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问题推进课改.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4297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4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问题推进课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反思问题推进课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反思问题推进课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反思问题推进课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反思问题推进课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思问题推进课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问题推进课改.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反思问题 推进课改gong zhong 2012.8-蒋文利-,我校课改存在的问题实施课改原因“课改”最应该改变什么?课改的目标课改怎么做?做什么?新课改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新课改中班主任策略,新课改确实改变了许多-课堂模式、教学目标、教学观念。,1、课堂样式越来越新,却忽视了课堂的实效性。,简单把教师的讲授知识变为热烈而没有主题的学生讨论,课堂教学看似形式变化多样,实则教师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整堂课学生像是跑野马,一节课下来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课堂的时效性大打折扣。,一、我校课改存在的问题,为了迎合教学改革有的教师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使用合作学习,不管内容有无讨论

2、的必要也要安排讨论,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小组中只有个别成员权威发言其他成员却默不作声,思想懈怠,形成小组成员一人堂现象。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是伪合作、伪探究,收效甚微。,2、学生表现越来越火,却忘记了学生的基本功。,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削弱基础,所以教学中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致使学生基础知识薄弱。,3、学生合作越来越长,却没有了自主思考的时间。,在塔尖,第一种 学习方式“听讲”,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

3、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采用“示范”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 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二、实施课改原因,新课程改革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有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生“学”的方式的改变。,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三、“课改”最应该改变什么?,一是要由只关注“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二是要由“知识传

4、授”转变为关注“思维发展”,即教学不是“教了学生什么”,而是“发展了学生什么”;三是要由“无效教学”转变为“有效教学”,由“低效教学”转变为“高效教学”。,提倡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游戏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四、课改的目标:,新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地参与,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

5、现出来的学习情感、学习心态,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在课外学习的表现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五、课改怎么做?做什么?,两个帮助:1.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帮助的一个基本着力点。课堂上要“激发”而不是指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精神要来自学生自身。,2.帮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陶行之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他还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这里的“帮助”必

6、须注意两种情况:一是 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决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二是 要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袖手旁观的现象。,1.研究教材。备课充分时,上起课来底气会显得特别足,而且对教材钻研得越深就越不怕学生质疑,无论是讨论还是讲评都会显得从容自信。独立思考和研究教材,只要是我们自己认真做了,即使达不到教参的高度和深度,长期坚持下去,必定有所成就。,三个研究:研究教材 研究教法 研究学生,2.研究教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研究,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其次要能追问。光有问题,而没有追问,那么

7、问题永远只能是个平面的问题,难以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思维训练。,3.研究学生。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倒水”与“装水”的话,过去教师是只顾着把自己桶里的水倒完就算完成任务,“装水的瓶子”里到底装了多少水老师是不问的,而这些“装水的瓶子”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瓶口斜在那里,有的倒在地上,有的连瓶塞都没有打开。新课程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瓶子”的状况,想方法把斜着的、倒着的扶正,瓶塞没打开的打开瓶塞,然后再把水准确无误地倒进“瓶子”里,这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1、变“重传授”为“重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

8、和健全的人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六个转变:,2、变“重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教育”上课时老师设计各种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在教学流程上也尽可能灵活多变,每堂课都按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安排,以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要,发展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3、变“重教”为“重学”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教师在教学中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提问、思考、讨论,成为问题的发现

9、者、分析者,成为疑难的思考者、研究讨论者。同时,也只有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4、变“重结果”为“重过程”重点关注的不是学生是否得出正确结论,而是关注学生怎样得出结论。他们怎样找材料?怎样整理材料?怎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5、变“重单项信息交流”为“重综合信息交流”比如;在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围绕这一课的内容去阅读相关的书,或课前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去准备,上课时师生再来一起讨论。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6、变“重教材”为“重课程”在新课程下,教师要

10、能够正确把握课改精神,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自由地整合教材、选择教法、积累资源、科学评价。,一位名人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来看,更多的是在教学方面实施新课改理念,忽略了新形势下的班级建设,轻视了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角色提出的新要求,班主任在课程改革中必然要转换自身的角色才能与之相适应。,六、新课改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课改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而学校教育总

11、是在人的一定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进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教育家魏书生也说,“班主任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新课改下的班主任首先应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角色:学生精神的关怀者 课程改革的推进者 育人环境的营造者,一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据调查表明,当今不少学生有心理疾病。在新课改过程中,班主任必须意识到心理健康是学生智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时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找到问题的根源,按心理规律办事,排除学生心中的郁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1)学生心理的疏导者,学生是具有丰富情感

12、的人。按新课程理念,学校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到美妙情感(如成功、快乐、满意等)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生活充满兴趣,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体验到灰色情感(如失败、痛苦、失望等)的学生,往往就成了所谓“不思进取”的后进生、学困生。因此,为适应新课改,班主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从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同时还要从各方面关心、关爱学生,让他感到温暖。如,课前检查作业情况、跟班上课判断学生听讲的效果、课上记笔记情况。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2)学生情感的激励

13、者,朱小蔓教授说得好: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性的展开班主任的水准越高,他班上的学生的个性就会越来越丰富地展开。张扬学生的个性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3)学生个性的张扬者,学生的人格发展,是素质发展的根本。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守护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自己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以对话方式友好沟通。二是引导同事、家长、社会对学生的人格尊重。,(4)学生人格的守护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班主任做到三个引导: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参与学生日常表现的评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课程

14、资源;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学校,由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自然。,二是课程改革的推进者,(1)营造让学生舒心的硬环境。班主任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发展的硬环境。它包括美化班级墙壁、办好班级板报、搞好班级环境卫生、设置图书角等。例如,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三是育人环境的营造者,(2)营造促进学生发展的软环境,,第一,是指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是指建立团结协作的生生关系。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的合力才能推动班级的进步。新课改进一步要求学生与学生懂得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懂得“

15、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道理。懂得合作对他们现在的学习、对他们未来的生活的重要,从而在班级形成你帮我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3)熏陶学生营造完善的内环境。,完善的内环境一般包含克服畏惧的心理、培养进取的心理、把握情绪的心理、悦纳自我的心理、缓解压力的心理、强化交流的心理、控制外环境的心理等。新课改的重中之重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以“塑人为本”,尤以塑完善之人格为重。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要做到“一种米养育出千万种人”确实是一件比较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种人文知识,丰富自身内环境,修养自我情操。,七、新课改中班主任策略,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

16、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研究表明,人们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完全可以应付自己的工作,而他们的动机一旦被激励,则可能发挥80 90。因而,班级管理需要运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激励策略。可以实行目标激励。在开学初,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制订全体认可的班集体目标,并张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时时对照,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激励,强化团队精神。,(1)制定激励策略,激发学生最大潜能。,可以实行责任激励。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班干部轮值制”,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承担一项工作,诸如考勤、打扫卫生、学习与生活管理、班级的活动安排等,做到权贵明确,责任到人,进而形成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可以实行数据

17、激励。班主任在学习、守纪、劳动、卫生、参加活动等诸方面,实行量化考核,用数据来说话,增强学生的“差距感”,以此鞭策学生自觉地改正缺点,赶超先进,强化“自我教育”意识。还可以实行榜样激励、评价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等,形成全方位的立体激励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引导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班主任可以通过开班会讲,与个别同学交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开辟墙报、板报阵地,宣传科技创新典型事迹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内心的创新欲望,从而形成一个“教师课上讲创新,学生课下谈创

18、新,最能打动学生的还是创新”的舆论氛围,从而把创新意识真正地贯穿到学生的行动中。再次,要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创新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最后,要在班级中培养创新典型,在学生中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逐步健全有关激励创新的制度。,(3)学会心理管理,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最直接管理者,就要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学会心理管理。在常规管理中体现出心理管理,如:年级可以设立“学生管理工作备忘录”,让同学们轮流纪录、思考和分析处理当日存在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治校、治班我有权;管校、管班我有责”,这样,既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角色在不同场合的心理变化,提高了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定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激励学生,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