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10930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叙文专题复习,退出,(一)【知识要点,烂记于心】,散文知识,散文的含义:l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l 它同小说比,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古今中外,天上人间,大至国计民生,小至草木沙石,均可入题;它同戏剧相比,同样讲究语言的精炼,但不受时空限制,行笔自如,不靠矛盾吸引读者,而靠优美的语言;它和诗相比,同样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不是诗,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因此,散文是一种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美文”。

2、,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一、散文的特点,2.散文的主要特点:,散文的重要特点是“”。散文的特点之二是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散文的特点之三是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形散而神不散,3.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

3、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4、散文的语言特点,(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含蓄、隽永,小说特点,复习小说相关知识:,小说:小说三要素:情节结构:,人物 情节 环境,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二、【明确考点 百战不殆】,二、【明确考点 百战不殆】,记叙文阅读,一般有这样几个考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主题思想,概括文意或感情等。2.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3.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某句、段在结构或内容

4、上的作用。5.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6.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7.自选角度鉴赏文章的艺术技巧。8.结合相关材料谈感悟说启示。,记叙文阅读基础考点归纳: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2、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作用3、重要词、句的理解4、文章结构作用5、记叙顺序及写作人称的好处6、记叙线索的形式7、常用写作(表现)手法8、句段赏析,返回目录,作用、好处题答题要求要素:识清语文专用术语及其本身的常规作用 结合句子语境,1、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虚化的事物具体化。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拟

5、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灵性,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答题格式: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象特点,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给人鲜明的印象。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地突出了+对象+特点。,排比使语言内容丰富,增强语言的气势,抒情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铿锵悦耳。反复强调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反问发人深省,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区分: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自问自答,而反问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返回上一层,2、环境描写的作用

6、:自然环境描写 A 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和场景 B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C 预示人物命运、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社会环境描写 A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时代背景 B 揭示社会本质 C 铺垫下文内容、为中心服务答题法:(描写、烘托、渲染、铺垫、预示(暗示),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品质。),人物描写方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形象(细腻准确)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更好地反映作品的主题。,返回上一层,3、重要词、句理解品位词语可分为三类:准确理解并表达出在语境中的独特含义;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理解

7、词语所蕴含的不同人物不同的情感。理解、分析句子:要注意从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品赏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力求做到具体、准确。,(1)字词含义考查形式:解释该词的含义(语境义)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中,“黄金屋”指的是什么?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中“试金石”有什么含义?,看题型,知方法,答案:黄金屋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试金石是说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

8、测试物(意思对即可,试金 测试感恩之心,石寄出去的书),解析:根据词语前后段落内容的分析,结合文章主题把握。,3、重要词语理解代词:承前或承后去找相关指代内容(一般引用原文)其它词语:比较区分语境作用、弄清蕴含的情感,3、重要语句理解、赏析 从理解句子的内涵、分析句子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品赏精妙的词语、品赏修辞等角度入手,表述力求做到具体、准确。,返回上一层,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4分)(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1)写出了石榴花的火红,衬托出绿的深浓。,看题型,知方法,解析:此题是关于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9、涉及到衬托的手法。,4、文章结构作用题目的作用:概括文章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象征;双关;是感情的出发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位置作用,(2)在文首段:1.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2.照应题目 3.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4.渲染气氛 5.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6.设置悬念,制造波澜。,(3)在文末段:1.画龙点睛,点明中心2.升华感情,深化主题3.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4.言有尽而意无穷5、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结构位置作用,结尾段或句子的作用:总结、照应、点明、深化 a.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展示结局,或点明主旨、升华情感,目的是给读者一个简明、清

10、晰、深刻的印象。b.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从另一角度阐述、说明,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C.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返回上一层,5、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擅长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容易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情;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返回上一层,6、常见叙事线索:时线、地线、人线、物线、情线等 找线索的方法:看标题;找与主旨相关的反复出现的某个或某类词语、事物;寻抒情、议论句,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返回上一层,7、常用写作手法:联想、想象

11、、象征铺垫、照应(呼应)对比、衬托(正衬、反衬)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返回上一层,答题“进行时”:,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读文不少于三遍)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注:平时,要注意阅读的方法、速度的训练。,:,注:特别是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关键性文字,主要是指“题眼”。,第二、审清题干(题型、考点、范围等),正确理解题意(快速读题干不少于三遍)。,(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语,动宾短语类试题中的动词等),日常不可忽略语法的学

12、习。,第三、确定区域,圈点勾画。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去编。(要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第四、靠船下篙,摘取原文。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答案)。(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第五、明确答题语句的主语。表述时要注意,主语应为主人公或题干所提对象。第六、先拟草稿,再写全写顺。答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踩点”得分,二是要文通字顺。在答题时要有层次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还要看此题的分值。如是

13、4分,可能至少要答2、3个要点,不能少写。需要强调的是,简答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先拟草稿再反复修改。,返回目录,【知识巩固】,记叙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1.表达方式:、2.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3.常见表现手法:4.描写角度:、人物描写手法:描写、描写、描写、描写、描写、描写。5.景物描写的角度:觉、觉、觉、觉、觉、景物描写的方法:、,题型类举:,整体感受,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综合理解,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4、欣赏作品中的形象。5、根据语境合理想象,补写语言、动作或心理描写。,题型类举:,筛选信息,6、根据要求筛选重要信息。7、对筛选的信息重新归纳整合。,实践创新,8、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9、对艺术特色的欣赏。10、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比较评价。11、知识积累、仿写创造以及献策设计等。,积累与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体系要熟烂于心文章阅读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审题清楚,正确、全面理解题干要求(出题者意图)归类常见题型,总结类型题的一般规律,中考备考启示与对策:,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