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系列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0941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系列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系列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系列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系列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系列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系列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系列讲.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标,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能够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期望的学习成果,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本模块的学习记录,模块的活动结构,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活动3:编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4:分享与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活动5:填写评价量表,模块2教法参考,活动安排,师生互动1,师生互动2,师生互动3,师生互动4,师生互动5,师生互动6,师生互动7,自主活动1,小

2、组活动1,小组活动2,了解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编写方案,分享和修改,是什么?,怎么做?,动手做,动手改,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设计Design,教学设计ID,1、什么是教学设计?设计的近义词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做那些方面的设计?在教学中的设计是怎样的呢?2、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问题思考,教学设计的概念与作用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木桶理论,应用系统方法探索教学系统中

3、各要素之间及与整体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理解教学设计1运用系统方法,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教 学 设 计,系 统 理 论,教学理论,理解教学设计2依托教学/学习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解教学设计3具体计划各环节,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媒体和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具体规划,形成实施的方案,2.了解教学设计的作用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面向教师的“教”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教

4、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打基础是有利的,重“教”轻“学”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查看案例,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传统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的“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对创新精神培养大有好处,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查看案例,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建构主义,结合上两者的优点,取长补短,查看案例,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双主教学,主导主体,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思考:1、三个教学设计案例体现的教育思想有何不同?2、三类教学设计方案在表现形式和侧重点有何不同?,案例观摩和思考,1.传统教学设计(面向老师的教)(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5、顺序;(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2.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的学)(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

6、目标;(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3.“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4)学习情境设计;(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注意:在环节(3)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设计;在环节()

7、和在环节()中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总目标是针对某个课程(或某个教学单元)内容的整体提出的要求,所以是比较概括和原则性的,通常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表述,师生互动3:掌握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1、您在教学实践中做过教学目标分析么?2、教学目标分析对教学有何重要意义?,问题思考,思考:(1)、这些目标和您以往在写教学目标

8、时有什么不同?(2)、应该如何分析和阐述教学目标(3)、在阐述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案例观摩和思考,师生互动3:掌握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注意事项1: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来表述,新课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会写“自、己、东、西”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能够根据

9、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

10、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 自己去吧,师生互动3:掌握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注意事项2:正确定位目标对象,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因此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给出特定的词句,让学生说一段话,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借助网络课件,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例子:,师生互动3:掌握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注意事项3: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应力求

11、具体、明确、可以观察和测量。教学/学习目标的描述要可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学习的策略,在知识目标的描述上,一些教师常常用“学习.”,“掌握”等行为术语描述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新单词moon,star,sun,earth,扩大学生词汇量,为自主学习和阅读奠定基础”;在技能的描述方面,常常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灵活运用”等术语描述具体的技能目标,如:“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在情感目标的描述上,最常用的描述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等。,例子:,师生互动3:掌握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注意事项

12、4: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短语表达教学目标,识记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情感领域学习水平分类,接受 思考 兴趣 热爱 品格形成,师生互动3:掌握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注意事项5:要说明达到目标的条件,条件,也是后续判断是否达到目标的依据之一,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目标分析】1、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2、初步感受音的高低,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例子:,打开您自己的教案,对“教学目标”部分进行修正,动手做,师生互动4: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者特征,

13、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性格,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素养认知心理特点学习习惯注意特征等,师生互动4: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稳固性,可分辨性,正向,能够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1、您在以前备课中是否会分析学习者特征?您都分析那些特征?,头脑风暴,思考:(1)、认知结构变量分析对于教学有什么重要意义?(2)、学习者特征分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案例观摩和思考,师生互动4: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1、学生是78

14、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5、学生已经认识“氵”、“口”、“心”三个偏旁和“自”、“己”、“吧”、“那”四个生字;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自己去吧,查看案例,注意事项1:要和教学目标关联,师

15、生互动4: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那么那些特征是有意义的呢?,注意事项2:注意“有设计意义的特征”,师生互动5:掌握教学策略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方法策略有:讲授法、启发式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操练法、实验法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与建构主义有关的方法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

16、式、问题解决式、研究式、协作式(协作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讨论式、辩论式、竞争式、角色扮演式等多 种不同的策略),师生互动6:了解学习情境设计,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情境设计的作用:激发联想、唤起原有的知识和概念、将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创设情境的方法:播放一段视频录像、朗诵一首诗歌、放送一段乐曲、讲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举一个典型的案例、演示专门制作的课件、设计一场活泼有趣的角色扮演。,师生互动6:了解学习情境设计,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1)播放视频,引起兴趣塔吊、走钢丝等在生活中遇到的平衡问题及其应用;引起学生对平衡问题的兴趣。(2)教师演示实验,引起思考平衡状态是一种常见的

17、物体运动状态;实验演示一些特殊的平衡态:偏心轮在斜面静止、铅笔竖立在指尖等现象。(3)认识本节课的重要性播放一些不平衡状态给人们带来的损害:重庆綦江虹桥坍塌、柳州四桥人行道坍塌等事故。由此指出学习好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课题引入,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活动3:编写一节课教学设计方案,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活动3:编写一节课教学设计方案,2.分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这些优秀教学设计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对教学设计过程各个主要环节的阐述都比较准确、规范。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不管是文科、理科都重视教学目标的三维表述(对于理科,能够做到这点尤其难能可贵);(2

18、)重视情境创设(如日历中的方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在这方面略有不足的是自己去吧);例如:在日历中的方程中是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老师背对日历,学生到讲台前面圈出日历中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老师,老师很快说出这三天的日期。换两组数试试,老师也能很快地说出答案);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中是通过播放走钢丝、塔吊等生活中平衡问题的视频来创设情境;在走进纸的世界中则是通过猜谜语来创设情境。(3)重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中,教师将学生依次分成两人一组、三人一组、四人一组合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二力平衡、三力平衡、四力平衡的特点,并从中总结规律。(4)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传统教学设计相比,以上几点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第一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后面三点则是老师们自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模块2概念图,作业,请参照案例识字4,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可省略教学过程流程图),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