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给分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3441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力供给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劳动力供给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劳动力供给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劳动力供给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劳动力供给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力供给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供给分析.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劳动经济学 劳动力供给分析,徐生钰,人力资源管理大学本科生专用,4.劳动力供给分析,4.1劳动力供给4.2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4.3家庭劳动供给分析4.4人口与劳动力供给,4.1劳动力供给,4.1.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4.1.2劳动力供给弹性,4.1.1劳动力供给含义,(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工资水平),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量 供给函数:,经济学上一般指的是一定的市场工资水平条件下,供给主体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量。,(2)劳动力供给分类(按供给主体分类),个别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力供给行为和决策家庭劳动力供给:是指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劳动力供给社会劳

2、动力供给:一个社会一定时期劳动力供给总量,4.1.2劳动力供给弹性,(1)概念: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工资水平变得的反应程度(2)种类:无限弹性 正弹性 无弹性 逆变弹性,S,S1,S,无限弹性,正弹性,无弹性,逆变弹性,W,W,W,W,L,L,0,0,0,0,S2,S3,L,L,S,劳动力供给起曲线的弹性,W,0,A,L,S,C,B,4.2个人劳动力供给,4.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4.2.2需算约束与效用最大化4.2.3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4.2.4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4.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理性的经济人完全竞争匀质假设劳动是收入的唯一来源,4.2.2预算约束与效用大化,(1)效用最

3、大化与闲暇商品(2)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3)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5)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1)效用最大化与闲暇商品,效用最大化:效用是人们从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任何一个人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闲暇商品:忽略家务劳动与休闲时间的区别,把它们统称为闲暇,与其他商品一样,也能给人带来效用工作决策:个人劳动力供给就是单个劳动者在外出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2)闲暇商品与无差异曲线,假设只有两种商品,闲暇与用货币购买到的一般商品,它们具有替代性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密集性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不能相交边际替代率递减,(1),(2),(3),日货币收入,日货币

4、收入,日货币收入,日闲暇,日闲暇,日闲暇,0,0,0,(1)一般无差异曲线(2)特别重视闲暇的人(3)不太重视闲暇的人,U1,U2,U3,U,U,(3)预算约束线与效用最大化,预算约束线:劳动者受其能支配的时间与收入的限制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Y,Y,0,0,H,H,预算约束线,效用最大化,注意:预算(收入)约束线相同,闲暇偏好不同,工作时间选择不同,U1,U2,U3,E,HE,YE,(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调整(1),收入效应: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获得一笔其他收入而产生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Y,H,0,E1,E2,Y1,H2,Y2,H1,H,U1,U2,(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

5、时间结构调整(1),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入不变、工资变化的影响,U,H1,H2,Y1,Y2,E1,E2,注意:、表示工资水平,(5)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Y,H,O,Y,H,O,E,E,F,F,G,G,(1),(2),(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2)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Y1,Y3,Y2,H1,H2,H3,H3,H2,H1,Y1,Y3,Y2,U1,U2,U1,U2,4.2.3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W,O,闲暇,工作时间,w,s,o,(1),(2)

6、,w,o,劳动力总供给,(3),W1,W2,W3,H1,H2,H3,L1,L2,L3,H1+L1=H2+L2=H3+L3,为什么劳动力的总供给曲线不向后弯曲?,4.2.4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1)失业保险与劳动力供给(2)福利计划的改进,(1)失业保险与劳动力供给,H1,Y1,H,A,当存在失业保险时,如果劳动者的收入低于失业保险。理性的选择就是不就业,预算线成了拐折形状,HA 为失业保险水平,当失业保险较低时,不改变就业与休闲的组合。当失业保险达到HB时,它就不会就业,形成一些“懒人”。,U1,U2,U3,B,E1,O,(2)福利计划的改进,H1,Y1,H,U1,U2,B,规定劳动达到一定

7、时间之后才能享受救济,而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或)劳动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就不能领取救济。,A,E3,C,H2,H3,CE3=HB,U3,Y2,O,4.3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4.3.1家庭生产理论4.3.2单个决策者的行为分析4.3.3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4.3.1家庭生产理论,家中的大多数时间用于生产活动而非休闲活动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的人,其有酬劳动、家务劳动、休闲受其他家人的影响有酬劳动与家务劳动可以替代,生命不同阶段,从事有酬劳动的时间也可以相互替代,4.3.2单个决策者的行为分析(单亲母亲),二重选择:把单亲母亲的时间分为有酬劳动与家务劳动,则其决策与闲暇分析大同小异三重选择:有酬劳动,家务

8、劳动与休闲家务劳动与有酬工作的替代性更强休闲与有酬劳动的替代性较差,Y,H,O,Y,H,O,Y,H,O,(1),(2),(3),(1)单亲母亲与其孩子的效用最大化决策(2)额外收入增加与决策变动(3)工资变动与决策变动,U,E,U1,U2,H1,H2,H1,H1,H2,其中:U为家庭的偏好,H为母亲在家的时间,假定全为家务劳动时间,没有闲暇。,Y1,Y,o,家务,休闲,(1)家务劳动与外出工作的替代性更大(2)休闲于外出工作的替代性相对较小,(1),(2),Y,U,U,E1,E2,E1,E2,Y1,Y2,Y1,Y2,H1,H2,H1,H2,4.3.3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一方工作且收入不变条件下

9、的决策不同条件下家庭劳动力供给,(1)一方工作且收入不变条件下的决策,假设:丈夫已就业,收入不变妻子的决策是在丈夫的收入基础之上工作时间为制度时间:对一个劳动者来说,要么不工作,一旦工作,必须工作的时间。结论:,Y,H,O,t,Y3,E,w1,Y1,Y2,W3,W2,U1,U2,U3,a,b,c,结论:当工资小于W2时,不会就业,(1)Ht为制度工作时间。(2)W1,W2,W3为工资水平(3)U1,U2,U3为无差异曲线(4)Y1,Y2,Y3为家庭收入水平,(2)不同条件下家庭劳动力供给,家庭成员收入增加后的影响家务劳动的影响劳动时间长短的影响教育培训的影响,(1)家庭成员收入增加的影响,O,

10、H,t,Y1,Y,W1,W2,(2)家庭成员收入增加的影响,O,H,t,Y1,Y,W1,W2,(1)家庭收入(如丈夫收入)增加以后,如果家庭的偏好保持不变,则妻子的工作决策不变,对最低工资的要求不变。(2)如果偏好改变,则妻子的工作决策要变化。现实中家庭收入增加后偏好总是倾向于增加闲暇,则妻子对工资的要求提高。,家务劳动的影响,O,H,t,Y1,Y,W1,W2,如果把家务劳动与闲暇区分开来,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闲暇时间相对较短,使其边际效用增加,从而会要求更高的工资水平,才会就业。因此,家务劳动对劳动力供给由负作用。,H1,U1,U2,W1,家务劳动的影响,劳动时间长短的影响,O,H,t,

11、Y1,Y,W1,t1,t2,如果工资率不变,制度时间越长,闲暇边际效用提高,制度时间越短,闲暇边际效用越小。因此,制度时间越长,劳动力参与率会低;制度时间越段,劳动力参与率会越高。,E1,E2,E3,劳动时间长短的影响,教育培训的影响,O,H,t,Y1,Y,W1,W2,U1,U2,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只限于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较高的回报预期,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力供给是负面影响的。因此,青年人劳动力参与率较低。,W2为进行教育、培训后的与其工资;W1为现行工资。U1,U2意味着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偏好不同。,4.4人口与劳动力供给,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4.4.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

12、与率4.4.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4.4.4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4.4.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社会劳动力供给总量)条件(1)一定年龄(劳动适龄人口)(2)具有劳动能力(3)愿意参加有酬社会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4.4.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4.4.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及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它因素

13、,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1)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通过工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收入变动的影响“灰心丧气”与“附加工人”,(2)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劳动力供给量不同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模式一生中工作时间的相互替代,O,年龄,劳动力供给,男性,女性,孩子较大时,孩子较小时,市场工作,家务劳动,O,O,O,年龄,年龄,生产率与工资率,收入,时间,终生市场生产率,有酬工作时间,(1),(2),(1)已婚妇女劳动力参与模式(2)生命周期中的时间分配,作业题:,1、推导并画出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却不是?2、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那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