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编辑出版史(绪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1824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编辑出版史(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编辑出版史(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编辑出版史(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编辑出版史(绪论).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论,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编辑、出版、图书第二节 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第三节 中国编辑出版史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第四节 中国编辑出版史总体特点的分析第五节 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分期,第一节核心概念的界定,(一)编辑书籍编辑学概论:按照一定的方针开发选题,选择和加工稿件以供复制向公众传播。(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书籍编辑学概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辞源: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者。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

2、复制、发行作准备的工作;也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或出版专业技术职务中的中级职务。(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647),辞海(1999年版):1)组织、审读、挑选和加工作品的工作。是传播媒介工作的中心环节。2)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是增删修改数据、编排程序的一项工作。3)根据特定要求选择若干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断,汇集编排成为一部或一套作品的著作方式。4)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5)我国新闻出版专业技术职务之一。杨焕章: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杨焕章论编辑的定义和编辑学的理论框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3、):129),(二)出版1.类型分析(6种类型)及典型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款: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黄镇伟: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2.出版本质的界定 所谓出版,是指人类创作、编辑作品,经过复制公之于众并被接收或接受的社会传播现象(活动)。,(三)图书1.“图书”溯源“图”、“书”二字最早来源于上古的传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图”“画”同源,“书”“画”同源。从繁体字的字形上就可以看出。,“书”的概念是广泛的。从字形上

4、看,以手秉笔于物体上写字之形,于是有记载、誊写等动词意义。又指誊写的符号,即“文字”的意义。因誊写的文字必然呈现一定的形体,所以又有“书法”“书体”的意思。从记载的载体角度去定义,“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从记载内容的角度定义,“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索隐 礼书)。,两种类型:由载体形式不同而派生出的,如书札、书简、书卷、帛书、素书、策书等。由记载内容不同而派生出的,如书信、刑书、律书、诏书、盟书、文书、史书等。起先,包括不同类型的“图书”“档案”。“图书”一词可能最早产生于汉代。到唐代以后,慢慢多起来,并逐渐与档案分流。徐康在前尘影录一文中提及“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故有图

5、书一说”。,2.图书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图书是指由出版社出版并使公众可以得到,不计算封皮,页数至少49页的非定期出版物。包括政府出版物、教科书、大学论文、单行本,系列出版物、绘画作品。(不包括广告出版物、时间表、价目表、电话号码簿、节目单、日历年历、乐谱、地图地图集除外、图表)中国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图书主要指以印刷方式单行本刊行的出版物,包括汇编本、多卷本、丛书等。不包括线装古籍、连续出版物及各种非书资料。,图书是以记录和传播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系统地记录在一定载体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指用文字、图像、声音或者其他符号,按一定主题和结构组

6、成的一个独立的整体,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3构成图书的基本要素(1)需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2)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信号(3)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4.图书的性质与社会作用,第二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一)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我国历史上的编辑出版活动(编辑工作、出版事业的产生、发展和规律)2包括的涵义(1)研究对象是明确的(但是“不包括新中国的编辑出版”的观点值得商榷)(2)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3)要有全面的联系的观点,(二)研究内容与学科地位1研究内容(1)编辑出版内部诸方面的相互联系(2)编辑出版事业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

7、联系2学科地位(1)是编辑学、出版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2)下属学科:图书编纂史、编辑史、出版史、印刷史、发行史、藏书史、目录学史等(3)相关学科:中国书史、目录学、版本学、辑佚学、校勘学、文献学等,(三)研究目的和意义1科学地认识编辑出版工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2借鉴和继承我国编辑出版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3深刻认识编辑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加强图书出版事业的建设4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的因果关系,探讨其发展规律社会变革与编辑出版之间的决定和反作用规律是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三节研究历史及现状,(一)编辑出版史研究的历史回顾1第一阶段:上世纪末至1949年

8、(1)两个世纪之交为出版史研究的滥觞时期奠基之作是叶昌炽的藏书记事诗(1897年)和叶德辉的书林清话(1911年)(2)20世纪20年代前后为出版史研究的萌芽时期 孙毓修中国雕版源流考,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卡特(Thomas Francis Carter)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3)30至40年代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雏形时期郑鹤声、郑鹤春著中国文献学概要 贺圣鼎、赖于彦近代印刷术 陈彬和、查猛济中国书史 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2第二阶段: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1

9、)中国图书史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刘国钧中国书史简编 皮高品中国图书史讲义 张秀民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2)出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取得喜人的成就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专题史料(七部,共250万字),(3)有关图书、版本、印刷的知识随爱国主义教育、文物图书展览和考古新发现得到普及(4)港台及海外学者编辑出版著作和论文集 钱存训 书于竹帛(Written on Bamboo and Silk),中文名中国古代书史,3第三阶段:从1980年至今(1)1980年至1984年为复苏时期方厚枢 中国出版史话、方汉奇 中国近代报刊史、魏隐儒 中国古籍印刷史(2)1985年至1989年为出版史研究的壮大

10、时期张召奎 中国出版史概要、李致忠 中国古代书籍史、钱存训 纸和印刷(Paper and Printing)、曹炯镇 中韩两国古活字印刷技术之比较研究、郑如斯和肖东发 中国书史中国书史教学参考文选中国书史教学指导书、谢灼华 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陈原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我和商务印书馆 韩仲民 中国书籍编纂史稿 伍杰 中国古代编辑家小传 丁景唐 中国现代著名编辑家编辑生涯 张秀民 中国印刷史,(3)1990年至今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丰收时期多方面的研究领域:通史性专著、专题性论著、发行史研究成果、印刷史著作、断代史研究成果、地区性研究成果、图书文化成果众多的印刷史研究成果:张树栋、庞

11、多益、郑如斯等人中国印刷通史(台湾、大陆两地出版),潘吉星 中国、韩国与欧洲早期印刷术的比较、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冯鹏生 中国木版水印概说、史金波、雅森吾守尔 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早期传播、曹之 中国印刷术的起源,编辑出版研究学者及代表作肖东发 中国编辑出版史、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宋原放、李白坚 中国出版史 李致忠 历代刻书考述 来新夏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 姚福申 中国编辑史 周心慧 中国古版画通史、新编中国版画史图录(10册)在研:中国出版通史(国家重点课题项目),中国编辑出版史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机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国内研究机构:国

12、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印刷博物馆国外研究机构:韩国清州古印刷博物馆金属活字及印刷图书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钱存训)港台研究学者群:李书华、屈万里、昌彼得、吴哲夫、潘美月等),韩国清州古印刷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首图,国图,北图,(二)编辑出版史研究现存问题的分析1编辑出版工作的环节上偏重印刷和收藏,不重视著述编辑、发行和利用2历史时期上近现代比较薄弱3出版物研究偏重物质形态,内容分析不够4研究重点满足于材料的堆积和现象的罗列,没有注意分析编辑出版过程中各种现象变化的因果关系,探讨编辑出版工作发展的规律不够建立起一个多数学

13、者公认的中国编辑出版史发展体系,还需研究者作更大的努力。缺乏国际视野。,第四节中国编辑出版史总体特点,(一)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的特点1中国是文字和图书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2中国是文献载体材料众多,最先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扬长避短的创新精神3中国历朝政府重视包括编书、校书、刻书、藏书在内的图书事业,设立专门的编书机构,尤其重视图书作用的发挥“皆务于治”,“重于教化”4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具有编、著、校合一的特点,而且十分注重图书的质量,务实求真,辨伪、校勘、辑佚、版本等治书之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5中国很早就编辑图书分类目

14、录,建立起目录学,而且还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6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典籍最多、图书类型最丰富的国家7中国书籍既注重实用,又注意美观,讲究装帧设计,很早就形成了固定的书籍制度,而且不断发展演变8中国最先发明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三种技术,是出版印刷发行事业最先发达的国家9中国古代图书屡遭厄运,损失惨重,古代公私藏书在图书保护方面作出很大努力10中国古代编纂了许多部可称为世界之最的巨帙大书,(二)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缺憾1在编辑著述方式上,编纂注疏等形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提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大部头类书强调“综贯群典”,以“征引浩博”为善2在图书内容上,尽管类型丰富,

15、但忽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收集整理3在生产技术上,印刷术在我国发明虽然最早,但改进迟缓,活字印刷术未能普及推广古代典籍98%以上是雕版,活字仅占12%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学术原因、中国汉字的特殊性、活字印刷术的特点,4在图书流通上,中国古代公私藏书楼重藏不重用,将收集来的图书束之高阁,有如禁锢,与图书传播知识文化的职能大相径庭5在图书保护上,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对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文化典籍实行禁毁和遏制,致使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有形的摧毁(2)无形的摧毁:无意识的与有意识的,第五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分期,(一)两种思路1参考中国书史的分期2参考中国通

16、史的分期(二)教材的分期方法,思考与研究,(一)编辑概念与本质出版概念出版的本质出版的基本特征出版的分类(二)图书概念考辨及图书的基本要素书籍的媒介特征图书分类标准的分类研究,(三)编辑出版史的分期编辑出版史的研究对象编辑出版活动的起源编辑出版史的研究方法编辑出版史的学习方法编辑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编辑出版史书目整理与研究,(四)编辑出版史与文学史的关系影视文学图书的编辑出版状况调查影视文学图书的类型分析影视图书出版史简论编辑出版与影视传播的互动文学与编辑出版的关系(五)中国历史上的“书荒”现象成因分析我国古代政府编校机构的流变历史上的“盗版”,(六)名著、畅销书的版本研究(如红楼梦经济学)经典论著的版本研究(如毛主席语录马恩选集等)比较三本编辑出版史专著的异同(七)地方(浙江、杭州等)出版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