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92086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教学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祝福》教学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祝福》教学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祝福》教学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祝福》教学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祝福》教学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教学设计说明.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Life is a circle. Some people have not walked out of the circle drawn by fate for a lifetime. He just doesnt know that every point on the circle has a soaring tangen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祝福教学设计说明 祝福教学设计说明1【教学理念】许多老师都认为祝福不好教。如何才能让教学流程更顺畅,教学效果更令人满意呢?经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与思考,可以文中那些描述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关键动词为教学切入点,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

2、生自主深入钻研文本,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讨论答问,理解课文精当凝练的用词和深蕴在词语中的沉重感情,明确*主旨,得到应有收获。“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面和形式的。”*的教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从设置切合*关键的问题入手,让关乎*精要之点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与探究。【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掌握*情节结构,理清课文基本思路。并通过评点的方式详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与悲惨遭遇?试

3、找出并作简要分析。一、导入新课: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不仅是诗歌要“炼字”,小说也是如此,鲁迅先生的小说更是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祝福中动词对展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二、循词探旨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与悲惨遭遇?试找出并作简要分析。交流探讨拄形象地写出了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备受摧残的事实。祥林嫂的年纪并不大,可是因为受到的打击太多,她未老先衰了,以至于才“四十上下”年纪走路却要拄着竹竿。讨写出她

4、的生活十分困窘,她要以讨饭为生了。追问:*说“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可事实上她并没有来“讨”啊,她只是来问“我”一些关于“魂灵”、“地狱”的事,怎么解释你所选定的这个“讨”字?明确:祥林嫂最后还是以“讨”为生的。尽管当时她没有向“我”讨饭讨钱,但我们从“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可以知道这一点。*的倒数第二段也明确地说她后来成了乞丐。因此,用“讨”来概括她人生的最后时光是恰当的。做“做工”的“做”。这一词反映出祥林嫂一生中很多时候是靠为别人做工而谋生活的。师:“做”字的确能反映出祥林嫂人生的一些特点。我们再仔细读课文,看还有没有比“做”更能说明祥林嫂需仰

5、仗别人而活的词呢?求卫老婆子对鲁四老爷鲁四婶说“她来求我荐地方”。祥林嫂有力气,又勤劳,却生活无门,还要求人介绍做工,可见其命运之惨。师:“求”这个词确实很能说明祥林嫂的生存状态。她两次来鲁镇做工,都是“求”人引荐,“求”人收纳。她要廉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有时还不可得,多么可悲!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看还有没有能反映祥林嫂命运的动词?抓她婆婆带人来抓她回去的“抓”。这个词说明她没有人身自由。劫追问:“抓”字充分说明祥林嫂是受婆婆控制,没有人身自由的。仔细读课文,看还有哪个词与“抓”字暗相照应,有同样的表现力?明确:“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的“劫”字比“抓”字更有表现力,“劫”字更表现出一种

6、暴力倾向。提问:“劫”字同样说明祥林嫂对其婆婆的淫威是无力反抗的。大家想想,“抓”和“劫”这两个词用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中还有哪些词表现出“抓”和“劫”的意思?明确:“抓”这个词是从祥林嫂的婆婆对“出逃”的祥林嫂而言的,而“劫”这个词则是鲁四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祥林嫂的婆婆等来“抓”祥林嫂,他们在鲁老四爷鲁四婶等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武力“抓”回祥林嫂,当然是“劫”了。“跳”“抱”“拖”“堵”“捆”等几个词十分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抓”和“劫”的意思。“跳”说明船中的人出来得快速迅猛,“抱”“拖”“堵”“捆”等词说明他们的行动是带有暴力性的,他们不容祥林嫂有任何其他的选择甚至辩解,这正是“劫”。逃、

7、许、嫁提问:祥林嫂的婆婆为什么要动用武力来“抓”她、“劫”她呢?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祥林嫂怎样的社会地位?明确:因为她是“逃”出来的,她婆婆早已把她“许”给别人,急着要“嫁”她出去。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祥林嫂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她完全没有人身自由。提问:两位同学的发言很有道理。那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出来呢?我们能否根据课文作些推断?明确:得祥林嫂逃出来的原因主要是她在家没有人身自由。从上文的叙述可知她的婆婆很严厉,那对她也一定很刻薄。提问:同学们说的都有理有据,这种发言方式非常好。现在要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祥林嫂的婆婆要“嫁”她是关心她的个人生活吗?明确:不是。她的婆婆要“嫁”她完全是为了钱,是为了

8、用“嫁”她的钱来给小儿子娶媳妇。追问:这种“嫁”实际上与“卖”差不多。这就足见祥林嫂在那个家是没有地位的,她在那个家不过是一件工具,一份私有财产。大家再找找,课文中还有能反映祥林嫂命运的动词吗?闹她婆婆要把她嫁给贺老六,她“不依”,“闹得很出格”,这说明她对这桩婚事是不满意的。撞提问:我想问,祥林嫂“撞”在香案角上是不小心还是故意的?生读课文后言。生可能的答案:她逃出来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婆婆原来就要把她嫁出去换钱为小儿子娶媳妇。我们从她逃到鲁镇仍被抓回嫁出去可以推想出来。或者从“她从河边淘米回来,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的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也可看出祥林嫂很怕她的那个

9、“家”,这应该是她“逃”的一个原因。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进行引导。引导:试体味“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和“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到了香案角上”所表达的意义有没有什么不同?明确:“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说明祥林嫂的被撞是自己故意的,而“她就一头撞到了香案角上”则表明被撞是不小心所致。提问:祥林嫂为什么要拼命撞那香案角呢?明确:因为她不想嫁给贺老六,她想以死抗争。提问:那是因为她和前夫的感情很好吗?明确:从作品里看不出来。她应该是受了旧时从一而终的观念的影响。瞒提问:其实,我们从*中可以找到祥林嫂和前夫感情方面的信息。大家试试?明确:祥林嫂在丈夫死后不久就“瞒”着婆婆逃

10、出“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不久也就是她丈夫才死不多久就“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都说明她与前夫的感情不是很深,不然,她不会解脱得这样快。赶追问:分析得有道理。还有无其他有表现力的动词?明确:“赶”字也表现出祥林嫂悲惨的人生。她的第二个丈夫死后,“大伯来收屋”,“赶”她,好像那个家不是她的似的。提问:我们思考一下,祥林嫂在前夫死了之后,“逃”出婆家,“逃”到鲁镇后却被“抓”,被“劫”回去,强嫁给贺老六;而在贺家,当丈夫和儿子都失去后,她又被“赶”,流离失所。她总是在失去丈夫之后就失去了家,这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明确:这说明她的“家”是依赖丈夫而存在的,没有了丈夫她就没有了“家”,这是封

11、建的族权、夫权在作怪,祥林嫂深受族权、夫权之害。捐、赎“捐”字、“赎”字也有力地说明祥林嫂的可悲。提问: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钱呢?她真的有罪吗?她捐的钱赎了罪吗?明确:这都是迷信,还有封建的贞操观害的她。祥林嫂的改嫁根本不是她的过错,她是无罪的。她捐的钱根本赎不了她的所谓的罪。提问: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动词来描述。明确:“打发”。她最后被鲁家“打发”走了。师:当祥林嫂失去利用的价值之后,她就成了社会的弃儿,她完全成了一个多余人。在那个寒冷而热闹的祝福的时节,她走完了短暂而悲苦的人生,告别了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她的不幸遭际,是无数旧时代妇女的

12、一个缩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体会到这两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难看到,高明的作家在写人之时,所用语言既极其简省,又十分富有表现力。我们刚刚说到的这些动词就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一生。透过这些冷峻的动词,我们还能深切地体悟到造成祥林嫂悲苦人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四、延伸探究师:其实,作者除了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展示了人物性格命运之外,他们的名字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下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说明她没有人生自主权。也说明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严重性。祥林嫂“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

13、的悲悯与同情。鲁四老爷他与鲁镇同姓,又被称为“老爷”,说明他是地方权威人物、最高统治者,掌控鲁镇。他的理学老监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鲁镇沉浸在他礼教阴霾的笼罩之中。他书房里的对联写作“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他一见祥林嫂就“皱眉”的态度与他“可恶”“不干不净”“谬种”的语言都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达”、他的心气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联已经脱落,说明他的附庸风雅。那脱落的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可以暗示他是个不明品节、无品缺德的人。鲁四老爷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嘲讽与憎恨。柳妈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柳妈对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对迷信的执着造成的,是因善而

14、害人,她的无知的善良建议,使得祥林嫂最后一个精神堡垒被粉碎。柳,生命力及强,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长、传播、普及,当时的社会迷信面及广。柳妈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贺老六俗话说“六六大顺”,而他贺老六是大不顺。花钱娶来的是寡妇,婚姻不顺;死于伤寒,寿命不顺;儿子夭折,家门不顺。贺,有庆贺、庆祝之意。而贺老六的人生最终一无所有。大伯,即他的长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赶走了祥林嫂。贺老六无喜可贺,有悲可哀。贺老六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祥林嫂的婆婆:卫家山人。只卫护自己的家,是个专横贪婪的封建家长。“她应酬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

15、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 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并且“又取了衣服”。为了获得更多的彩礼,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当作奇货卖给了深山野奥里的贺老六,得了八十千钱。这就是她的从容和能干!她没有具体的名字,说明这种专横贪婪之徒远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利用宗法家族权威无所不为的封建家长比比皆是,有一个广大的群体。小结:小说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着特别的含义,或寄寓美(祥林嫂、贺老六)的毁灭于其中,或寄寓讽刺(鲁四老爷、柳妈)于其里,作者的怜悯与憎恶,无奈与悲愤隐于人物姓名的深处。五、作业1、怎样看待鲁四婶对祥林嫂的“怀念

16、”?2、文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的眼睛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你怎样的感触?3、小说以“祝福”为题,又反复写“祝福”:以“祝福”始,以“祝福”结,你觉得有何深意?祝福教学设计说明2【教学目的】1、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2、鉴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3、鉴赏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烘托作用。【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研讨、点拨。【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设想】*是鲁迅的代表著作之一,背景深,内容多。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孔已己社戏故乡等,但祝福对学生来说,难度仍然很大。因而鉴赏这篇课文应建立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进行鉴赏。

17、教学时不应面面具到,必须突出鉴赏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难点即全文几次祝福场景描写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在许多*中还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来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复兴,在改善,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今天,我们共同研讨鲁迅小说彷徨集中祝福为我们塑造的一个病态社会下的一个典型的妇女

18、形象祥林嫂。二、作者简介1、学生回忆鲁迅。2、教师补充。三、背景资料1、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祝福写于1924年。鲁迅还是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将年农村的一个小镇,而且唤作鲁镇。鲁镇边式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们,祥林嫂山村的婆婆、卫老婆子、贺老六,还有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祥林嫂的命运是为这个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具体分析这个社会环境,才能深入认识这个病态社会的诸多病症。3、时代已经是20世纪20年代了,但是长期停滞不前的农村封建社会依

19、然没有什么大改变。祥林嫂的不幸,一言以蔽之,在于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性。人权、贞操观、迷信、人心冷漠等成为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遭受残酷的精神折磨。四、放映电影祝福精彩片断五、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情节,把握小说结构1、小说情节结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2、作者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联成一片了。这一段在全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小说中详细的描绘了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目的是什么?5、祝福中的我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6、*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点拨思路,并对问题加以提示与总结:1、祝福的情节、结构:情节内容顺序

20、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倒叙部分的作用: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的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以祝福为题的意义:祝福是小说情节的枢纽。小说起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的欢乐气氛与祥林嫂的残死形成强烈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

21、性。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的由上文的倒叙转如下文的顺叙,从第一人称写法过度到第三人称写法。4、目的是揭露他虚伪的假道学面目和顽固、保守的本质。5、祝福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任务,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我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6、*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又一次描写了鲁镇祝福的景象。作品将祥林嫂悲惨的四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结构上起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六、作业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为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写日记。第二课时一、交流日记祥林嫂的故事二、研究肖像描写的作用1、作者是怎样描写祥林嫂头发的变化、脸色和表情的

22、变化、眼神的变化的?其作用是什么?头发:五年前花白,即今全白。脸色: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顺着眼脸色青黄,只是脸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眼神:没有先前那种精神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表现了礼教和迷信把人变成鬼的过程。祥林嫂身心备受摧残,特别是眼睛的变化,最能表现祥林嫂精神的痛苦。2、作者写丧夫后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再次丧夫后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意义?同是扎着白头绳,祥林嫂却是为祥林和贺老六两个男人服丧。寡妇再嫁又克死了第二个丈夫,从此

23、,祥林嫂不但背上了失节的罪名,而且成了伤风败俗的谬种,失去了做奴隶的资格,并最终演出了那一幕的悲惨。看起来毫无变化,实际上概括了祥林嫂丧夫、改嫁,再丧夫、失子、被逐等种种不幸,并预示着更不幸的命运。3、既然丧夫已成为耻辱的标记,祥林嫂为何不甩掉这根白头绳?这根白头绳就是沉重的精神枷锁。不愿改嫁又被迫改嫁的祥林嫂,按照规矩不能不为亡夫贺老六扎着白头绳。祥林嫂任人鄙弃,唾骂,也要扎着它,否则,她回良心不安的。仍然扎着表现出封建蒙昧主义的可怕。三、品味语言小说的语言特点,一般被归纳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叙述语言的凝练含蓄、新鲜多样。它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往往具有作家的独创性。而且语言的个性化是

24、人物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祝福在语言运用方面即呈现出惊人的匠功。1、沉郁的色调传达出悲哀的感情:老舍说: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祝福正是这样,特别是描写祝福景象的文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写的是新年的气

25、象,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倾向。2、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我的话活像一个新派人物,鲁四老爷活像一个讲理学的老爷。卫老婆子像一个中人,柳妈像一个寻开心的市井女人。四、品味思考1、短工为什么两次重复我的问话?短工的重复,表明他对祥林嫂的四漠不关心,说不清楚,又表明他认为所问的是明摆着的事情,根本不必问,这说明人际关系的冷漠,祥林嫂在人们心目中无足轻重。2、鲁四老爷两次说可恶,然而为什么用转折句?转折正意在后,表明他虽然对祥林嫂的婆家抢走祥林嫂、卫老婆子合伙劫人很反感,但他又认为婆家枪回出逃的儿媳天经地义,合乎纲常伦理。用转折句深刻揭露鲁四老爷卫道士嘴脸。3、第一次祭

26、祀时,四婶阻止祥林嫂沾手,说祥林嫂,你放着罢!第二次却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句式的变化表明了什么?两句话表意相同但情味有区别。第二次用主谓倒装句,你放着罢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强调,表现出四婶的紧张、慌乱和严厉。这一呵止彻底摧毁了祥林嫂,令她精神完全崩溃。这一声呵止代表封建礼教和迷信,宣判了祥林嫂死刑。五、研究小说精当的环境对人物刻画的作用作者巧妙的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

27、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乐景写哀,烘托悲剧气氛,与祥林嫂之死形成对照,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六、作业读罢此文,你可能感触颇多。请就其一方面,任意写一篇短评,400字左右。第三课时一、交流短评二、鉴赏人物形象1、问题,学生课堂讨论: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作者怎样通过祥林嫂的形象表现礼教吃人的主题?怎样看待祥林嫂的挣扎与反抗?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表明了他增样的政治立场?从鲁四老爷的书房看,鲁四

28、老爷具有怎样的性格?为什么鲁四老爷以事例能达心气和平为信条,却诬蔑祥林嫂是谬种?2、教师点拨:祥林嫂: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社会所吞噬。鲁四老爷: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反动,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毒害极深的劳动妇女,和祥林嫂同样是旧社会的受害者。三、课堂阅读鲁迅的小说明天,比较祥林嫂与单四嫂子形象的异同四、作业电影祝福有

29、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三五百字左右的短文祝福教学设计说明3【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2、学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设想:【教学重点】1、 塑造人物的方法2、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难点】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课时】 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2、 初识

30、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作家作品介绍1、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

31、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2、鲁迅作品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 坟 热风3、鲁迅:由呐喊而到彷徨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题呐喊: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再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

32、、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等。彷徨简介: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庆用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画着一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不规则形状的太阳带来微微的光亮,但又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三个人在比自己的帽子还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满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所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又耐人寻味。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示众、长明灯等。参考资料:公冶孤独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

33、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于是,他就彷徨。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生的无奈。?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解读鲁迅(名作欣赏20_年5期,总第126期)一文中对彷徨的评价是?色貌如冰,肝肠似火?。他还说:?所属望者殷,所挟持者远,这是鲁迅的深刻。他(指鲁迅)像一只失群的飞鸿,在浩渺的天空飘飘荡荡,无所归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体验,遂外化和升华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摄魄之笔,绘出无数旧时代的图景,意态生动,悲壮无匹。其中,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时俗的思考无不忧愤深广,启人

34、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达到和进入了史诗的层次,从而冠绝一代,独步千秋。?二、导入请问在坐的女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名和姓?可是在旧社会,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就都没有名字,他们地位低贱,连享有名和姓的权利也没有,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从字形的角度讲解“女”“妇”和“取”三个字。三、写作背景介绍1、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

35、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 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

36、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四、题解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公顷天生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五、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1、 疏通字词、正音2、结合小说三要素理清情节:请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情节 内容 顺序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3-33)倒叙开端初到鲁镇 (34-53) 三个半月发展被卖改嫁 (54-65) 两年高潮再到鲁镇 (6

37、6-111) 约两年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112)3、思考:祝福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A、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B、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4、提问: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收倒叙转为顺序的?“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5、请一个同学用顺序的方法来复述整个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分析祥林嫂、四叔的形象,体会祥林嫂的命运2

38、、 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一、人物的描写有哪些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二、比较几次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围绕人物的遭遇,1、 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问题:三次有何变化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其是怎样的一个人A、初到鲁镇: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眼睛:顺着眼(善良温

39、顺)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科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了在婆婆家的遭遇)思考:祥林嫂日日忙碌,为什么脸上却“白胖”了?明确:封建社会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灯下漫笔)此时的祥林嫂正是“坐稳了的奴隶”,不计酬劳,心满意足。她希望凭借亲亲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B、再到鲁镇: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

40、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思考: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物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寻个封建礼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思考:再次回到鲁镇,

41、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都变了,祥林嫂深觉沉重,那么她如何面对的?其结果如果?明确:为求得做人的权利,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默默地辛苦工作了一年,用钱去捐门槛,但反抗的结果是她仍不被接受。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她是无法赎罪的,她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C、死前:描写“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yo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行乞眼珠间或一轮(

42、麻木)结局中描写她的肖像,表明她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下与折磨下,已陷入本年度的悲伤,内心的痛苦忆无法表达,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而当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一“发光”是在长期痛苦的思索中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当她连这一点点希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就只有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告别人间了。 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和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

43、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2、总结:通过以前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总结出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温顺,安分的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贞节观】从宋代起,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

44、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祥林嫂完全符合“四德”的标准。德:不肯改嫁污了名节。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言:“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工:“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至于“三从”,祥林嫂无父可从,无夫可从,无子可从。人生悲戚,一至于此!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捐门槛】捐门槛的目的是为了赎罪,然而祥林嫂到底有没有罪呢?(她想活、能活,没有罪)祥林嫂努力工作,把一年的血汗钱换成了一道门槛,她的罪孽似乎洗清了,这样得到鲁镇人的认可了吗?(没有,四婶的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让她像是受了炮烙般的酷刑,精神世界轰然崩塌。这是生不如死的生,非死不可的死,人间不如地狱。正如鲁迅所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三、拓展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