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13935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教学前一幅插图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再做必要的解释,如绳子上打结的一段,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出示按图中那样打结的绳子,边演示、边说明测量的结果是3段多,以帮助学生理解图中“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的问题。

2、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里,只要理解测量的结果,往往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来表示就行了,可以不展开,找出解决办法。(2)教学后一幅插图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出两个同学遇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平均分,把分得的结果填在课本上,并交流。如果有学生提出,这些结果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应予以肯定。(3)小结时,可以针对两个实例,指出测量、分物时,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应客观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教学时还可以简单说明,分数产生得很早,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一半,三分之一等。像现在这样完善的分数读写法和四则运算,是经过很长的时间才逐步形成的。,教学

3、分数的意义时可以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1/4的含义,再看课本上的举例。当然也可以先看课本的举例,再自己补充举例。学生举例时,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归类引导,使他们举的例子既有一个物体的1/4,又有一些物体的1/4。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3/4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将课本提供的和自己想到的例子加以概括。可以按课本的描述概括,也可以分三层意思概括:把一个或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引入分数单位时,可以先以346为例,让学生说说整数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然后指出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叫做分数单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

4、复述分数单位的意义并举例说明。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也就是单位“1”的若干分之一。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1)教学例1时,可以直接出示例题,也可以先从商是整数的除法引入。如:把6个小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然后出示例题。这样比较容易类推出除法算式:13。不论怎样引入,都应引导学生思考: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把1个大蛋糕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而把“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所以131/3。(2)教学例2时,同样可

5、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求每人分得多少块,用除法计算。再引导学生思考34等于多少。可以让学生拿3个圆实际分分看。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方法一,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1/4块,再把12个1/4块平均分给4人,得到每人3个1/4块,然后把3个1/4块拼在一起,得出结果,每人分到3/4块。方法二,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再把每份的3个1/4块拼在一起,得到每人3/4块。方法三,先把2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剪开,剪成4个1/2块,再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剪开,然后把1/2块和1/4块拼在一起,得出每人分到34块。方法四,操作与推理结合:1

6、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1/4块,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1/4块,是3/4块。通过操作不仅加深学生对计算结果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上面两个实例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课本上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然后教师加以总结。也可以启发学生想: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作分子?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写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这里,应着重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整数除法有时得不到整数商的问题。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

7、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因此,用字母表示时,要注明b不等于0。最后,还要指出,前面讲分数的意义时,把3/4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也可以看作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如果有学生提问:整数除法,当商是整数时,可不可以用分数表示?则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整数除以非零整数,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点,学了约分和假分数化成整数以后,就更清楚了。至于分数与除法,除了联系,还有没有区别?

8、通常的回答是: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但这只是概念上的区别,因为分数不仅可以表示除法的商,它本身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4)教学例3时,出示例题后,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理解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鸭的只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1只是整体的1/10,7只就是整体的7/10。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个分数,其中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7/10就相当于710,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计算。以后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就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教学例1时,可以先让学生

9、观察教材第69页上的第一组图形或教师出示的相应教具,写出或说出每个图形所表示的分数,然后比较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回答提问:“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比如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才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当然比1小。其他两个分数也让学生说一说。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真分数的概念及其特征(都小于1)。教师可以指出,我们过去接触的一些分数,大都是真分数。,教学例2时,同样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第69页上的第二组图形的教具,启发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比如左图可以这样提问: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那么根据分数的意义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10、使学生明确,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分母是4,表示这样的4份,分子也是4,写成4/4。中图和右图可以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教学,只是这里有必要强调每个圆都表示“1”。然后告诉学生,像4/4、7/4、11/5这样的数也是分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第69页上的第二组图形以及图下的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含义。再比较这些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1)教学例3时,可以先出示插图或让学生看课本理解题意:4个同学在吃橙子,其中一个说“我吃了一个半”。由此提出问题,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让他们自己画出示意图,再思考。学生容易想到“一个半”是1+1/2

11、的和,但若没有经过预习,学生很难想到用 表示。因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1+1/2的和可以写成。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在此基础上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然后认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并教学带分数的读法。为了加深学生对带分数的认识,可以再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读,并指出这些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还可以让学生将带分数与1比较大小,得出带分数都大于1。,(2)教学例4时,教师有必要指出,这里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写出假分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假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然后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

12、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怎么化呢?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或组织小组讨论。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假分数的分子是不是分母的倍数。得出假分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如前两个;另一种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如第三个。然后思考怎样化。学生很容易看图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得出4/41,8/42;也会有学生想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出这些结果。教师不妨以8/42为例,启发学生理解两种思考方法的一致性:因为4个1/4是1,而842,所以8个1/4是2,也就是8/4842。掌握了这一方法,就不再需要图示,即使分子比较大时,也能通过除法计算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1)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整数除法中商不变

13、的性质,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这一知识,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中来。(2)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4、8份,涂上颜色,表示1/2、2/4、4/8。再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容易看出,两等分中的一份,与四等分中的两份,与八等分中的四份,一样大。实际上都是把纸片的一半涂上颜色,所以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分数大小是相等的。接着研究“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先从左往右看,拿1/2和2/4比较,分子、分母同时乘上了2,结果分数的大小没有改变;2/4与4/8可由学生比较,在课本的中填上乘数。再从

14、右往左看,可由学生比较,并在课本的中填上除数。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也可以从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例2时,应注意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二是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考虑怎样使分母变为12,再考虑怎样变分子,使分数的大小不变。以2/3为例,先想分母3怎样才能变成12,再想分子2怎样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根据这一思路,自己填写。三是提醒学生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同乘或同除以0以外的相同数。,(1)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因数的概念,并让学生分别写出16与12的所有因数。(2)教学例1时,首先应当加强审题,

15、使学生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砖;理解铺地的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接着让学生自己用正方形纸片拼摆,或在纸上画一画。如果采用拼摆的方法,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厚纸片,并在一张纸上画好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表示地面,让学生把正方形纸片拼摆在长方形内,模拟铺地砖。考虑到完成拼摆比较费时,当纸片厚度不够时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提高画示意图的效率,可以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

16、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了。,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于是从复习题已写出的16的因数、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的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 dm、2 dm、4 dm,最大是4 dm。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事先仿照课本上的集合图,画在透明纸上的两个集合圈,再把它们往一起移动,使两个集合圈相交,并使公有的因数重合,成为课本中的图示那样。使学生形象地看出相交部分就是16和12的公因数。也可以出示相交集合圈(如右图),让学生自己把16、12的因数填写在圈内适当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给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描述。,教学例2时

17、,可以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看看书上是怎样找的,看懂了在小组内交流。一般学生除了想到课本上介绍的两种方法之外,还会有学生想到: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些方法加以改进。比如:写出18的因数,1、2、3、6、9、18从大到小依次看18的因数是不是27的因数。即18不是27的因数,9是27的因数,所以9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教学例3前,可以先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2)教学例3时,应当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是什

18、么,要求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接着,不妨让学生猜一猜,75/100与3/4是否相等?想一想,怎样证明它们相等?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算一算。课本给出的两种方法,学生一般都能想到。解答完了,再以3/4为例指出: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约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这样的分数。,(1)教学例4前,可以给出一组分数,让学生先找出其中的最简分数,再说出剩下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有哪些大于1的公因数。以此激活相关技能,为学习约分做好准备。(2)教师出示例4后,可以先让学生看课本说一说化简24/30的过程及其依据,再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填写在课本上

19、,然后通过交流,使全体学生明确,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1)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分别写出20以内3与2的所有倍数。(2)教学例1时,有必要通过审题,使学生理解题意:做什么,条件是什么,有哪些要求。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片(长3 dm,宽2 dm),代替地砖,在课桌上拼一拼,或者在纸上画一画,由于数据较小,拼摆或画图都比较方便,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操作方式,也可以同桌两人合作。学生只要拼出或画出最小的正方形就可以了,否则拼出或画出更大的正方形过于费时。多数同学完成后,组织交流。学生大多只能拼出最小的正方形,所

20、以教师还有必要引导学生思考:再大一些,正方形的边长还可以是多少?为提高感知效果,最好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示或演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看到,边长还可以是12 dm,18 dm接下去,利用集合圈的演示引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活动可以参考第4节例1的教学建议进行。,(1)教学例2时,可以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看看书上是怎样找的,看懂了在小组内交流。通常,学生除了想到课本上介绍的两种方法之外,还会有学生想到: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对

21、这些方法加以改进。比如:从小到大写出8的倍数,边写边看,是不是6的倍数,第一个是的,就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即:写出8,不是6的倍数;写出下一个16,不是6的倍数;再写出下一个24,是6的倍数,所以24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当然也可以提醒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并向全班同学介绍。,教学例3时,可以先出示世界地图并提出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的问题。让学生看图观察、判断。然后给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310,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0”,并使学生明确,要比较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大小,只要比较这两个分数就行了。接下去,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方法,说结果,说理由。然后,让

22、学生自己完成课本第93页上的两行填空题。第一行都是同分母分数比大小,作为巩固。第二行都是同分子分数比大小,作为尝试。核对答案时,重点讲评判断同分子分数大小的理由。以56与58为例;可以由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1/6大于1/8,所以5个1/6大于5个1/8。也可以画图或折纸说明,如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两行分数的共同点,并自己总结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说出2/5和1/4这两个分数的特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再让学生思考:像这样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学生一般会想到两种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教师应当充分肯定,这两种思路

23、,都能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都是可以的。因为化成同分母分数,它的分数单位相同,便于加、减计算,所以我们重点学习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然后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数做公分母?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在交流小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引入通分的意义并总结通分的方法。,(1)教学例1前,可先复习小数的意义。复习题可以选用练习十九的第1、2题,也可以自行设计。如:0.1表示()分之()。0.3表示()分之(),写作()/()。教师可以指出,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2)出示例1后,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也可

24、以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的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另一人的用分数表示。使学生确信,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联结。进而讨论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样写?也可以让学生完成课本上“自己试一试”的填空,再总结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和注意点。第一步,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第二步,能约分的要约分。,(1)教学例2前,可以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2)教学例2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6个数,发现其中有小数,也有分数。然后讨论: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可以怎么办?无非是统一成分数或统一成小数。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选择,哪种比较简便,形成共识,再思考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可以让学生独自尝试,再交流,也可以小组讨论并尝试解决。前两个分数9/10和43/100可以直接写成小数,第3个分数7/25,有两种方法化成小数。第4个分数11/45就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出现了除不尽的现象,按课本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明确各种方法之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