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由来 1913年,韦伯(E.Webb)抽取出“目的的恒常性”1935年,亚历山大,X因素和Z因素(个性因素)1940年,韦克斯勒,正式使用“非智力因素”名称 80年代,诺曼,提出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信念系统、学习、意识、记忆、知觉、操作、技能、思想、语言、情绪、发展和交互作用,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由来 90年代,吴福元、林崇德、燕国材等对其界定、构成 及其关系进行大讨论燕国材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IN结合论的学习理论)吴福元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学习的关系 沈德立 智
2、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非智力 起决定作用,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燕国材 a.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因素 b.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因素组成 c.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 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 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林崇德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 沈德立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与智力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 心理因素,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非智力因素的概述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类:a.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b.是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 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 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具有 动力和调节等功能。,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概述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以外的全部 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与智力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决定智力活动的效益。,非智力因素的概述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是在智力活动中影响、决定智力活动 效益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它是一个 整体,具有一定的
4、结构,主要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的表现 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的发展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上的某些弱点,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对学习的动力作用 内驱力 是有机体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唤起的并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 情动力 伴随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可意识到、也可是无意识的。,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对学习的动力作用 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始动方面,体现在对学习活动 的定向和引导方面。其功能具有双向性。对学习的维持调节作用
5、 支持个体的行动、控制个体的行为、调适个体的 心理的功能。,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对学习的积极性作用 当学生对观察的事物、记忆的东西、想象的对象、热烈的情感以及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不随波逐流 的独立性格,就会赋予学习的智慧活动以积极性,从而使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激发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能够引发智力活动的 积极性,最后激起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年龄阶段特点 交往动机、学习热情、学习责任心、学习毅力、注意稳定性、好胜心等因素:小学初中高中 成就动机:小学、初中高中 学习焦虑的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初中
6、高中 情绪稳定性的水平:小学、高中初中 支配的水平:初中、高中小学,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学校类型特点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认识兴趣的水平:城市、农村一般学校城市重点校学习热情、情绪稳定性和非智力因素的总体水平:城重点校城、农一般校,城一般校农一般校支配性和好胜心水平:城重点校、一般校农一般校学习责任心的水平:农村、城市一般校城市重点校学习焦虑的程度:城市重点校、一般校农村一般校,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性别特点 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责 任心、学习毅力、注意稳定性及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女生男
7、生 好胜心的水平:女生男生 情绪稳定性的水平:男生女生 学习焦虑的程度:女生男生,一、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什么是学习动机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是学习 需要的动力形式,这种需要是社会、学校、家庭 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分为:推力、拉力、压力。,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主体的一种追求 学业成就的倾向,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学生头脑 中的反映。主观体验形式:学生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是驱使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称为学习的内驱力或学习驱力。学习需要的
8、构成:认知需要、交往需要、自我提高需要,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另一构成要素,是学生对学习 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意念。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某种预想结果,它以 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的诱因一般指激起需要的条件或满足需要的对象。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讲,可称为学习的诱因。,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 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条件之一,学习需要和 学习环境(包括目标和可能性)相互作用形成学习期待;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
9、满足,使学生有明确的行为 指向,即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实现学习期待,满足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需要 主导成分学习期待 必要条件,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3.学习动机的作用(1)对教师来讲,可作为教育目标,又可作为教育手段。(2)对学生来讲,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a.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b.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c.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通过唤起对学习的准备状态,间接地对学习起作用;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对教师来讲,可作
10、为教育目标,又可作为教育手段。对学生来讲,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通过唤起 对学习的准备状态,间接地对学习起作用;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学 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动机学习的 良性循环。,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的分类 从学习动机的来源分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从学习动机来源远近和起作用的长短分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从学习动机的性质分 正确动机 错误动机,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
11、习动机的分类 从学习动机的地位作用分 主导动机 辅助动机 从学习动机的影响范围分 一般的、概括的动机 特殊的、具体的动机 从学习动机的成分分 认知动机 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国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征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不平衡,呈曲线状,初二年级水平 最高,但极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有 逐步下降的趋势;中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最高,认知性动机水平最低,并随 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步下降;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无明显的差异。但农村学生在目的性动机方面明显的 城市学生;重点中学学生学习动机水平 非重点中学学生的水平;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男生。,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
12、机的理论需要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 七个层次:缺失的需要 生理、安全、从属与爱、自尊 生长的需要 认识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仅是学生强化史的产物。教师表扬所起的作用,是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有些现象解释不了:为什么有些学生在遇到挫折时 仍能坚持学习,有的学生却感到沮丧了呢?,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30年代,默里提出成就需要 20世纪40-50年代,麦克来兰和阿特金森,提出成就 动机,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 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
13、工作,并力求 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是要失败的。,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期望理论 动机=估计成功的概率 成功的诱因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只有当成功的概率处于适中状态时,才会有最强的动机。期望理论所探讨的并不是学习任务本身的难易问题,而是涉及成功的标准(如评分标准)的问题。,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动力,人们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准则。费斯廷格认为,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值观或信念 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信念或行为的挑战时,会体验到 一种张力或不适。为了解决这种不适,他可以改变
14、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归因理论 美国归因理论心理学家维纳认为,对成功或失败的 大多数解释都具有三个特征:把原因看做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把原因看做是稳定的还是暂时的 原因是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 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运气“控制点”,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班杜拉提出动机理论。他认为:在个体行为动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力是否能胜任该任务的知觉,即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 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行为的努力
15、程度和坚持性,影响能力与技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明确适度的期望 创设问题情境 明确及时的反馈 适度的动机激发水平 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对学习结果正确积极的归因 组织适当的学习竞赛,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概述 什么是学习态度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和对某种活动所持的 一种接近或背离、拥护或反对的稳定概括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可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具体又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三、中学
16、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概述 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速度和效率,表现在:学习态度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耐挫力,三、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概述良好学习态度的特征 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有较高的自觉性 学习认真、积极、主动,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感 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注意状态,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学习兴趣浓厚,热爱科学、喜欢学习 刻苦钻研精神,比较勤奋、刻苦、踏实、能自制、有毅力 较好的学习方法,重理解,不死记硬背,掌握一 定的学习方法,三、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家长 家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对待子女学
17、习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子女的学习态度。教师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即对所教学科的实用价值重要 性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对学科进展 成果的关心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三、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课堂情境等 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风气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念等正处于形成过程中,所以他们既容易接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容易接受不 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三、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改变的心理策略利用权威改变学习态度 有效的说服应建立在学生认为可以相信的基础上,说服 的内容要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并善于联系学 生过去的经历或已有的经验,联系当前的事实或情境。通过角色改变学习态度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在从事实际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新 的态度和认识,从而学会在现实中接受一种新态度。,三、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改变的心理策略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学习态度 在利用认知失调改变学生态度的过程中,应估计到这种促 进失调的信息要适中,也就是能恰好促进态度的改变,如果 提供的信息造成了极端的失调,学生将会拒绝这种信息。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学习态度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利用榜样或范例的力量来博 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三、中学生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