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0858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内容提示:,中医养生观中医药养生方法,要求:,理解中医养生基本观点掌握中医药养生方法,中医学养生观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养生之道,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又叫“摄生”,原义为“保持生命”,有点类同于现代所说的“卫生”养生观:关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基本看法,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养生贵在顺应自然养生须动而中节 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中医学的养生观,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预防为主,不仅是我国现行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也是中医学一贯强调的中心思想,先秦时期:“上工治未病”高明的医生,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未病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

2、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张介宾类经:“古人的预防之道,由于治于未形,所以用力少而成功多”,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积极的预防,主要可通过养生来增进健康,改善体质状态。扶固正气以抗御邪气养生不仅有助于防病,还可提高个体生存的质量,延长生存的时间:活得更好、更长,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中医学认为人的“天年”,即正常寿命延续的时间 大约在100-120岁,内经提出“春秋皆度百岁”的长寿境界灵枢天年:“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并详细论述了各个阶段的生理、体态、行为和性情等方面的特点,中医

3、学的养生观,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追求各“尽终其天年”,“春秋皆度百岁”,就是中医学养生的主要目的,唐代名医王冰在注释内经时说:“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养生贵在顺应自然养生须动而中节 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贵在顺应自然,中医:“生气(生命活动)通天”,“天人相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专门讨论这一问题,“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违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4、,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四时阴阳是指春夏秋冬的阴阳消长变化过程,这一变化是促使万物表现出生、长、化、收、藏的生态过程的根本原因,万物都不能违背这一自然规律,人的生活、起居、精神情绪及养生活动也都必须与四时环境相适应。,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贵在顺应自然,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四气调神等篇章还详细介绍了顺时调摄养生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措施,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贵在顺应自然,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养生贵在顺应自然养生须动而中节 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中医学的养生观,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须动而中节,人的

5、生命活动源于动,有动才有生机,孙思邈、陶宏景等名医兼养生家都强调人欲常动,广义的动:包括肢体活动、运用心脑、体育锻炼及导引行气等,人欲常动,但不可大疲尔。”必须动中寓静、动静结合、动而中节,中国传统学术文化重视“中庸”,重视“中节”在养生学中的体现,它表达了古代学者对哲学范畴的“度”的深邃的把握,是符合辩证法的,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须动而中节,养生强调动而中节,就是主张人应积极参与活动,但又须注意有所节制,要掌握一定的尺度,不可太过,太过非但起不到养生和增进健康作用,相反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须动而中节,动须中节也是广义的,其精神可体现在摄生行为习惯的各个方面比如,体力活动

6、、脑力活动、情志活动等都须适度,饮食要有规律,性生活要有节制。,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须动而中节,其知道者(懂得养生规律的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须动而中节,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养生贵在顺应自然养生须动而中节 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中医学的养生观,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良好情感活动可使气血协调,脏腑和谐,从而增强人的抗病能力,促进心身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不良的精神情志活动可削弱人的抗病能力,干扰脏腑气血的机能活动、

7、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疾病,加速病症恶化,吕氏春秋展数: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淮南子: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嵇康养生论:故须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中医学的养生观,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中医学的养生观,庄子庚桑楚篇中指出: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容易扰乱人的意志;容、动、色、理、气、意六者,容易束缚人的心灵;恶、欲、喜、怒、哀、乐六者,容易影响人的品德;去、就、取、予、知、能六者,容易阻塞人的大道。“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不为也。”,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庄子天地篇中指出:五色乱目,五声乱耳,五臭熏鼻,五味浊口,五曰取舍得失迷乱心窍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庄子认为,只有去

8、掉“四六”,除去“五害”,才能达到“忘我”的境地。没有了食、色、名、利等索取的欲望,心神才能“清静”无浊,“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愉快的样子),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中医学的养生观,中医药学养生方法,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药膳养生 针灸推拿养生精神养生,中医药学养生方法,运动养生,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天之动,故恒之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朱丹溪格致余论,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华佗传,中医药学养生方法,运动养生,华佗:模仿了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特点,创编“五禽

9、戏”的体操,作为锻炼形体的手段,孙思邈提倡行气、导引宋代蒲处贯还根据前人的导引术,改编了一套动以养形的练身法,叫做“小劳术”,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中医药学养生方法,运动养生,太极拳,太极剑,少林功夫,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饮食养生,安身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扁鹊,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饮食养生,饮食习惯药食两用饮茶养生,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饮食养生,饮食习惯,陈立夫(101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多食果菜,少食肉类;物熟始食,水沸始饮,马寅初饮食经验:每周六天按正常饮食习惯进食,余一天则不进食,以苹果代替一日三餐,使肠胃休息一天,轻轻松松

10、,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饮食养生,饮食习惯,大连105岁老人马英:海菜利养生,每顿八分饱一辈子喜欢吃海菜,一日三餐,很少吃肥肉和动物油,一般吃八成饱就放下筷子,药食两用,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饮食养生,山楂:健胃,预防心血管疾病红枣:补脾薏苡仁:养胃健脾(药用:健脾利水)山药:益气养阴 补脾肺肾(固精止带)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解之”,此时茶作为药用春秋时期,茶叶用做祭品或生煮羹饮,当作蔬菜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公景时,含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莱而已”汉代,茶叶已经逐步推广为饮品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已由朱门走向柴户,从文人、士大夫逐

11、渐向民间普及,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饮食养生,饮茶养生,茶既是饮料,也是食物,同时又是药茶叶已知的化学成分达400多种,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茶有防病、疗疾、健身养生等作用,融药、食于一体,是养生佳品唐代著名药物学家陈藏器说,茶为万病之药,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饮食养生,饮茶养生,以茶修身、以茶养生、以茶行道、以茶养志、以茶会友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可以陶冶情操,怡情悦性,是心理治疗的舒解剂和平衡剂,绿茶普洱茶菊花茶,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饮食养生,饮茶养生,中医药学养生方法,药膳养生,神仙牛方主料 熟牛头方30g辅料 太子参2g,口蘑4g,高级清汤10g,淮山药 4g制作 熟牛头方除异味后与太子参、口

12、蘑、淮山药等同放汤中,调味后上笼蒸65分钟即可。营养分析 牛头方与平补脾胃的太子参、山药以及健脾生津美容益气的口蘑一同食用,具有平补肺脾肾的功效。,中医药学养生方法,药膳养生,针灸推拿养生,中医药学养生方法,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用灸足三里的方法补益脾土、调理气血,以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千金翼方记载了一种自我按摩术:“清旦处起,以左右手按摩,交耳,从头上换两耳,又引发,侧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七过。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除”,针灸推拿养生,中医药学养生方法,方宗畴:针刺大椎、关元,平调阴阳,保健益寿艾灸脆俞、擅中,运行气血,增强精力针刺百会、涌泉,宁神宁志,健脑益智;温针灸肾俞、命门、太溪,针刺太冲,调补肝肾,延年益寿针刺阳白、四白、太白,补脾调肌,润泽肌肤,中医药学养生方法,针灸推拿养生,针刺足三里可预防流行性感冒针刺预防组1090人,针后发病率为3.6%对照组用阿的平溶液喷鼻1399人,发病率为86%,针灸推拿养生,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