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教材介绍一二单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13415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PPT 页数:205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教材介绍一二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二下教材介绍一二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二下教材介绍一二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二下教材介绍一二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二下教材介绍一二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下教材介绍一二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教材介绍一二单元.ppt(2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张向华2013/1/27,一、教材概貌二、教学目标三、新知识点与掌握的尺度四、单元分析及重点课的教学思路五、目标检测的使用说明六、分享智慧、感受力量,教材概貌,八个主题单元: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做品质优秀的人;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世界。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导语、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识字量300+400,增加了略读课文四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的孩子、阿德的梦。目的是为了体现于中年级的衔接。略读课文略在哪?从形式上看,只有认读的生字,没有写的生字。但是在阅读方面任务并没有降低,反而要利

2、用好课时,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从编排体例上增加了两个栏目。“我知道”“宽带网”。“我知道”是在课文后边编排的目的(1)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2)有课内外联系的意识;(3)有搜集信息的意识,“宽带网”是在单元后边语文园地中。针对拓宽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目的:,(1)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方便、快捷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2)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形成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经历和学习内容。,收集信息不是把作业布置给家长,教师要教给学生搜集的方法和渠道,利用评价手段,鼓励那些独立完成任务的学生。收集信息要和处理信息结合

3、起来,要教给学生处理的方法。,“我知道”与“宽带网”的区别:,基于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围绕一个组的专题展开,“我知道”与“宽带网”的联系:,补充资料;引导活动。拓宽课外语文学习的渠道。,课后练习形式多样,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1)注重积累课后活动与练习最多的就是读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读记记等样式。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又重视语言积累。,一方面积累词句。,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由生字派生出来组词和词语搭配等让学生填写,另一方面积累语句,(1)从积累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运用,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与准确,体会作者使用动词的准确和生动。,(2)注重说写的训练,仿说仿写,把自己想到的写下

4、来,模仿文章的表达方式,这种题型的设计,重在运用。阅读教学时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写话训练才能游刃有余。,“我的发现”由识字规律向词句、标点等表达规律转变。,关注学习伙伴的作用,构架起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文字,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启发学生进行多元思考。,都是想象的发散型的设疑,答案的宽度和广度都很大。,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激发学生课外去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教学目标,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

6、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10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说明:,口语交际中增加了“写一写”。如果说,上个学期学生接触写的训练,还在于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本学期加强了写话的练习,拓展了学生写的内容,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注意在写话中运用阅读中和生活中学习的词语。同时提高了标点的使用能力,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7、本册中共有5次写话练习,写春天、写动物、写家乡、写自己的画的画、写收获,写打算。,具体做法提示:二年级说写结合(1)继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说完整的话,力求完整、通顺;其次给孩子一些词语,鼓励学生用到句子中,使句子变得生动一些;最后,看图和结合实际说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指导观察及观察有顺序。(2)训练写话不重复罗嗦。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真实的话。(3)通过问答、听写培养学生连贯写话的能力。每一个问题,前后必须有联系。(4)观察写话。(5)想象写话。(6)教师讲评重表扬。评价重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能正确使用标点。,课后朗读的要求加大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

8、4、5、6、9、10、11、12、15、21、29、30课,共13课书。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的三个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言语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探寻以适当的言语声音形态表现文章的思想过程。正确地读就是指读音正确,不丢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地朗读的基础上,读得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并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适当的速度。,有关研究表明,要做到流利地朗读,主要是扩大“视音距”。所谓“视音距”是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先用眼就看,然后再读,阅读心理学中把这种看先于读称为“视音距”。,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

9、上,能准确读出词语句子的重音,能正确处理语法的停顿、逻辑停顿、语速合适、结构自然,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朗读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的普遍要求。,朗读训练的要求:,朗读不是孤立的。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是朗读的前提,朗读又会促进理解。,2、针对不同情况予以指导。读不出感情,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形象、情景、意境,是理性认识的感情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果学生不知怎样读,就着重对学生进行停顿重音语速等朗读技巧的指导。,继续注意语言

10、的积累。增加了背诵课文的量。第1、2、5、6、9、12、17、20课,共8课书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编排注意了弹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学生选择的背诵,教师要注意引导,鼓励主动背诵、背诵熟练多的学生,开展班级背诵竞赛活动等。,从上册词语的积累逐步增加词语的运用。增加了查字典的速度与习惯。识字写字仍然是本册的重点。各种识字方法的总结与运用。注意写字的要求要明确与严格。不仅注重写一个字,更关注一个词语句子的书写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的提示。以伙伴的口吻提出,不应被教师忽略。,增加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问题避免琐碎 增加课外阅读量。,三、增加的能力点及要求:,默读。共出现7次,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邮票齿孔

11、的故事充气雨衣雷雨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寓言二则阿德的梦默读的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三种基本方法:朗读、默读、浏览,并在反复地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默读能力。,默读的好处,首先是因为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读书、看报、了解信息主要的方式是使用眼睛看,由默读而完成。其次是因为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理解,而默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读与思相结合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第三是因为默读省去了发音器官的活动,阅读的速度较快,这样能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便于教师学生做更多的活动。,默读的要求:,默读的时候,要用眼睛看,用脑子想和

12、记,不许用手指字,嘴唇不动,不出声音,做到认真读书,注意力集中。能按阅读要求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记住课文内容。能运用通读、摘读、跳读等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适应不同的需要。,要有一定的速度。各年级要求应该能读多少字现在还没有一致的规定,原则的要求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默读速度也应逐步提高。六年级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中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应养成默读的习惯。,要想进一步提高视觉性语言中枢的语义概括能力,必须彻底关闭口唇。口唇默念不但限制默读速度,而且干扰大脑边读边思考。阅读需要联系上下文、需要联系整篇文章概括语义,有时候需要联系整本书、整个学科体系去把握理解,甚至需要联系其它学科的

13、知识乃至调阅读者的全部文化积累去理解。如果不关闭口唇默念,与阅读紧密相关的联想思考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但是口唇默念同时也是一种习惯,关闭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量地阅读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会默读需要朗读200小时,默读2000小时。,训练方法,可以利用朗读来促进默读时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具体作法是先默读,边读边思、边记,要记住:文章的题目;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姓名;文章的主要内容;什么地方自己不理解,有什么问题;读后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默读后,自己试着回答上面的问题。然后再朗读一遍课文,再回答上面的问题,与默读后的回答比较一下,就能找到朗读的不足,常此下去,默读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14、。,为了提高默读能力,除了课上、课下默读课文以外,还要经常进行课外阅读,读课外书,读报刊杂志,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默读能力。,知识点呈现:,四册,五、单元分析,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1.整体把握。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开展。一进入单元就开始布置任务,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寻春之旅就开始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寻找春天、记录春天。,布置,铺垫,展示、交流,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郊外、春天的小动物、春天里的花等等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选读课文的第1课春的消息和第3课特别的作业,都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助,可以穿插阅读。观察方法:“我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触到了。”“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15、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调动“眼耳鼻手脑”春天可看可听可闻可触,还可想象。”,寻找春天一年级下:走进感受、积累语言二年级下:走进观察、积累、运用,2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 本组教材把春天里的景物当做人来写,找春天,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在春天里的发现。笋芽儿一文中也有许多描写春雨、春雷、春光的优美句子,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还要关注句式的表达。例如散文诗般整齐的排比句,所表现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不必明确讲解,在朗读中感受即可。能模仿着写一写更好。,3把握诗句,灵活运用 学习古诗不仅要背诵积累,还要借助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

16、分寸 一年级了解讲了什么景物,怎么样小池 二年级还要进步感受情感,喜悦抑或悲伤?草的顽强的生命力,要引导孩子感悟草的顽强精神。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早春时节,孩童追蝶嬉戏的喜悦感。灵活运用,4依据文本特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课标(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上的阐述,吸纳了现代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话理论的基础。,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巴赫金认为,人类

17、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地不断沟通为基础,“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必然性,被称为现代“对话”概念之父的马丁布伯认为“存在”并非“我”自身所具有,而是发生于“我”与“你”之间,他指出个体“我”不应当把他者视为客体而形成“我它”关系,而是应当建构平等的“我你”关系,使人与世界、与他人之间构成平等的相遇,这种“我你”关系和敞开心怀便被称之为“对话”。平等性,英国的物理学家、思想家戴维伯姆则认为,“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

18、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创造性,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读和写的过程中,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教育就是要促使人觉醒,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知,也不论一个人被沉默文化淹没得有多深,他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接触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批判性,因此,在课时中要安排出“对话”环节其中之一就是质疑问难的环节。提

19、出真问题。不着急交质疑的方法。斯坦利费什认为,能使一本书具有意义或没有意义的地方,是读者的头脑,而不是一本书从封面到封底之间的印刷书页或空间。在他的心中读者是文学意义建构的重要参与者。,5.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词句。(不仅限于课内)通过分类进行积累创设情境,进行运用,灵活积累通过造句学会使用,积累有用,6.要用好“宽带网”。这是本册新开辟的栏目,不仅仅引导学生关注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多种搜集资料的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与网络等,借以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时空。,将此内容作为话题,丰富到寻春的语文活动中去,作为一个主题谈谈春天里的花,去搜集更多花的小知识,体验搜集、交流过程中的乐趣。,7.识字教学

20、要突出重点,结合学情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识字的科学性。例如“饿”我要吃食物,因为我饿。“我”曲解为表意构件了;字谜:切记直白平庸,单元教学目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羞”、“遮”等47个生字,会写会用“脱”、“冻”等39个生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 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继续积累词句,丰富语言。3 认识比喻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1、2两课和语文园地一中要求“读读背背”的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春天、探究春天奥秘的兴趣;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21、学习成果,在交流和展示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优美词句,背诵课文。难点:书写生字词语;初步尝试感悟语句的优美;写春天里的发现。,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1课时,找春天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笋芽儿2课时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教材解读1.文体:散文诗。具有内在的节奏。所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节奏非常重要。2.语言: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其作用使春天人格化、形象化,使语句有气势而又节奏明快。应该指出,有些语句既是拟人,又是比喻,还是排比,教学时可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感受其作用。,1.找春天,内容:春早春“找”字。既然需要找,说明

22、春天尚没有完全显露出来,还在朦胧或隐蔽之中,像捉迷藏似的。例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都在暗示春天才刚刚开始,还没到春光烂漫的时候。,本文是用第一人称,以孩子的眼光观察春天,想象春天,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春天,也说明了春天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有形体的,把抽象的变得形象了。但这里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比如看到的是花草树木,怎么说是看到春天呢?听到的是鸟叫,怎么是听到春天呢?因为这些都是春天的象征呀!北朝陆凯有句诗“聊赠一枝春”,本来赠的是一枝梅花,为什么写成“一枝春”?因为梅花可以代表春天。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找到答案的同时也就加深

23、了对课文的理解。,四季春为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开始萌发、生长、发展、壮大。春天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希望。春天是属于孩子的,他们本来就是祖国的花朵,与春天是分不开的。,教材结构:春天来了,我们寻找春天连续四个疑问句揭示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找到了她!梳理好散文的结构利于完成课后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高兴发现地惊喜享受春光的快乐背诵:方法的指导。从机械记忆向意义识记过渡。,生字词语生字笔画多,生疏字多。要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识记。句式特点:简短,透出轻快的步伐,轻松的心情。排比句发现的惊喜,可以仿写。,1.找春天,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认

24、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会用本课的9个生字。能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语的意思。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在看图、配乐、合作朗读等形式创设的情境中,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感受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4.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并学习积累,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春天的方法,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1.找春天,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指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背诵课文,积累词句。教学难点:感受生动的语言和多角度的观察,练习仿说。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识

25、字;整体感知,质疑问难;仔细观察,正确书写第二课时:细读感受,指导朗读;完成练习,拓展运用;仔细观察,正确书写,1.找春天,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多种方式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会用本课的6个左右结构的生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2.能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春天的美景。,1.找春天,课时目标:第二课时1.多种形式巩固词语;指导书写三个左右同宽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看图、想象等形式,体会春天的美景,重点品读文中的拟人句,领会其中的情趣。4.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优美的

26、语句并学习积累运用,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春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1.找春天,教学建议:1.初读课文,正音、解词: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读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奔”选择读音。(奔bn:奔走;急跑。奔bn:直向目的地方向去。)词语积累: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丁丁冬冬 认识了解、理解:棉袄 喜鹊 杜鹃 杏花 音符 解冻 触(会意字本义引申义)注意:词不离句,在解词的同时要多读句子、段落。,羞:会意字。甲骨文从手持羊,会进献美味之意。一般向神灵祭祀进献。这是大事,办不好就是一种耻辱。后引申为耻辱。探:会意字。手持火把进洞穴探寻。也可

27、以解释为手拿木棍进洞里探寻。野:易多撇。通过形声字校正。右边”予“表音,若写成”矛“就没有这个作用了。,1.找春天,3.朗读诗句感受春意第一自然段:连续两个“春天来了”,后边跟着两个感叹号,表达了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到了,人们的喜悦心情。可以让学生自主试着朗读。第二自然段:短句形式急切的心情。教师要范读。第三自然: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问题:春天像什么?你见过害羞的小姑娘吗?为什么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讨论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和课题中的“找”字的含义,感受初春带来的情趣。),1.找春天,四至

28、七自然段:思考:描写出早春的什么景物?是什么样的?标画出来。(提取信息)品读:探、吐两个动词的准确使用。关注“一朵、两朵”、“点点嫩芽”、“丁丁冬冬”等词。这是早春的特征。,1.找春天,朗读的时候关注疑问的表达作用。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比较: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体会不同的与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在语气上不尽相同。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表达?(不一定趋于一致),()是春天的眉毛。()是春天的眼睛。()是春天的音符。()是春天的琴声。,探出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填空的训练,1.找春天,1.找春天,(

29、5)最后一段:揭示了找寻春天,感受春天的方法。标画出来。“看”“听”“闻”“触”“荡”“摇”“叫”“笑”,是作者的想象,感受到春天动起来了,生机勃勃。可以让学生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用词语进行描述。(欣欣向荣、充满生命力、充满活力)“”表示什么?说一说你还在哪儿找到了春天。(调动“眼耳鼻手脑”春天可看可听可闻可触,还可想象。)通过模仿,训练学生语言积累运用,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_红了,_ 绿了,(想象)_。,春天来了!我们听到了她。,春天来了!我们听到了_声,听到了_声。,春天来了!我们闻到了她。,春天来了!我们闻到了_,闻到了_。,1.找春天拓展阅读,春(节选)

30、朱自清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2古诗两首,教材特点:草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运用白描的手法,将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极富生活情趣。两首诗均配有插图,

31、可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再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并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指导学生会写会用“未、宿”等9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岁”“枯”“荣”“径”等字的意思,古今对照理解“走”的意思。2.借助插图、重点字的解释了解诗意,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边读边想象、借助插图阅读等形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指导学生读古诗、看插图、编故事,培养想象力。4.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2古诗两首,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2、。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古诗,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首古诗,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编写故事,2古诗两首,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借助拼音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并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指导学生会写会用“未、枯”等四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理“岁”“枯”“荣”等字的意思。2.借助插图、重点字的解释了解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边读边想象、借助插图阅读等形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借助“我知道”的资料拓展,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2古诗两首,课时目标:第二课时1.巩固上节课所认的生字,

33、指导学生会写会用“追、徐”等五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疏”“径”等字的意思,古今对照理解“走”的意思。2.借助插图、重点字的解释了解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边读边想象、借助插图阅读等形式体会诗人的情感,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指导学生读古诗、看插图、编故事,培养想象力。4.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2古诗两首,教学建议:1.朗读古诗,正音。关注生疏的生字词:枯 宿 篱 疏 区分“末”与“未”。通过字理讲解。指示字。2.朗读,初步知晓诗意。3.写生字,草,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

34、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生”,生长的意思。学生容易写成“升”。,一岁一枯荣。,草,野火烧不尽,,草,草,4.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积累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5.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宿新市徐公店,1.解题: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题目由一个动词“宿”与一个地点“新市徐公店”组成。“宿”为住宿之意;“徐公店”指姓徐的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徐公店住宿。,宿新市徐公店,2.看图初读知大意诗的第一句交

35、代的是乡村的环境;第二句交代了暮春时间;第三四句写的是有趣的情境。画面由静到动再到静。教学时可以找一找,诗句中写到了哪些景物?预测学生能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花”“儿童”“蝴蝶”;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宿新市徐公店,3.难点理解明诗意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结合诗句,再看看图,说一说。()的篱落()的小径 看看图画是什么样的篱笆呢?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联系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来理解。)什么样的小路?第二句让学生观察图画、读一读诗句,这是什么样的树?重在“未成阴”。可以通过对比图片哪一种是书上描述的?为什么?理解“

36、未成阴”。只有暮春的时候,是这样的情景。诗人多会观察啊,通过树告诉我们时间。回顾一下,你会的诗句、散文中,有这样的巧妙描写吗?(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凿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霜叶红于二月花、荷尽已无擎雨盖、春江水暖鸭先知、),教师可以用语言借助画面描述这样一幅乡村静谧的图画。体会农村风光的静态美 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想象儿童看见黄蝴蝶的欣喜捕捉蝴蝶的焦急无处寻到搔首寻觅的样子“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在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也有“无”指“没有”的意思。(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乡音无改鬓毛衰。)为什么会无处寻?最终体会的是田园的美好风光。儿童最后置身于一片金黄的

37、菜花中,就像电影的镜头摇起,美丽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宿新市徐公店,4.交流诗句的大意交流说诗句的大意,不求统一: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没法找寻。5.图文对照编故事 这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定格的一个镜头。你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特别关注学生表达中对儿童动作的描述。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之后再说一说。,3.笋芽儿,教材特点:1.这是一篇散文。全文采用整体比喻的方式,把笋芽当做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具有童话色彩的散文

38、。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教师要把童话的氛围引到课堂上。同时要注意对文质兼美的语言进行积累。2.课文中有两条主线贯穿全文,一是根据特点展现不同人物对笋芽儿的关心,二是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两者相互交织。3.课文适合有感情的朗读。有两个途径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第一,语气的变化,在文中有所提示。第二是动作的变化。4.最后适时地拓展,笋芽儿还能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3.笋芽儿,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认识“唤”、“扭”、“揉”、“辫”等14个生字,会写会用“笋、芽、世、界”等9个

39、生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呼唤”、“唠叨”“滋润”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看图、想象等形式,体会人物的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笋芽儿生长过程中的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文中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教给学生抄写句子的方法。,3.笋芽儿,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会认、会写、会用本课的 9 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课的 14 个字。(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整体感知,质疑问难;仔细观察,正确书

40、写第二课时:细读感受,指导朗读;完成练习,拓展运用;仔细观察,正确书写,教学建议:1.初读,正音。,*易错字的字音 笋、漆、唠、冈、仍、撒*多音字 弹、重、长、乐,出示:竹子小的时候叫笋芽儿。看图认识竹子和笋。学习“笋芽儿”书写。体会儿化音的感情色彩。笋是怎么长成竹子的呢?引入新课。正音,正确朗读课文。,2.关注人物的提示语读好课文。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笋芽儿沉睡在地下?(15自然段)谁帮助笋芽儿钻出地面的?春雨姑娘、雷公公和妈妈在读好人物语言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词语解释:呼唤 唠叨 滋润 健壮关注构词特点理解。这类词语属于联合式词语。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结合生活

41、实际、合成法解释。重点是“呼唤”的理解。步骤:1.读一读句子。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了。”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2.呼唤可以换成什么词?呼喊、叫喊3.句子中说的是谁在呼唤笋芽儿呢?我们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再读一读这句话”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你能体会到他们对笋芽的呵护?关爱?4.再读一读呼唤的话5.能换成”呼喊“、叫喊吗?6.同样是呼唤,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有什么不同?朗读体会。,笋芽儿在地下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好“撒娇地说”笋芽终于钻出地面。她看到了什么?标画出来。通过“”进行语言拓展。朗读出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

42、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在谁的帮助下笋芽儿终于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春雨、太阳(结合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努力(脱下一件件衣服)读好“自豪地喊”,分角色读好人物对话,小结:通过提示语我们能感受到说话的心情,能读好他们的语言。小结笋芽生长变成竹子的过程:地下苏醒向上钻钻出地面发芽脱下一层层笋皮,长成竹子,一粒种子,拓展阅读,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招呼我们到外面去。”“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不,外面亮得很。”

43、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4.小鹿的玫瑰花,教材特点: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结构清晰,小鹿栽玫瑰花盼花开不见花朵很惋惜带给别人快乐心欢喜。表现了浓浓的趣味。故事富含深意,蕴含着“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人文思想,正如“语文园地二”读读背背中的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学时,可以适时出现这句话,让学生读读背背。2.课文的主线是小鹿弟弟的两句话“你的玫瑰

44、白栽了”和“你的玫瑰没有白栽。”看似矛盾的两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处质疑。3.课文的练习是“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角色体验中感受文章的主题。,4.小鹿的玫瑰花,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采用归类识字等方式自主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会用本课的12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惋惜”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并尝试使用。2.结合鹿弟弟说的两句话,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3.通过品读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

45、上进行拓展的练习,并能把课文中人物对话进行表演。,4.小鹿的玫瑰花,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会认、会写、会用本课的 12 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课的 8 个字。(2)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渐渐地、静静地、惋惜地”等词语。(3)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的道理。,4.小鹿的玫瑰花,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整体感知,质疑问难;仔细观察,正确书写第二课时:细读感受,指导朗读;完成练习,拓展运用;仔细观察,正确书写,4.小鹿的玫瑰花,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采用归类识字等方式自主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

46、会写、会用本课的3个独体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并尝试使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初读课文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4.小鹿的玫瑰花,课时目标第二课时:1.复检字词,会写、会用本课的3个左中右结构的生字,明确这类字的书写要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惋惜”“白栽”等词语的意思。2.结合鹿弟弟说的两句话,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3.通过品读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4.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建议:1.本课要书写的生字有12个之多,可以分散在课文教学中随机识字,避免写字过程的单调和时

47、间过长的问题。通读全文后,学生了解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后,及时指导“弟、哥、骨”三个独体字的书写“渐、谢、微”三个左中右结构的字的书写可以放在学生体悟黄莺、微风和小鹿的对话之后随机进行书写指导。“抽、拐、浇、终、静、躺”6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可以放在课文学完后集中教学,便于学生掌握书写规律。,4.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建议:2.读音:“骨”多音字,在词语“花骨朵”中读“玫瑰”一词中的两个字均是生字,读准读音。“瑰”在词语中读轻声“一瘸一拐”中的“瘸、拐”是生字,要注意读准字音。,4.小鹿的玫瑰花,4.文中积累的语句 P15我会读尝试运用“渐渐地、静静地、惋惜地”练习说话。练习层次:读文中的句子练习词语

48、搭配说完整的句子,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下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过了些日子,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儿。,第一、二自然段种玫瑰的句子画下来,品一品。积累。,4.小鹿的玫瑰花,4.小鹿的玫瑰花,3.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找出鹿弟弟说的两句话。对照着一读,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鹿弟弟一开始说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有了疑问,也就有了进一步朗读课文的欲望。理解“惋惜”与“白栽”的意思是关键点。“惋惜”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来理解意思,小鹿用心的栽种、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而花快开时却因脚伤没有看到,的确令人惋惜。“白栽”一词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后,可以让学生进

49、一步联系生活经验来加深理解,如刚洗好的衣服又掉在地上,叫“白洗”,这样的词学生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白写、白跑这时,可以让学生体验:每当你白做一样事情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这样一迁移,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小鹿他们辛辛苦苦栽了玫瑰却没有看到的惋惜的心情。有了这样的体验基础,要读好鹿弟弟说的话,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4.小鹿的玫瑰花,3.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融入到角色里面去,深化理解 朗读黄莺的话时,让学生做黄莺,说一说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歌唱,体验并且用朗读来传递黄莺的快乐;朗读微风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微风一路上会遇见哪些小伙伴,然后创设对话的情景,体验并且用朗读来传递微风的快乐。,一只小蜜蜂飞来了

50、,她说:_。一只花蝴蝶飞来了,她说:_。_ _来了,她说:_。(这一部分的说话练习,关注表达的模仿,两句话,先是玫瑰花的样子,接着是带来的快乐),再拓展想象: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会说些什么?,4.小鹿的玫瑰花,4.小鹿的玫瑰花,3.课文的理解:通过层层深入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了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之后,自然就明白了“玫瑰花没有白栽”的道理。从而领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含义。,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发现事物的相似特点,用“像”的句式说清楚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2指导学生自主识字,读读认认,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读背诗句;用词填空,积累语言。3指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