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2093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211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1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1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士执照培训.ppt(2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病人的护理,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周志红,第一节传染病概述,传染病定义: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流行过程,三大条件,两大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如正在生病的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人群易感性:指某一特定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侵入另一个易感者体内所经历的途径。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尘埃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水、食物、苍蝇虫媒传播是通

2、过吸血节肢动物体液传播是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血制品通过血管进入人体而感染接触传播,第二节麻疹病人的护理,麻疹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最易并发的疾病为支气管肺炎,1.麻疹的发病特征,麻疹病毒特征:不耐热,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日光照射20分钟即可被杀死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引起高热、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冬春为主病后可获持久免疫,1.麻疹的发病特征,麻疹传染源:麻疹病人传染性: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为

3、主,也可通过手传播,2.麻疹的临床特征:典型麻疹分为四期,(1)潜伏期:一般618天,平均10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2)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90%以上的患儿于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麻疹黏膜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麻疹斑(koplik斑),特点: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帽针头大小的白色斑点,为麻疹的早期征象,口腔粘膜,眼睑水肿,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2.麻疹的临床特征:典型麻疹分为四期,(3)出疹期:多皮疹最早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4、,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35天出齐。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易并发肺炎、喉炎等。(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710天消退。体温随之下降,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3.麻疹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继发细菌感染。2.血清学检查:血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具有早期诊断价值。3.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作出特异性诊断,四、治疗原则,麻疹无特异疗法,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补充维生素A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五、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

5、 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疹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4.潜在并发症 肺炎、喉炎、脑炎等,六、护理措施,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浴、冷敷。体温40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特别是A)的食物,无需忌口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者延至出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同步练习,1.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B.以消化道传播为主C.病后可

6、获暂时性免疫力D.发病以夏季为主E.恢复期患者存在携带病毒现象,2.下列表现中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是A.发热B.麻疹黏膜斑C.典型皮疹D.淋巴结肿大E.检测麻疹IgG抗体,3.患儿女,7岁,发热3天后于头颈部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体温39.2,护士可采取以下哪项护理措施A.乙醇擦浴B.冰袋冷敷C.冰盐水灌肠降温D.阿司匹林口服E.让患儿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A3型题(47题共用题于)1岁半男婴,发热4天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流泪,半天前患儿耳后、颈部有稀疏的不规则红色丘斑疹,疹间皮肤正常。体温40,心肺正常。4.护士考虑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风疹B.麻疹C.猩红热D.幼儿急疹E.

7、水痘,5.护士告诉家长患儿疹退后的皮肤改变,正确的是A.无色素沉着,无脱屑B.有色素沉着,无脱屑C.无色素沉着,有脱屑D.有色素沉着,有脱屑E.有色素沉着,有疤痕,6.护士指导家长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A.3天B.5天C.7天D.10天E.14天,7.如患儿合并肺炎,应应隔离至出疹后A.3天B.5天C.7天D.10天E.14天,第三节 水痘病人的护理,水痘定义: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皮肤和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全身症状轻微。病后可获持久免疫。,1.水痘的发病特征,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飞沫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出疹前12日至疱疹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皮疹

8、分批出现,且各类皮疹同时存在,愈后不留瘢痕,2.水痘临床表现,(1)典型水痘:潜伏期约2周症状轻微,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向心性分布,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日左右自愈(2)并发症 常见为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水痘的皮肤表面,水痘可引致口腔黏膜发炎,3.水痘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滴度增高4倍以上可确诊,4.水痘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是目前首选药物,在水痘发病后24小时内应用才有效2.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可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织胺药,五.水痘护理措施,维持皮肤完整,戴并指手套降低体温可用物理降温,忌用阿司匹林隔离

9、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1.水痘患者作为唯一的传染源,其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A.潜伏期B.出疹期C.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5天D.出疹前5天至第一批疹退E.出疹前l2天至全部疱疹结痂,2.患儿女,6岁,发热1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多,四肢少,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小水泡,痒感重,部分结痂,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A.麻疹B.水痘C.猩红热D.腮腺炎E.幼儿急疹,3.女,2岁,诊断水痘在家隔离治疗。因皮疹痒,哭闹不安,护士给予家长正确的指导是A.局部涂2%碘酊B.局部涂液体石蜡C.局部涂地塞米松霜D.局部涂炉甘石洗剂E.局部涂金霉素鱼肝油,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

10、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多伴发热和咀嚼受限,可累及其他腺体和器官。,1.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特征,病毒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体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发生炎症改变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可获得持久免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自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均具传染性传播途径为飞沫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2.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1)典型病例以腮腺炎为主要表现,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张口、咀嚼特别是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腮腺管口红肿,但无分泌物严

11、重者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隆起,可触及边缘不明显的包块见于腮腺炎,2.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2)腮腺炎病毒常侵入神经系统、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下列症状:脑膜脑炎 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样改变睾丸炎 是男孩最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胰腺炎 较少见,表现为上腹疼痛,有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 可有心肌炎、肾炎等。,3.流行性腮腺炎辅助检查,血清、尿淀粉酶 发病早期增高,第2周左右恢复正常血清抗体检测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4.流行性腮腺炎治疗原则,本病是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5.流行性腮腺炎护理措施,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和

12、疼痛,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间歇冷敷以减轻疼痛,6.流行性腮腺炎健康教育,采取呼吸道隔离,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易感儿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同步练习,1.患儿男,7岁,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护士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A.鼓励患儿多饮水B.睾丸肿痛时可用丁字带C.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D.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疗法E.如合并脑膜脑炎,应长期口服激素,患儿男,6岁。发热伴右耳下疼痛3天,腹痛半天,入院,查体:体温40,右腮腺肿胀压痛明显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1.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腮腺炎并发A.脑膜炎B.胰腺炎C.睾丸炎D

13、.卵巢炎E.胃肠炎,2.为进一步诊断应立即协助医生做的检查是A.尿常规B.血常规C.血、尿淀粉酶D.大便常规E.脑脊液,3.应告诉家长本病应隔离至A.体温恢复正常B.腮肿完全消退C.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3天D.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E.发病后21天,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肝炎病毒分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特点: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可转化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一、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1)传染源 各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各型肝炎病人2)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

14、传播:甲型、戊型肝炎污染水源或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有季节性经血液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一)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分为两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二)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三)重型肝炎:是一种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病死率可高达50%80%(四)淤胆型肝炎:又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黄疸较深(五)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及门静脉高压征,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一)急性黄疸型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三期(1)黄疸前期:消化道及全身症状为主甲型及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常38以上的发热。乙型肝炎:起病较缓慢,多无发热或发热不明显(2)黄疸期:尿色加

15、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黄染,粪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轻度脾大(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二)慢性肝炎1.病程超过半年2.症状常无明显症状 急性发作时:急性肝炎样症状3.慢性肝病体征:面色灰暗、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三)重型肝炎:最严重类型1.重型肝炎分型:以慢性重型肝炎最为常见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早期即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病后10天内出现肝性脑病、肝脏明显缩小、肝臭亚急性重型肝炎:此型病程可长达数月,易发展成为坏死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16、2.重型肝炎的诱因病后劳累感染长期大量酗酒或病后酗酒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合并妊娠,二、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3.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肝衰竭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mol/L肝脏进行性缩小,出现肝臭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迅速出现腹水、中毒性鼓肠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行为异常,烦躁不安晚期可发生昏迷,深反射消失肝肾综合征,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1)急性黄疸型肝炎常明显升高2)慢性肝炎可持续或反复升高;3)重型肝炎时因大量肝细胞坏死,ALT随黄疸迅速加深而下降,称为胆-酶分离,三、病毒性肝

17、炎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3.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和A/G比值下降,见于慢性肝病。4.黄疸型肝炎: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淤胆型肝炎: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PTA与肝损程度成反比,可用于重型肝炎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6.血氨浓度检测:肝性脑病,可有血氨升高,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二)尿胆红素检测黄疸型肝炎: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明显增加淤胆型肝炎: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减少或阴性,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1.甲型肝炎:1)血清抗HAV-IgM:甲肝病毒(H

18、AV)近期感染的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2)血清抗HAV-IgG: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2.乙型肝炎:(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1)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2)抗-HBs阳性: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2)e抗原(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三)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2.乙型肝炎:(3)核心抗原(HBcAg):HBcAg主

19、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如检测到HBcAg,表明HBV有复制(4)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DNAP(DNA聚合酶)1)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2)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乙肝血清学检查结果归纳记忆:提示乙肝感染的标志:HBsAg阳性、血清HBcAg阳性、血清HBeAg阳性、血清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DNAP;提示乙肝感染恢复的标志:HBsAb阳性,三、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3.丙型肝炎(1)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在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而于治愈后很快消失(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

20、CV):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标记,四、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四、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一)隔离1.甲、戊型肝炎:按肠道传染病隔离34周2.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源性传染病及接触传染病隔离3.为阻断母婴传播,对新生儿最适宜的预防方法是应用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四、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二)休息: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卧床休息,慢性肝炎适当休息(三)饮食:慢性肝炎患者宜高蛋白饮食(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入量)(四)药物治疗1.急性肝炎: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2.慢性肝炎(包

21、括乙型、丙型、丁型):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五、病毒性肝炎护理问题,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关2.体液过多 与肝硬化、低蛋白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 与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有关4.社交孤立 与疾病被部分社会群体排斥有关,六、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黄疸消退期补充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补充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足够热量;要避免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水病人给予半卧位,七、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1.进行预防疾病指导: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乙、丙、丁型肝炎预防重点则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2.预防接

22、种: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甲型病毒性肝炎与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区别,同步练习,1.某幼儿班,近半个月连续发现10余名34岁幼儿精神不振,食欲差,其中5名儿童出现发热,巩膜黄染。对于未患病幼儿,下列哪种处理最适宜A.立即疏散该班B.立即检查肝功能C.立即注射甲肝疫苗D.立即注射乙肝疫苗E.立即注射甲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2.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A.经呼吸道传播B.经消化道传播C.经血液传播D.经注射传播E.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3.下列那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A.HbeAb阳性、HbsAb阳性B.HBsAb阳性、HbcAb阳性C

23、.HbsAb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D.HBsAg阳性、HbeAg阳性E.HBsAb阳性、HBcAb阳性,4.患者男性,50岁。因近1周食欲减退、呕吐、疲乏无力,殊然。自昨日起烦躁不安,呼气中有腥臭味、巩膜及皮肤黄染。皮肤可见瘀斑,肝未扪及,腹水征阳性。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A.体液过多B.活动无耐力C.皮肤完整性受损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E.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第六节 艾滋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一、HIV病因与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

24、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眼泪,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性接触传播:为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源传播 母婴传播3.高危人群有:同性恋或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及多次输血者;HIV感染的母亲所生,二、HIV临床表现,(一)艾滋病分四期1.急性感染期(期):此期症状常较轻微,易被忽略1)轻微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畏食、肌肉关节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2)检查:血小板减少,CD8+T淋巴细胞升高感染后26周,血清HIV抗体可呈阳性反应症状持续约314天后自然消失,二、HIV临床表现,(一)艾滋病分四期2.无症状感染期(期):无任何症状可检出HIV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此期持续210年或更长。,二、

25、HIV临床表现,(一)艾滋病分四期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期):1)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质地柔韧,无压痛,能自由活动。2)肿大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无自觉症状3)活检可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二、HIV临床表现,(一)艾滋病分四期4.艾滋病期(期):最终阶段。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不适、盗汗、体重下降、厌食、慢性腹泻、肝脾大等。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下肢瘫痪、进行性痴呆感染:原虫、真菌、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肿瘤:常见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二、HIV临床表现,(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1.呼吸系统

26、: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2.消化系统: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为常见,二、HIV临床表现,(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3.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肿瘤:如原发性脑淋巴瘤机会性感染: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巨细胞病毒脑炎4.皮肤黏膜:卡波西肉瘤可引起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或结节,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5.眼部:眼部卡波西肉瘤,三、HIV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白细胞降低2.CD4/CD8比值1.0,此检查有助于判断治效果及预后。3.血清学检查:HIV-1抗体检查:p24和gp120抗体,用ELISA法连续两次阳

27、性,可确诊4.HIVRNA的定量检测:既有助于诊断,又可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四、HIV治疗原则,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I,俗称“鸡尾酒”疗法)1.卡氏肺囊虫肺炎:复方新诺明2.弓形体病:首选乙胺嘧啶+磺胺嘧啶3.明显消瘦者可给予乙酸甲地孕酮改善食欲,五、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 与不同病原体所致的继发性感染及肿瘤有关2.皮肤/黏膜受损 与肿瘤,口腔/生殖器疱疹,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有关3.精神状态改变 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IV有关4.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结核有关,六、HIV护理措施,1.隔离:应在执行血液

28、/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2.用药期间监测全血细胞计数,以防止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肝功水平增高3.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接触性隔离4.口腔,眼,鼻腔,肛周及外阴部的护理,监测体温5.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七、HIV健康教育,1.教给病人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预防用药2.建议病人:每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不吸烟饮酒每日刷牙2次每日至少吃2次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同步练习,1:艾滋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视网膜炎B.隐性脑膜炎C.白色念珠菌病D.免疫缺陷继发肿瘤E.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患者男性,37岁,因发热、咳嗽.伴间断腹泻、食欲减退及明显消瘦就诊,既往有静脉吸毒

29、史。查血清抗一HIV(+)。诊为艾滋病进行治疗,能反映此病预后和疗效的检查项目是A.CD4+CD8+比值B.血清抗-HIV检测C.骨髓检查D.血培养E.淋巴结活检,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一、乙脑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宿主。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病人多为10岁以下小儿。夏秋季流行小儿为易感人群,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二、乙脑临床表现,本病分为5期,4型。(一)分期1.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2.前驱期:

30、一般13日,起病多急骤,体温在12天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二、乙脑临床表现,3.极期 持续 7天左右。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幼儿常有前囟隆起4.恢复期 此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5.后遗症期 指恢复期神经系统残存症状超过6个月尚未恢复者,二、乙脑临床表现,(二)分型1.轻型 体温在3839,神志清楚或有轻度嗜睡,多无后遗症。2.中型 体温3940,头痛、呕吐,嗜睡或浅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有轻度神经或精神症状。3.重型

31、体温4041左右,昏迷、反复惊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明显。4.极重型 体温41以上,深昏迷,常出现呼吸衰竭和脑疝,有明显后遗症。,三、乙脑辅助检查,血常规、脑脊液、血清学及脑CT检查等。特异性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病后34日出现,2周达到高峰),四、乙脑治疗原则,全面支持和对症治疗。处理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抢救乙脑病人的关键,六、乙脑护理措施,(一)降低体温(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三)控制惊厥(四)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的变化,七、乙脑健康教育,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防止蚊虫叮咬;加强家畜管理;对10岁以下小儿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进行乙脑疫苗接种;,第八

32、节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一、猩红热疾病特征,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本病的致病菌主要产生3种病变化脓性病变:引起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中毒性病变: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变态反应性病变:病后23周,少数患儿出现心脏、肾脏及关节的非化脓性炎症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亦可通过物品间接传播以37岁儿童发病率高。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多见,二、猩红热临床表现,1.发热 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2.咽峡炎 咽部、扁桃体

33、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3.常见并发症 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二、猩红热临床表现,4.皮疹 多发热后第2日出现,皮疹特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帕氏线: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易摩擦出血,呈紫红色线状。口周苍白圈: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略显苍白。杨梅舌:病初舌被覆白苔,34日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躯干为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可见大片状脱皮,呈“手套”、“袜套”状。无色素沉着,帕氏线,草梅舌,糠皮样脱屑,三、猩红热治疗原则,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四、猩红热护理措施,忌用冷水或乙醇擦浴不要用手强行撕

34、脱,须用消毒剪刀剪掉密切观察尿量、尿色变化,警惕急性肾炎的发生,观察患儿有无关节肿痛等风湿热的迹象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同步练习,1.男,6岁,发热2天,体温39,咽痛,咽部有脓性分泌物,周身可见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A.麻疹B.水痘C.猩红热D.脓疱疹E.腮腺炎,2.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为A.草绿色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表皮葡萄球菌D.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E.白色念珠菌,3.治疗本病应首选的抗生素是A.头孢曲松B.青霉素C.阿米卡星D.万古霉素E.庆大霉素,4.护士对家长的健康指导哪项正确A.高热时乙醇擦浴B

35、.病原菌为带状疱疹病毒C.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D.大片脱皮时可让患儿用手撕掉E.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第九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临床以突发高热、嗜睡、反复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和昏迷为特征,一、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疾病特征,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志贺菌属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发病季节以夏秋多见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异常强烈的过敏反应(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有关肠道病变轻微,病变在脑组织中最为显著,可发生脑水肿甚至脑疝,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

36、道症状出现前即反复发生惊厥,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症状,临床表现分为4型:1.休克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2.脑型 以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3.肺型 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4.混合型 同时或先后出现以上两型或三型的表现,极为凶险,死亡率更高,三、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辅助检查,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2.便常规 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3.便培养 分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的证据,四、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治疗原则,包括降温止惊,治疗循环、呼吸衰竭,防止脑水肿,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通常选用对痢疾杆菌敏感的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等

37、静脉滴注,五、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护理措施,必要时采用亚冬眠疗法,控制体温在37左右肠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为止,1.患儿男,7岁。8月份外出旅游时发病。表现高热、惊厥3次急诊入院。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护士考虑该患儿是A.高热惊厥B.中毒型细菌性痢疾C.乙型脑炎D.麻疹脑炎E.结核性脑膜炎,2.为尽快做出诊断,医生急查大便,护士正确的做法是A.患儿无大便时,口服泻剂留取大便B.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C.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隔日大便送检D.开塞露灌肠取便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3.本病确诊的最直接证据是A.黏液脓血便B.发病季节、不洁饮食及接触史

38、C.血常规:白细胞升高D.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E.大便镜检:大量脓白细胞,4.确诊后,为预防传播,护士告诉家长隔离时间是A.临床症状好转B.临床症状消失C.3次大便培养阴性D.2次大便培养阴性E.1次大便培养阴性,5.本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A.高热B.反复惊厥C.粘液脓血便D.感染性休克E.频繁吐泻,第十节 结核病病人的护理,结核病:目前是全球性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在所有传染性疾病中,结核病是成年人的首要死亡原因,一、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部最为常见。排菌肺结核病人为重要传染源,(一)肺结核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

39、核菌的特性:1.属分支杆菌,染色具有抗酸性。2.抵抗力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曝晒下2h或煮沸1min能被杀死。3.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4.生长缓慢: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方可产生免疫反应,(二)肺结核临床表现,1.症状(1)全身毒性症状:常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2)呼吸系统症状:1)咳嗽,咳痰:早期多为干咳、继发感染时痰液呈黏液脓性且量增多;2)咯血:咯血量不等,多次或大咯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3)胸痛:结核性胸膜炎首发症状;4)渐进性呼吸困难。,(二)肺结核临床表现,2.体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慢性纤维空洞型

40、肺结核可有胸廓塌陷,纵隔、气管向患侧移位,(三)肺结核辅助检查,(一)痰结核菌检查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最简便的方法。痰菌阳性说明病灶是开放的。(二)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且可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三)肺结核辅助检查,(三)结核菌素试验目的:测定人体是否受过结核菌感染。纯结素(PPD)试验方法:通常取0.1ml纯结素,皮内注射,注射后4872h观察结果。结果:测量皮肤硬结的直径1)小于5mm为阴性。2)59mm为弱阳性。3)1019mm为阳性。4)20mm或不足20mm但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133,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观察,(三)肺结核辅助检查,(三)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1.

41、阳性反应:1)结素试验阳性仅表示结核感染,并不一定患病;2)若呈强阳性,常提示活动性结核病;3)3岁以下强阳性者,应视为有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须予治疗,(三)肺结核辅助检查,(三)结核菌素试验2.阴性反应:1)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2)人体免疫力、变态反应暂时受抑制情况,如麻疹、百日咳、严重结核病;3)各种危重病人、营养不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和老年人;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四)肺结核治疗原则,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1)常用药物杀菌剂: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吡嗪酰胺。抑菌剂:对氨水杨酸、乙胺丁醇、氨硫

42、脲、卡那霉素等。,(四)肺结核治疗原则,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2)化疗方法:1)常规疗法: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杨酸1218个月。2)短程疗法:联合用异烟肼、利福平等2个以上杀菌剂,69个月。3)强化阶段:在开始的13个月内,每天用药其后是巩固阶段,每周2次用药至疗程结束,(四)肺结核治疗原则,2.对症处理(1)高热或大量胸腔积液者: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目的:以减轻炎症和变态反应,促进渗出液吸收,减少纤维组织形成及胸膜粘连。,(四)肺结核治疗原则,2.对症处理(2)咯血1)小量咯血安静止血,患侧卧位,止咳,镇静注意: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慎用强镇咳药,以免因抑制咳嗽反射及呼吸中枢

43、,使血块不能排出而引起窒息。2)咯血较多时-患侧卧位给予脑垂体后叶素5U加入50%葡萄糖40ml中,缓慢静注。此药同时引起冠状动脉和子宫平滑肌收缩,故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禁用此药。3)咯血窒息是咯血致死的主要原因。,(四)肺结核治疗原则,(3)胸腔穿刺1)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需及时抽液以缓解症状。2)一般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L。,(五)肺结核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 与活动性肺结核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3.有窒息的危险 与大咯血有关。,(六)肺结核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防飞沫传染,嘱病人不随地吐痰,将痰吐在纸上用火焚烧药物预防:在开放性肺结核(即排菌者)的家

44、庭内,对结素试验阳性且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成员、结素验新近转为阳性的儿童可服用异烟肼预防。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以增强抵抗力,(六)肺结核护理措施,2.观察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利福平:肝损,出现黄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及变态反应链霉素:耳聋和肾功能损害对氨基水杨酸:胃肠道刺激、变态反应异烟肼:周围神经炎、中毒性反应乙胺丁醇:出现球后视神经炎,(六)肺结核护理措施,3.咯血护理一般静卧休息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饮食:1)大咯血者暂禁食。2)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3)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

45、以保持大便通畅。,(六)肺结核护理措施,4.做好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咯血时不要屏气一旦出现窒息:A.立即置病人于头低足高位B.迅速用机械吸引,以清除呼吸道内积血C.给予高流量吸氧,按医嘱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六)肺结核护理措施,肺结核病人大咯血出现窒息的处理方法:头低足高俯卧位,清除淤血轻拍背,必要气插或气切,气道通畅是首位,吸氧浓度要增高,呼吸兴奋效果好,(七)肺结核健康教育,1.注意个人卫生,严禁随地吐痰2.被褥、书籍在烈日下暴晒6小时以上3.指导病人用药,强调坚持规律、全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1.肺结核大咯血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暂禁食B.静卧休息C.心理安慰D.屏气以止血E.取患侧卧位,

46、2.对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指导最重要的是:A.保持乐观情绪和治疗信心B.加强营养,保证心身休息C.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D.尽可能与家人分室或分床就寝E.按医嘱规则服药,坚持疗程,3、患儿男,1岁半,PPD试验硬结直径13mm,未接种过卡介苗,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A.免疫功能低下B.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C.非典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D.原发免疫缺陷病E.既往有结核感染,二、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一)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由于小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入侵的结核杆菌易通过血行播散而引起结

47、核性脑膜炎。,(二)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典型结脑起病缓慢,临床可分为3期。1.早期(前驱期)约12周。主要症状为性情改变2.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2周。脑膜刺激征是结脑最主要和常见的体征。婴幼儿以前囟饱满为主。3.晚期(昏迷期)约13周。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朦胧、半昏迷甚至昏迷,(三)结核性脑膜炎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增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均降低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改变。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可确诊,结核病同步练习题,1.小儿受结核菌感染后,机体出现变态反应的时间是A.即刻发生B.2周以内C.24周D.48周E.8周以后,2.属于

48、结核性脑膜炎中期临床表现的是A.性情改变B.惊厥C.脑膜刺激征D.低热、头痛E.嗜睡昏迷,3.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是A.发热、盗汗、乏力、消瘦,脑膜刺激征B.脑脊液中找到结核杆菌C.脑脊液生化糖、氯均降低D.发现肺部原发病灶E.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4.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可见A.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B.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C.糖和氯化物含量升高D.糖含量正常,氯化物含量升高E.糖含量升高,氯化物含量降低,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周志红,风湿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发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侵犯心脏、关节、皮肤及其他器官。,第五节 风湿热,一、风湿热病因,链球

49、菌感染是诱发风湿热的病因。,二、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一)前驱症状:发病前2-5周,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症状,二、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二)典型的临床表现1.发热:50-70%的病人可有发热2.关节炎:游走性、多发性、同时侵犯数个大关节,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表现为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活动受限制3.心脏炎:心内膜最常侵犯二尖瓣4.环形红斑:压之褪色,不痒5.皮下结节:无红肿炎症,稍硬、无痛的小结节6.舞蹈病:无目的、不自主的躯干或肢体的动作,二、风湿热的检查,(一)急性炎症测定1.白细胞总数轻、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稍增高2.红细胞沉降率加速(ESR)3.C反应蛋白阳性4.血清糖蛋

50、白或粘蛋白增高,二、风湿热的检查,(二)链球菌感染的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500单位为异常(三)免疫学检查(四)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风湿热心脏炎,四、风湿热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青霉素是最有效的杀菌剂(二)抗风湿治疗首选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对心脏炎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五、护理问题,1.疼痛 与关节炎症有关2.自理能力受限 与发热、关节炎症有关3.潜在的并发症:心脏病变、激素副作用,六、风湿热护理措施,1.心脏炎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无心脏炎者2周,有心脏炎时轻者4周,重者612周,伴心力衰竭者待心功能恢复后再卧床34周,血沉接近正常时方可逐渐下床活动遵医嘱用泼尼松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