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1954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二.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 饮食结构的变化 住宅的变化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历实:婚姻风俗的变化 丧葬礼俗的变化 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习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假如我死后百年,还能在书林中挑选,你猜我将选什么?在未来的书林中,我既不选小说,也不选类似小说的史籍。朋友,我将毫不迟疑地只取一本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世纪的妇女服饰,它能显示给我们的未来的人类文明,比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和学者们能告诉我的都多。”法国著名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原始服饰 根据出土的

2、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汉代官吏袍服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它们基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从出

3、土的壁画、陶俑、石刻来看,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凡穿这样的服装,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文吏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裹以巾帻,并在帻上加戴进贤冠。,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为曲裾深衣,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另外,汉代宽袖紧身的绕襟深

4、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唐代妇女服饰 穿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的贵妇(簪花仕女图局部)。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散步、采花、捉蝶及戏犬时的情景。图中人物服饰,与其他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的装束。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明代龙袍,明代平民百姓服饰 明代平民男子一般服饰为搭护(属于半臂一类的衣服)、直身(与道袍相似的宽大

5、长衣)、程子衣、裤褶、裙等。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袍服是由背子演变而来,特点为低领、对襟、宽袖,领、袖花边较少或不用,衣长及足。,清代男女服饰,20 世 纪 上 半 叶,仍 然 十 分 流 行 长 袍 马 褂,是 近 代 男 子 的 通 常 服 饰,拘 谨、保 守、呆 板、等 级 森 严,在鸦片战争后,上海等通商口岸的租界中出现华洋杂居现象。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富商、洋行职员等,因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常仿效洋人,开始穿起了西服、西裤。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西装的传入

6、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辛 亥 革 命 后,孙 中 山 综 合 了 西 式 服 饰 与 中 式 服 装 的 特 点,设 计 出 一 种 直 翻 领 有 戴 盖 四 个 的 四 贴 服 装,定 名 为 中 山 装。,民 国 初 年 的 男 子 服 饰,主 要 采 用 马 褂、长 衫。与 此 同 时,知 识 分 子 和 青 年 学 生 喜 欢 穿 一 种 简 便 的 西 服,被 称 为“学 生 装”。穿 着 这 种 服 装,能 给 人 以 庄 重、儒 雅 之 感。,晚 清 时 期晚清时期,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遮住了女性的曲线,民 国 时 期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女性服装开始向称身适

7、体、短袍窄袖发展,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解读历史图片,注意察看细节,从服饰的样式、颜色看,“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现代服装,(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1、男装:,2、女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3、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4、女装:,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中式便装,(3)第三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5、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款 式的服装层 出不穷。,小结: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个性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特征:朴素单一,特征:新式新款层出不穷,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化。,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 改善,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唐宋:饮食文化的高

9、峰,过分讲究,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1、中餐:南北不同、四大菜系、发达 你能说出四大菜系各有什么特色和招牌菜吗?,2、西餐:作为大众饮食方式传入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 品厂出现。,你知道多少中西方饮食文化及其区别?西餐是怎样传入中国的?,饮食方面,3、区别: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合 理,及营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菜肴的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中国: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鲁菜

10、,粤菜,川菜,淮扬菜,粮票、布票和油票,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思考:1、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思考: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请同学们说说在改革开放前后你家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演变?谈谈其中的原因?,居室建筑,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你知道多少中西方居室建筑?,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2、西式住房开始出现(外国人来华后)。,合作探究:西方居住理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居室 建筑与家具陈设发生了哪些变化?现在人们的住房条件为何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居室建筑的演进,四合院(传统建筑),新式住宅,下图最可能拍摄于哪一地区?,李鸿章

11、,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这组图片,反映中国近现代以来住宅变化怎样的特征?,李吉甫住宅中西合璧的庭院和回廊,马连良旧居西班牙风格的疙瘩楼,末代皇帝溥仪旧居日式风格的静园,传统建筑(北方),中西合璧,新式住宅,传统社交礼仪,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习俗风尚的变革,旧习 婚姻包办 礼俗冗繁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改变婚姻自由 礼俗简化新式丧礼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迷信,说媒 相亲 过礼 择期 铺房 开脸 戴绒花 穿凤衣戴凤冠,吃和合饭 障面 搬谷豆 迎亲 婚宴 新房交杯喜酒,花烛之夜 闹洞房 开箱礼 回 门,中华传统的婚礼民俗,习俗风尚,列举中国旧时期有哪些比较

12、落后的风俗。,中国近现代习俗风尚发生变革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中国近现代的习俗风尚为什么会发生变革?,(1)内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婚丧礼俗。蓄长辫、女子缠足、搞迷信活动。,日历使用阴历,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女了地位低下。,(1)主张婚姻自主,解放后,恋爱自由,,(2)丧礼趋于简化,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3)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破除神权、反对迷 信,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4)改革开放后: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外因: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国外的观念、礼俗等也随之涌入中国

13、。,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上图这张新人合影,男的穿长袍马褂,女的穿长棉袍,人物造型机械,应属这一时期或稍晚,随着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婚纱首次在我国亮相,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新郎打领结,穿西装礼服,新娘披婚纱,戴白色手套,手握红玫瑰,代替花轿的是缀满鲜花的小汽车,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步入庄严的教堂.代替喜娘的是西式的司仪,新人交换式指,互致亲吻,在大家的注目下,新郎将新娘抱进车内,去渡他们的新婚蜜月,上图是20年代的婚礼合影照,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

14、色婚纱礼服,一般新娘穿白色婚纱礼服,手捧鲜花,头戴白色长纱,长达五六米,新郎穿黑色大礼服,白硬领衬衫,戴黑领结,手捧黑呢高帽和白色手套,另外还有男女二位傧相,也穿大礼服和白纱,陪着一对新人,举行婚礼后就在教堂内与双方家长,证婚人等拍摄合影照,这就是起初的婚纱照,这种类型的结婚照一直延续到50年代,40年代前后白色婚纱礼服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婚纱照由教堂合影逐步转移到照相馆,程序上也由举行婚礼后拍照改为婚礼胶拍照,人数由集体合影演变为二大二小的四人合影,进而发展到只有新郎,新娘二人合影,从此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婚纱照.,50年代和60,70年代的结婚照是差不多的.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

15、纱和西服的人恐怕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文革期间,农民手持铁锹的婚礼.,20年代到80年代 结婚照片泄密时代变迁80年代的人终于又穿上了婚纱和西服,又重新找回了自我,90年代后至本世纪现在的化装技术可真没得说,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本世纪。,本世纪流行个性婚纱照。,阅读材料,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请回答:,1、哪些人在这部婚姻法颁布前就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2、这部婚姻法颁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从而

16、构建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范式,也为婚姻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美幼童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称他们为“猪尾巴”。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幼童们又极喜欢美国的体育运动,而辫子有时会带来很多麻烦。一位美国朋友这样描写道:“这许多孩子们的装饰,除了拖着一根辫子,与我们无异。当他们踢足球的时候,将辫子塞进内衣里,有时候缠在头上,辫子一闪开,对对手的诱惑过大”。有的幼童将辫子盘在头顶,用帽子使劲压住,生怕美国人看见,极个别胆大的幼童索性将辫子剪掉,见中国长官时则用假

17、辫子蒙混过关。但时间久了,难免不露出马脚。谭耀勋、容揆等人就因为剪掉了辫子被开除。他们知道回国后有杀头的危险,就隐藏于美国,拒不回国。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就以留美幼童剪辫为由,诬蔑他们政治上不合格,要求清廷将幼童中途撤回。结果使中国首批留美生的留学活动中途夭折了。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剪辫易服,思考:这事件说明了什么?,北京街头的剃头匠,三寸金莲,一、近代的社会生活(18401949),1、原因,伴随列强侵略,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2、表现,物质生活社会风俗,城市设施衣食住行,剪发易俗、废止缠足婚丧习俗称呼、历法和节日,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康有为,孙中

18、山等先进中国人努力改变传统社会风气,二、新中国的社会生活,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大规模经济建设党和政府的积极倡导,物质生活社会风俗,粮油布统购统销城乡差异大,制定婚姻法取缔社会丑恶现象,提倡节约、劳动等。,(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1978以后),改革开放的实行党和政府把“小康”定为奋斗目标受国外生活方式影响,物质生活:社会风俗:,吃、穿、住,双休日、节日长假期等,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首先是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其次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