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3992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贯标培训,目 录,一、安全标准化提出的背景 二、安全标准化的建立过程 三、考核评级办法 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内容,第一部分:安全标准化提出的背景,1、各类伤亡事故频发、事故总量大、发生频率高。我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众多,行业90%为中小企业,企业内部管理存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投入、硬件配备等种种不足,安全隐患频发。行业的高危特性是由危险化学品本身特性所决定的:绝大部分危险化学品为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化工生产要求的工艺条件苛刻。在生产或者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往往处于温度、压力的非常态(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等),因此,如果在生产、储

2、存、使用、经营以及运输危险化学品时管理、操作不当,失去控制,很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恶性事故。,图片一: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着火爆炸。目击者称,整个松花江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附近一二百米居民楼的玻璃都被震碎。事故原因:T一102塔发生堵塞,循环不畅,因处理不当,发生爆炸。,2、职业危害严重。尘肺病 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3.政府加强管理。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是党和政府的管理思路,事故频发的现象引起了国家、安监、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安全管理。2004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3、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200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05年12月16日下发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危化字2005198号)。2008年11月19日安监总局发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于2009年1月1日实施。,2009年6月2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

4、导意见要求:“2009年底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2010年底前,使用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企业(以下统称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第二部分:企业安全标准化的 实施过程,1、初始评审阶段: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基本管理信息,发现差距。2、策划阶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的要求,针对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建立安全标准化方案,包括资源配置、进度、分工等;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完善安全生

5、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台帐、档案、记录等;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3、培训阶段: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标准化相关内容培训。4、实施阶段:根据策划结果,落实安全标准化的各项要求。5、自评阶段: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6、改进与提高阶段:根据自评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绩效。7、外部评审:接受有资质的考评机构对安全标准化体系进行考评。,第三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安全标准化 考核评级办法,安全标准化企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企业:安全标准化得分90分(含)以上;二级企业:安全标准化得分80分(含)

6、以上90分以下。三级企业:安全标准化得分70分(含)以上80分以下。,申请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1、依法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应安全许可;2、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按规定进行自评;3、申请一级的企业,至申请之日前3年内未发生死亡事故和重大泄露事故,且取得二级企业证书半年以上。4、申请二、三级的企业,至申请之日前1年内未发生死亡事故和重大泄露事故。,第四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安全标准化 介 绍,(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规范的构成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 附件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 附件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危险化学品

7、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由10个A级要素53个B级要素组成。采用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自主管理、政府部门监督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PDCA循环模式图:,PLAN,DO,CHECK,ACTION,安全标准化运行模式,1.术语解释:(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2)安全标准化 为安全生产活动获得最佳秩序,保证安全管理及生产条件达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等要求制定的规则。,(3)关键装置 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4)重点部位 生产、储存、

8、使用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5)资源(6)相关方 关注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7)供应商 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设施及其服务的外部个人或团体。(8)承包商 在企业的作业现场,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期限及条件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5.1 负责人与责任 负责人5.1.1.1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和基层工作。5.1.1.2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5.1.1.3

9、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确保安全承诺转变为必需的资源支持。5.1.1.4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或领导小组会议。,实施安全标准化的先决条件,1.高层领导、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承诺、支持、参与:书面承诺(形成文件)提供资源支持(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参加安全标准化工作会议,发布支持信息 参与安全标准化监督、检查、事故调查、考核等 鼓励、奖励积极的安全行为2.全员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技能 全员参与风险评价,消除隐患及不安全行为,负责人-准备材料,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文件:法人签字的安全承诺、安委会组织

10、机构记录:安委会会议记录及签到表现场:各级各部门的安全职责、主要负责人双基安全管理落实承诺书包括: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安全事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和不损害员工健康、公开的安全生产表现、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树立表率作用,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安全行为、以预防为主开展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持续改进。,5.1.2 方针目标5.1.2.1 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主要负责人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应满足:(1)形成文件,并得到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

11、2)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4)与企业的其他方针和目标具有同等的重要性;(5)公众易于获得。5.1.2.2 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量化的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安全目标的有效完成。,制定方针要考虑的因素:,方针,风险,法律法规要求,相关方需求,持续改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员工和相关方意见和建议,所需资源,安全生产情况和绩效,制定目标要考虑的因素:,目标,方针,风险,法律法规要求,相关方观点,规划(计划),持续改进,规模,技术水平,财务能力,运行情况,经营要求,例:中国石化HSE方针目标

12、,2006年安全环保奋斗目标:以防范重特大安全、环境污染事故为重点,力争实现“五个避免”:努力避免重大井喷失控事故、中毒死亡事故、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责任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破坏事故。安全生产管理指标:1、隐患治理计划完成率达到95%以上;2、局、处两级领导承包重点要害部位到位率达到100%,监督 检查履行率达到100%;3、在用装备和器具注册率、登记率、定检率均达到100%;4、重大事故结案率达到100%;5、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定期复培率达到100%;6、新改扩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率达到100%;7、消防工作达标率达到70%以上。,5.1.2

13、方针目标-准备材料,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1、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2、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记录:1、层层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状及目标分解(量化);2、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宣贯记录;3、安全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记录;现场抽查:1、职工对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掌握情况;2、岗位分解情况;3、岗位方针和目标要易于获取(上墙或挂牌),5.1.3 机构设置 5.1.3.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或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5.1.3.2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5.1.3.3 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

14、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5.1.3 提供的材料,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文件:1、厂级安委会组织机构;2、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文件;3、公司劳动定员文件;4、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助理的文件;基层安委会网络记录:厂级及基层安委会会议记录原件:主要负责人、生产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及再教育记录;,5.1.4 职责 5.1.4.1 企业应制定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和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5.1.4.2 企业应制定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5.1.4.3 企业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

15、核,予以奖惩。,5.1.4 提供的材料,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下发文件记录:1、安全生产责任制下发及贯标记录;2、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及奖惩记录。,安全生产投入 5.1.5.1 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自行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5.1.5.2 企业应按照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5.1.5.3 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5.1.5 提供的材料,制度: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件:管理

16、制度下发文件;计提的原始凭证记录:1、此制度下发及贯标记录;2、账务(安全生产费用)处理;3、专款专用的台帐;4、缴纳工伤保险的凭证现场:抽查费用落实情况,主要看安全投入是否满足需求,思考:在本条款中作为企业或主要负责人“应”做多少工作?在这些应做工作中,能够100%完成的有多少?通过本条款是否对我们管理层的安全管理能力有所提升?,5.2风险管理 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 品;

17、(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5.2.1 提供的主要材料,风险识别和分析程序文件记录:风险分析的记录,最好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

18、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这九种情况都有相应的分析。,5.2.2 风险评价5.2.2.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5.2.2.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5.2.2 提供的主要材料资料:风险识别和分析程序文件记录:1、体现“四全管理”工

19、作资料;2、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措施检查台帐;现场:职工是否掌握风险控制措施及落实情况,5.2.3 风险控制5.2.3.1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1)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2.3.2 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5.2.3 提供的主要材料资料:1、重大风

20、险控制措施清单;2、确定的不可接受的风险,要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具体措施安排及计划。记录: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的记录;现场检查:对职工了解岗位风险等级及控制措施情况进行抽查,5.2.4 隐患治理5.2.4.1 企业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帐。5.2.4.2 企业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

21、报告。5.2.4.3 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5.2.4 隐患治理提供的主要资料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文件:1、隐患整改通知书(体现出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2、整改反馈表;3、验收材料;4、隐患整改台帐;5、重大隐患档案及上级部门备案记录:各种安全检查表;隐患整改验收人员(相应的专业人员)的签字记录;,5.2.5 重大危险源5.2.5.1 企业应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5.2.5.2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5.2.5.3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

22、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5.2.5.4 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5.2.5.5 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5.2.5.6 企业应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5.2.5.7 企业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5.2.5 重大危险源提供的主要资料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资料:1、

23、重大危险源档案;2、设置相应的安全监控报警系统的有效性检查及检测检验台帐;3、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台帐;4、救援器材、装备台帐;5、重大危险源备案回执记录:1、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包括基建设施)定期检查、检验等记录;2、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学习及演练记录;3、联系人班组活动记录现场:重大危险源,5.2.6 风险信息更新5.2.6.1 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5.2.6.2 企业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5.2.6.3 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3

24、)技术改造项目;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5.2.6 提供的主要材料资料:1、风险识别和分析程序文件;2、变更管理制度;3、确定事故隐患风险等级资料;4、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表;记录:各种情况时的检查表分析和工作危害分析表;,5.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5.3.1 法律法规 5.3.1.1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并定期进行更新。5.3.1.2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

25、,规范安全生产行为。5.3.1.3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符合性评价 企业应每年至少1 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5.3.1 法律法规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1、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2、法律法规收集识别程序文件和相关职责划分文件记录:1、制度宣传和培训记录;2、法律法规清单;3、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至少每年一次;4、法律法规符合性报告(对不符合的要制定管理方案有效控制),5.3.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3.3.1 企业应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

26、安全行为。5.3.3.2 企业应制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括:1)安全生产职责;2)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4)安全生产费用;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6)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7)安全培训教育;等共计32个管理制度,5.3.3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1、安全管理制度;2、文件编制管理制度(程序文件)文件:制度下发及审批文件记录:1、制度发放记录;2、学习培训记录;3、制度修订及评审记录,5.3.4 操作规程5.3.4.1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5.3.4.2 企业应在

27、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5.3.5 修订 企业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并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5.3.4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各种操作规程,包括工艺、设备(特种设备)、车辆、电器、仪表以及辅助工种等的操作规程文件:有效的操作规程下发文件记录:1、操作规程发放记录;2、操作规程培训记录、考核成绩单,5.3.5 修订5.3.5.1 企业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的规章

28、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评审、修订:1)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2)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3)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4)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时;5)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6)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7)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8)其它相关事项。,5.3.5.2 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注明生效日期。5.3.5.3 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学习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

29、规程。5.3.5.4 企业应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3提供的主要资料制度:1、安全管理制度;2、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并定期进行更新,明确修订的时机、频次、注明生效日期、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台帐:1、法律法规清单;2、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审表;记录:1、评审后法律、法规、制度的贯标学习及考核记录;2、新制度及操作规程发放记录;,5.4 培训教育5.4.1 培训教育管理5.4.1.1 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规定和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

30、,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5.4.1.2 企业应组织培训教育,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5.4.1.3 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5.4.1.4 企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时,应记录变更情况。5.4.1.5 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价。5.4.1.6 企业应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5.4.1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文件:1、安全培训教育目标;2、安全培训教育需求表;3、安全培训教育计划;4、安全培训教育档案;5、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申请表;6、培训教育效果评

31、价表;记录:全员培训教育考核成绩单和台帐,5.4.2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5.4.2.1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5.4.2.2 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包括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相关部门组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国家安全方针、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职责;3、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4、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管理等。具体内容依据河北省安全培训教育暂行条

32、例执行,5.4.2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文件:1、安全安全管理人员和主要负责人在有效期内的资格证书及再教育记录;2、个人教育档案;3、其他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及再教育记录;记录:1、各级人员培训教育记录,考核成绩单,尤其是发生岗位变化的人员和公司高层领导;2、经安全培训合格的证明或鉴定记录等。,5.4.3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5.4.3.1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每年应接受再培训,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学时。5.4.3.2 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5.4.

33、3.3 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必须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5.4.3.4 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4.3 提供的主要资料制度:1、安全教育制度;2、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文件:1、制度下发审批文件;2、教育台帐 3、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档案(河北省)记录:1、考核成绩单;2、上岗证明。,5.4.4 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5.4.4.1 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级、车间(工段)级、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

34、方可上岗。5.4.4.2 企业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学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第十五条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厂(公司)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内容主要是:(1)有关的法律、法规;(2)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4)作业场所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5)有关事故案例等。厂(公司)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车间(工段)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主要是:(1)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特点;(2)安

35、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3)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4)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措施等。车间(工段)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班组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主要是:(1)岗位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2)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3)岗位事故预防措施,事故案例等。班组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8学时。,5.4.4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文件:个人教育档案记录:培训记录、考核成绩单,5.4.5 其他人员培训教育5.4.5.1 企业从业人员转岗、脱离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级安全培

36、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4.5.2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5.4.5.3 企业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5.4.5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外来人员培训教育制度文件:外来人员培训教育制度下发文件记录:1、转岗、脱离岗位、外来参观、学习人员、承包商的作业人员等培训教育记录,上岗证等,5.4.6 日常安全教育5.4.6.1 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

37、和基本功训练。5.4.6.2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 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 学时。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 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 次班组安全活动。5.4.6.3 管理部门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1 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 学时。5.4.6.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1 次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5.4.6.5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管理部门、班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学习

38、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纠违章活动;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相;8、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9、其它安全活动。,5.4.6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文件:1、下发签署的制度文件;2、安全活动计划记录:1、管理部门及班组活动记录;2、活动效果评价表,5.5 生产设施及工艺

39、安全,5.5.1 生产设施建设5.5.1.1 企业应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5.5.1.2 企业应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设立阶段、设计阶段、试生产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规范管理。5.5.1.3 企业应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安全监督,保证施工过程处于有序管理状态。5.5.1.4 企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规定,履行变更程序,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5.5.1.5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5.5.1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1、“三同时”管理制度;2、安全检查与

40、隐患整改制度;3、变更管理制度;文件:以上制度下发文件记录:1、设施建设安全检查记录;2、设备设施变更申请表;3、变更危险辨识表(安全检查表法)现场:是否有新、改、扩建项目,5.5.2 安全设施5.5.2.1 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台帐。5.5.2.2 企业应确保安全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做到:1)易燃、易爆、有毒区域设置固定式检测报警设施2)在可燃液体罐区设置防火堤,在酸、碱罐区设置围堤;3)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放静电设施;4)在厂区安装防雷设施;5)配置消防设施与器材;6)防爆电器 7)配备个体防护设施;8)在工艺装置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设置

41、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5.5.2.3 企业的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5.5.2.4 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维修计划,定期检维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维修拆除的,检维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5.5.2.5 企业应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5.5.2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1、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的内容);2、设备检修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维修计划、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维修拆除的,检

42、维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等的内容);3、计量监视设施管理制度文件或台帐:安全设施台帐,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记录: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特种设备5.5.3.1 企业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管理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规范管理。5.5.3.2 企业应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5.5.3.4 企业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进行1 次检查,并保存记录。5.5.3.5 企业应对在用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保存记录。5.5.3.6 企业应在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

43、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企业应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5.5.3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文件或台帐:特种设备台帐、档案、登记使用证、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记录:检查记录(每月一次)、安全附件校验、检修记录、报废注销记录现场:安全附件有效性、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5.5.4 工艺安全5.5.4.1 企业操作人员应掌握工艺安全信息,主要包括:1)化学品危险性信息: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毒性、职业接触限值;2)工艺信息:流程图、化学反应过程、最大储存量、工艺参数安全上下限值;3)设备信息:设备材料、设备和管道图纸、电气类别、调节阀系统、安全设施。5.

44、5.4.2 企业应保证下列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可靠、完整:1)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包括管件和阀门;2)泄压和排空系统;3)紧急停车系统;4)监控、报警系统;5)联锁系统;6)各类动设备,包括备用设备等。,5.5.4.3 企业应对工艺过程进行风险分析:1)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2)工作场所潜在事故发生因素;3)控制失效的影响;4)人为因素等。5.5.4.4 企业生产装置开车前应组织检查,进行安全条件确认。安全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现场工艺和设备符合设计规范;2)系统气密测试、设施空运转调试合格;3)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已制订;4)编制并落实了装置开车方案;5)操作人员培训合格;6)各种危险已消除或控制

45、。,5.5.4.5 企业生产装置停车应满足下列要求:1)编制停车方案;2)操作人员能够按停车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5.5.4.6 企业生产装置紧急情况处理应遵守下列要求:1)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应按照不伤害人员为则,妥善处理,同时向有关方面报告;2)工艺及机电设备等发生异常情况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必要时,按程序紧急停车。5.5.4.7 企业生产装置泄压系统或排空系统排放的危险化学品应引至安全地点并得到妥善处理。5.5.4.8 企业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工艺参数运行出现的偏离情况及时分析,保证工艺参数控制不超出安全限值,偏差及时得到纠正。,5.5.4 提供的主要

46、材料,制度:检维修管理责任制、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工艺过程(包括)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开停车方案记录:安全条件确认表、工艺和设备操作记录现场:操作人员应掌握的工艺安全信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检查现场工艺指标执行或有偏差职工如何处理),5.5.5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5.5.5.1 企业应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实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5.5.5.2 联系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包括:1)指导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4)督促隐患项目治理;5)监督事故处理原则的

47、落实;6)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等。,5.5.5.3 联系人应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治理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5.5.5.4 企业应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建立企业、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及班组监控机制,明确各级组织、各专业的职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记录。5.5.5.5 企业应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事件及事故。5.5.5.6 企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为重大危险源时,还应按5.2.5 条执行,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1、

4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文件:1、以上制度下发文件 2、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和预案 3、控制措施 4、联系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承包的告知书记录:联系人及各级安全监督、检查、班组活动记录、指示落实情况反馈记录、制度下发记录、预案演练记录、风险分析现场:联系人承包责任牌、员工和承包人对控制措施掌握情况,5.5.6 检维修5.5.6.1 企业应严格执行检维修管理制度,实行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5.5.6.2 企业应制订年度综合检维修计划,落实“五定”,即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原则。5.5.6.3 企业在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

49、执行下列程序:1)检维修前: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编制检维修方案;办理工艺、设备设施交付检维修手续;对检维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检维修前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确认;为检维修作业人员配备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办理各种作业许可证;2)对检维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3)检维修后办理检维修交付生产手续。,5.5.6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1、检维修管理制度 2、作业票证管理制度 3、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文件:年度和月度的检修计划、检修方案、控制措施、高危作业管理制度记录:1、检维修过程风险分析 2、设备检修交出和验收单 3、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4、检维修现场安全检查记录现场:1、检维修人员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掌握情

50、况 2、防护及应急用品正确使用和佩戴情况,5.5.7 拆除和报废5.5.7.1 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拆除作业前,拆除作业负责人应与需拆除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对接,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办理拆除设施交接手续。5.5.7.2 企业凡需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应先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5.5.7.3 企业欲报废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处置。,5.5.7 提供的主要材料,制度:1、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 2、作业票证管理制度(高危作业管理制度)文件:拆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