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课程方案集中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落实课程方案集中学习.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关于地方课程,(一)开设地方课程的意义,地方课程是义务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提高地方建设课程的积极性和水平,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完善智力结构、增强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鲁教基字20089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二)我省地方课程的结构,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地方课程体系,实行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地方课程管理制度。设置必修地方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四门课程与假期生活指导,形成必修地方课程和选修地方课程相结合的地方课程体系。,(三)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2、必修课程课时安排表,(四)必修、选修地方课程教科书及选修地方课程开设,省教育厅已组织对必修和部分选修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开发建设,供各市选用。选修地方课程在确保开足课时的前提下,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实际在我省制定的地方课程框架内自主开设。,二、关于学校课程,(一)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我国的学校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校长是该校课程的第一决策人,也是第一责任人。,(二)学校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1、提
3、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开发学校课程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开发特色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前提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保障,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三)学校课程的开发,积极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
4、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教学方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学校课程不得编写教材,但可以开发讲义。要坚持学校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制度。-鲁教基字20081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学校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1、建立组织-课程开发委员会(组建,上墙,检查)2、分析评估-需求评估、资源调查、问题反思 3、确定目标-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开发成果、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又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4、编制方案-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学校必须把学校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并置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来进行规划。这种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
5、的一个环节,因为他有这样一些好处:(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国家、地方课程的关系;(3)有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和能力;(4)有利于统一具体开发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学校课程规划方案是学校对学校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是学校关于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的概略性描述。具体包括:需要评估、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要求、评价要求、保障措施等。5、实施开发-组织教师学习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让教师个体或小组合作申报开发学校课程,并形成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教师个体或小组合作设计的某一门学校课程
6、的具体方案,它包括学生与资源情况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评价建议等。,6、审议与备案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的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进行审议;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进行审议,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我县中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于2009年6月22前报县教研室审议,暑假前批复。建议学校利用假期前和暑假部分时间撰写课程纲要,暑假结束前完成审议。),三、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教学,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教学(一),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
7、其它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教学(二),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重视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的整合。学校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地方课程开设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并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教学(三),学校要将本校开发的学校课程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择;并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学校课程的设置。
8、学校课程设置的课时总量一般不要超过地方课程。学校要建立学分管理制度,规定每个学生毕业时应该获得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感兴趣的范围内选修部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四、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特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9、试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必修课。其特点:整体性 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观察、考察、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性 生成性 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
10、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二)研究性学习,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11、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的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和“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学科性,往往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狭隘视野,研究行学习
12、课程则属于经验课程的范畴,强调操作与体验,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手段的、辅助的性质,往往服从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的需要,而研究性学习课程则把研究性学习本身视为直接目的,强调学生需要的优先性。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但都强调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终极目的都是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开拓、提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则可以从学科领域细化、深化生活中的主题。,3、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开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学生通过小观察、小展览、小制作、小报告和小论文等形式开展探究学习,中学生每学期应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并形成研究
13、报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一:确定课题。学生自主或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提出。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来源,最好是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的农村、社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课题必须是可以研究的,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当作课题。课题必须符合研究的框架要求。,阶段二:制定计划。具体、可行、有效。要明确研究的目标,设计资料搜集的方法和工具,明确成员分工等。阶段三:搜集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各自职责,通过图书馆、上网、参观访问、实验操作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并做好记录。阶段四:总结整理。学生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不
14、断验证自己对所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综述资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常用研究方法),阶段五:交流评价。学生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通过个人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综合评定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4、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的各环节中,都是学生唱主角,以学生与问题间、同伴间的互动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知识在学生需要时才发生。教师的角色不是“学科教师”而是“导师”。活动开展前,讲清课程性质,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协助学生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充当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时的顾问;就
15、如何制定研究计划、研究开展所需要的基本方法,通过讲座、推荐范例、组织交流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对计划的可行性,活动安排是否周全等问题组织学生评议,互相借鉴。实施中,当学生遇到困难而陷入困境时,教师有必要分清问题的性质,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与引导。建立安全责任制。实施后,组织学生总结,展示,评价。启发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三)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1、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基本目标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
16、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它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负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了解自我,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学工、学军、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社团、俱乐部活动、公寓、食堂的管理委员会活动、校内义务劳动等。(校园实践活动)外出参观、考察、访问或生存锻炼等。参观考察的内容一般
17、涉及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等。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社区民俗活动。通过体验社区生活获得文化传统的熏陶,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3、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把社区建设得更美好。公益活动。如与环保卫生有关的公益活动,各种大型活动的义务工作及其他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宣传教育。学校可配合社区需要,组织
18、学生通过制作黑板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法制、环保、卫生、科技等多方面的宣传活动。帮贫助困。,(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1、几点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有2处固定实践基地和若干处非固定实践基地,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参与项目生均达到2项以上。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信息技术按规定要求开设。,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几条原则:要通过学农、学工和劳动实践等活动开展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尊重劳动的良好风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应通过有效的方式,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
19、。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学校根据本校和所在社区的特色制定三类互相衔接的计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教学工作检查和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的材料依据)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建议3、4年级信息技术1课时。研究性学习与劳动与技术1课时,部分时间分散,部分时间集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集中安排。其余年级信息技术1课时,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1.5课时,部分时间分散,部分时间集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集中安排。各校可根据实际设计,在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0、中体现,达到省厅文件要求。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各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各领域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举例:1、大棚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优化研究;,2、“美国白蛾”的防治研究;3、农村老人赡养情况的调查;评选“孝敬老人之星”,开展“尊老敬老孝老”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栏、黑板报等。注重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师生安全原则,五、关于课程表的编排,1、规范科目名称,如地课、校课、实践等,应用全称;2、规范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名称,能用全称的尽量用具体课程名称的全称,不能用全称的写学校课程或学校课程1,表后注明学校课程1指哪一门具体课程;3、小学课外活动安排;班团队会,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4、小学1、2年级可安排4节自习,教师要值班负责安全和自习纪律。,六、教师安排与评价,专职化是方向,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怎样避免兼课教师上学科课程:教师专职化、跨年级兼课、教学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学生监督、评价政策等;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评价: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纲要等)、评学生成果(研究报告等)、学生评价、教学管理者检查等。,希 望,地方课程教学,学校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组织和开展,没有多少可资借鉴的经验,要敢为人先,积极创新,创造经验,以引领我县教育走向全省前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