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3085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录,一、定义 1、资源节约型社会 2、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点三、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及相关案例浅析 1、案例介绍 2、案例总结四、回望危机瞻未来: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一、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核心内涵: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目标: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

2、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一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感。三是全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年联合国里约环境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纪议程中,多处提及包含环境友好涵义的“无害环境”概念,并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理念。我国,早在2003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要突出抓好节约资源、节约原材料、节约用水工作,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搞

3、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发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计划用三年的时间迈出资源节约的实质性步伐。2005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两个文件。2006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又重申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

4、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

5、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它必须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温家宝总理讲话:“3个事关1个极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们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资源问题,第一、我国的资源十分短缺,看似很多,其实人均不足。第二、利用率非常低,生产加工方式相当粗放。第三、资源需求增长过快,

6、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加剧。,环境问题,一是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二是环境污染对公共健康产生了明显损害。三是环境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四是环境问题危及国家安全及战略发展。,全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

7、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案例一:2010年1月28日,广州西村水厂旁的珠江西航道,对岸的商品房倒映在被污染的江面上。世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水污染问题已成为珠江地区超过7成粤港市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5成受访者表示担心或非常担心珠江水污染。摄影/周天,案例二:2010年4月6日,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沙坪乡者砍村,一位小孩在打水的路上,喝完桶底最后一滴水。贵州省从2009年底开始出现持续干旱,直到今年旱情愈发严重,受灾人口超过166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超70.1万公顷。摄影/刘飞越,案例三:北方9省市大旱!据中国天气网消息,北京连续82天滴雨未现,冬小麦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8、突出。在南方诸省遭遇多轮雨雪侵袭时,山东、河南、河北等9省市降水则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气象专家表示,上述地区水汽条件不足是主因,预计未来十天,华北、黄淮地区仍无明显降水过程,旱情将持续。山东:旱情超50年一遇“从去年到现在,4个月没有降一滴雨,水库也见底了,现在想浇地连水都没有。我活了70多岁,这样的干旱经历过三次,但这次是最旱的。”山东曲阜白塔村村民刘兴德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面露愁云,70多岁的老汉经历过三次大旱,但这次最旱。”这样的情形在齐鲁大地随处可见。据山东省水利厅介绍,目前除半岛地区北部以外,全省大部旱情已超过50年一遇,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潍坊已达严重干旱等级。河北:377万

9、人饮水困难 目前河北全省受旱面积已达1615万亩,其中冬小麦受旱面积为515万亩。全省目前有377万人、12.95万头(只)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北京:连续82天无明显降水 北京自去年10月25日以来就没有过有效降水,至今已经连续82天,为历史同期第二位。北京市气象台称,上一次是自2008年10月24日至2009年2月,超过100天无明显降水。,案例四:肺殇2010年6月19日,云南宣威,一名男子拿着两名因肺癌去世的亲人的遗像。肺癌一直笼罩着当地各个村庄,部分村庄肺癌发病率高达6.5%,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这些村庄中,有的山清水秀,有的破败不堪,但唯一共同点就是煤矿的存在。,案例五:2010年

10、5月14日,青海格尔木市郊外,一股超强沙尘暴突然袭来。今年入春以来,青海省大风天气屡有发生,为30年来同期最多的一年,大风导致风灾增多、沙尘天气频繁、干旱加剧以及火灾时有发生。摄影/徐波,案例六:当地时间2010年6月3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海岸,一只被油污困住的鹈鹕(t h)。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底部油井持续大量漏油。三个月后,漏油封堵成功。然而,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灾难已让28万只海鸟死亡,10种动物面临生存威胁,其对世界海洋生态的破坏性影响也将持续多年。,案例七:2010年8月2日,韩晓雄拼命将张良的手举出水面,另一名战士郑占宏拼命划水靠近

11、。与绿色和平在大连调查油污泄漏情况时,摄影师江河偶然抓拍到在海中清污的大连消防战士张良。短短334秒,江河用47张照片记录了张良因清污而牺牲的最后时刻。摄影/江河,三、(2)案例总结,曾经辉煌的南美洲玛雅文明、中东苏美尔文明、印度河哈拉帕文明等都最终向衰落和消亡,究其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有关。一部世界文明史告诉我们,凡是对自然进行疯狂掠夺的文明最后都遭到了自然的报复,凡是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都得以延续发展。自然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扩大;土地荒漠化严重;洪灾泛滥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持续膨胀,开始愈

12、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1世界视野下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形势 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使得世界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中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2、透视人类发展之痛: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 人类前进的步伐伴随着资源掠夺与环境恶化。在历史上,争夺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稀缺战略资源往往是一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动因。因此,资源环境问题之所以产生,源于人们在不断扩大生产力的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困难的一个关键在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差和地方政府官员唯GDP的政绩观。资源环法

13、律存在规定“软”、权力“小”、手段“弱”等问题,导致环保部门执行能力不足。,四、回望危机瞻未来: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一)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二)加快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三)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的先进科学技术(四)强化全民节约环保意识,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理念认为,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形式,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源储备,提高资源产出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是资源消耗环节;二是废弃物产生

14、环节;三是再生资源利用环节;四是消费环节。,加快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建立科学完备的节能环保法律保障制度。,1、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管理体制机制。,1 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环保型国民经济体系。2 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3 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2、建立科学完备的节能环保法律保障制度。,循环经济立法的应遵循哪些原则:1.政府主导与经济扶持原则。因为,经济类立法必然以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规律为前提,循环经济立法也概莫能外。强制性规则虽具有简便、见效快的特点,但其弊端十分明显,容易导

15、致扭曲经济规律、造成政府失灵等新问题。2.“3R”原则Reduce,reuse and recycling(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说白了也就是少用、重复用、转化用。3.平等协作、公众参与原则。4.鼓励技术创新原则。,3、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的先进科学技术,首先要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技术。我国目前煤炭使用量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约占70,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要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利用好,使其走上资源循环利用之路。三是要发展太阳能、水力、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4、强化全民节约环保意识,胡锦涛

16、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只有全民参与节约、人人做到环保,才能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树立善待地球、保护生态资源的理念。树立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的忧患理念。树立节约就是增加社会财富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5、开展国际资源环境问题合作,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环境大国与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并取得长足进展。积极开展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资源战略中,应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构建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与上游资源国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同时实现资源进口的多元化。加强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要坚持在国际合作中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要加强现有国际环境机构间的组织与协调,提高国际环境合作的效率和水平,要把环境合作与发展合作相结合,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与发展“双赢”。,小思考,有美国的科研机构提出,到公元2050年,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将会急转直下。到那时,最坏的结果是全部生物一起消亡,最好的结果是其它生物留下来,而全部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不论其结论正确与否,都为我们在沉湎于“万物之灵”的荣誉享乐的时候敲响了警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