节)小组性质出席情况单元数123456789平均值出席人数出席率目标达成情况参加者满意度分析(请根据小组满意度调查表总结此栏内容,需包含对活动内容/形式、时间、频次、地点、工作员态度/能力、自我参与程度等的满意程度)小组分析(包括小组沟通模式、气氛、规范、凝聚力、组员领导模式、决策、冲突等;小组活动内容、方式等;小组组员的参与、投入和其他表现等:工作人员态度、投入和专业性等各种表现等;工作员(或者说小组所在)的机构的人、财、物的投入等各种表现)其他建议(如筹备策划、人员分工、资源动员与科学合理使用、专业性、本土化、知识建构、内容设计或其他方面的情况及建议等,请在此栏填写)工作反思(可从价值

41、观、知识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反思)跟进计划(追踪评估计划)督导意见结束签署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中心/项目负责人(签名)日期注:请将评估工具(如评估问卷、评估量表、访谈提纲等)附后。附录N社区活动计划书活动基本信息活动名称活动地点及场次工作人员名社工名志愿者参与对象活动日期及时间活动类别口儿童融入活动口宣传活动志愿者活动其他(注明)其他需说明情况活动目标活动理念整体目的具体目标1、2、3、活动安排内容/环节安排负责人完成日期备注前期筹备活动流程后期总结评估方法评估项评估指标及方法备注填表社工填表日期督导/主管批注建议及意见签名及日期附录0社区活动报名表活动名称:活动日期及时间:活动名额:负责社工姓名:姓名性别年龄电话住址总人数:附录P活动签到表活动名称:活动日期及时间:负责社工姓名:序号姓名日期:日期:日期:123456789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