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13169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课.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书法基础知识讲座,一、什么是书法?,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前提的线条艺术。,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字体演化的过程,甲

2、骨文,金文,与甲骨文几乎同时兴起的书体是金文,因铸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在商周,一个人如果为王朝策立了功勋,君王就大量地予以赏赐。立功的人常常要铸造青铜器,并铸刻上自己的功勋,以显耀于后世。这些记录功勋的文字流传到现在,也成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小篆又称秦篆它的笔画首尾匀圆,结构对称;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泰山刻石,隶书(汉),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曹全碑,隶 变,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作“隶变”。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可以说是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在书体演变过程中,由隶书向

3、楷书、行书、草书同时演变,大概在魏晋时期均已出现了。,二、什么时间书写汉字变为艺术?,1、秦汉:小篆、汉隶具美感、多为实用性文字2、魏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代表书家:王羲之(东晋),王羲之像,兰亭父子碑,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1、兰亭序王羲之(晋)2、祭侄文稿颜真卿(唐)3、黄州寒食帖苏轼(宋),三、如何开始学习书法?,临摹碑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书法创作和运用的基础工程,临帖过程如何是取得学书成功与否的关键。,临摹法帖是传承书法艺术的必由之路。,初学多选正书为范本(小篆、隶书、楷书),楷 书,楷书又叫真书,成熟于东汉末年,是现代

4、汉字的标准字体。“楷”是楷模、准则的意思,楷书由隶书演变来的,是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字体。楷书结构方正,点划规范,是真正的方块字。,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欧阳询(唐)柳公权(唐)颜真卿(唐)赵孟頫(元)九成宫醴泉铭 玄秘塔碑 颜勤礼碑 三门记(局部)(局部)(局部)(局部),描紅法,四、如何临摹碑帖范本?,雙鉤法,臨與摹,五、如何选择学书工具和材料?,文 房 四 宝 笔 墨 纸 砚,宣纸,毛边纸,左上安徽歙州歙砚左下广东端州端砚右上甘肃临洮洮砚右下山西澄泥砚,另外所需工具,六、初学应如何正确执笔?,雙勾法:,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永字八法,学习书法过程中要

5、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先专一,后博学。刚开始练字的人,在选好一本字帖之后,就要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第二,要认真读帖 读帖是临摹字帖的前提。读帖好比读书,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仅仅是识字或抄书。只有读得懂、看得细,才会印象深、写得像、记得牢。,三、怎样学好书法?1、临摹结合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

6、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清人姚孟起说: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3、读帖善悟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书法作品欣赏,正楷,行楷,行书,行草,草书,狂草,隶书,小篆,大篆,天道酬勤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