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23662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才培养实施方案61人才培养模式概况计算机专业具有实践性强、技术发展迅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大、与具体应用结合紧密等特点,需要有不断的创新来开展新技术的研发并推进新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应用1.同时,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整合计算机专业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等分支学科,并对其多元知识点进行融合2.因此,计算机专业尤其需要也特别适合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计算机专业科技创新人才,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建立与之相符的教育教学观念。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各个学科及课程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教学实践,并结合计算机科技竞赛及各个层级的科研项目来激发学

2、生的创新能力3.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鼓励科技创新与注重教学实践的初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教学实践的*刻不容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的课时,从而提升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针对计算机学科的前沿知识,及社会领域的棘手问题、热点问题等皆可引导学生分层次逐步介入到关联的课程实践、大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设计中来。不再以唯成绩论的单一方式进行考核,从而实现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注定其科研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使得计算机课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以计算机竞赛为依托,增强了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对相关计算机实践*台的

3、规划与建设也给予了大力*,形成了多个涉及重要课题的实验室,这便于将计算机学科的多元知识点结合起来开展开放式实验,从而提高研究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实验在实践教学中比重。在面向对象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院将教学实践*的目标定位于结果的演示、数据的验证及更高层次的设计性与创新性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参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科技竞赛为依托,根据教学大纲及科技创新的成果对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并结合计算机仿真及软件设计等竞赛的特点进行选题,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更具实用性。为此,课程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具针

4、对性,要求学生依次完成课程选题、解决方案与架构的设计、程序编写、配置、软件测试、撰写课程实践报告等步骤,并依据软件工程的标准,形成一套以国家标准为基准的文档。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明确自身职责,并有效地培养其科技创新、软件方案设计、实践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为我院储备计算机科技创新人才资源。除此之外,在积极引入科研项目的同时也要落实将科研成果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思想转变。2.1多元知识点融合的实践教学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需要以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依托,通过不断的积累,从而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并融合各个课程的多元知识点来实现创新突破。由于计算机专

5、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我院不仅重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关注交叉学科、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多元知识点的融会。在*时教学中,应及时了解计算机专业各二级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把各二级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融入教学实践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对前沿理论与先进技术的研究能力。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各课程间的关联性,明确主要课程的关联性教学规则,从而使得各课程多元知识点融合,这样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改进了计算机学科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完成后,皆开设了16课时左右的相关上机实践与课程设计。目标是加强学生对计算机

6、专业相关学科与课程多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如:在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软法算法分析与设计的教学中,就融合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知识、算法理论与思想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点涉及的课程及其相关性等4.同时,依据多年来各类科技竞赛的情况,在计算机相关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选题中,我们有目的的挑选其中难度适宜的作为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逐步加强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此,将之与计算机科技竞赛进行关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2.2科技创新团队及实习基地的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集合社会及学校

7、等多方面资源的*与鼓励,是个持续的过程。在各方资源允许的情形下,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必要的,此外,仍需明确发展的方向,并建立可持续性的研发梯队。为此,我们在争团队建设方面及争取社会资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与学院采取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成立了多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外孵化基地。企业方依据业务需求,*学生团队参与项目的研发工作,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依托指导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各类国家级、省级、厅级、横向项目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学生基金项目为基础,在院内建立创新实习基地并配备相应的项目团队,其目的是建立可持续的、递进式的科研体系和科研团队。由于项目的分类导致科技

8、竞赛侧重点的差异,学校每年从学生中层层筛选出具备科研潜质,并对科研项目有认同感与强烈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团队。通过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培训,科研团队中的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方案的解决、算法的设计、程序的编码、文档的编写、系统的测试等。这将提高项目的质量,并较好的*项目进度的实施,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多元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同时,也需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并反馈到教学实践上,从而发挥科研项目对教学的积极作用.3结束语我院以实施计算机科技创新与深化基于竞赛的实践教学为出发点,积极开辟校内外创新项目,并结合计算机科技竞赛的多元知识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社会培养一批计算机相关专业高档次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样的教学*研究将持续下去,推广到其他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