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00717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1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稿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监制表1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建设单位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7001389905960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综合保税区综合楼417-AllI9号项目建设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黄海大道北、242省道西地块立项审批部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批准文号连行审备(2023)44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2

2、00项目环保投资(万元)120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60%项目性质口新建口改建区扩建门其他占地面积(in?)/应用类型放射源11售11l类1111类Fn类iw类11V类皱用口I类(医疗使用)口II类Kn类口W类V类非密封放射性物质11产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现售/11ffi用门乙门丙射线装置11产口H类1111I类11售El类11I11类区使用区11类口11I类其他/项目概述:一、建设单位情况、项目建设规模、目的和任务的由来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青岛中远海运直属管理的企业。公司是专业从事流体装卸设备、超低温LNG装卸设备、自

3、动化系统、双密封导轨阀等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的专业厂家,检测设施齐全。公司老厂区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开发区郁州南路10号,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公司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黄海大道北、242省道西地块新建1个厂区,分两期建成,该建设项目己于2023年3月22日取得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核发的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证号:连行审备(2023)44号),且于2023年3月27日取得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印发的环评批复(文件号:连开审批复(2023)29号),本项目包含在该建设项目以内。备案证与环评批复见附件6。2、项目建设规模公司拟在新厂区(一期)东部厂房内建设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

4、(1#探伤房、2#探伤房),在2座探伤房内各配备1台X射线探伤机,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金属铸件、金属管道产品焊缝质量进行无损检测。本项目拟配备的X射线探伤机均属于II类射线装置,本项目核技术利用情况见表I-I0公司拟为本项目配备4名辐射工作人员。表1-1本项目核技术利用情况一览表射线装置名称及型号数量(台)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类别工作场所名称使用情况环评审批情况X射线探伤机(XXG-3505型)13505II类1#探伤房使用本次环评X射线探伤机(XXG-3505型)1350511类2#探伤房使用本次环评3、目的和任务的由来为保护环境和公众,减少或避免辐射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5、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委托南京泰坤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使用的X射线探伤机均属于“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中的“使用II类射线装置”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因此,确定本项目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南京泰坤环境检测有限公司通过现场踏勘和监测、资料调研及项目工程分析等工作,编制了该项目的环

6、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二、项目场址选址及周边保护目标1、项目场址选址本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海大道北、242省道西公司新厂区(-期)内,该厂区东侧为S242省道,南侧为黄海大道,西侧为佟坪路,北侧为空地。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新厂区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2。本项目为在新厂区(一期)的厂房内建设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1#探伤房和2#探伤房),2座探伤房内各配备1台X射线探伤机,在1#探伤房西侧配套建设1间暗室、储藏室、评片室和控制室(2座探伤房共用),在新厂区一期西北角建设1间危废库。本项目探伤房与控制室分开,探伤作业时有用线束照射方向不朝向控制室。本项目所在厂房平面布置示

7、意图见附图3。建成后的1#探伤房东侧为厂房外道路,南侧为待探伤缓存区,西侧为人行通道,北侧为探伤成品缓存区;2#探伤房东侧为人行通道,南侧为待探伤缓存区,西侧为厂房内通道,北侧为一次装配区。2座探伤房上方均无建筑,下方为土层。本项目实体屏蔽物边界外50m范围内无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本项目探伤房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4。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号)、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号),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根据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苏政发(2020)49号),本项目

8、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内优先保护单元。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第三条(一)中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与江苏省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位置关系图见附图5。2、项目周边保护目标本项目周围各方向50m范围内为公司厂房内生产车间及厂房外空地,无学校、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详见附图2)o运行后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从事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等。三、实践正当性分析本项目在运行期间会产生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建设地点周围的辐射水平,在采取各种屏蔽措施和管理措施后可得到有

9、效的控制,其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本项目的投入使用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在做好辐射防护的基础上,其所带来的效益远大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该项目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实践的正当性”原则与要求。四、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订),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或淘汰类项目,符合现行的国家产业政策。五、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许可情况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为苏环辐证00451,种类和范围为“使用11类射线装置”,有效期至2023年08月27日。公司现有辐射安全

10、许可证正、副本见附件7o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现有核技术利用项目情况见附件5,公司现有11类射线装置均已完成辐射安全许可和竣工环保验收,验收意见见附件9o表2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X枚数类别活度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动类活种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1糜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卜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o-5-表4射

11、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最大能量(MeV)额定电流(mA)/剂量率(GyZ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一)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X射线探伤机11类1XXG-35053505无损检测1#探伤房定向2X射线探伤机11类1XXG-35053505无损检测2#探伤房定向(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A)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笳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

12、量/Z表S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臭氧和氮氧化物气态/微量微量/不暂存通过排风系统排入外环境,臭氧常温下自动分解为氧气,对环境影响较小。废显(定)影剂、胶片冲洗废水液态/约100kg约120Okg/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库定期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废胶片固态/约2kg约24kg/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库定期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年排放总量用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和活度(Bq)。

13、表评价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2018年12月29日发布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2019年修改,国务院令709号,2019年3月2日施行;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版),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发布施行;6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

14、全许可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本),生态环境部部令第20号,2021年1月4日起施行;法规文件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6号,2021年1月1日起施行;8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2011年5月1日起施行;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令第49号;10 .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本),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号公告,2018年5月1日起实施;11 .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15、会,公告2017年第66号,2017年12月5日起施行;12 .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事故分级处理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45号,2006年9月26日起施行;13 .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编制单位监管工作的通知,苏环办12021)187号,2021年5月28日发布;14 .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生态环境部第57号公告,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5 .关于发布V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配套文件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38号,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6、(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9号,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17 .关于启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39号,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18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49号,2020年6月21日;19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号,2018年6月9日;20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2020年1月8日;21 .江苏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2020年修订版),苏政办函(2020)26号,2020年2月1

17、9日发布;22 .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号,2016年3月7日起施行;23 .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部令第23号,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24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废物贮存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9)149号),2019年4月29日印发;25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环办(2019)327号),2019年9月24日印发;26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上线运行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20)401号),2020年1

18、2月31日印发;27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21)290号),2021年10月14日印发。28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苏政办发(2013)9号),自2013年1月29日起施行。技术标准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3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lO.1-2016);4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5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9、II7-2022);6 .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Z/T250-2014);7 .电离辐射监测质量保证通用要求(GB8999-2021);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9);9 .环境Y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U57-2021);10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1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1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13 .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o其他设计资料(设计图及设计说明)附图:1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

20、有限公司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2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新厂区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图2);3 .本项目所在厂房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4 .本项目探伤房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和剖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4-a、附图4-b);5 .本项目与江苏省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位置关系示意图(见附图5)。附件:1.本项目环评委托书(见附件1);2 .本次环评项目射线装置使用情况承诺书(见附件2);3 .本次环评项目探伤房的屏蔽设计情况(见附件3);4 .危废处置承诺书(见附件4);5 .现有核技术利用项目情况(见附件5);6 .公司营业执照、本项目所属厂区项目

21、投资备案证及环评批复(见附件6);7 .公司现有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见附件7);8 .本次环评项目辐射环境本底检测报告及检测单位资质(见附件8);9 .公司现有核技术利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意见(见附件9);10 .公司现有辐射安全管理制度(见附件10);11 .公司老厂区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见附件11)。表7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评价范围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lO.1-2016)“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的评价范围,通常取装置所在场所实体屏蔽物边界外50m的范围”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确定以探伤房的屏蔽体为边界周围50m范围内的区

22、域作为评价范围,详见附图2o保护目标本项目周围各方向50m范围内为公司厂房内生产车间及厂房外空地,无学校、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详见附图2);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详见附图5)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运行后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从事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等。本项目保护目标详见表7-lo表7-1本项目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位置保护目标名称方位距离人口规模辐射工作人员1控制室、暗室、储藏室、评片室辐射工作人员1#探伤房西侧03m4人公众1二期规划区域(空地)周

23、围公众东侧350m流动人员2待探伤缓存区、数控滚床式相贯切割区、预装配区其他工作人员南侧350m约20人3构件焊接作业区其他工作人员西侧350m约20人4一次装配区、探伤成品缓存区其他工作人员北侧350m约30人5人行通道其他工作人员1#探伤房、2嘛伤房之间/流动人员评价标准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1)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剂量限值表7-2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对象剂量限值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公众照射剂量限

24、值实践使公众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I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I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o剂量约束值通常应在公众照射剂量限值10%30%(即0.1mSva0.3mSva)的范围之内。(2)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控制区: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监督区: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

25、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2、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II72022):4使用单位放射防护要求4.1 开展工业探伤工作的使用单位对放射防护安全应付主体责任。4.2 应建立放射防护管理组织,明确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建立和实施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和措施。4.3 应对从事探伤工作的人员按GBZ128的要求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按GBZ98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监护。4.4 探伤工作人员正式工作前应取得符合GB/T9445要求的无损探伤人员资格。4.5 应配备辐射剂量率仪和个人剂量报警仪。4.6 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5探伤机

26、的放射防护要求5.1 X射线探伤机5.1.1 X射线探伤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X射线管焦点IoOCm处的漏射线所致周围剂量当量率应符合表1的要求,在随机文件中应有这些指标的说明。其他放射防护性能应符合GBfT26837的要求。表7-3X射线管头组装体漏射线所致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值管电压kV漏射线所致周围剂量当量率mSv/h150115020020055.1.2 工作前检查项目应包括:a)探伤机外观是否完好;b)电缆是否有断裂、扭曲以及破损;c)液体制冷设备是否有渗漏;d)安全联锁是否正常工作;e)报警设备和警示灯是否正常运行;f)螺栓等连接件是否连接良好;g)机房内安装的固定辐射监测仪是否正常

27、。5.1.3 X射线探伤机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a)使用单位应对探伤机的设备维护负责,每年至少维护一次。设备维护应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或设备制造商进行;b)设备维护包括探伤机的彻底检查和所有零部件的详细检测;c)当设备有故障或损坏需更换零部件时,应保证所更换的零部件为合格产品;d)应做好设备维护记录。6固定式探伤的放射防护要求6.1 探伤室放射防护要求6.1.1 探伤室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周围的辐射安全,控制室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并应与探伤室分开。探伤室的屏蔽墙厚度应充分考虑源项大小、直射、散射、屏蔽物材料和结构等各种因素。无迷路探伤室门的防护性能应不小于同侧墙的防护性能。X射线探伤室的屏

28、蔽计算方法参见GBZfT250o6.1.2 应对探伤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分区管理应符合GB18871的要求。6.1.3 探伤室墙体和门的辐射屏蔽应同时满足:a)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参考控制水平,对放射工作场所,其值应不大于100Sv周,对公众场所,其值应不大于5Sv周;b)屏蔽体外30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应不大于2.5Svho6.1.4 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应满足:a)探伤室上方已建、拟建建筑物或探伤室旁邻近建筑物在自辐射源点到探伤室顶内表面边缘所张立体角区域内时,探伤室顶的辐射屏蔽要求同6.1.3;b)对没有人员到达的探伤室顶,探伤室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

29、通常可取100Svho6.1.5 探伤室应设置门机联锁装置,应在门(包括人员进出门和探伤工件进出门)关闭后才能进行探伤作业。门机联锁装置的设置应方便探伤室内部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离开探伤室。在探伤过程中,防护门被意外打开时,应能立刻停止出束或回源。探伤室内有多台探伤装置时,每台装置均应与防护门联锁。6.1.6 探伤室门口和内部应同时设有显示“预备”和“照射”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并与探伤机联锁。“预备”信号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探伤室内人员安全离开。“预备”信号和“照射”信号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应与该工作场所内使用的其他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在醒目的位置处应有对“照射”和“预备”信号意义

30、的说明。6.1.7 探伤室内和探伤室出入口应安装监视装置,在控制室的控制台应有专用的监视器,可监视探伤室内人员的活动和探伤设备的运行情况。6.1.8 探伤室防护门上应有符合GB18871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6.1.9 探伤室内应安装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确保出现紧急事故时,能立即停止照射。按钮或拉绳的安装,应使人员处在探伤室内任何位置时都不需要穿过主射线束就能够使用。按钮或拉绳应带有标签,标明使用方法。6.1.10 探伤室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风管道外口避免朝向人员活动密集区。每小时有效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3次。6.1.11 探伤室应配置固定式场所辐射探测报警装置。6.2 探伤

31、室探伤操作的放射防护要求6.2.1 对正常使用的探伤室应检查探伤室防护门-机联锁装置、照射信号指示灯等防护安全措施。6.2.2 探伤工作人员在进入探伤室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便携式X-Y剂量率仪。当剂量率达到设定的报警阈值报警时,探伤工作人员应立即退出探伤室,同时防止其他人进入探伤室,并立即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6.2.3 应定期测量探伤室外周围区域的剂量率水平,包括操作者工作位置和周围毗邻区域人员居留处。测量值应与参考控制水平相比较。当测量值高于参考控制水平时,应终止探伤工作并向辐射防护负责人报告。6.2.4 交接班或当班使用便携式X-y剂量率仪前,应检查是否能

32、正常工作。如发现便携式X-剂量率仪不能正常工作,则不应开始探伤工作。6.2.5 探伤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配备的辐射防护装置,如准直器和附加屏蔽,把潜在的辐射降到最低。6.2.6 在每一次照射前,操作人员都应该确认探伤室内部没有人员驻留并关闭防护门。只有在防护门关闭、所有防护与安全装置系统都启动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探伤工作。6.2.7 开展探伤室设计时未预计到的工作,如工件过大等特殊原因必须开门探伤的,应遵循本标准第7.1条第7.4条的要求。6.3 探伤设施的退役C)X射线发生器应处置至无法使用,或经监管机构批准后,转移给其他已获许可机构。D清除所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安全告知。8放射防护检

33、测8.2 探伤机检测8.2.1 防护性能检测8.2.1.1 检测方法X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检测方法按GB/T26837的要求进行。8.2.1.2 检测周期使用单位应每年对探伤机的防护性能进行检测。探伤机移动后,应进行安全装置的性能检测。821.3 结果评价X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检测结果评价按标准第5.1.1条的要求。821.4 室放射防护检测821.4.1 条件检测条件应符合如下要求:a)X射线探伤机应在额定工作条件下、探伤机置于与测试点可能的最近位置。821.4.2 水平巡测:探伤室的放射防护检测,特别是验收检测时应首先进行周围辐射水平的巡测,用便携式X-剂量率仪巡测探伤室墙壁外30Cm处的辐射

34、水平,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高辐射水平区。巡测时应注意:a)巡测范围应根据探伤室设计特点,照射方向及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决定,并关注天空反散射对周围的剂量影响;b)无固定照射方向的探伤室在有用线束照射四面屏蔽墙时,应巡测墙上不同位置及门、门四周的辐射水平;探伤室四面屏蔽墙外及楼上如有人员活动的可能,应巡测墙上不同位置及门外30cm门四周的辐射水平。c)设有窗户的探伤室,应特别注意巡测窗外不同距离处的辐射水平。821.4.3 水平定点检测一般情况应检测以下各点a)通过巡测发现的辐射水平异常高的位置b)探伤室门外30Cm离地面高度为Im处,门的左、中、右侧3个点和门缝四周各1个点;c)探伤室外或邻室墙外

35、30Cm离地面高度为Im处,每个墙至少测三个点;d)人员可能到达的探伤室屋顶或探伤室上层(方)外30Cm处,至少包括主射束到达范围的5个监测点;e)人员经常活动的位置;f)每次探伤结束后,检测探伤室的入口,以确保探伤机已经停止工作。821.4.4 周期探伤室建成后应进行验收检测;投入使用后每年至少进行1次常规检测。当X射线探伤机额定电压增大时,应重新测量上述辐射水平,并根据测量结果对防护措施或设施做出合适的改进。821.4.5 评价探伤室周围辐射水平应符合本标准第6.1.3条和6.1.4条的要求。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监测8.5.1 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包括维修人员),应按照GBZ128的相关要

36、求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8.5.2 对作业人员进行港源应急处理时还应进行应急监测,并按规定格式计入个人剂量档案中。3、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GBTjJ250-2014)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的探伤室。3.2 需要屏蔽的辐射3.2.1 相应有用线束的整个墙面均考虑有用线束屏蔽,不需考虑进入有用线束区的散射辐射。3.2.2 散射辐射考虑以0。入射探伤工件的90。散射辐射。3.2.3 当可能存在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复合作用时,通常分别估算泄漏辐射和各项散射辐射,当它们的屏蔽厚度相差一个什值层厚度(TVL)或更大时,采用其中较厚的

37、屏蔽,当相差不足一个TVL时,则在较厚的屏蔽上增加一个半值层厚度(HVL)O3.3 其他要求3.3.1 探伤室一般应设有人员门和单独的工件门。对于探伤可人工搬运的小型工件探伤室,可以仅设人员门。探伤室人员门宜采用迷路形式。3.3.2 探伤装置的控制室应置于探伤室外,控制室和人员门应避开有用线束照射的方向。3.3.3 屏蔽设计中,应考虑缝隙、管孔和薄弱环节的屏蔽。3.3.4 当探伤室使用多台X射线探伤装置时,按最高管电压和相应该管电压下的常用最大管电流设计屏蔽。3.3.5 应考虑探伤室结构、建筑费用及所占空间,常用的材料为混凝土、铅和钢板等。3、本项目管理目标综合考虑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

38、标准(GB18871-2002)、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2022及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确定本项目的管理目标为:(1)周剂量参考控制水平: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参考控制水平,对放射工作场所,其值应不大于100Sv周,对公众场所,其值应不大于5Sv周。(2)职业人员年剂量约束值为5mSv,公众年剂量约束值为O.lmSv;(3)探伤房墙体和门的辐射屏蔽:屏蔽体外30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应不大于2.5USv/ho(4)探伤房顶的辐射屏蔽:本项目拟建探伤房上方无建筑,且无需人员到达,探伤房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取IoollSV/h。4、参考资料:江苏省环境天然

39、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辐射防护第13卷第2期,1993年3月),江苏省环境监测站。表74江苏省环境天然辐射水平(单位:nGyh)原野道路室内测值范围33.1-72.618.1-102350.7-129.4均值50.447.189.2标准差(三)7.012.314.0均值3s*I29.471.484/47.313L2*:评价时参考数值表8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一、项目地理位置和场所位置本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海大道北、242省道西公司新厂区(一期)内,该厂区东侧为S242省道,南侧为黄海大道,西侧为佟坪路,北侧为空地。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L新厂区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

40、图见附图2。本项目为在新厂区(一期)的厂房内建设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1#探伤房和2#探伤房),2座探伤房内各配备1台X射线探伤机,在1#探伤房西侧配套建设1间暗室、储藏室、评片室和控制室(2座探伤房共用),在新厂区一期西北角建设1间危废库。本项目探伤房与控制室分开,探伤作业时有用线束照射方向不朝向控制室。本项目所在厂房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建成后的1#探伤房东侧为厂房外道路,南侧为待探伤缓存区,西侧为人行通道,北侧为探伤成品缓存区;2#探伤房东侧为人行通道,南侧为待探伤缓存区,西侧为厂房内通道,北侧为一次装配区。2座探伤房上方均无建筑,下方为土层。本项目探伤房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示意图见附

41、图4。本项目周围各方向50m范围内为公司厂房内生产车间及厂房外空地,无学校、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详见附图2)o运行后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从事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等。本项目周边环境现状见图8-1图8-5。图8-1本项目东侧图8-2本项目南侧图8-3本项目西侧图84本项目北侧图8-5本项目拟建位置现状二、环境现状评价的对象、监测因子和监测点位环境现状评价的对象:本项目周围辐射环境。监测因子:丫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点位:在本项目周围进行布点。三、监测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及监测结果1、监测方案(公司检测资质见附件5)型X-辐射监测仪(设备编号:日2023年8月31日,检定单位:江

42、苏监测单位:南京泰坤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检测仪器:FH40G-L10+FHZ672E-10NJTK/YQ041,检定有效期:2022年9月1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证书编号:Y2022-0085486)能量响应:40keV-4.4MeV测量范围:lnSvh-100Svh监测时间:2023年Ol月05日监测布点:根据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ll572021)有关布点原则进行布点。监测方法:根据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lI57-2021)相关方法和要求,在环境现场调查时,于本项目周围进行Y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量,监测结果见表8-1,监测点位示意图见图8-6。数据记录及处理:每个点位读取

43、10个数据,读取间隔不小于IOs,并待计数稳定后读取数值。2、质量保证措施本项目监测按照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lI57-2021)的要求,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监测人员均经过考核并持有相应检测合格证书,所有监测仪器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监测仪器使用前经过核查,监测报告实行三级审核。3、监测结果本项目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8-1,监测报告见附件8。表8-1-项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测点编号测点描述测量结果(nGyh)1拟建址东侧83.91.62拟建址南侧83.92.03拟建址西侧80.91.94拟建址北侧84.91.75拟建址中部83.91.86拟建址东侧50m处82.3+1.7

44、7拟建址南侧50m处82.61.68拟建址西侧50m处82.21.99拟建址北侧50m处83.62.2注:1.测量仪器的宇宙射线响应值为15.0nSvh(12.5nGyh),测量结果已依据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u57-2021)扣除宇宙响应值:2.探伤房拟建址及其周围均为空地,上下无建筑。9 空地4 空地O)空地上下无建筑田例YlI图用充二奉蛤刑百位图8-6本项目周围环境X、Y辐射监测点位示意图4、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评价评价方法:参照江苏省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结果,评价项目周围的辐射环境质量。由表8-1监测结果可知,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扩建2座固定式X射线探伤房项目周围环境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80.9-84.9)nGyh,测量结果已扣除宇宙响应值,本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