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18299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7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材分析.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3,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主题,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单元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突破,教学策略,学段目标,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本单元教材的特点: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 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3、采用多种形式引

2、导学生积累语言。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第二学段(34年级),写作,识字写字,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识字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其中13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

4、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5、。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教参12页)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

6、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开始学习略读,粗

7、知文章大意。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义、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联系复述课文。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11、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8、,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单元主题,心中的秋天,9古诗两首,12听听,秋的声音,11秋天的雨,10风筝,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体会秋天里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抓住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习作,看图写一副秋天的图画,教学重点: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横 向,纵 向,前后照应,

9、互相联系,层层深入。,教 材 之 间 的 联 系,口语交际: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得快乐。写一写:看图写一副秋天的图画。读读背背:对子里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基础),感 受 秋 天,(提升),分别描写了秋天里思念家乡和秋日的景色。,心中的秋天,秋天,三册,第九册和第十一册,识字一和第一单元 的内容,古诗秋思和曲天净沙.秋,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意图:1、体现了教材之间横向和纵向联系。2、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着眼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3、体现季节特点。,10、风筝,11、秋天的雨,9、古诗两首,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大概内容,感知诗意,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细心感受课文内容,在朗读中走人情境,感受童年的快乐。,借助课文插图和课件,帮助学生了解秋天,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一边读一边想象,再运用前几篇课文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听听,秋的声音,表达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用诗的语言,赞美秋天,体体会秋天的美丽、丰收、欢乐,教学策略:,1、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不断积累,重在理解和运用。3、以读为本,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4、加强课程资源的利用。5、口语交际,重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充分展示自己。6、加强写话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