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全].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XX是高海拔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十分适宜茶叶生长,广大群众历来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产茶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末期,茶产业历史悠久,一直以来XX均是湖南重点产茶县。xx,xx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成为全省重点扶持的茶叶产业县。XX拥有全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绿茶生产线,年产干茶1200吨,总产值达3.1亿元,参与农户1万余户、3万多人,人均增收1200多元。茶叶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茶叶产业已成为XX县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全省扶贫攻坚两项制度衔接的典型,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也
2、是XX县践行“五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实现XX县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点产业。下面本人肤浅分析一下我县茶叶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具体如下:一、XX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茶树和茶叶品种现状XX县传统的茶树品种有本地群体种、福云六号、福鼎大白三个。近年来推广的品种主要有白毫早、安吉白茶、梅占、金观音、龙井43、平阳特早等优良品种。茶叶产品以绿茶为主,新开发了红茶和黑茶两个新口来口口大。2 .茶叶品牌创建现状XX茶”为XX县茶叶的主要品牌彳导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XX茶”优异的品质。1980年入选湖南名茶,先后荣获“第五届亚太国际
3、贸易博览会金奖“、”第12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二”第三届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第十届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等6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同时又是全省重点扶持的品牌之一。2012年成功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XX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和XX县老桂泰高山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XXXX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在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了专卖店,使XX茶走出郴州,走向全国。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来”,大力发展茶叶旅游观光,打造了清泉万亩茶叶观光园,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买茶和观茶艺、学茶道、看表演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今年五一”黄金周
4、1XX县万亩茶叶观光园共接待2万多国内外游客。3 .茶叶产业基地现状到2015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9.6万亩,全县通过IMO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800亩,绿色茶园面积1.8万亩,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2.5万亩。县农业局不断完善茶叶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举办多期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培训班,积极组织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形成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园、实用技术直接到人的培训机制。4 .茶叶生产经营现状目前,XX县年产茶3000吨,实现产值4.5亿元。县域内销售网点共有30个,主要分布在讴江、清泉、桥头等乡镇;县外销售网点共有85个,主要分布在郴州、长沙、广州、
5、深圳等地,重点以销售”XX茶“为主。通过龙头企业和一批专业合作社作示范带动作用,XX县茶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一是推广新型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创办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全县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22家,带动农户1万余户。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大土地有序流转力度,促进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茶园面积得到了迅速扩张。二是产业扶贫带动脱贫致富。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与发展茶叶产业开发相结合,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引导、农户入股、协会管理、公司营
6、销”的方式,引导群众将“两项制度”到户资金200多万元入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有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三是龙头企业达省级标准。XX县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企业采用租赁、兼并、参股、联合等多种形式扩大企业规模,着重培育了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 .茶叶企业现状到2016年底,XX县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厂62家,加工设备956台(套),茶叶加工直接从业人员1963人,参与农户1万余户、3万多人,茶叶总产值达4.5亿元。但目前XX县仅一家拥有两条国内领先技术水平自动化、规模化、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即XX县XX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二.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分析1 .产业规划欠科学XX县宜茶面积30万亩,到2015年底茶园面积为9.6万亩,基地面积还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仍需高标准大力发展茶园面积。但是茶园面积扩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予以重视。一是茶园建设标准需提高,简单注重面积扩大,茶农无种植规划和品种规划,更达不到标准茶园要求,对茶园机械化作业带来众多不便;新建茶园抚育水平不高,茶苗长势差,缺苗现象严重,导致成园缓慢,某些茶园甚至出现只见杂草不见茶苗的情况;二是产业品种规划和趋于布局需调整。由于2012年之前未进行品种规划,导致部分茶园品种繁杂,长势不一,性状不一,不便于茶叶机械化采摘,更不利于成品茶形成一致的品质;作为茶叶主产区的清泉
8、镇和桥头乡宜茶面积的开发已基本达到饱和,新茶区的拓展和规划开发已迫在眉睫;三是发展驱动和种植的模式需转变。大户、龙头企业大规模种植较少,散户小规模种植较多,故而导致鲜叶销售”提篮小卖”形式占主流,造成散户议价能力弱,利益难保障,种植和管理积极性受打击;当前XX县茶叶产业化发展还处于政府政策推动的”被动式”发展,没有真正成为茶农普遍的自觉自愿行为,发展驱动模式要改变。2 .产品质量存隐患虽然XX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虽已建成两条先进的茶叶加工生产线,但是XX县整体茶叶加工厂房建设标准较低,加工设备相对简陋,还存在众多小手工作坊,机械化加工水平不高,大部分茶叶加工厂还不能实现清洁化生产,茶叶加工水平相
9、对较低,加工工艺不统一。厂房建设和设备购买投入大,是造成当前厂房设备简陋内因;而厂房建设用地审批难,是当前厂房设备简陋的外因。全县现有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上百家,真正获得QS认证的企业仅4家,生产加工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真可谓”家家生产、户户冒烟”,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众多隐患,既不利于茶叶品牌打造,也不利于XX茶叶产业的有序发展。3、营销渠道不健全XX县当前既无专业的成品茶销售市场,也无统一的茶青交易市场,产品交易处在无序混乱阶段,既不利于产品销售,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监管。成品茶的销售点只是在县城内有零星的分布,消费者很难充分的接触到茶叶产品,甚至许多本地消费者都要前往产茶乡镇购买茶叶养在深闺中
10、“、”坐等客上门”的现象不容忽视。4、品牌市场开发不力XX茶”起源于XX县清泉镇铜锣村XX组,历次参加各种评比的样茶多采自该地,历来为XX县茶叶的主要品牌,也曾一度是XX县所产绿茶的通用商品名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该品牌成为XX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独有商标。从而导致其他茶叶企业不能使用“XX茶”这一XX绿茶商品名,转而纷纷打造其他品牌。由于品牌过多,各品牌的年产量低,质量安全监管难,质量、规模的限制使各个品牌很难独立开拓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XX茶”品牌资源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XX茶”品牌独有之后,众多茶叶加工企业无品牌可用,加速了XX县鲜叶和干茶的向外流失,据了解
11、XX茶叶产品仅有四分之一左右以XXXX茶”的名义实现销售,其他大部分以鲜叶或干茶的形式销往江西或其它地区。5 .茶文化挖掘力度不够虽然“XXXX茶传统制作工艺“和“XX采茶调”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整体上XX对茶文化的搜集和挖掘力度不够,XX饮茶之风不兴盛,茶馆建设也相对较少,极少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茶事活动,而且也没有开发出具有XX特色的茶艺表演节目。6 .统计标准与发展现状差距大按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和统计口径,使XX县原来传统经济发展点(如矿产产业)因关闭而退库,而许多新兴的生态产业无法入统,如茶叶因无行业代码而无法入库,茶叶生产销售横跨五个专业,即:茶叶生长环节为农业,茶园用
12、于观赏环节为服务业,加工环节为工业,销售环节为批发零售业,还有投资专业。但茶叶产业按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及统计口径只入统农业的名录库,而对于入统农业的企业在产值、价格等均有限制,在农业统计制度里面茶叶最高限价不超100元,而XX县茶叶均价达500元以上,高档茶叶价格高达3000-5000元,2013年XX县的茶叶总产值达3.6亿元,但农业统计数据体现仅为100多万元,统计出来的产值与XX县实际水平相差甚远。同时,茶叶产业单纯入统农业也不尽合理,因其加工工艺和流通环节对其产值的体现影响巨大。到目前为止在省局、市局的关心支持下,XX县但由于该企业均为免税、低耗电企业,同时生产季节性强,按现行统计口径又
13、支撑不力,因而数据很不理想。三、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1、建立茶叶检验检测体系拓宽与中茶所的合作领域,联合成立XX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乡”和“XX茶生态绿茶综合标准体系”要求,充实技术力量,完善检测手段,采取定期检验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茶叶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网点进行监控和抽检,确保茶叶质量、卫生安全。2、健全茶业服务体系成立“XX茶”研究所,为“XX茶”生产、加工、营销等提供技术服务;完善茶叶协会工作机制,成立“桥头乡绿色产业发展中心”,鼓励加工企业和经营大户组建经济合作组织,构筑茶叶种植大户、加工企业、营销企业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政府、
14、企业和茶农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对市场、企业、茶农和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服务。3、提高茶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重点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对企业经营者、技术干部进行素质提升统一培训。坚持以县职教中心为阵地,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开展茶叶生产、加工、营销、茶文化等专业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鼓励、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参与茶叶产业化经营。4、支持农资及流通企业经营茶叶农资严把茶园管理农资源头控制关,开设茶叶农资专卖店,为广大茶农提供方便、快捷的农资服务。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
15、先安排茶园及茶叶加工企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茶叶加工厂,由电力部门无偿安装变压器以上的电力设施。6 建立信贷支持茶叶产业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农商银行支持茶叶产业建设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积极投入茶叶产业建设。降低门槛,支持产业快速发展。7 .完善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茶叶产业发展考评办法,坚持茶园管护季度检查考核评比奖励与茶叶产业建设年终总结表彰奖励相结合。每季度对幼龄茶园抚育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对乡村干部进行奖惩,全年四次检查达到管护标准,每年对一批优秀茶农及承包大户、优秀加工企业、优质服务茶馆、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个人等进行表彰奖励。&建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乡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茶树良种工程、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厂新建或技改贷款贴息、品牌宣传推介、考核评比奖励、市场监管、技术培训I、茶叶产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等,项目资金实行申报、审核制,确保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同时捆绑发改、扶贫、农发、水利、交通、退耕还林接续产业、农机具补贴等项目,多渠道投入,促进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