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20882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与传媒学院,传播学,主讲教师:谭华教学交流:E-mail:Blog:h,第二章,传播学的形成与流派,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形成的社会背景,直接原因在于20世纪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1500年前后在商业推动下的地理大发现促使人们的联系日益紧密。工业革命促成了传播手段和传播对象的社会性结合。工业革命开拓的城市化进程促使信息需求增加。,二、传播学形成的学科背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诸多社会科学门类的形成,为未来的传播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方法论和研究手段,这是传播学得以形成和完善的学科背景。1940年代自然科学领域

2、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论”)渗透到传播研究中。作为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一般包括欧洲源流与美国源流两个方面。,欧洲源流,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Jean Gabriel Tarde):1890年出版模仿律,成为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的创始人。模仿理论对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社会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舆论与群集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他是最早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并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认为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确定个人在传播链中的位置,他把传播网络称之为“舆论的厨房”。,美国源流,约

3、翰杜威(John Dewey)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M.怀特称其为“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詹姆士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查尔斯霍顿.库利(Cooley,Charles Horton),美国社会学家。他主要关注人的社会化问题,并提出“初级群体”和“镜中我”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他的“镜中我”表明,我们形成其他人在我们身上所看到的形象,就像我们在镜子看自己一样。,帕克(Robert Ezra Park)美国社会学家,“大众传播的第一个理论家”。他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考察了不同种族背景的社会

4、群体在美国社会的同化、移民整合问题。他提出了传播学一直在研究的论题:大众媒体与公众意见如何相互影响?大众媒体能否促进社会变迁?人际传播如何与大众传播进行联系?。,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关于 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以及社会自我理论,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影响,他提出的“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自我传播(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HG.布鲁默(HerbertGeorgeBlumer)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定名人。他在1920年代的电影和品行等著作中已提到传播学的很多假设,如:

5、使用与满足、有限效果、社会学习理论、文化依赖论、第三人效果等。,其他学科思想先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其认识框架成为传播学结构主义-权力学派的认识前提。,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美国著名的政论家、专栏作家,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公众意见被公认为是传播领域的奠基之作。提出“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概念。,三、传播学的学派划分,一种分为: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一种分为:经验-功能学派、技

6、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第二节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在我国称其为“经验学派”的较多,它与主要以思辨为特征的研究流派相对应,尤其指美国主流的传播研究,又称“经验主义学派”、“传统学派”、“行政学派”、“管理学派”等。,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的奠基者,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美国政治学家。他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第二,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和传播(“三功能说”)。第三,倡导“内容分析法”。代表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拉扎斯菲尔德

7、(Lazarsfeld,Paul Felix),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被称为传播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提出和运用了“焦点小组访谈”方法,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概念和思想。他的研究利用了社会调查统计和社会心理学手段,为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学科视角。,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提出信源对说服效果的影响以及效果过程中的“休眠效应”,并总结出一系列增强说服效果的传播技巧,他将控制实验引入传播研究,开创了有关个人态度变化的微观层次的学术传统。代表作有传播与说服等。,勒温(卢

8、因、莱文,Kurt Lewin)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以研究人类动机和体动力学而著名。他对传播研究的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这一概念后来被新闻学者David White所扩展。,传播学集大成者:韦尔伯施拉姆,韦尔伯 L.施拉姆(Wilbur Lang Schramm)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在波士顿先驱报、美联社当过记者和编辑,后从事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先后创办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衣阿华大学舆论调查中心(1934)、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1948)、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1955)和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1955)。是美国传播学的主

9、要奠基人和集大成者,被人誉为“传播学之父”。,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在实证方法创始人孔德看来,实证就是科学的和可验证的。经验功能学派主张从外部环境的变量出发来揭示事实和行为的原因或规律,依赖自然科学方法的精确性和客观性来研究渗透着人的主观意识的社会现象和事实。,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通常得到私人企业或政府的赞助,把学术研究和政治利益、商业利益相结合。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取向是杜威实用主义效用观的体现。,第三节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一、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1、申农的信息论与传播学1948年,Claude Elwood Shannon发表了通信的

10、数学原理,被视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密切联系,为传播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视野。提出的传播过程线性模式虽缺乏反馈机制,但发现传播中的“噪声”、“冗余信息”等,给传播效果研究新的启示。,2、维纳的控制论与传播学控制论之父Norbert Wiener被称为“传播学的另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控制论与人有人的用处奠定了控制论的理论基础。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之一是把“反馈”引入传播过程研究。控制论的“系统平衡”概念对现代传播学中的制度与规范、政策与管理、传播效果等研究影响很大。,3、贝塔朗菲的系统论与传播学奥地利生物学家Karl Ludwig von Bertalanffy最早提出系统论。

11、系统论给予了控制论和信息论以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的思想,把研究对象视为有动态反应的整体。找寻一种从整体上的理解,比仅仅从物理或智力现象上简单分解更重要。在政治传播、国际传播研究中,系统论思想发挥了显著的整合传播现象的作用。,二、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与代表人物,1、英尼斯(Harold Innis)在1950、1951年出版的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采用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从纵向的历史谈到横向的现实,反复论证了一个基本观点:一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的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他把传播技术视为政治和经济进步的基础。认为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即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

12、媒介。,2、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理解媒介等几本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概念。除了信息传播的媒介,交通工具也被他看作“媒介”。,3、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1985年的消失的地域,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人们通过接触媒介而改变了每个人的“亲身参与”对于经历社会事件的重要程度,人们下意识地受到传媒所建构的情境的影响。,莱文森(Paul Levinson)

13、被称为“媒介哲学家”,在1997年出版的软边缘中,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中。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詹姆斯凯瑞James W.Carey 在其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思想中,包含着对媒介技术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人们对传播的认识通常定位于信息在空间的传递过程,达到对距离和接受者的控制。他强调,传播的媒介技术和表现方式本身表现为一种仪式。他从人文批判的角度考察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克服了技术-控制论

14、学派技术至上的倾向。,评价,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研究开拓了一个重要的传播学视角。但是,如果过于极端,也会导致“电子乌托邦”和诸如“因特网带来美好世界,迎来一个健康的直接的民主时代”等幻想。因为它忽略了传播科技以外的因素对社会的影响,毕竟人才是传播的主体。,第四节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也称“社会批判学派”,因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而得名。对美国传播研究的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态度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论证的前提:人的思维和信息的传播,受制于传播的基本符号系统语言,而每个族群、民族、国家成千上万年形成的文化意识和传统,无形地积淀在语言中,通过语言系统的教育而内化为社会成员的集体心智。

15、,学派的代表人物,1、阿多诺Theodor Adorno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主要著作有启蒙辩证法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否定的辩证法等.他反对将文化进行量化分析.,2、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1964年出版单向度的人,进一步指出:大众传媒消灭了思想的丰富性和人的多样性,广播、电影、电视、广告等现代科技的产物,无孔不入地挤进公众的内心深处,消灭了从思想上颠覆和改变现状的文化。,3、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德国现代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

16、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对技术统治的批判,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代表,认为机械复制破坏了艺术作品的”韵味”和”独一无二的权威性”,使文艺流入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之中.,4、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德国社会哲学教授,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与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为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标准的模式。他们创立的文化工业理论,全面批判被工业流程化了的大众文化,认为它们都是技术理性的产物,而技术理性就是统治本身。,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他在交往行动理论和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描绘了关于传播的理想化模式,揭示当代传媒如何被注入商业

17、模式,成为制造舆论的工具,他把这个过程称为传媒的“再封建化”。,5、哈贝马斯Jrgen Habermas,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也称伯明翰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斯图亚特霍尔,戴维莫利等人为代表。,Stuart Hall,当代文化研究之父、英国社会学教授、文化理论家、媒体理论家、文化研究批评家、思想家。他最广为人知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一种有关编码与解码的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释,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相对应。他提出三种假想的地位,即:“主导霸权的地位”“协商的符码”,“对抗的符码”。霍尔的研究成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研究受众接受行为的理论背景。,戴维莫利Dav

18、id Morley,英国文化学派中从文本研究转向受众研究的关键人物。其民族志研究方法有效发掘了受众解读文本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开创了电视受众研究的新途径。他认为,文本意义的解构既受制于受众个人的“文化符码”,又受制于受众接受文本时的家庭收视语境,要把收视行为放置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现实等更加广阔的话境下来研究。,三、政治经济学派,1966年,英国莱斯特大学成立大众传播研究中心,形成英国政治经济学派。代表人物G默多克和P.戈尔丁的呼唤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被视为该派的纲领性文件。他们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出发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媒支配与控制的现状。美国学者D.斯迈思、H.席勒等都是传播政治经济

19、学的泰斗。北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视角又分为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三大类型。,Graham Murdock,英国拉夫堡大学传媒研究中心教授,西方传媒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开创者、当今英国“新左派”的代表人物。,Peter Golding,英国拉夫堡大学传媒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是 媒介社会学,媒介政治经济结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等。,四、意识形态“霸权”,“霸权”一词由意大利A.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在狱中笔记中最早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大众传播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霸权装置之一,通过操纵大众传媒从而形成虚假的“社会合意”。,五、其

20、他的多重研究视角,1、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媒介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一,促使人们以可接受的方式自然地思考和行动,使话语的统治权力合法化。,2、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法国文学批评家、文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其许多著作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发展有很大影响,其影响包括结构主义、符号学、存在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以对符号的研究体现了泛意识形态观点。,3、马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他认为任何权力的行使,都离不开知识的提取、占有、分配与保留。通过知识的制造和传播,人们获

21、得了行使权力的权利。传播中体现的权力与日常生活共存。,4、梵迪克Teun A.van Dijk 荷兰符号学家,研究领域涉及文本语言学、话语分析、批判性话语分析等。他在新闻的话语分析中对传媒上最常见的信息进行了文本分析和语境分析,剖析了新闻中的深层“意识形态”成分。,5、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 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现任巴黎高等研究学校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提出“习性”(habitus)、“资本”(capital)、“场”(field)等概念。在关于电视中提出了“媒介场”概念,用以分析电视的传播行为,揭示符号暴力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关系状态。,评价,结构主义符号权力

22、学派反对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直接搬用到传播研究,把传播和传媒置于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下研究,视野广阔,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辨色彩。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具有虚无主义倾向较少对传播的新环境做出新的有力论证其批判本身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三个学派的比较,第五节传播学在中国,一、引进阶段的中国传播学研究,1978年7月,复旦大学外国新闻事业研究资料第一期发表第一篇传播学译文公众传播1978年10月,日本新闻学会会长内川芳美教授访华。1982年4-5月,施拉姆在余也鲁的陪同下访华。1982年11月,中国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召开。1984年以后,传播研究悄然恢复。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译介到大陆。1989年政治风波后,传播研究短时间内停滞。,二、进入研究高涨期的中国传播学,1、传播学译著的出版持续高涨2、经验-功能主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在新闻学和传播研究中普及3、验证传播学假设的研究形成规模4、媒介形态研究开始受到关注5、开辟了较为广阔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空间6、中国传播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功利性强、研究层次处于介绍层面、研究话题长期分散、课堂教学偏重于大众传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