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46343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7,唯物辩证法之,现象与本质,Contents,基本含义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基本含义,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假象是一种虚假的现象。本质和必然性、规律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把握事物的必然性、规律性,并运用这些必然性、规律性去实现人的目的。现象是感性层面,而本质是理性层面。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直接反映本质,而本质的东西是一定会通过现象反映出来的。,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个是事物的

2、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二)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1、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说,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任何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实际的存在总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二)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2、两者是相互蕴涵的,在实际上也是相互包含的。本质寓于现象之中,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现象是整体,本质是现象的一部分,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反过来,本质也包含现象,因为现象

3、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已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二)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3、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本质变现象应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某一具体的人无疑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但其本质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即不断转变为现象。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三)区别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它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表现。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

4、观的范畴。,明辨是非,识别假象,把握本质,假象也表现着本质。假象也是一种现象,它也这样和那样的表现着本质,不过是一种曲折的、颠倒的、歪曲的表现。列宁说的“假象是对本质的否定的本质”(列宁全集第38卷第173页),就是这个意思。,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作为思维形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人们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达到科学的认识。如果二者只有对立而无统一,那么一切科学研究、科学认识就是徒劳无益、白费力气的了。,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作为思维形式,具有重要的

5、方法论意义,(二)在实践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却不是认识的终止。由现象进入到本质,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的规律性以后,还必须在这种认识的知道下,继续地研究尚未研究过或尚未深入研究的现象,以此补充、丰富和加深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一个有现象到本质又由本质到现象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作为思维形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三)注意防止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教条主义)的出现 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自觉的思想体系,以割裂现象与本质为其立论的依据。经验主义否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现象到本质的转化;理性主义否定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并无自觉的思想体系,它们只是表现为实际认识过程中的片面性,但其认识基础同样是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