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4314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专题包括主题词、关键词在内),“炼字”题几个切入点,一、词性定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三类词语。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及背后蕴藏的人的态度。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解析:动词“咽”从动态方面写山间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时有时无的声响,可见山间之曲折幽深;形容词“冷”从静态方面写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动一静,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魏初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2、“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解析:“又”字是一个副词,副词主要从描写对象的范围、程度方面去考虑,结合上联中的“却到家”,可以知道这里“又”暗示作者在时间上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字里行间饱含天涯流浪的愁苦与无奈。,二、关注所描写的对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应舍近求远,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永远是答题时第一关注对象,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林景熙溪亭:“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解

3、析:“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王维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解析:“明”描写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一片光耀明亮;“出”指显露出来,描写雨后群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秀丽清新。两个字写出了明丽的意境,化静为动,充满生机。,三、炼字和表现手法密不可分: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

4、、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解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解析:“凉”运用了双关的写法,表层的意思是写天气凉,深层的意思是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观察的角度上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

5、、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四、勿忘表达效果:表达效果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表现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就诗歌而言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解析:“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

6、、乐观旷达的情怀。,五、篇章结构的作用: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重点关注总领、铺垫、渲染、贯串、转折、点题这六方面。寇准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六:知人论世与文化常识的运用:多与主旨有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06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炼字题回顾,(福建卷)李商隐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江西卷)杨万里三

7、江小渡:“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辽宁卷)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2007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炼字题回顾,(四川卷)王安石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8、(全国卷)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天津卷)明高启黄氏延绿轩:“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炼字题回顾,(全国卷I)潘大临江间作四

9、首:“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全国卷II)李弥逊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

10、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天津卷)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湖南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 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安徽卷)谢枋得小孤山:“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