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99882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93. 080CCS A 91OB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GB/T26718XXXX代替GB/T26718201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Technicalrequirementsforsafetysystemofurbanmasstransi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修订征求意见稿)(本草案完成时间:2023年3月30日)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基本要求45视频监控系统4KI通

2、则4K0视频采集设备5K2网络传输交换设备5;4视频存储设备6;h显示设备6KA应用管理平台6、7基于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识别及智能分析系统要求6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7A1通则7K0紧急报警系统要求7Rq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要求77出入口控制系统87I通则879识读装置技术要求871执行部分设备技术要求974管理/控制部分设备技术要求98对讲系统99电子巡查系统910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10l111通则10InD炸药探测设备要求ioInq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设备要求iom4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要求ioinq液态危险品探测设备要求HSEX射线检查设备要求11In7人体安全检查设备要求12In4生物有害因子在线

3、监测系统要求1211安防集成平台1212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装置功能要求1413实体防护1414检验与检测1415维护保养与使用年限24I;1通则24旧办系统(产品)使用年限24附录A(规范性)炸药探测种类和禁限带物品的类别2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6718201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与GB/T26718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要求”(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4章);b)将“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

4、性、电磁兼容性”更改为“基本要求”。(见4.5,2011年版的第16章);c)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更改为“视频监控系统”(见第5章,2011年版的第5章);d)增加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各类设备功能及性能的技术规定(见5.2、5.3、5.4、5.5,),删除了“各区域摄像机的拍摄要求”(见2011年版的5.3);e)将“基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人脸识别系统”更改为“人像/人脸识别要求”(见5.7.1,2011年版的5.4);f)增加了“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要求”(见5.7.2);g)将“入侵报警系统”更改为“入侵和紧急系统”(见第6章,2011年版的第6章);h)将“入侵报警系统的人工紧急报警功能”

5、更改为“紧急报警系统要求”(见6.2,2011年版的6.3);i)将“高压电子脉冲围栏式周界入侵探测系统”更改为“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要求”(见6.3,2011年版的6.4);j)增加了“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各类设备/系统功能及性能的技术规定,(见7.2、7.3、7.4);k)增加了“对讲系统”一章(见第8章);1)更改了“电子巡查系统”的技术规定(见第9章,2011年版的第8章);m)增加了“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一章,并将2011版的“便携式炸药探测设备”、“毒气探测系统”、“放射性物质探测系统”、“易燃液体检测系统”和“X光安检设备”中的内容更改后纳入(见第10章,2011年版的第9章、第10章

6、、第11章、第12章、第13章)n)增加了“人体安全检查设备要求”的技术规定(见10.7);o)增加了“生物有害因子在线监测系统要求”的技术规定(见10.8);P)增加了“安防集成平台”一章(见第11章);q)增加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装置功能要求”一章(见第12章);r)更改了“实体防护”的技术规定(见第13章,2011年版的第14章);s)删除了“安防控制室要求”(见2011年版的第15章);t)将“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的检验、验收和运行维护”更改为“检验与检测”和“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与使用年限”,增加了产品的检验检测要求,更改了运行维护的规定,删除了验收的规定(见第14章、第15章

7、,2011版的第16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1年首次发布为GB/T267182011;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对讲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安防集成平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装置等安全防范系统的技术要求、检验与检测方法,以及维

8、修保养与使用年限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检验和运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127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7946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T121622004用于校准剂量仪和剂量率仪及确定其能量相应的X和Y参考辐射GB128992018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通用技术规范GB15208

9、.12018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15208.22018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2部分:透射式行包安全检查设备GB15208.52018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5部分:背散射物品安全检查设备GB152102018通过式金属探测门通用技术规范GB/T15211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7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7565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5119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GB/T2572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

10、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30148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T31070,1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31070,2楼寓对讲系统第2部分全数字系统技术要求GB/T31070.3楼寓对讲系统第3部分特定应用技术要求GB/T314882015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B/T32581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B/T332422016数字城市智能卡应用技术要求GB/T35101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卡读写机具安全技术要求GB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T35273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95-

11、2017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GB/T35676公共安全指静脉识别应用算法识别性能评测方法GB/T36651-2018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可信环境的生物特征识别身份鉴别协议框架GB/T3831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通信协议与接口GB/T38427.1-2019生物特征识别防伪技术要求第1部分:人脸识别GB/T38673-2020信息技术大数据大数据系统基本要求GB/T41482亳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GB/T41483-2022基于介电常数技术的液态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仪通用技术要求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11512016城市轨道交通公

12、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5029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A/T374电子防盗锁GA/T644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751视频图像文字标注规范GA/T841-2021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痕量毒品/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GA/T1031泄漏电缆入侵探测装置通用技术要求GA/T1060.1-2013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与核素识别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第1部分:Y探测设备GA/T1060.2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与核素识别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第2部分:识别设备GA/T1081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GA/T10932013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A/T11

13、272013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GA/T11282013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高清晰度摄像机测量方法GA/T1210楼寓对讲系统设备安全性技术要求GA/T12112014安全防范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GA/T1260人行出入口电控通道闸通用技术要求GA/T1323基于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痕量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GA/T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GA/T1344-2016安防人脸识别应用视频人脸图像提取技术要求GA/T13472017信息安全技术云存储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A/T1395-2017安防掌静脉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求G

14、A/T1756-2020公安视频监控人像人脸识别应用技术要求GA/T1757-2020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紧急报警装置GA/T17792021被动式太赫兹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YD/T1171-2015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ITUTH.264H系列:音视频和多媒体系统,音视频服务基础活动视频编码:通用音视频服务的先进视频编码(SERIESH:AUDIOVISUALANDMULTIMEDIASYSTEMSInfrastructureofaudiovisualservices-CodingofmovingvideoAdvancedvideocodingforgenericaud

15、iovisualservices)ITU-TH.265H系列:音视频和多媒体系统,音视频服务基础活动视频编码:高效视频编码(SERlESH:AUDIOVISUALANDMULTIMEDIASYSTEMSInfrastructureofaudiovisualservices-Codingofmovingvideo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3术语和定义GB50348和GB511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系统图像systemimage经前端采集、传输、控制、存储等多个环节后,实时显示及回放显示的图像。控制信息延迟时间controldelay从终端发出控制

16、指令到前端设备启动相应动作所需的时间。图像信息延迟时间imagedelay终端显示摄像机现场实景时刻与实景图像发生时刻的差值。数据安全datasecurity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as活体检测Iivenessdetection检测所采集的人体生物特征样本是否来自活体人的过程。1A生物特征图像biometricimage用于个人身份的识别或验证,包含生物特征的原始图像或处理过的图像掌静脉palmvein手掌静脉血管分布形成的纹理。来源:GA/T13952017,3.13 A错误接受率falseacceptancerate将来自非同

17、一人的样本误认为来自同一人的比率,计算方式如下:错误接受率非同一人样本误认为同一人的次数X100%非同一人样本比对的总次数错误拒绝率falserejectionrate将来自同一人的样本误认为来自非同一人的比率,计算方式如下:错误拒绝率同一人样本误认为非同-人的次数X1()0%同一人样本比对的总次数包裹通过量parceIthroughput设备在Ih内能检查长度为Im的被检物品的数量。禁限带物品prohibitedorrestricteditems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禁止或限制携带的物品。人体成像安全检查设备humanimagingsecurityinspectionsystem通过采

18、集人体自身辐射,或者目标场景反射的电磁波信号,基于重建算法生成被检区域人体电磁波图像,用于检查人体体表携带物品的人体安全检查设备。生物有害因子biologicalharmfulfactor含有毒素、致病菌、病毒等对人体和人群有害的生物粒子。生物特征识别系统biometricsystem能采集、提取、比对和返回决策结果(匹配/不匹配)的自动化系统。测温距离distanceoftemperaturemeasuring测温筛查设备与测试目标之间的正面直线距离。大数据系统bigdatasystem实现大数据参考体系结构的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系统。来源:GB/T352952017,2.1.14数据中心dat

19、acenter由计算机机场站(机房)、机房基础设备、信息系统硬件(包括物理和虚拟资源)、信息系统软件、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组织。来源:GB/T352952017,2.2.124基本要求4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应包括技术防范系统和实体防范系统。4技术防范系统应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对讲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安防集成平台等。41技术防范系统应具备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满足防疫要求。4A技术防范系统应具备时间同步功能。44安全防范系统产品的安全性应符合GB503482018中6.6的要求;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5

20、03482018中6.7的要求;环境适应性应符合GB503482018中6.10的要求;防雷与接地应符合GB503482018中6.11的要求。4A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所搭载的设备应符合GB/T25119的要求。5视频监控系统耳1通则5.1.1 视频监控系统宜包括视频采集设备、网络传输交换设备、视频存储设备、显示设备和应用管理平台等。若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由其他专业的设备实现,该设备的功能及性能要求应符合本文件要求。5.1.2 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图像采集、传输、监视、存储、回放、控制和管理等功能,应能被安防集成平台调用、联动和系统管理。5.1.3视频监控系统图像分辨率不应小于19201080o5

21、.1.4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编码应符合GB/T25724、ITU-TH.264、ITU-TH.265的要求。5.1.5 视频监控系统宜采用IP网络组网,信息交换、传输、控制应符合GB/T28181、GB/T38311的要求。5.1.6 当工作环境照度大于或等于3001x时,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显示和回放图像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按五级损伤制评定,系统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不应小于4级;b)系统信噪比(SignaINoiseRatio,SNR)不应小于45dB;c)图像水平分辨力不应小于800TVL;d)图像灰度等级不应小于10级;e)视频帧率不应小于25fpso5.1.7 视频监控系统传输时延应满足下列要

22、求:a)本地图像调用时,图像信息延迟时间不应大于500ms,控制信息延迟时间不应大于300ms;b)异地图像调用时,图像信息延迟时间不应大于2000ms,控制信息延迟时间不应大于400ms;c)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等级应满足YD/T11712015中交互类别1级的相关规定。5.1.8 视频监控系统传输带宽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满足实现设计要求的前端设备接入、后端调用、视频回放等功能;b)除列车与地面的通信方式外,设备应采用有线方式组网;c)系统实用带宽不应小于标称带宽的80%。5.1.9 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全天不间断运行,关键设备宜配置外部失电保障措施。S3视频采

23、集设备5.2.1视频采集设备最低可用照度应满足下列要求:a)彩色模式不应小于1lx/Fl.2;b)黑白模式不应小于0.1lx/Fl.2。5.2.2视频采集设备应能自动适应环境照度的变化,并应具有逆光补偿功能。5.2.3视频采集设备应具备字符叠加功能,宜符合GA/T751的相关要求。5.2.4视频采集设备镜头应满足设备对高清图像采集的要求。5.2.5视频采集设备宜具备本机存储功能,配置该功能时,本机存储时长不宜小于3h。5.2.6云台可控式变焦设备应设有预置位,云台或变焦停止操作后,应在2min0.5min内自动复位至预置状态。5.2.7视频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的几何失真不应大于5%。5.2.8采集

24、轨行区图像的车载设备图像采集帧率不宜小于50fbs,其他区域的设备图像采集帧率不应小于25fbs41网络传输交换设备5.3.1网络传输交换设备背板带宽应满足高清视频实时调用、历史检索下载以及各类识别分析业务的传输要求。5.3.2网络传输交换设备无线通信网络数据丢包率不应大于5%。,有线通信网数据丢包率不应大于0.l%0o5.3.3以1518B的数据帧为基准数据包时,网络传输交换设备时延不应大于500s;时延抖动不应大于5us;丢包率宜不大于1X10耳4视频存储设备5.4.1视频存储设备应采用数字式。5.4.2视频存储设备应对所接入的视频采集设备提供的数据进行连续记录。5.4.3视频存储设备检索

25、及回放应符合GA/T12112014中6.4的相关要求。5.4.4视频存储设备存储的视频帧率不应小于25fbs,图像分辨率不应小于1920X1080。5.4.5视频存储设备应具备同时配置多种存储时长功能,车载视频存储设备应具备上电自动记录功能。5.4.6当视频采集设备配置本机存储功能时,在网络中断恢复后,视频存储设备应自动进行补录。5.4.7视频记录文件宜采用数字防伪防篡改技术。5. 4.8视频存储设备应具备视频记录访问及导出的鉴权控制功能,导出的视频记录文件应内嵌并显示调用者相关信息。6. 4.9视频存储设备采用云架构存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应具备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Redu

26、ndantArraysofIndependentDrives5,RAID5)、两种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磁盘结构(RAID6)、多副本、纠删码等数据可靠性保护措施;b)访问安全应符合GA/T13472017中5.1的规定;c) 数据安全应符合GA/T13472017中5.2.1、5.2.2、5.2.3、5.2.4、5.2.5、5.2.7和5.2.8的规定;d) 管理安全应符合GB351142017中6.11和GA/T13472017中5.3的规定。5.4.10视频存储设备应具备电源、系统和控制器冗余措施。弓A显示设备5.5.1显示设备分辨率不应小于系统图像分辨率。5.5.2显示设备宜具备对截屏、以

27、及屏幕前拍摄和录像行为进行侦测及报警的功能。KA应用管理平台5.6.1应用管理平台应具备用户使用权限控制及管理功能。5.6.2应用管理平台宜具备电子地图显示功能。5.6.3应用管理平台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满足安防集成平台的功能调用及数据访问要求;b)应具备实时图像的浏览,以及视频记录文件的查询、回放、下载等功能;c)应具备与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之间联动的接口;d)车载管理平台应提供车载视频采集设备所在车厢位置、车次号、设备状态及告警等信息;e)车载管理平台应实现与乘客紧急对讲系统、车门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与公共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联动,应将报警事

28、件及联动短视频或抓拍图像实时推送至所属安防集成平台。S7基于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识别及智能分析系统要求5.7.1人脸/人像识别系统要求5.7.1.1人脸/人像识别系统宜采用特征识别与数据比对分离架构。5.7.1.2视频图像中待识别的人脸两眼间距不小于60像素、以中心轴线左右偏离角度不大于30、俯仰偏离角度不大于20、倾斜偏离角度不大于45,且脸部主要区域无遮挡时,人脸/人像识别系统应能检测到人脸位置并获取人脸图像。5.7.1.3人脸/人像识别系统应能对采集图像中不小于64X128像素人像的特征进行提取,误检率不应大于1乐检测率不应小于95%。5.7.1.4人脸/人像识别系统应能对采集图像中两眼间

29、距大于或等于30像素的人脸进行检测,应符合GA/T1344的要求。5.7.1.5单台识别设备对画面中静态或动态人脸同时进行识别的数量宜大于或等于20个,宜采用人脸指示框进行标识和跟踪。5.7.1.6人脸/人像识别系统宜具备人像属性分析功能,包括性别、年龄段、上衣和下装颜色和类型、以及是否佩戴眼镜、口罩、帽子等信息。信息输出时,应对信息敏感部分实施去隐私化处理。5.7.2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要求5.7.2.1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应具备行为分析规则配置的功能。5.7.2.2事件发生后至本地告警信息输出的时间不应大于3so5.7.2.3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宜具备对指定人员从进站至离站的全程检索追踪分析的功能。5

30、.7.2.4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宜具备车站公共区、列车客室等重点区域内客流密度、快速移动和奔跑、剧烈肢体接触行为检测的功能。5.7.2.5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应具备对控制中心、车辆基地、变电所、正线地面区段等设有实体周界围墙区域的人员翻越、跨越行为检测的功能。5.7.2.6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宜具备对车控室、控制中心调度指挥室等重要用房出入口人员长期滞留、异常举动等行为检测的功能。5.7.2.7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应具备乘客佩戴口罩监测报警功能,并应能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该功能。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A1通则6.1,1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由前端设备、互联媒介、控制指示设备和告警装置等组成。6.1,2入侵和紧急报警

31、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2581、GA/T1757和GB50394的规定。6.1.3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报警时应能在控制指示设备上显示警情发生的区域或地址;当多个紧急报警探测回路依次或同时被触发时,应依次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地址。6.1.4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能独立运行和操作、向安防集成平台发送报警信息、接收和执行安防集成平台的控制信号,并应与视频监控系统等其他子系统联动。6.1.5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具备声光告警功能。6.1.6 紧急系统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s;其他类型入侵探测装置的系统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o基于IP网络方式的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s,基于市话传输的报警响应

32、时间不应大于20so6.1.7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的存储时间不应少于30d,并能转存至其他存储介质和输出打印。A5紧急报警系统要求6.2.1紧急报警时,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在此期间,报警信号应无丢失。复位应采用人工操作方式。6.2.2紧急报警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应有漏报警。6.2.3紧急报警系统的控制指示设备应具备在线升级和存储犷展功能。A1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要求6.3.1周界入侵报警系统防区现场应配置声光报警装置,报警声压不应小于80dB(八),报警持续至处置完成。6.3.2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应与安全照明联动。6.3.3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应配置模拟显示屏和/或电子地

33、图。6.3.4周界入侵探测装置应能有效阻挡非法入侵行为,但不应对入侵者直接造成人身伤害。6.3.5周界入侵探测装置应设置为24h不可撤防模式。6.3.6围栏式入侵探测装置在断路或短路的情况下,系统应能报警并显示相关区域位置。6.3.7围栏式入侵探测装置应具有明显的警告用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2894的要求。6 .3.8围栏式入侵探测装置还应符合以下要求:a)张力式电子围栏应根据外界环境、气候等变化自动调整警戒张力值,应具有连续设防功能,张力线被剪断时应能自动恢复布防状态不产生漏报;围栏前端的测控杆、承力杆、轴承杆应具有攀爬报警功能。b)脉冲式电子围栏应满足GB/T7946要求,并应

34、具有单线人体触网报警、单线旁路报警、回路旁路报警、本地状态显示功能;围栏前端任意一根金属导体应具有旁路报警及触网报警功能。c)振动光纤入侵报警器应满足GA/T1217要求,并应具有定位功能,定位精度不应大于lm;设备宜采用嵌入式架构。d)泄漏电缆应满足GA/T1031要求,并应具有定位功能,定位精度不应大于lu7出入口控制系统7 1通则7.1.1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由识读装置、执行部分、管理/控制部分组成。7.1.2 出入口控制的凭证可采用IC卡、生物特征等技术。7.1.3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独立运行和操作,应具有多路互联接口,可与视频监控系统等第三方系统联动。7.1.4 涉及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

35、的通道门、部位和设备用房门及管理用房门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和设备应支持24h不间断运行能力。7.1.5 公共区域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采用非接触式技术。7.1.6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具有对系统操作员和管理员的授权、登录、交接、设定不同权限的功能。7.1.7 出入口控制系统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180do7.1.8 3识读装置技术要求7.2.1识读现场设备与出入口控制器通信应采用加密通讯方式。7.2.2涉及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通道门、部位和设备用房门及管理用房的出入口控制系统所使用的智能卡凭证应符合GB/T33242的要求,不可使用智能卡固有ID作为识别码。7.2.3识读现场设备采用智能卡方式

36、时,读取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5101相关规定。7.2.4识读现场设备应具有接受和管理控制部分的指令功能,并应具有相应的声和/或光提示功能。7.2.5识读现场设备的声和/或光提示宜具有方便人员识读的文字或图形指示功能。7.2.6识读装置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能对采集区域内的识别对象给出结果;b)采集图像不符合要求时,识别装置应给出提示;c)应具有活体检测功能,并应能防止使用伪造假体通过识别验证;d)应能设置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控制参数如生物特征检测参数、图像质量评价参数、比对阈值等e)应能记录识别结果,并能将识别结果传输给出入口管理/控制部分;f)应具有人员注册、

37、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g)出入口控制系统与第三方平台的鉴别协议应符合GB/T36651的相关规定;h)出入口控制系统收集生物特征数据时,应向被收集者告知收集规则,包括但不限于收集目的、数据类型和数量、处理方式、存储时间等,征得被收集者的明示同意,并保存记录;原始图像与生物特征数据应可更新、不可逆、不可链接,生物特征验证完成后应立即删除原始生物特征图像;出人口控制系统应具备原始生物特征图片的储存、加解密功能,并能对生物特征等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使用和数据保密性保护要求应符合GB/T20271、GB/T35273的要求。7.2.7采用学静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时,错误接受率(falseac

38、ceptancerate,FAR)应小于千万分之一,同时错误拒绝率(falserejectionrate,FRR)应小于千分之一。7.2.8采用人脸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时,FAR应小于十万分之一,同时FRR应小于千分之一。7.2.9公共区域出入口系统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时,识读设备比对生物特征库不应小于10万人,每次比对响应时间应小于1s;如比对在后台进行,后台比对系统比对生物特征库不应小于IooO万人,每次比对响应时间应小于Iso7. 2.10识读部分采用掌静脉识别技术时,采集图像技术要求应符合GA/T1395相关规定。7.2. 11识读部分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时,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

39、/T31488和GB/T38427.1相关规定。71执行部分设备技术要求7.3.1采用智能电控门锁时,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GA/T374的规定。7.3.2采用电动通道闸机时,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GA/T1260的规定。7A管理/控制部分设备技术要求7.4.1出入口控制器应具有多路辅助输入功能,且出入口控制系统应具有此输入信号的日志功能。7.4.2出入口控制器应具有断网工作能力,应能记录不少于100Oo条事件信息,并在断电情况下永久保留。7.4,3出入口控制器应具有对凭证按管理区域进行不同权限的授权功能。8对讲系统A1对讲系统应由访客呼叫机、用户接收机、管理机及有线传输网络等组成,可分可视和非可视两

40、种。ft1对讲系统技术要求和应用要求应符合GB/T31070.13的相关规定。R1接收机可接听访客呼叫机和管理机呼叫,具备访客识别以及控制开锁等功能。A4对讲系统可具有报警控制及管理功能,应满足GA1210的相关要求。9电子巡查系统91电子巡查系统应由信息标识、数据采集、信息转换传输及管理终端等部分组成。95电子巡查系统应能准确记录预定区域、路线巡查的详细结果和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地点、人员信息;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相应的巡查信息时应能及时警示。94采集装置存贮巡查信息量不应少于4000条,保存时间不应少于10d。在断电时,所存储的巡查信息不应丢失,在管理终端(

41、管理中心)中保存不应少于30d。0A采集装置存储巡查信息量应有扩容余量。0A电子巡查系统应能按照预先编制的巡查方案,对人员巡查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管理,应具有巡查路线、巡查时间、巡查人员设置和统计报表等功能。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应能对不符合巡查方案的异常情况及时报警。QA电子巡查系统功能性能及管理软件技术要求应符合GA/T644的规定。10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I。1通则10.1.1 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应符合GB511512016中4.5.2的规定。10.1.2 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及设备应具备抗腐蚀性能,并能适应防疫的洗消要求。1)炸药探测设备要求10.2.1炸药探测设备的单次分析时间不应大于IOso

42、10.2.2 炸药探测设备应能探测出表A.1中序号为18的炸药样品,宜能探测出序号为916的炸药样品。10.2.3 炸药探测设备的检出限,以梯恩梯炸药为基准时不应大于100Pg。10.2.4 炸药探测设备的误报率不应大于l%o10.2.5炸药探测设备的自清洁时间不应大于30so10.2.6炸药探测设备的过负荷恢复时间不应大于5mino10.2.7炸药探测设备在不外接电源状态下应能连续工作4h以上。10.2.8炸药探测设备本机记录保留时间不应少于30do10.2.9采用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炸药探测设备应符合GA/T841的要求;采用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炸药探测设备应符合GA/T1323的要求。11有

43、毒有害气体探测设备要求10.3.1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设备可进行24h连续监测,应能指示危险等级、气体名称、概略浓度。10.3.2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设备应能同时探测化学战剂(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和全身中毒性毒剂等)和工业有毒气体(包括硫化氢、氨气、苯、甲苯、甲胺烧、异毓酸甲酯、二氧化硫、磷化氢等)。10.3.3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设备应具有自清洁功能。10.3.4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设备的检出限应达到以下要求:a)神经性毒气不应大于0.lmgm3;b)糜烂性毒气不应大于0.7mgm3;c)全身中毒性毒气不应大于20mg/m3;d)窒息性毒气不应大于5mgm3o10.3.5当有毒有害气体探测

44、器前端环境浓度达到或超过检出限时,设备的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s。10.3.6当环境毒气浓度达到或超过检出限时,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设备漏报率应低于现。10.3.7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设备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30do1A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要求10.4.1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应能对车站环境的辐射剂量率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10.4.2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对X射线、y射线的能量响应范围不应小于30,3000KeVo10.4.3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的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Iso10.4.4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的探测限不应大于0.3m,应满足GA/T1060.1-2013规定的C级要求。10. 4.5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

45、的相对固有误差不应大于10%o11. 4.6固定式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a)剂量率响应范围不应小于0.01,1000Svh;b)剂量率报警阈值可调,范围不应小于0.2,50sVh;c)灵敏度不应低于IOoCPSSvh.12. 4.7手持式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d)应能对辐射源进行搜检定位并能识别不同类别的放射性物质,能量分辨不应低于15%622kev;e)剂量率响应范围不应小于0.01,5000Svh;f)灵敏度不应低于240CPSSvho10.4.8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30do1液态危险品探测设备要求10.5.1液体危险品探测设备应能对陶瓷、玻璃、塑

46、料等非金属容器和镀锡薄钢板、铝等金属容器内的液态物品进行检查。10.5.2液体危险品探测设备对非金属容器内液体的分析时间不应大于2s,对金属容器内液体的分析时间不应大于5s。10.5.3液体危险品探测设备可探测的非金属包装容器最大壁厚不应小于5m,金属容器最大壁厚不应小于0.3uno10.5.4液体危险品探测设备可探测的液态危险化学品种类应符合GB/T41483-2022规定的第III级要求。10.5.5液体危险品探测设备对汽油、柴油、70%乙醇等液态危险品的漏报率不应大于5%,对水、牛奶、非酒精饮料等非危险液态物品的误报率不应大于5%o10.5.6液体危险品探测设备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30do6X射线检查设备要求10.6.1X射线检查设备应符合GB15208.1、GB15208.2、GB15208.5的技术要求,其中透射式设备线分辨力不应大于0.102mm,穿透力不应小于32mmo10.6.2X射线检查设备的包裹通过量不应小于720个h10.6.3X射线检查不应对人物或物品产生次生伤害,在设备全生命周期内应符合GB15208.12018中5.2关于辐射与环境安全指标的规定。10.6.4具有禁限带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