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0074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社会评价第一节社会影响范围的界定一、社会影响因素的识别社会影响因素按其影响范围可以分为广义性的与特定性的,按其影响效果分又可以分为直接因素与潜在因素。1、由于该项目对产业发展、目标市场等的广义性影响在本报告相关章节已作专门阐述。因而,本章侧重对项目建设地所在的区域及周边范围社会的影响作特定性分析。2、涉及直接利用社会资源的土地、劳动力、生产资料、能源等直接因素也在本报告相关章节中作了专篇论述。因而,本章侧重对社会影响的潜在因素进行重点阐述。二、社会影响范围的界定1、以BB市区域为社会影响范围重点,适度扩大到AA地区的中心地带。2、重点分析对当地社会就业、居民收入、生活水

2、平、不同群体、文教卫生、弱势群体、社会服务容量、民俗及宗教习惯等影响。第二节社会影响效果分析一、项目对所在地居民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一批建筑施工队伍和大量建筑工人,能够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项目建成后,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360个,并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报废汽车回收处置的技术,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和技能水平。具有专长的技术工人是国内稀缺资源之一,他们的收入普遍超过一般操作人员。因而,无论从当前与长远看,项目对提高当地居民就业和居民收入均有积极影响。二、项目对所在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项目建设按照当地实施“三集中”的要求,选址在无人居住的

3、BB县CC沿海经济区内,不直接影响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项目运营后可缴纳较多的税收,由当地政府安排一部分用于社会主义城乡建设,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三、项目对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1、项目的建设期内,涉及的主要利益群体有建筑企业与机电设备企业,他们可以从项目建设中直接获利;运营期内对其下游的钢铁生产企业、有色金属企业、废旧橡胶塑料回收企业等均具有一定沟通与稳定业务关系,相辅相成。这些群体将直接从项目建设与运营中获益,将促进产业链中相关企业、民众实现共赢。2、能长期享受到直接利益的群体,首先是该企业的职工,其次是周边的居民。项目的建设运营,能为当地提供一定量的就业岗位,使当地的富余劳动

4、力成为该企业职工中的一员,在解决这部分人员就业问题的同时,又促进了当地服务业、物资回收业的发展。该项目的建设运营,必将促进当地财政税收的增长,有利于加快当地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公益事业等各个方面的建设,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福音。四、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项目需要引进培养一部分文化、技术素质高的人才和有熟练技能、身体健康的一大批从业人员,也就是说要强化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是工业经济发展基础的意识,促进当地政府在发展公共社会事业方面作出布署,如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该项目的建设将增加Ce镇的工业生产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同时项目获益后又以缴纳税金来回报社会,从而为

5、进一步发展当地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该项目的实施将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开放的理念广揽人才,人才可使企业获得更丰厚的利润、缴纳更多的税金,从而有经济实力来反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以“知识的摇篮”与“健康卫士”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项目对所在地区弱势群体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为当地妇女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实现男女同工同酬,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项目的实施会带动当地基础及教育设施,使学龄儿童有优良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设施,使老年人和残疾人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使弱势群体进一步感受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六、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等

6、的影响。该项目将使用一定量的电能、蒸汽和水。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供电、供水、污水处理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项目的建设运营,将促进当地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稳步推进。同时,项目建设按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厂房及设施,适应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七、项目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1、项目所在地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直得到当地人民的尊重,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使少数民族深感温暖。2、项目建设地四周没有寺庙、道院,不涉及对宗教问题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地周围没有寺庙、道院,因而不会导致少数民族和宗教方面的异议,也不会影响当地的社会安定。项目承办单位尊重宗教

7、信仰,维护民族团结。该项目建设不会引发少数民族和宗教方面的异议。综上分析,项目对社会影响的结论如表16-1所示。表16T项目社会影响分析表序号社会因素影响的范围、程度可能出现的结果、主次性措施建议1对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CC镇及周边村镇/直接影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主要结果2对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CC镇及周边村镇/直接影响居民安居乐业,实现自我价值/主要结果3对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当地居民,上、下游企业及本企业职工/直接影响积极支持项目建设/主要结果注重协调、和谐共处4对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CC镇及周边/间接影响促进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次要结果5对弱势群体的影响CC镇及项

8、目区弱势群体/间接影响能获得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次要结果6对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CC镇及周边/直接、间接影响设施加强,服务提升,加快城市化进程/主要结果完善工业区各项配套基础设施7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CC镇及周边/间接影响无不良影响/次要结果第三节社会适应性分析一、主要利益相关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与该项目直接相关的群体主要是项目区域内的当地居民、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开发区内外的上、下游企业。对该项目的实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持支持态度,并期待项目早日建成运营,以便获得更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获得就业、再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上、下游企业能优势互补、更好更快发展。因

9、而这些群体会各显其能,积极配合。在项目运营中他们是最直接的获益者。项目所在地的个别居民担心该项目的建设会对项目所在区域局部环境产生污染,对该项目存有疑虑。因而,需要进行必要宣传,使他们也认识到:该项目回收处置工技术先进、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产生的排放物排放很量少,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以便提高他们的认同度0二、所在地区各类组织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CC沿海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造船修船、建材机械、电子、港口物流等产业。该项目报废汽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适应了地区规划发展的迫切需求,产业的关联度较强,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很有意义;与此同时不仅项目本身可以缓解社会失业人员再

10、就业的压力,而且能带动回收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资源的利用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构建安定团结、幸福和谐的社会极其重要。各级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无论从政策扶持、项目审批,还是各类基础条件方面都会给予该项目重点支持。三、所在地现有技术、文化状况适应性分析BB县区位优势独特,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又是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县,被国家授予“全国科技先进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二该市十分注重科教兴市,在提高当地普通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了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建设,并与国内外知名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交往密切,全面提高区域人员的技术、文化素质,为该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可见,当地的技术、文化素质完全

11、能适应项目建设实施的要求。综上所述,当地社会对项目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都乐意接受。表16-2社会对项目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序号社会因素适应程度可能出现的结果措施建议1不同利益群体期待、积极支持部分居民担心有干扰,持疑虑态度做好项目宣传工作,制定具体环保及安全措施,获得认可2当地组织机构支持、鼓励各项手续需要办理,尤其是环保、节能是重点企业认真对待,按法规要求办事3当地技术、文化条件基础好,适应性强各项操作有个熟练过程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第四节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一、风险程度分析通过本章分析可知,该项目的建设对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方方面面都有适度的关联,社会适应性强;对所涉

12、及的各项主要社会因素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在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但负面影响很小,只要工作细致、踏实,都可以有效地解决,不会产生与之相关的社会纠纷问题。因而,该项目面临的社会风险很小。二、防范社会风险的对策分析1、对安全生产隐患带来的社会风险该项目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管理与培训,制定各项安全措施并落实到位,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2、对环境保护隐患带来的社会风险该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有少量的“三废”产生,企业应对排放物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妥当,不给周边企业与居民带来损害。项目运营期是持久长期的,对环境保护必须常抓不懈,以实际达到的标准来体现清洁生产、文明生产。3、与周边企业和居民保持良好的协作、沟通与友善相处关系,把本企业与周边群体的和谐共进放在重要位置。第五节社会评价结论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对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明显的推动和示范作用,社会效益显著。经社会风险评价,该项目面临的社会风险很小,不会对国家和当地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