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08分期.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2859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咽癌08分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鼻咽癌08分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鼻咽癌08分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鼻咽癌08分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鼻咽癌08分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咽癌08分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咽癌08分期.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背景,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展 MRI比CT更清楚显示病灶范围和转移淋巴结 鼻咽周围软组织受侵的检出率提高2035 颅底骨质侵犯提高1720 咽旁间隙侵犯的检出率提高17 颅内受侵的检出率提高17。国内多个研究表明,MRI可使30%以上的临床分期 发生改变,研究背景,治疗技术的进展5年OS由50%提高到70%,影响分期的预后因素发生了变化MRI更准确显示肿瘤部位、范围、侵润深度对鼻咽癌的生物学行为进一步的认识治疗策略的改变尤其是放化疗的联合应用,武夷山会议,2007年10月,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鼻咽癌学组主办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研讨会在武夷山召开,会议就开展鼻咽癌临床分期多中心协作达成了

2、共识。,92 分期和UICC分期均非完美的分期标准,需要前瞻性研究统一标准,反复验证,不断修改完善。鼻咽癌为中国特有瘤种,病例数居世界首位,病理类型绝大数为未角化型癌(2003年WHO鼻咽癌病理分类),与西方国家有着较大差别。应该以我国病例资料为基础的,修订出国际上认可的鼻咽癌临床分期方案。,鼻咽癌92分期修订要点,一、分期手段,将MRI作为鼻咽癌T、N分期的基本手段和依据确立MRI扫描规范 规范扫描序列、范围和角度确保MRI诊断的质量 采用统一的MRI报告模板,M分期方面:,胸部平片/CT、骨扫描、腹部B超作为常规检查N3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纵膈淋巴结和肺转移PET-CT诊断远处转移明显好于

3、其他检查手段,但由于价格高昂,目前不能作为常规检查。,二、修订要点,确定MRI作为分期基本手段 咽旁间隙侵犯包括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为T2颅神经侵犯为T4 T分期简化:去除颈椎前软组织、软腭、翼腭窝、颞下窝、眼眶和颈椎等因素,咀嚼肌间隙替代颞下窝咽后淋巴结定义为N1a N分期基于MRI及RTOG(2006年版)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取代原先的上下颈分区法删除淋巴结活动度因素淋巴结分期因素:部位、大小、侧数、包膜 外侵犯,鼻咽癌2008分期,三、鼻咽癌2008分期,T分期T1 局限于鼻咽T2 侵犯至鼻腔、口咽、咽旁间隙T3 侵犯颅底、翼内肌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

4、绵窦、脑膜等),鼻咽鼻腔分界:上颌窦后壁连线,B,B,肿瘤向侧方侵犯超过咽颅底筋膜咽,鼻咽与咽旁间隙分界,咽颅底筋膜:起于翼内板后缘;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绕行于咽鼓管软骨,向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走行于咽后壁、椎前肌前方。,实用临床放射肿瘤学P250,曾智帆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蓝色虚线为咽颅底筋膜,咽颅底筋膜,致密结缔组织膜,起于翼内板后缘,经咽鼓管软骨部、腭帆张肌,至颈动脉孔前方,走行于咽后壁、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的咽后间隙。,咽颅底筋膜,颅底平面翼内板后缘与颈内动脉外侧的连线,the pharyngobasilar fascia corresponds to a line co

5、nnecting the tip of the medial pterygoid plate to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carotid artery at the skull base,肿瘤向侧方侵犯超过咽颅底筋膜咽旁间隙。,鼻咽口咽分界:C2下缘平面,A,A,鼻咽与口咽,肿瘤向下超过第2颈下缘平面。,口咽与喉咽,肿瘤向下超过第3颈 下缘平面,颅 底:包括翼突内外板、翼突基底部、蝶骨基底部、岩尖、斜坡、蝶骨大翼、破裂孔、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等结构。蝶骨大翼:包含有圆孔、卵圆孔、棘孔的结构构成破裂孔的前外侧壁。,颅底,由颈深筋膜的浅层包绕以颧弓为界,分为颞上窝和颞

6、下窝两部分颞下窝为咀嚼肌间隙的固有部分,内含翼内肌、翼外肌、咬肌及颞肌下部、下颌神经及分支和腭静脉丛等血管。,咀嚼肌间隙,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咀嚼肌间隙特指其固有部分简明界限 前界:与上颌后脂肪间隙相邻 后界:为覆盖翼内外肌后面的深筋膜的浅层。内界:翼突外侧板和翼内肌内侧缘 外界:咬肌和下颌骨升支 上界:颧弓下面平,,咀嚼肌间隙,咀嚼肌间隙,N分期N0 影像学检查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N1b 单侧b、a区转移淋巴结且直径3CMN2 双侧b、a区转移淋巴结;或直径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N3 区、b区转移淋巴结,最大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mm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同一区域内

7、3个淋巴结,最大横断面最大径8mm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咽后淋巴结:最小径5mm,影像学颈部淋巴结诊断标准:,影像学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RTOG2006版N+为基础增加a和b,确定颈部淋巴结分区采用2006年发表的DAHANCA、EORTC、GORTEC、NCIC、RTOG关于颈部淋巴结阳性时的颈部淋巴结分区定义。该定义是在2003年发表的颈部淋巴结阴性、基于CT影像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基础上修订而形成的。,影像学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RTOG2006版N+为基础),M分期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淋巴结转移)#N3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纵膈淋巴结和肺转移,临床分期 期 T1N0M0 期 T1N1a-1bM0,T2N0-1bM0 期 T1-2N2M0,T3N0-2M0a期 T1-3N3M0,T4N0-3M0 b期 任何T、任何N、M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