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教学课件:第四章园路工程-概述、线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775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工程教学课件:第四章园路工程-概述、线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园林工程教学课件:第四章园路工程-概述、线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园林工程教学课件:第四章园路工程-概述、线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园林工程教学课件:第四章园路工程-概述、线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园林工程教学课件:第四章园路工程-概述、线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工程教学课件:第四章园路工程-概述、线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工程教学课件:第四章园路工程-概述、线型.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园路工程,2008年10月,第四章 园路工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园路平面线形设计第三节 园路横断面设计第四节 园路纵断面设计第五节 园路结构设计第六节 园路交叉点设计,园林中的道路即园路,它是园林的主要组成要素,包括道路、广场、游憩场地等硬质铺装。本章主要讲述园路的功能、分类、结构、线型、装饰和施工等方面的内容。,第一节 概述,道路的修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道路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尔雅,“道者蹈也,路者露也”。说明当时的道路是因为人们的行走而产生的。周礼考工记中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都城道路有较好的规划设计,并分等级。我国铺

2、地的结构及图案均十分精美。如战国时代的米字纹砖,秦咸阳宫出土的太阳纹铺地砖,西汉遗址中的卵石路面,东汉的席纹铺地,唐代以莲纹为主的各种“宝相纹”铺地,西夏的火焰宝珠纹铺地,明清时的雕砖卵石嵌花路及江南庭园的各种花街铺地等。近年来新材料、新工艺、反映新风貌的路面不断出现,如彩色水泥混凝土路面、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透水透气性路面和压印艺术路面等,,一、园路的作用(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通过道路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 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二)组织交通游人交通园务交通(三)构成园景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得景”4)其他功能,二、园路的基本类型园路一般有3种类

3、型:一是路堑型(a),二是路堤型(b),三是特殊型(c),包括步石、汀步、蹬道、攀梯等。,路堑型(a),路堤型(b),特殊型(c),三、园路的分类,1.依功能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游步道,(1)主干路 主干路是指联系景区与其所依托的城市(郊)干道或其他景区的客运、货运性道路,以及联系景区内不同功能区的道路。(2)次干路 次干路是主干路的补充,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串联各主要景点和功能区,起到交通集散、引导游览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车流量相对较少。(3)支路 支路解决景区局部地段交通,主要为景区内生产管理、园务运输和消防等服务。(4)游览步道 游览步道也称游步道或小径,是风景园林道路系统的

4、最末梢,是供游人游览、观光、休憩的小道。,风景园林道路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参考),道路分类 路面宽度(m)车道数(条)路基宽度(m)车速别级(kmh)主干路 7.014.0 24 85170 2050次干路 4.07.0 12 5090 1540支路 3.04.0 385 0 15游览步道 0.82.4,2.依路面材料分:,整体路面: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等块材路面:由各种天然块石、陶瓷砖及预制水泥混凝土块料 等构成。碎料路面:用各种片石、砖瓦片、卵石等碎料拼成的路面简易路面:由煤渣、三合土等组成的路面,四、园路的组成,1平面组成:车行道、人行道、绿带、路牙(肩)和边沟2断面组成:路基、路面(垫层

5、、基层和面层)、横坡(1-4%),第二节 园路的线型设计,一、平面线型设计 直线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螺旋曲线)两种。圆曲线具有一定的半径;缓和曲线是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曲率连续的路线,1、园路的平面线型设计 1)园路的平面线型设计内容要求内容:具体确定道路在平面上的位置,定出道路中心线的位置,确定直线段,选用圆曲线半径,合理解决曲直线的衔接,恰当地设置超高、加宽路段,保证安全视距,绘出道路平面设计图。要求:路线设计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及其使用功能,保证行驶安全,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合理组合各种线形要素,保证线形的均衡性,充分

6、发挥投资效益。在总体规划时已经确定园路的位置,但在进行园路设计时,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复核:a、重点风景区和大型园林的主干道的路面宽度,应考虑能通行大型车。宽度一般不超过6m。b、对重点文物单位的主要建筑物四周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路面宽度一般为3.5m。c、游步道一般为1-2.5m,小径也可小于1m。,2)圆曲线设计 切线距:T=AM=BM=Rtana/2(1)圆曲线要素及其关系,外距:,曲线长:,曲线半径:,(2)圆曲线半径的计算,式中:R平曲线半径(m);G汽车重力(kN);v汽车转弯车速(ms);g重力加速度(ms2)。,因此车辆所受的横向合力为,yCcosaGsina,因a很小,则cosa

7、l,sinatanaio,所以 Y=CG io=Gv2/gRG io,y/G=v2/gRio,y/G为单位车重所承受的横向力,即为横向力系数(u),(u值越大,表示行驶车辆横向越不稳定),R=v2/g(uio),推算可得,如设计车速单位采用kmh,公式改写为:,R=v2/127(uio),式中:v设计车速(kmh);u横向力系数;io路面横坡坡度。,车辆在弯道内侧行驶时,io取“+”,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行驶时,io取“一”,据测定,乘客随u值的变化其心理反应如下:u0.07,路上结冰行驶也觉得平衡,不感到曲线存在;u0.10,感觉行驶平衡;u0.15,略感有曲线存在,行驶尚平衡;u0.20,

8、感到曲线存在,行驶不平衡;u0.30,有翻车之感。从汽车运营经济角度看,u0.15为宜。因此,风景园林道路横向力系数u值宜取0.070.15。,(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当地形、地物许可时,在保证设计车速的条件下,不设超高而又能良好通车的最小圆曲线半径通常称为推荐半径:,当地形、地物许可时,在保证设计车速的条件下,不设超高而又能良好通车的最小圆曲线半径通常称为推荐半径:R推=v2/127(u-io)式中:io路面横坡坡度。,当地形、地物受限制时,采用R推有困难,但仍要保证原有设计车速下的安全、经济、舒适行车,则要采取措施即改变道路路面的横坡,设置超高即可。此时的曲线半径称为超高半径(即只R超):R

9、超=v2/127(u+i超)式中:i超路面超高坡度。,当上述条件还不能满足时,则设置最大超高,同时降低行车舒适要求,将u值下降到接近路面横向摩擦系数横值。此时的曲线半径称为“最小半径”。Rcmin=v2/127(横+icmax)(7.13)式中:icmax最大超高坡度;横路面横向摩擦系数。,横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类型等有关。一般干燥路面上为0.400.80,潮湿的黑色路面为0.250.40,路面结冰或积雪时为0.20以下。,最小半径Rcmin是相对而言,因为更小的半径还可通过降低设计车速获得。,(4)小半径弯道设计 当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实际能设计的弯道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时,在

10、弯道上需设置超高,这样的弯道称为小半径弯道。其设计包括超高、超高缓和段、加宽及加宽缓和段。,超高及超高缓和段。超高坡度由设计车速和实际弯道半径决定:式中:R设计实地能定的被设计采用的弯道半径;u横向力系数,其值为0.10.2;i超超高坡度,一般控制在26。,缓和段的长度为:,式中:L缓缓和段的长度(m);B行车道宽度(m);i差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加宽及加宽缓和段。车辆在转弯时,外侧前轮转弯半径量大,同时车身所占宽度也较直线行驶时大,道路曲线半径越小,这种情况越显著,所以在小半径弯道上车道需加宽。在具体设计中,曲线半径R200m可不必加宽。在只加宽而不设超高的弯道上,加宽缓和段可

11、直接采用10m在风景园林道路的弯道上,不一定均设置加宽。视条件适当加大路面内边线的半径,也可达到加宽的目的。,(5)回头曲线设计 在山地景区中布置道路时,由于地形高差较大,在规定纵坡下,提升路线到越岭点往往需要利用侧面山坡、山谷、山嘴延展路线,因而路线平面往往有较大的转折。在路线转折点,当转角(偏角)180o时,此曲线一般称“回头曲线”,有时也称“发针形曲线”。,a小头回头曲线,b大头回头曲,c平头回头曲线,小头回头曲线(图7.13a)。当偏角180o时,其角点虚交于曲线的内侧。平头回头曲线(图7-13c)。当偏角180o时,其角点不能相交,上下线平行。,3)曲线的衔接 曲线的衔接是指两条相邻

12、近的曲线相接。(1)同向曲线 同向曲线指转向相同的相邻两曲线(图7-14a)。两同向曲线间以短直线相连而成的曲线称短背曲线,它破坏了平面线形的连续性,应当避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宜大于或等于6倍计算行车速度数值。,a同向曲线,b反向曲线,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宜大于或等于2倍计算行车速度数值。,4)平面视距(1)行车视距 车辆行驶中,必须保证驾驶员在一定距离内能观察到路上的一切动静,以便有充分时间采用适当的措施,防止交通事故的这生,这个距离称为行车视距。停车视距。在行车的道路上,汽车司机发现障碍物后,及时刹车至完全停车所必需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双方均无法错让

13、,同时刹车至完全停车所必需的最短距离。一般为停车视距的2倍。,城市道路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城市道路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2)平面视距的保证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的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建筑物、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遮挡,因此在路线设计时必须检查平曲线上的视距能否得到保证,如有遮挡时,则必须清除视距区段内侧横向净距内的障碍物。,5)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步骤 道路平面设计包括试定道路中心线、平面位置,选择并计算平曲线要素,编排路线桩号以及确定路界,绘制平面图等步骤。(1)试定平面设计线(2)选择并计算平曲线(3)编排路线桩号里程桩桩号标注有两种形式:分数形式和加号形式,单位分别为kmm和km+m。

14、用分数形式表示时:起点处桩号为0/000,2km 700m处的桩号为2/700。用加号形式表示时:起点处桩号为K0+000(或0+000),2km 700m处桩号为K2+700(或2+700)。圆曲线主点桩包括曲线起点ZY,中点QZ,终点YZ,精度要求到厘米(cm)。(4)绘制平面图,2、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 道路纵断面是沿着道路中线的竖直剖切面。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绘制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是经过设计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

15、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高差和水平长度表示的。为平顺过渡,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图4-16)。,(图4-16),1)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设计标高需符合技术、经济以及美学等多方面要求。设计各路段的纵坡及坡长。坡度和坡长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运输的经济性以及行车的安全,其部分临界值的确定和必要的限制是以通行的汽车类型及行驶性能决定的。保证视距要求,选择竖曲线半径,配置曲线,计算施工高度等。(2)要求 线形平顺,保证行车安全和设计车速。路基稳定,工程最小,避免过大的纵

16、坡和过多的折点。保证与相关的道路、铺装场地、沿路建筑物和出人口有平顺的衔接。保证路两侧的街坊或草坪及路面水的通畅排泄。纵断面控制点(如相交道路、铁路、桥梁、最高洪水位、地下建筑物等)必须与道路平面控制点一起加以考虑。,2)道路的纵坡与坡长(1)道路的纵坡 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风景园林道路最大纵坡值宜取imax8。在不考虑车速的条件下,公园局部地段允许达到12。非机动车道纵坡以2为宜,最大不得超过3。游步道一般在12o以下为舒适的坡度,超过15o应设台阶,超过20o必须设台阶。最小纵坡。道路挖方及低填方路段,为保证排水,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必须设

17、计小于0.3的纵坡时,道路边沟纵坡应另行设计。城市中道路的最小纵坡应能保证排水和管道不淤塞,其值为o.3。如遇特殊困难,纵坡必须小于0.3时,则应设置锯齿形街沟。桥上及桥头路线的纵坡。小桥与涵洞处的纵坡应按路线规定设计。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的纵坡不宜大于5。位于城镇附近非汽车交通较多的地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的纵坡均不得大于3。,(2)道路的坡长最短坡长限制。最短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的。从道路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面视距等角度考虑,也要求坡长有一最短值(表7-10)。表7-10 道路最短坡长表道路类型 公路级 公路级 城市道路设计车速(kmh)60 30

18、 40 20 60 50 40 30 20最短坡长(m)150 100 100 60 170 140 110 85 60最大坡长限制。道路纵坡的大小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影响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越大。当道路上有大量非机动车行驶时,在可能情况下宜在不超过500m处设置一段不大于2%3%的缓坡,以利于非机动车行驶,3)道路的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更方便。,(2)竖曲线最小半径 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的设计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缓和冲击、时间行程和视距要求。缓和冲击。汽车行

19、驶在竖曲线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会对乘客造成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对汽车的悬挂系统也有不利影响,为缓和这种冲击,竖曲线半径不宜过小。时间行程。汽车从直线坡行驶到竖曲线上,如果曲线长度过短,汽车倏忽而过,乘客会感到不舒服,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过短。视距要求。道路凸形竖曲线半径太小,会阻挡司机视线,因此,需对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加以限制;夜间行车时,凹形竖曲线半径太小,车前灯照射距离近,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4)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1)纵断面设计方法及步骤 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调整。核对。定坡。设置竖曲线。绘制纵断面设计全图。,(2)纵断面图的绘制纵断面设计图是纵断面设计

20、的最后成果。纵断面采用直角坐标,以横坐标表示里程桩号,纵坐标表示高程。为了明显地反映沿中线地面起伏形状,风景园林道路横坐标比例尺常采用1:5001:1 000,纵坐标采用1:501:100(图4-19)。纵断面图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另外,也用以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坡度及坡长(有时标在下部);沿线桥涵及人工构筑物的位置、结构特征;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的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下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内容,自下而上分别填写:直线及平曲线,里程桩号,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

21、,土壤地质说明,视需要标注设计排水沟沟底线及其坡度、距离、标高、流水方向。,二、园路的纵断面设计,内容:纵坡、纵曲线、竖曲线、弯道与超高设计要求:随地形变化而变化 尽量利用原地形 园路与城市道路平顺连接 园路结合地面排水火管线,第三节 园路的横断面设计,一、横断面的组成道路的横断面就是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包含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所有内容,主要有:车行道、人行道(路肩)、分隔带及绿带、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共同敷设带、排水沟道、交通组织标志等。道路横断面的宽度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宽度之和。,1、路幅布置类型及选用(1)一块板横断面:有单幅单车道和单幅双车道。即所有机动与非机动车辆都在一条车行道上混合

22、行驶,以路面划线,组织单向交通或不作划线标志,将机动车道设在中间,非机动车在两侧,按照靠右规则行驶。,(2)两块板横断面。又称双幅式,即由路幅中心设置一条分隔带或绿带,将车行道一分为二,形成对向车流分道的两条车行道,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3)三块板横断面。又称三幅式,即用两条分隔带或绿带分隔对向车流,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2、横断面设计(1)车行道设计车行道宽度机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 机动车道宽度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n(3.53.75m)单车道道路每隔150300m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会让车道(错车道),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不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小于20m。

23、具体尺寸规定见图。,3、车行道路拱设计 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其倾斜的程度以百分率表示。路拱的形式有抛物线型、直线型、折线型等。,各种路面路面参考坡度,(1)抛物线型,(2)直线型,(3)折线型,4、自行车道设计 1)自行车标准单车尺寸,见图118。2)车道宽度:1车道 0.6+0.45+0.45=1.5m 2车道 0.6 2+0.453=2.5m 3车道 0.63+0.454=3.5m 4车道 0.64+0.455=4.6m,3)停车面积:一辆标准自行车停车面积=0.61.86=1.1m2 重叠停放 面积A=0.74(n-1)+1.1 斜式停放 面积A=0.54nl.32(n停放自行车辆辆数)4)平曲线最小半径:1030m 5)路面材料及标准结构:柔性结构 刚性结构 2.54cm沥青砂表层 7cmC30混凝土面层 7l0cm沥青稳定碎石 3.5cm砂 路基(素土夯实)路基,5、人行道设计(含游览步道)1)行人步距L,2)行人的横向净空值,4)步行速度Vb,3)行人的纵向净空值 4)步行速度V0 5)通行能力建议值 全市性干道:7001100人带h 8001200人带h 区域性干道:7001100人带h 8001200人带h 居住区道路:750125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