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之规范答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4410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鉴赏之规范答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古诗文鉴赏之规范答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古诗文鉴赏之规范答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古诗文鉴赏之规范答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古诗文鉴赏之规范答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鉴赏之规范答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鉴赏之规范答题.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前热身,2005年语文样卷诗歌鉴赏题(浙江省),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1)指出这首诗前两联和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分)(2)请对历年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前两联: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后两联:直抒胸臆。,(2)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这两个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景,情,境,考试说明,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

2、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4年高考聚焦,(一)在选材上仍以浅显易懂、意象鲜明、特色明显、富有美感的诗词为主。,(二)在考查的内容上以鉴赏语言的表现力为主,也就是能结合全诗赏析关键的字词和关键的语句。,(三)在提问方式上以诗论或相关解说的导引,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分类练习总结,明确思维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炼字、诗眼等)。,二、赏析诗歌的意境。,三、分析、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四、理解、赏析整个诗句。,五、理解、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出题方式,(1)

3、对诗歌中的某一或几各关键字或词进行赏析,分析其作用和妙处。(炼字、诗眼等),(2)从诗中寻找关键字词。,(3)比较用字的优劣。,红杏枝头春意闹,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切入仅有一字,而检测内容却涉及诗歌的景物描写、表情达意。,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

4、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有一考生这样作答:,我认为“咽”和“冷”,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泉水从石头上流过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幽恬静的感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路过香积寺所领悟到的这股自然美景的喜悦的心情。,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将“冷”置于不顾,又没有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这一解答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

5、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1、答题的要求,符合题目的要求,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请看下面的答案:,答案一:分别是“危”和“青”字。“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说明了香积寺的

6、偏僻,无人知,快没人继承这所寺庙,突出了“危”字。而“薄暮空潭曲,安禅制屠龙”体现了“青”字,在此环境下,来制“毒龙”,突出了“青”字。,此答案与文本不符。诗眼错,分析错,无意境。,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二:分别是“咽”和“冷”。作者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的描写景物的凄惨、阴凉

7、,从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的不满情绪,突出世态阴凉、冷漠与无情。,分析欠准确,意境不准确。,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三:分别是“咽”和“冷”。本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的所见、所闻、所感,“泉声咽危石”,一个“咽”字,突出了香积寺的静,泉声动听;“月色冷青松”,“冷”字用得精妙,显得青松的苍劲、挺拔,从

8、而更突出寺的冷峻。,无意境,分析欠准确。,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四: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作为山水田园诗派,其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一幅幽静恬然过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而咽冷将泉声月色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不能架空

9、分析。此答案没有结合原诗语言进行具体分析。,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五:分别是“咽”和“冷”。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咽和冷字,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心境,作者厌恶世俗的繁杂,渴望一种清净、安宁的生活。,没有诗眼的分析,只有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的过程。,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

10、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1、答题的要求,符合题目的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题型,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高考题答题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星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

11、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山中幽静的景象,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阐释“咽”“冷”两字在句中的含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两字在描摹景物上的作用:绘声绘色(从声音和色彩两个角度)地表现了山中幽静的景象。,两字在表现诗中意境的作用: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规范答题,(1)炼字型,提问方式,1:

1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你觉得“”字与“”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题型,答题示例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答题步骤:,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规范答题,(1)炼字型,(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2)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

13、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析】,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题型,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规范答题,(2)关键字词型,题型,提问方式,解答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14、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题示例:,2、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答:,1、“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3、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答题步骤,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规范答题,(2)关键字词型,题型,训练平台,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

15、“意万重”引发的。,“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同意。,训练平台,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完成诗后练习。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参考答案:,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紧承上句,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歌

16、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怨”字还流露出作者面对屈原庙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题型,二、赏析诗歌的意境。,规范答题,分析意境就是寻景、探情的过程。由外化可观之景捕捉内在虚化之情。各种风格的诗句意境便不同。分析:寻景构境析情。分析诗句的意境,应把握“三部曲”:、寻景:寻找写了哪些物?、构境:这些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析情:这个画面渗透出怎样的情调?分析意境最终归到“情”(志)上。,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

17、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题型,二、赏析诗歌的意境。,规范答题,提问方式,解答分析,高考题答题示例,题型,二、赏析诗歌的意境。,规范答题,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

18、旷达(步骤三)。,参考答案:,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训练平台,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愁杀:极为忧愁。风笛:风里传来的笛声。离亭:古代驿路上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人们多在亭里送别,故有离亭之称。思考:全诗写了哪些景?共同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江头春色,杨花飘飞,离亭晚笛,故人离别。(意象),传达出各奔天涯的无限愁绪和漫长旅程的无边寂寞。

19、(诗情),诗中四景,紧扣题目中的“别”字,春色明媚反衬离愁之苦;杨花翻飞,暗合心绪愁乱;离亭傍晚,风笛幽怨,更显离地茫茫,孤独一人。(意境),提示:,题型,三、分析、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规范答题,由技巧切入,言在此而意在彼。由诗歌的某一表达技巧切入设题,测试点却往往并非技巧本身,而是诗歌的情感主旨,此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写诗,情动而辞发;读诗,披文而入情。“披文”就是由文辞入手,读出文法修辞的技巧,进而理解诗歌的情感。技巧切入正是引导考生披文入情,因辞会意,遵循了阅读鉴赏的普遍规律,因而便于审题作答。,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

20、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题型,三、分析、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规范答题,提问方式,解答分析,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题示例:,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诗中

21、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题型,三、分析、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规范答题,训练平台,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

22、的盎然生机。(步骤二),题型,四、理解、赏析整个诗句。,规范答题,提问方式,(1)具体设问,或问诗句是什么意思,或问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或就表达技巧提问,或从意象,意境设问。,(2)笼统设问,或赏析诗句,或问诗句的妙处。,(3)寻找最能体现题目要求的诗句。,题型,四、理解、赏析整个诗句。,规范答题,高考题答题示例,以04年湖南题为例来看解答这类题型的思维角度。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覆,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参考答案: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

23、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答题步骤,首先,内容是写诗人因一墙之隔寻访不得而作的想象。,其次,形象和表达技巧方面,用花的繁盛烂漫,象征着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乐;从奏乐的环境着笔,运用通感的修辞,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再次,在语言方面,讲究炼字,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最后,结构章法上“碧桃千树花”与首句“隔彩霞”呼应,且承接第三句。全诗章法流转,层层递进。,鉴赏写作:读下面这首诗,选取任一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100字左右)渡湘江 杜审言(唐)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训练平台,第一句借重

24、游旧日之地,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第二句以春花鸟鸣与自己的遭遇作比,更突出心情的惆怅。第三句更是再次写自己被流放的心情。第四句中“不似湘江水北流”暗写水流无情人有情,虽然自己在流放途中,但仍然想念自己的家乡。由此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评析:这段文字首先没有明确的角度,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不符合题干中所提到的“任选一角度”的要求。其次,逐句翻译、没有重点。,训练平台,病例:,病例二:,读完杜审言这首渡湘江,第一感觉是情中有景,景中生情,情景的交融晓畅自然,丝毫没有做作感,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共四句,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的“愁”字用得恰到好处,既有杜甫“感时花溅

25、泪,恨别鸟惊心”的哀痛,又有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落寞与无奈,远走他乡的悲思愁绪一触而发。第四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更是抒情不露声色,寓情于景,借湘江北去表达了自己怀念京国的感情。这不愧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佳作。,评析:这段文字的弊病在于架空原文阐述自己的见解。虽然有见解、有观点,却花大量笔墨去引经据典,没有结合诗歌的自身来阐述,显得华而不实、空泛。超字数。,训练平台,本诗运用了反衬手法。“迟日园林”春色诱人,“今春花鸟”红花绿树、鸟鸣山幽,而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到的这一切,却通通失去了光彩。一“悲”一“愁”,以乐景写哀情,点出了其内心极度的苦闷。另外,第三、四句,诗人由眼前北流的湘

26、江水想到了故地京国,想到了自己的被贬南国,更显出了自己的形单影只。,评析:这段文字开门见山,见解(观点)突出,并能结合诗句本身展开论述,语言晓畅简净。,优秀例文,训练平台,题型,五、理解、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规范答题,提问方式,就整首诗来设置问题。,(1)自己对诗歌内容或情感的理解。,(2)对别人对诗歌的理解作出自己的评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辽宁卷)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

27、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题型,五、理解、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规范答题,(1)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广阔的天空,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四句“柳绵吹少”便是柳叶茂时;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28、,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题型,五、理解、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规范答题,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题型,五、理解、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规范答题,(2)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

29、惜春之情自然流出;末句“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训练平台,1、鹳鹊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鹊楼 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王之涣的鹳鹊楼比畅当的鹳鹊楼显然要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鹳鹊楼比畅当的好在哪里?,答:王之涣的鹳鹊楼不仅写了在鹳鹊楼上看到的壮阔景象,更表达了“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更加高远;而畅当的鹳鹊楼只是描绘了鹳鹊楼的特点和在楼上见到的自然景象。,训练平台,2、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

30、完成、两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训练平台,2、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两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

31、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也要气壮山河。,2004年新考题,一:诗论题,2004年重庆高考题:,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

32、,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答题提示: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二:开放题,2004年湖北高考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题型:比较型评价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

33、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开放式评价题,2004年辽宁高考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34、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2004年广东高考题:,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

35、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开放题: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可穿凿附会,无中生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般认为这首秋思描绘的景物构成具有统一格调的一幅画面,但也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其他句子无法统一起来。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不统一。这首小令整体表现“断肠”的愁思,其他景色皆呈现出苍凉凄愁的意味,而“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却展现田园风光,与表现旅人漂泊之苦的情感不完全统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统一

36、的。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照图,于苍凉景色中表现出旅人漂泊的愁思,前三句选择了一系列自然景象,第四句“夕阳西下”不仅点明时间,而且为所有景象抹上一层黄昏的色调,体现出“断肠”的情感。而“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也是秋郊之景,强调荒僻偏远之意,倍言旅途之艰辛、离家漂泊之苦。,自创答案:是统一的。寒秋独行,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综合评述型,2004年上海高考题

37、:就诗歌中划线句子荒岛鸥鸟满烟芜,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忌讳面面俱到,与脱离原诗,漫无边际的联想。此部分就是用诗作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成立。,一认真审题,确立回答问题的角度。,语言、形象、技巧、内容 还是作品的基调。,二以确立的观点为中心论点,立足原诗阐述自己的观点。,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题:就作品中的划线句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展开想象,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想象型,2004年甘肃高考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

38、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括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含蓄委婉意蕴丰富,2004年上海高考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 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1、具体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2、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