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544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409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9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9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9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9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pt(4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讲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1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一、给加点字注音。,ch,nng,y,l,sh,bi,bng,zhn,zhu,j,din,ju,zhu,t,zhu,ch,chou,ning,chng,q,cng,sh,yn,shu,ji,cun,ho,chn,ch,ju,w,chn,n,d,n,yn,pn,b,jio,w,ling,lun,b,q,ro,第1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二、根据拼音写汉字。,隐m()诱hu()chu()泣 纳hn()嶙xn()zh()立 洗zhu()扒qi()寂lio()du()落 慷ki()蹂ln()鞭c()抖su()磅b()lio()阔梦mi()hi

2、()骨 崩t()喧xio()静m()里程bi()憔cu()荡yng()ju()别 惊hung()脸ji()do()告愚chn()滑j()缥mio()澄ch(),秘,惑,罕,啜,峋,伫,濯,窃,寥,堕,慨,躏,策,擞,礡,寥,寐,骸,塌,嚣,谧,碑,悴,漾,诀,惶,颊,祷,蠢,稽,缈,澈,第1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三、成语积累。,1完成成语。,眩,头晕目()一丝不()忍()不禁回()无穷具体而()()如其来 险象()生 问心无()()朋引伴 轻飞()舞()()细草 春华秋()海枯石()日()星移 惊慌失()连续不()()窣作响 更胜一()()首挺立()然大悟苦心孤()各得其()()人听闻 随

3、声附(),苟,俊,味,突,微,迭,愧,呼,曼,芊,芊,实,烂,转,措,断,窸,筹,昂,恍,诣,所,骇,和,第1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小心翼翼,(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2)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3)得到很多益处。()(4)指记忆或技能超过别人。()(5)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6)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7)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着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一丝不苟,获益匪浅,更胜一筹,苦心孤诣,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第1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辨析多音字,多音字,就是

4、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如“将”:ji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ng(动词),作“愿”“请”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考点直击,第1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2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如“薄”:bo,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跟“厚”相对,一般单用,如薄饼、薄纸;b,一般用于合成词,如薄礼、厚古薄今;b

5、,薄荷(专有名词)。3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语体不同,读音不同,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i;书面语读j,给予、给养。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差忒(差错之意);tu(方言),风忒(太)大、房子忒小等。,第1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2讲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一)童趣,l,hma,“强”,“僵”,僵硬,脖颈,项目,正,方向,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名词用作动词,鞭打,名词用作动词,飞舞,超出事物本身,抬,鸟鸣,原来是,慢慢地,被,所以,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看,景象,神情,想象,用,把,第2讲

6、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抬头观看,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7关键句子翻译。(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 8课文理解。(1)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哪三件具有“物外之趣”的事情?_(2)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才能发现“物外之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_,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它吃掉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需要大胆的想象和思考,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发现“物外之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作家作品,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浮生六记。,考

7、点直击,中心思想,童趣通过对童年生活“物外之趣”的描述,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神奇的联想和稚气烂漫的情趣。,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文言字词的特殊读音 1通假字不读假借字的音,读本字的音。如“不”通“否”,读音为fu。2破音异读。这样的读法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作不同的意义和词性时,有不同的读音。如“说”,做动词或名词表示“解说”“理由”等意思时,读shu;做动词表示“劝说”的意思时,读shu;做形容词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时,读yu。3古代专有名词一般按传统字音读。古代专有名词是指姓氏名、人名、族名、国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和其他特殊称呼。如“尉迟(ych)”等。4文言文字词在

8、某些情况下的固定读法。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ngshng)”。,文言知识,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二)论语十则,yn,1给下列字注音。愠()论()诲()柏()殆()弘()罔(),ln,hu,bi,di,hng,wng,按照一定的时间,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每天,真诚,诚实,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强,勇毅,停止,凋谢,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每天,太阳,可以凭借,能够,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按照一定的时间,经常,时常,表顺承,然后,表转折,但是,表递进,而且,他们的,

9、大概、也许,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4关键句子翻译。(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处。,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5课文理解。(1)课文所选的十则语录,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各举一例。_(2)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

10、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些话的意图是什么?_,三个方面: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求知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人处世,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鼓励其弟子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作家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圣人”。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考点直击,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中心思想,论语是一

11、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选的十则,以精练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学习方法、求知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句读 1根据“云、曰、问”等表对话关系的动词用法特点断句标点,确定引号的上下限。2根据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结构断句标点。文言文中存在大量固定结构,如“不亦乎”“孰与乎”等,掌握了这些固定结构的句式特征,断句标点就很容易。3根据文言虚词的位置特点及其作用断句标点。如“也、矣、焉”等常用在陈述句的末尾;“乎、耶、欤、邪”等常用在疑问句的末尾;“哉、夫”等常用在感叹句的末尾。4根据文言文的

12、修辞特点断句标点。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为我们断句标点提供了依据。,文言知识,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三)山 市,mng,yun,gn,sh,经常,外城,广大,通“才”,仅仅,靠着,终于,店铺,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3关键句子翻译。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_ 4课文理解。山市变化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文中描写山市变化快的 词有哪些?_,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孤塔耸起宫殿出现城郭出现危楼出现渐渐消失。词语:忽、无何、既而、逾时、倏忽。,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四)咏雪,家庭聚会,不久,一会儿,相比,高兴,第2讲

13、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2关键句子翻译。未若柳絮因风起。_ 3课文理解。(1)文章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_(2)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示例一:“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的颜色是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飞得高而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示例二:“柳絮因风起”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和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

14、感觉。,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中心思想,山市将变幻莫测而又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绝伦的景象。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突出的文才。,考点直击,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实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本迁移法。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2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

15、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知识,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3语境推断法。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4语法推断法。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5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6成语推断法。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五)陈太丘与友期,约定,到,离开,才,通“否”,相当于“吗”,丢下、舍弃,感到惭愧,拉,回头看,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表转折,但是,表顺承,就、才,通“否”,相当于“吗”,副词,不能,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3关键句子翻译。(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2)对子骂父,

16、则是无礼。_ 4课文理解。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_,跟别人约好一起出行,丢下我走了。,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懂得为人之道。,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六)智子疑邻,说,果然,丢失,意动用法,以为聪明,他的,这,表示修辞关系,表示转折关系,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3关键句子翻译。暮而果大亡其财。_ 4.课文理解。(1)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_(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_,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示例: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

17、的;待人不能持有偏见。,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中心思想,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元方的聪明过人、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说明“礼”与“信”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做人要方正。智子疑邻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考点直击,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文言虚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下面介绍几种文言虚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从字形推词义。形声字分声符和意符两部分,其中的意符为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2从通假字推词义。根据通假字规律,推出本字的含

18、义。3根据词语结构推词义。汉语的构词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构词法可以推断词义。4填补省略成分推词义。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了,补充省略了的内容可以理解字词的含义。5用析句法推词义。即利用对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词类,再据词类去推求词义。,文言知识,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七)塞翁失马,si,j,b,b,逃跑,经过,大腿,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因此,原因,代词,指塞翁,助词,的,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4关键句子翻译。(1)此何遽不为福乎?_(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_ 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用原文回答

19、)(1)失马之福是:_。(2)得马之祸是:_。(3)跛腿之福是:_。,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了十分之九。,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父子相保,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中心思想,塞翁失马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堕马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考点直击,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指长江、黄河,今指所有的江流河水。2词义缩小。如:“国”在古代指“国都或京城”,今义只指“国家”。3词义

20、转移。如:“走”古义是“跑,逃跑”,现在是“步行”的意思。4感情色彩的变化。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不当面批评”,属中性词;今义是指“诽谤”,有“中伤”的意思,是贬义词。,文言知识,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2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是考查文言阅读能力的重点考点。句子翻译应注意关键字、名句,做到准确、流畅、完整地翻译,体现出重点词的含义。考点常设为:重点写景句、重点抒情句、重点修辞句、实词翻译点较多的重点句、省略句五大类。,第3讲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一、名著梳理,繁星春水,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21、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伊索寓言,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二、重点课文梳理,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3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上册,第4讲字词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4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下册,一、给加点字注音。,zo,sh,b,cun,zhng,j,pi,ch,gn,ho,ln,sh

22、ui,chu,du,xng,dn,ji,zhn,qi,chn,w,sh,qng,sh,zh,l,wi,chng,n,j,jing,chu,yn,第4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下册,二、根据拼音写汉字。,畦,菜q()脑su()shn()笑狂ln()斑ln()污hu()di()起 深su()滑j()撺duo()f()水 j()绊m()然 rng()杂 颦c()din()狂li()弱 遗shung()真d()bin()骨阴mi()怂yng()苍qing()悲chung()xin()熟 抽ch()pio()悍 窥s()qi()劲 wng()然 观zhn()j()形,髓,讪,澜,迭,秽,斓,邃,稽,掇,凫,羁

23、,蓦,冗,蹙,癫,羸,孀,谛,砭,霾,恿,穹,怆,娴,搐,剽,伺,遒,枉,瞻,畸,第4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下册,三、成语积累。,1完成成语。,罕,人迹()至来()汹汹 九()连环 亦()如是锋芒()露 家喻户()马革()尸 鞠躬尽()潜心()注 气()斗牛()而不舍 杂乱无()一()即合 忘()所以()目相待 吴下阿()()然而止 参()不齐()咤风云 浑身()数尽态极()息息相()坚持不()风()露宿闷闷不()洋洋得()念念有()()打细算精疲力()()武扬威()心忡忡 毛骨()然 语无()次 死()其所()()众生 养精()锐齐心()力()往直前 腰()背痛()下断语眼花()乱()序井然

24、略胜一()石()天惊相得益(),势,曲,复,毕,晓,裹,瘁,贯,冲,锲,章,拍,乎,刮,蒙,戛,差,叱,解,妍,通,懈,餐,乐,意,词,精,竭,耀,忧,悚,伦,得,芸,芸,蓄,协,勇,酸,妄,缭,秩,筹,破,彰,第4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下册,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人声鼎沸,(1)形容人声喧闹。()(2)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3)又多又乱,没有条理。()(4)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5)形容十分恐惧。()(6)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7)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8)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9)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锲而不舍,杂乱无章

25、,义愤填膺,毛骨悚然,怏怏不乐,语无伦次,进退维谷,略胜一筹,第4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下册,辨析形近字,定义: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特点: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和“入”;(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读”和“续”;(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胶”和“狡”;(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考点直击,第4讲 字词梳理 七年级下册,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

26、“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第5讲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一)伤仲永,哀伤,叹惜,属于,曾经,对感到诧异,写,题写,聚、团结,完成,文采和道理,对感到奇怪,以宾客之礼相待,有人,认为有利可图,四处拜访

27、,消失,比,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2关键句子翻译。(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_(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_(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_,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最终沦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3课文理解。(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_(2)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_,幼年时期天资过人;少年时期大不如前;青年时期泯然众人

28、。,他的父亲唯利是图,目光短浅,没有让仲永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二)孙权劝学,当道,当权,推托,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只,到了的时候,重新,认清事物,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2关键句子翻译。(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3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_,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分别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呀!,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4课文理解。(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读书的?_(2)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孙权、吕蒙、

29、鲁肃三人的性格特点。_(3)吕蒙读书前后的巨大变化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示例)孙权:平易近人;吕蒙:知错就改;鲁肃:忠厚儒雅。,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的经历进行劝说。,后天的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而,我们应该抓住学习的黄金时间,努力学习。,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考

30、点直击,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中心思想,伤仲永借方仲永由一个五岁能诗的神童,因“不使学”而终至“泯然众人”的故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汲取教训,勤奋学习,更快更好地成长。孙权劝学通过孙权劝说吕蒙“就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告诉人们开卷有益的道理。,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一)1“换”,就是替换。常见的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2“删”,就是删除。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可以翻译为“沛公的侍卫樊哙”,因为“者也”是句尾助词,无需译出。另外

31、,还有好多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只要不影响原意,翻译时也可以直接删除。,文言知识,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三)口技,y,hu,y,jin,h,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擅长,适逢,正赶上,通“座”,座位,这,同时,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全、都,不久,心情,夹杂,拉,说出,说出,扬起、举起,大腿,跑,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喂奶,乳头,极,消失,手指,指出,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4关键句子翻译。(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_(2)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_(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_(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32、欲先走。_,在座的宾客都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在这时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离开。,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5积累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_6课文理解。(1)文章多处描写观众的反应,有何意图?_(2)为什么开头和结尾都要提到“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_,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从侧面来表现口技表演的精彩和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一方面前后照应,另一方面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的高超。,第5讲

33、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作家作品,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福建晋江人。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登进士第。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著有铁崖文集岭南纪略等。,考点直击,中心思想,口技描写口技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异常逼真地模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面,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二)3“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

34、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4“补”,就是增补。一般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需要指出的是,补出的省略成分,要加上括号。5“调”,就是调整。对于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一类的古代汉语倒装句,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6“变”,就是变通。翻译文言文时,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可以变通相关的文字。如“波澜不惊”(岳阳楼记),就可译成“(湖面)风平浪静”。,文言知识,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四)狼,shn,mng,ko,通“只”,只有,紧跟,旧,原来,困窘,处境危急,胁迫、攻击,卸下,

35、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注视的样子,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闭眼,空闲,突然,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狡猾,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通“只”,只有,停止,神情、态度,打算,向前,前面,来,用,多少,数学中的术语“几何学”,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5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其 一 犬 坐 于 前。(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6关键句子翻译。(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_(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_,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

36、子拿起屠刀。,这时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迷惑敌人。,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7请根据题意用文中的原话填空。“少时,一狼径去”的目的是_;“屠乃奔倚其下”是因为_;一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目的是_。8课文理解。(1)文中的“狼”显然是个比喻,请说出究竟比喻的是什么?_(2)请分别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_(3)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比喻现实社会中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屠户:机智、勇敢、细心

37、;狼:贪婪、狡猾、愚蠢。,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作家作品,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他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此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考点直击,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而已”小解 课文中出现的两处“而已”是个惯用词组,由连词“而”和动词“已”组成。用于陈述句末,表示限制。现

38、在的书面语仍在使用。可译为“罢了”或仍作“而已”。时间副词“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既而儿醒”“未几,夫齁声起”“俄而百千人大呼”中的“少顷”“既而”“未几”“俄而”都是表“一会儿”“不久”的时间副词。与它们的作用相近的还有“暂”“旋”“顷刻”“有顷”“少时”“有间”“须臾”等。,文言知识,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说文解字 宾客“宾”“客”都有“客人”的意思,但“宾”的本意是贵客,“客”可以指门客、食客,意义不完全相同。股腿“两股战战”中的“股”是指大腿,“腿”是后出现的字,开始专指小腿,后来成为大腿和小腿的总称。,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狼讲述了一个屠户途中遇狼,

39、经过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最终都是斗不过人的,也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该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心思想,本篇语言十分精练、传神,富有表现力。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词语,生动地刻画出狼贪婪、凶狠的形态,“径去”“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等词语,形象地写出狼的狡诈本性。结尾一段,议论深刻有力。“止增笑耳”一句,讥讽狼的愚蠢入木三分。蒲松龄真不愧是驾驭语言的巨匠。,写作特点,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词类活用,第5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一

40、、名著梳理,童年,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昆虫记,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二、重点课文梳理,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6讲 文学名著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7讲字词梳理 八年级上册,第7讲 字词梳理 八年级上册,一、给加点字注音。,q

41、in,ho,g,d,jn,cn,x,l,jio,l,zng,ci,lu,b,chng,y,w,sng,zhu,ln,chi,j,f,dng,kn,w,m,lu,zh,f,ju,j,qn,zh,jin,lu,ch,gun,o,sho,pin,zi,q,yn,s,ji,fn,第7讲 字词梳理 八年级上册,二、根据拼音写汉字。,阻()yng()告z()歪 j()躬箱qi()zng()物 赞y()埋zng()荒mi()jin()忘 蜿yn()纳cu()p()雳 chung()疤 pn()跚 chu()躇狼j()愧zu()颠pi()吊yn()糟t()推chng()yn()育 丘h()li()璃 cng(

42、)俗 yn()迟 mng()发pi()胎 脊zhu()繁yn()追s()ji()难 q()息 吟yng()q()丽,遏,央,仄,鞠,箧,赃,誉,葬,谬,健,蜒,粹,霹,疮,蹒,踌,藉,怍,沛,唁,蹋,崇,孕,壑,琉,伧,延,萌,胚,椎,衍,溯,劫,栖,咏,绮,第7讲 字词梳理 八年级上册,三、成语积累。,1完成成语。,当,锐不可()张()失措()人现眼 月明风()永垂不()()一无二()然无存()丽堂皇()不足道 大()广众 失群落()穷愁()倒鸡零狗()绘()绘色 生死()福 长途跋()巧妙()伦 失之()厘 别具()心 重峦叠()龙凤()祥 周而复()草长()飞 相()无事不解之()天衣无

43、()()聚山林 束手无()始()不及 在()难逃 物竞天()日()西山,皇,丢,清,朽,独,荡,富,微,庭,伍,潦,碎,声,祸,涉,绝,毫,匠,嶂,呈,始,莺,安,谜,缝,啸,策,料,劫,择,薄,第7讲 字词梳理 八年级上册,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锐不可当,(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2)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3)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4)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5)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6)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触目伤怀,惟妙惟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地制宜,销声匿迹,第7讲 字词梳理 八年级上册,辨

44、析同义词,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差别:1意义方面的差别。有的同义词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它们所指的范围并不完全重合。比如,“书”和“书籍”都指“装订成册的著作”,但前者既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集合体,而后者则只能指集合体。有的同义词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上却有所不同。比如“改善”和“改进”都指改变原有情况,但前者强调使其更好一些,后者则强调使其进步一些。,考点直击,第7讲 字词梳理 八年级

45、上册,2色彩方面的差别。有些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的不同。比如“教师”是中性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色彩,“教书匠”则是贬义的。有些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为语体色彩的不同。比如“爸爸”和“父亲”的理性意义相同,但前者带有口语色彩,后者则带有书面语色彩。,第7讲 字词梳理 八年级上册,第8讲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一)桃花源记,沿着,顺着,繁多的样子,(走)完,整齐的样子,类,都,完全,指小孩,详细,通“邀”,邀请,感叹、惋惜,都,邀请,告诉,谈论,沿、顺着,做标记,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标记,计划,渡口,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鲜艳美丽

46、,味道香浓,交错相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毫无出路的境地,不要说,(更)不必说,表示条件的连词,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作为,向,寻找,不久,舍弃,房屋,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于是,竟然,再,又,于是,就,终于,出现,找到,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4关键句子翻译。(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_(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 _(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渔人对(眼前的)这种美景感到很惊异。又往前走,想要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土

47、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5课文理解。(1)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2)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_(3)本文出现了哪些成语?_,委婉含蓄地说明了桃花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作者

48、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表达了对没有战争、和平安乐、宁静祥和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落英缤纷、怡然自乐、无人问津、世外桃源。,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 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世称“靖节先生”。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考点直击,中心思想,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国家君臣,没有赋税徭役,没有战乱纷争,表达了作者的人生理想。,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通

49、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如“莫”为“暮”之古字。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文言知识,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二)陋室铭,xn,r,d,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品德高尚,大,没有学问的人,弹奏,奏乐的声音,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简陋,阅读,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

50、上册,3关键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第8讲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4填空。文章开头以类比立论,指出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的名句是:_。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表现作者高雅情操的句子是:_。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是:_。,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