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616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2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4、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 和恢复5、民族融合加强。6、科技发展,佛教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220年-589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魏蜀吴,(220265),(221263),(222280),西晋,建立(265316),统一(280316),十六国,东晋,(304439),(317420),北 魏,建立:386,统一:439,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420,齐,梁,陈,589,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十六国

2、,东晋,(1)经济原因: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以及南北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原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发展,他们把持地方,并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3)民族原因:东汉到西晋初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彼此间及与汉族间尚有一定的隔阂,加上有的汉族统治者(如西晋)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有的少数民族贵族(如刘渊)趁机建立自己的政权有的少数民族贵族(如苻坚)穷兵黩武,违背各族人民愿望,加剧了社会的分裂。,(4)政治原因:汉族统治者腐朽,缺乏完成统一的决心。如祖逖就是因为得不到东晋政府的支持,北伐才没有成功。,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割据的

3、原因主要有哪些?,(1)经济原因,(2)社会原因,(3)民族原因,(4)政治原因,(例1)在西晋灭亡至隋朝建立期间,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1991高考),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B、氐族建立的前秦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D、鲜卑族建立的西魏,(B、C),2、公元3世纪至6世纪,先后完成黄河流域或更大 范围统一的势力或政权是()曹操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A、B、C、D、,D,3、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 C、割据势力之间争夺激烈 D、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A,D,4、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北方各族人民被迫大

4、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西汉王国问题从未从根本上解决 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士族的概念:,指地主阶级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由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它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力量,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形成:魏晋发展:东晋南朝衰落:南朝末灭亡:唐朝末年,腐朽性的表现:1、注重门第和 身份的高低 2、不学无术,生活腐化,经济上:占有很多的土地和劳动力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文化上:崇尚清谈,往往占据高级文官职位,1、士族制度关于士族和庶族的划分体现的是()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统治阶级

5、内部矛盾 D、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C,2、魏晋时期,士族制度的形成()A、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B、导致了地主阶级内部严重分裂对立 C、是封建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的产物 D、表明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B,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表现:1、兴修水利2、开辟良田3、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4、小麦种植开始 推广5、牛耕普及,原因:1、南迁农民带来先 进工具和技术2、南方相对稳定3、统治者重视生产4、南迁人民和江南 人民辛勤劳动,1.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B),2.

6、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 的客观因素是,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B、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批良田的开辟C、南北方对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D),3.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其共同原因有:,A、大批农民南迁B、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C、实行均田制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4、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和恢复,原因: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在东汉末和西晋至十六国时期不断发生战争,导致经济的严重破坏,从战乱中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政权分别采取了重视农业的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表现:东汉末年的破坏时期,到曹魏至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

7、晋后期至十六国的破坏时期,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复时期。,1、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其主要动机是()A、恢复社会经济 B、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C、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D、解决军粮供应困难,2、“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 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 倍于常。”()A、张衡 B、杜诗 C、马钧 D、钟繇,D,C,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北方战乱:,曹操的统一北方的战争(如:官渡之战),曹操与孙刘的赤壁之战,西晋建立前后灭蜀、吴的统一战争,十六国之间的互为征伐,东晋迎战前秦的淝水之战,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民族:指人们在一

8、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和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民族融合的过程:三国: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和睦政策西晋:五族内迁十六国:北方各族互相攻杀,建立政权东晋南朝:共同开发江南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大融合 途径:1、民族迁徙2、联合斗争3、友好往来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1.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

9、是,A、有利于国家统一B、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经济恢复D、加速民族间的融合(),D,2、下列几次民族大迁徙,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A、东汉末年北方农民南迁 B、东吴境内山越的外迁 C、西晋初少数民族内迁 D、西晋末到南朝北方农民的外迁,D,3.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类似之处有:,A、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B、战役在长江及其支流一带进行C、结果南方政权获得胜利D、导致了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局面(),A、C,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B、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D、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C,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

10、有 民族迁徙 联合斗争 友好交往 统治阶级的改革 A、B、C、D、,A、B、C、D,6、科技发展,佛教盛行。,了解文化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特点的关系。,前者反映后者;后者决定前者。,1、南北朝后期,北方战乱频繁在文化上表现为()A、齐民要术的编著 B、石窟的开凿 C、敕勒歌的流传 D、木兰辞的内容,D,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4、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 和恢复5、民族融合加强。6、科技发展,佛教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220年-589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政治,经济,民族,文化,1、民族融

11、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大融合,民族矛盾减弱,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局部统一的出现,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3、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哲学中的对立和统一),4、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的努力如:曹操、诸葛亮、祖逖、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5、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1、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

12、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A、民族融合的作用B、江南经济的发展C、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D、科学文化的进步,(A、B、C、D),2、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 面,这表明()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 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 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C,3、南北朝后期,中国出现统一趋势的原因是()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 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士族势力的衰落 A、B、C、D、,A,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 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说明这种 发展趋势在经济、文化上有何反映。,思考,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

13、我国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说明这种发展趋势在经济、文化上有何反映。,公元3至6世纪是我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点:,1、国家分裂,战乱,人民盼望统一。,2、各族杂居、融合,,封建制向周边发展。,3、士族制度充分发展。,4、统治者利用佛教统治。,趋势:,1、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统一创造条件。,2、孝文帝改革加速民族融合和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3、南朝末年士族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影响:,1、北方经济恢复,南方经济发展并开始赶上北方。,2、各族人民互相学习生产技术。孝文帝改革促进经济封建化。,文化影响:,1、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促进科技发展。如:祖冲之,2、佛教文化发展,唯物论发展。如:佛寺、石窟、宗教、范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