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50297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6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J/T 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013年8月,目 录,一前 言二总 则 三地下水监测点网设计 四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五样品管理 六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七实验室分析及质量控制,一、前 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积极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地下水水质,防治地下水污染,以保障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点网的布设与采样、样品管理、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实验室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地下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等项工作的要求。,

2、二、总 则,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地下水的环境监测,包括向国家直接报送监测数据的国控监测井,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市(地)级、县级控制监测井的背景值监测和污染控制监测。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水和卤水。,引用标准GB 6816水质 词汇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495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494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GB 493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三、地下水监测点网设计,监测点网布设原则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控制不同的水

3、文地质单元,须能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质量空间变化;监测重点为供水目的的含水层;监控地下水重点污染区及可能产生污染的地区,监视污染源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及动态变化,以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的污染特征;能反映地下水补给源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监控地下水水位下降的漏斗区、地面沉降以及本区域的特殊水文地质问题;,考虑工业建设项目、矿山开发、水利工程、石油开发及农业活动等对地下水的影响;监测点网布设密度的原则为主要供水区密,一般地区稀;城区密,农村稀;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密,非污染区稀。尽可能以最少的监测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考虑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实际采样的可行性、方便性,

4、尽可能从经常使用的民井、生产井以及泉水中选择布设监测点;监测点网不要轻易变动,尽量保持单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连续性。,监测点网布设要求 在布设监测点网前,应收集当地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图、剖面图、现有水井的有关参数(井位、钻井日期、井深、成井方法、含水层位置、抽水试验数据、钻探单位、使用价值、水质资料等)。作为当地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江、河、湖、海的地理分布及其水文特征(水位、水深、流速、流量),水利工程设施,地表水的利用情况及其水质状况;,含水层分布,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方向,地下水质类型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泉水出露位置,了解泉的成因类型、补给来源、流量、水温、水质和利用情况;

5、区域规划与发展、城镇与工业区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化肥农药施用情况,水污染源及污水排放特征。,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一般不少于每100km2 0.1眼井,每个县至少应有12眼井,平原(含盆地)地区一般为每100km2 0.2眼井,重要水源地或污染严重地区适当加密,沙漠区、山丘区、岩溶山区等可根据需要,选择典型代表区布设监测点。省控、市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可根据要求自定。,在下列地区应布设监测点(监测井)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区;饮水型地方病(如高氟病)高发地区;对区域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污水灌溉区、垃圾堆积处理场地区、地下水回灌区及大型矿山排水地区等。,监测点(监测井)设置

6、方法 背景值监测井的布设为了解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非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对照井)。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状况和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污染区外围地下水水流上方垂直水流方向,设置一个或数个背景值监测井。背景值监测井应尽量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放区、农灌区及交通要道。,污染控制监测井的布设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形式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各地可根据当地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状况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形式,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监测重点是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渗坑、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

7、的地区以条带状污染扩散,监测井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以平行及垂直的监测线进行控制。渗坑、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小的地区以点状污染扩散,可在污染源附近按十字形布设监测线进行控制。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渗漏以带状污染扩散时,应根据河渠的状态、地下水流向和所处的地质条件,采用网格布点法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污灌区和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生活污水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大面积垂直的块状污染,应以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方式布设监测点。地下水位下降的漏斗区,主要形成开采漏斗附近的侧向污染扩散,应在漏斗中心布设监控测点,必要时可穿过漏斗中心按十字形或放射状向外围布设监测线。透水性

8、好的强扩散区或年限已久的老污染源,污染范围可能较大,监测线可适当延长,反之,可只在污染源附近布点。,区域内的代表性泉、自流井、地下长河出口应布设监测点。为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补(给)排(泄)关系,可根据地下水流向在已设置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地表水体设置垂直于岸边线的地下水监测线。选定的监测点(井)应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一经确认不准任意变动。确需变动时,需征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重新进行审查确认。,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应选用取水层与监测目的层相一致、且是常年使用的民井、生产井为监测井。监测井一般不专门钻凿,只有在无合适民井、生产井可利用的重污染区才设置专门的监测井。,监测井应

9、符合以下要求 监测井井管应由坚固、耐腐蚀、对地下水水质无污染的材料制成。监测井的深度应根据监测目的、所处含水层类型及其埋深和厚度来确定,尽可能超过已知最大地下水埋深以下2m。监测井顶角斜度每百米井深不得超过2。监测井井管内径不宜小于0.1m。滤水段透水性能良好,向井内注入灌水段1m井管容积的水量,水位复原时间不超过10min,滤水材料应对地下水水质无污染。,监测井目的层与其它含水层之间止水良好,承压水监测井应分层止水,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含水层下的隔水层的底板。新凿监测井的终孔直径不宜小于0.25m,设计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段应安装滤水管,反滤层厚度不小于0.05m,成井后应进行抽水洗井。监测

10、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孔)口应高出地面0.51.0m,井(孔)口安装盖(保护帽),孔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井周围应有防护栏。监测水量监测井(或自流井)尽可能安装水量计量装置,泉水出口处设置测流装置。,水位监测井不得靠近地表水体,且必须修筑井台,井台应高出地面0.5m以上,用砖石浆砌,并用水泥沙浆护面。人工监测水位的监测井应加设井盖,井口必须设置固定点标志。在水位监测井附近选择适当建筑物建立水准标志。用以校核井口固定点高程。监测井应有较完整的地层岩性和井管结构资料,能满足进行常年连续各项监测工作的要求。,监测井的维护管理 应指派专人对监测井的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设施一经损坏,必须及时修复。每两年

11、测量监测井井深,当监测井内淤积物淤没滤水管或井内水深小于1m时,应及时清淤或换井。每5年对监测井进行一次透水灵敏度试验,当向井内注入灌水段1m井管容积的水量,水位复原时间超过15min时,应进行洗井。井口固定点标志和孔口保护帽等发生移位或损坏时,必须及时修复。对每个监测井建立基本情况表(见表2-1),监测井的撤销、变更情况应记入原监测井的基本情况表内,新换监测井应重新建立基本情况表。,四、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确定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原则 依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监测井使用功能,结合当地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达

12、到全面反映区域地下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和规律的目的。为反映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采样频次与时间尽可能与地表水相一致。,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枯水期采样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每月采样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的某一监测项目如果连续2年均低于控制标准值的五分之一,且在监测井附近确实无新增污染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的情况下,该项目可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进行监测。一旦监测结果大于控制标准值的五分之一,或在监测井附近有新的污染源或现有污染源新增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频次。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监测井采

13、样时间尽量相对集中,日期跨度不宜过大。遇到特殊的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时,应随时增加采样频次。,采样技术 采样前的准备 确定采样负责人采样负责人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采样负责人应了解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并了解采样监测井周围的情况,熟悉地下水采样方法、采样容器的洗涤和样品保存技术。当有现场监测项目和任务时,还应了解有关现场监测技术。制定采样计划采样计划应包括:采样目的、监测井位、监测项目、采样数量、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及分工、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需要现场监测的项目、安全保证等。,采样器材与现场监测仪器的准备采样器材主要是指采样器和水样容器。.采样器地

14、下水水质采样器分为自动式和人工式两类,自动式用电动泵进行采样,人工式可分活塞式与隔膜式,可按要求选用。地下水水质采样器应能在监测井中准确定位,并能取到足够量的代表性水样。采样器的材质和结构应符合水质采样器技术要求中的规定。,便携式地下水取样器图示,.水样容器的选择及清洗水样容器的选择原则a.容器不能引起新的沾污;b.容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某些待测组分;c.容器不应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d.能严密封口,且易于开启;e.容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现场监测仪器对水位、水量、水温、pH值、电导率、浑浊度、色、臭和味等现场监测项目,应在实验室内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安全运输到现场,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性能正

15、常。,采样方法 地下水水质监测通常采集瞬时水样。对需测水位的井水,在采样前应先测地下水位。从井中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抽汲水量不得少于井内水体积的2倍,采样深度应在地下水水面0.5m以下,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质。对封闭的生产井可在抽水时从泵房出水管放水阀处采样,采样前应将抽水管中存水放净。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样。采集不自喷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采样前,除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机物和细菌类监测项目外,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和水样容器23次。测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项目的水样,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

16、上部不留空隙。但对准备冷冻保存的样品则不能注满容器,否则冷冻之后,因水样体积膨胀使容器破裂。测定溶解氧的水样采集后应在现场固定,盖好瓶塞后需用水封口。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细菌类、放射性等项目的水样应分别单独采样。,各监测项目所需水样采集量见附录A,附录A中采样量已考虑重复分析和质量控制的需要,并留有余地。在水样采入或装入容器后,立即按附录A的要求加入保存剂。采集水样后,立即将水样容器瓶盖紧、密封,贴好标签,标签设计可以根据各站具体情况,一般应包括监测井号、采样日期和时间、监测项目、采样人等。用墨水笔在现场填写地下水采样记录表,字迹应端正、清晰,各栏内容填写齐全。采样结束

17、前,应核对采样计划、采样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漏采,应立即重采或补采。,采样记录地下水采样记录包括采样现场描述和现场测定项目记录两部分。,地下水采样质量保证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切实掌握地下水采样技术,熟知采样器具的使用和样品固定、保存、运输条件。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不应有影响采样质量的行为,如使用化妆品,在采样时、样品分装时及样品密封现场吸烟等。汽车应停放在监测点(井)下风向50m以外处。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监测项目加采现场平行样和现场空白样,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每次测试结束后,除必要的留存样品外,样品容器应及时清洗。各监测站应配置水质采样准备间,地下水水样容器和污染源水样容

18、器应分架存放,不得混用。地下水水样容器应按监测井号和测定项目,分类编号、固定专用。同一监测点(井)应有两人以上进行采样,注意采样安全,采样过程要相互监护,防止中毒及掉入井中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地下水现场监测凡能在现场测定的项目,均应在现场测定。现场监测项目包括水位、水量、水温、pH值、电导率、浑浊度、色、嗅和味、肉眼可见物等指标,同时还应测定气温、描述天气状况和近期降水情况。,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自记水位仪和电测水位仪应每季校准一次,地下水多参数自动监测仪每月校准一次,以及时消除系统误差。布卷尺、钢卷尺、测绳等水位测具每半年检定一次(检定量具为50m或100m的钢卷尺),其精度必须符合国家计

19、量检定规程允许的误差规定。水表、堰槽、流速仪、流量计等计量水量的仪器每年检定一次。水温计、气温计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2,最大误差不超过0.2,每年检定一次。pH计、电导率仪、浊度计和轻便式气象参数测定仪应每年检定一次。目视比浊法和目视比色法所用的比色管应成套。,样品运输 不得将现场测定后的剩余水样作为实验室分析样品送往实验室。水样装箱前应将水样容器内外盖盖紧,对装有水样的玻璃磨口瓶应用聚乙烯薄膜覆盖瓶口并用细绳将瓶塞与瓶颈系紧。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尽量装在同一箱内,与采样记录逐件核对,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或波纹纸板垫底和间隔防震。有盖的样品箱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

20、。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照射,气温异常偏高或偏低时还应采取适当保温措施。运输时应有押运人员,防止样品损坏或受沾污。,五样品管理,样品交接样品送达实验室后,由样品管理员接收。样品管理员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包括:样品包装、标志及外观是否完好。对照采样记录单检查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样品数量、形态等是否一致,核对保存剂加入情况。样品是否有损坏、污染。,当样品有异常,或对样品是否适合监测有疑问时,样品管理员应及时向送样人员或采样人员询问,样品管理员应记录有关说明及处理意见。样品管理员确定样品唯一性编号,将样品唯一性标识固定在样品容器上,进行样品登记,并由送样人员签字。样品管理员进行样品符合性检查、标

21、识和登记后,应尽快通知实验室分析人员领样。,样品标识 样品唯一性标识由样品唯一性编号和样品测试状态标识组成。各监测站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唯一性编号方法。唯一性编号中应包括样品类别、采样日期、监测井编号、样品序号、监测项目等信息。样品测试状态标识分“未测”、“在测”、“测毕”3种。样品初始测试状态“未测”标识由样品管理员标识。样品唯一性标识应明示在样品容器较醒目且不影响正常监测的位置。在实验室测试过程中由测试人员及时做好分样、移样的样品标识转移,并根据测试状态及时作好相应的标记。样品流转过程中,除样品唯一性标识需转移和样品测试状态需标识外,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更改样品唯一性编号。分析原始记录

22、应记录样品唯一性编号。,样品贮存 每个监测站应设样品贮存间,用于进站后测试前及留样样品的存放,两者需分区设置样品贮存间应置冷藏柜,以贮存对保存温度条件有要求的样品。必要时,样品贮存间应配置空调。样品贮存间应有防水、防盗和保密措施,以保证样品的安全。样品管理员负责保持样品贮存间清洁、通风、无腐蚀的环境,并对贮存环境条件加以维持和监控。地下水样品变化快、时效性强,监测后的样品均留样保存意义不大,但对于测试结果异常样品、应急监测和仲裁监测样品,应按样品保存条件要求保留适当时间。留样样品应有留样标识。,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确定原则 选择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以满足地下水质量

23、评价和保护的要求。根据本地区地下水功能用途,酌情增加某些选测项目。根据本地区污染源特征,选择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以反映本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污染状况。矿区或地球化学高背景区和饮水型地方病流行区,应增加反映地下水特种化学组分天然背景含量的监测项目。所选监测项目应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行业性监测技术规范、行业统一分析方法。随着本地区经济发展、监测条件的改善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可酌情增加某些监测项目。,六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监测项目 常规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总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铁

24、、锰、大肠菌群(十七种)选测项目:色、臭和味、浑浊度、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氢盐、石油类、细菌总数、硒、铍、钡、镍、六六六、滴滴涕、总放射性、总放射性、铅、铜、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十种),不同监测项目所使用容器的洗涤方法:,a磷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铬酸洗液洗1 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1次。b 铁、锰、铜、锌、钼、钴、汞、硒、镉、六价铬、铅、铍、钡、镍: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2次,1+3 HNO3荡洗1次,自来水洗3次,去离子水洗1次。c钾、钠、石油类: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2次,1+3 HNO3荡洗1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1次。d 其它项目: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1

25、次。,特殊项目选测.生活饮用水可根据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年)中规定的项目选取。.工业用水工业上用作冷却、冲洗和锅炉用水的地下水,可增测侵蚀性二氧化碳、磷酸盐、硅酸盐等项目。.城郊、农村地下水考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影响,可增加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及凯氏氮等项目。当地下水用作农田灌溉时,可按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规定,选取全盐量等项目。.北方盐碱区和沿海受潮汐影响的地区可增加电导率、溴化物和碘化物等监测项目。.矿泉水应增加水量、硒、锶、偏硅酸等反映矿泉水质量和特征的特种监测项目。,.水源性地方病流行地区应增加地方病成因物质监测项目。如:a、在地

26、甲病区,应增测碘化物;b、在大骨节病、克山病区,应增测硒、钼等监测项目;c、在肝癌、食道癌高发病区,应增测亚硝胺以及其他有关有机物、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地下水受污染地区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适当增加或减少有关监测项目。如:a、放射性污染区应增测总放射性及总放射性监测项目;b、对有机物污染地区,应根据有关标准增测相关有机污染物监测项目;c、对人为排放热量的热污染源影响区域,可增加溶解氧、水温等监测项目。.在区域水位下降漏斗中心地区、重要水源地、缺水地区的易疏干开采地段,应增测水位。,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选择原则优先选用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尚无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监测项目,可选用行业统一

27、分析方法或行业规范。采用经过验证的ISO、美国EPA和日本JIS方法体系等其它等效分析方法,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应能达到质控要求。采用经过验证的新方法,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不得低于常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实验室分析基础条件监测人员 监测人员技术要求地下水监测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地下水监测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凡承担地下水监测工作、报告监测数据者,必须参加持证上岗考核。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某项目)合格证者,方能报出(该项目)监测数据。,七

28、实验室分析及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环境条件要求.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相互有干扰的监测项目不在同一实验室内操作,测试区域应与办公场所分离。.监测过程中有废雾、废气产生的实验室和试验装置,应配置合适的排风系统,产生刺激性、腐蚀性、有毒气体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分析天平应设置专室,安装空调、窗帘,南方地区最好配置去湿机,做到避光、防震、防尘、防潮、防腐蚀性气体和避免空气对流,环境条件满足规定要求。.化学试剂贮藏室必须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风,固体试剂和酸类、有机类等液体试剂应隔离存放。.对监测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应妥善处理,确保符合环保、健康

29、、安全的要求。,实验室环境条件的监控.监测项目或监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有具体要求和限制时,应配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的设施。.当环境条件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时,必须停止监测。,实验用水一般分析实验用水电导率应小于3.0S/cm。特殊用水则按有关规定制备,检验合格后使用。应定期清洗盛水容器,防止容器沾污而影响实验用水的质量。实验器皿根据监测项目的需要,选用合适材质的器皿,必要时按监测项目固定专用,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晾干、防止灰尘玷污。化学试剂应采用符合分析方法所规定等级的化学试剂。配制一般试液,应采用不低于分析纯级的试剂。取用试剂时,应遵循“量用为出、只出不进”的原则

30、,取用后及时盖紧试剂瓶盖,分类保存,严格防止试剂被沾污。固体试剂不宜与液体试剂或试液混合贮存。经常检查试剂质量,一经发现变质、失效,应及时废弃。,监测仪器 根据监测项目和工作量的要求,合理配备地下水采样、现场监测、实验室测试,数据处理和维持环境条件所要求的所有仪器设备。用于采样、现场监测、实验室测试的仪器设备及其软件应能达到所需的准确度,并符合相应监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服役前)应经过检定/校准/检查,以证实能满足监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仪器设备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或校准。对在用仪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确保功能正常。对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仪器

31、,在两次检定之间应定期用核查标准(等精度标准器)进行期间核查。,试剂的配制和标准溶液的标定 根据使用情况适量配制试液。选用合适材质和容积的试剂瓶盛装,注意瓶塞的密合性。用工作基准试剂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时,所用溶剂应为GB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规定的二级以上纯水或优级纯(不得低于分析纯)溶剂。称样量不应小于0.1g,用检定合格的容量瓶定容。用工作基准试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验,分别各做四平行,取两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其扩展不确定度一般不应大于0.2%。试剂瓶上应贴有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和配制人。需避光试剂应用棕色试剂瓶

32、盛装并避光保存。试剂瓶中试液一经倒出,不得返回。保存于冰箱内的试液,取用时应将试剂瓶置于室温使其温度与室温平衡后再量取。,原始记录 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包括分析试剂配制记录、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校准曲线记录、各监测项目分析测试原始记录、内部质量控制记录等。地下水监测项目较多,分析方法各异,测试仪器亦各不相同,各地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各类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表式。分析原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在可能情况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使实验室分析工作在最接近原来条件下能够复现。记录信息包括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样品性状,采样时间和地点,分析方法依据,使用仪器名称和型号、编号,测定项目,分析时间,环境

33、条件,标准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校准曲线,取样体积,计量单位,仪器信号值,计算公式,测定结果,质控数据,测试分析人员、校对人员签名等。,记录要求 记录应使用墨水笔或签字笔填写,要求字迹端正、清晰。应在测试分析过程中及时、真实填写原始记录,不得凭追忆事后补填或抄填。对于记录表式中无内容可填的空白栏,应用“/”标记。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一横线(不得覆盖原有记录的可见程度),如需改正的记录内容较多,可用框线画出,在框边处添写“作废”两字,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上方。所有的改动处应有更改人签名或盖章。,对于测试分析过程中的特异情况和有必要说明的问题,应记录在备注栏内

34、或记录表边旁。记录测量数据时,根据计量器具的精度和仪器的刻度,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测试数据的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应符合有关误差理论的规定。数值修约按GB8170数字修约规则执行。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记录应转换成法定计量单位的表达,并记录换算公式。测试人员应根据标准方法、规范要求对原始记录作必要的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时,发现异常数据不可轻易剔除,应按数据统计规则进行判断和处理。,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一组监测数据中,个别数据明显偏离其所属样本的其余测定值,即为异常值。对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参照GB488385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进行。对同一样品的分析测试

35、结果.监测测试结果方差中异常值用科克伦(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方法;.实验室内重复或平行测定结果中的异常值用格拉布斯(Grubbs)法或狄克逊(Dixon)法;.检验多个实验室平均值中的异常值用格拉布斯(Grubbs)法。地下水监测中不同的时空分布出现的异常值,应从测点周围当时的具体情况(地质水文因素变化、气象、附近污染源情况等)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用统计检验方法来决定舍取。,有效数字及近似计算 有效数字用于表示测量数字的有效意义,指测量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由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其倒数第二位以上的数字应是可靠的(确定的),只有末位数字是可疑的(不确定的)。对有效数字的位数不能任意增删。由

36、有效数字构成的测定值必然是近似值,因此,测定值的运算应按近似计算规则进行。数字“0”,当它用于指小数点的位置、而与测量的准确度无关时,不是有效数字;当它用于表示与测量准确程度有关的数值大小时,即为有效数字。这与“0”在数值中的位置有关。第一个非零数字前的“0”不是有效数字。非零数字中的“0”是有效数字。小数中最后一个非零数字后的“0”是有效数字。以“0”结尾的整数,往往不易判断此“0”是否为有效数字,可根据测定值的准确程度,以指数形式表达。,一个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的正确记录和数值的正确计算。在记录测量值时,要同时考虑到计量器具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测量仪器本身的读数误差

37、。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有效位数可以记录到最小分度值,最多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估计值)。以实验室最常用的计量器具为例:用万分之一天平(最小分度值为0.1mg)进行称量时,有效数字可以记录到小数点后面第四位,如称取1.2235g,此时有效数字为五位;称取0.9254g,则为四位有效数字。用玻璃量器量取体积的有效数字位数是根据量器的容量允许差和读数误差来确定的。如单标线A级50ml容量瓶,准确容积为50.00ml;单标线A级10ml移液管,准确容积为10.00ml,有效数字均为四位;用分度移液管或滴定管,其读数的有效数字可达到其最小分度后一位,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分光光度计最小分度值为0.005,

38、因此,吸光度一般可记到小数点后第三位,且其有效数字位数最多只有三位。带有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分析仪器,往往根据计算机自身的设定打印或显示结果,可以有很多位数,但这并不增加仪器的精度和数字的有效位数。在一系列操作中,使用多种计量仪器时,有效数字以最少的一种计量仪器的位数表示。,表示精密度的有效数字根据分析方法和待测物的浓度不同,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当测定次数很多时,可取两位有效数字,且最多只取两位有效数字。分析结果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数位不能超过方法检出限的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数位。如方法的检出限为0.02mg/L,则分析结果报0.088mg/L就不合理,应报0.09mg/L。在数值计算中,当有效数字

39、位数确定之后,其余数字应按修约规则一律舍去。在数值计算中,某些倍数、分数、不连续物理量的数值,以及不经测量而完全根据理论计算或定义得到的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可视为无限。这类数值在计算中按需要几位就可以写几位。,近似计算规则加法和减法几个近似值相加减时,其和或差的有效数字决定于绝对误差最大的数值,即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自左起不超过参加计算的近似值中第一个出现的可疑数字。在小数的加减计算中,结果所保留的小数点后的位数与各近似值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小者相同。在运算过程中,各数值保留的位数可以比小数点后位数最小者多保留一位小数,计算结果则按数值修约规则处理。当两个很接近的近似数值相减时,其差的有效数字位数

40、会有很多损失。因此,如有可能,应把计算程序组织好,使尽量避免损失。,乘法和除法几个近似值相乘除时,所得积与商的有效数字位数决定于相对误差最大的近似值,即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要与近似值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在运算过程中,可先将各近似值修约至比有效数字位数最小者多保留一位,最后将计算结果按上述规则处理。乘方和开方近似值乘方或开方时,原近似值有几位有效数字,计算结果就可以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对数和反对数在近似值的对数计算中,所取对数的小数点后的位数(不包括首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求四个或四个以上准确度接近的数值的平均值时,其有效数字位数可增加一位。,校准曲线的制作校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

41、浓度或量与相应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某方法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截距和斜率,应符合标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一般情况相关系数(r)应0.999。,监测结果的表示方法监测结果的计量单位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浓度含量的表示地下水环境化学监测项目浓度含量以mg/L表示,浓度较低时,则以g/L表示。总碱度、总硬度用CaCO3mg/L表示。总放射性和总放射性含量以Bq/L表示。平行双样测定结果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时,则用其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各监测项目不同监测方法的分析结果,其有

42、效数字最多位数和小数点后最多位数列于附录B。当测定结果高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时,报实际测定结果值;当测定结果低于分析方法检出限时,报所使用方法的检出限值,并加标志位L。,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表示平行样的精密度用相对偏差表示。一组测量值的精密度常用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表示以加标回收率表示。根据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以相对误差表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地下水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前者是实验室内部对分析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后者是指由外部有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第三方或技术组织(如实验室认证管理机构、上级监测机构),通过发放考

43、核样品等方式,对各实验室报出合格分析结果的综合能力、数据的可比性和系统误差作出评价的过程。各实验室应采用各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与管理,并贯穿于监测活动的全过程。,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检验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的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包括空白值测定,分析方法检出限的估算,校准曲线的绘制及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干扰因素等试验。以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条件和特性。空白值测定检出限的估算 精密度检验 准确度检验干扰试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程序 对送入实验室的水样应首先核对采样单、样品编号、包装情况、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等。符合要求的样品方可开展分析。每批

44、水样分析时,应同时测定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样品,当空白值明显偏高,或两者差异较大时,应仔细检查原因,以消除空白值偏高的因素。校准曲线控制.用校准曲线定量时,必须检查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是否正常,必要时进行校准曲线斜率、截距的统计检验和校准曲线的精密度检验。.校准曲线斜率比较稳定的监测项目,在实验条件没有改变、样品分析与校准曲线制作不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应在样品分析的同时测定校准曲线上12个点(0.3倍和0.8倍测定上限),其测定结果与原校准曲线相应浓度点的相对偏差绝对值不得大于5%10%,否则需重新制作校准曲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冷原子吸收(荧光)测汞法等仪

45、器分析方法校准曲线的制作必须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精密度控制凡样品均匀能做平行双样的分析项目,每批水样分析时均须做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较小时,每批样品应至少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平行双样可采用密码或明码两种方式,地下水监测平行双样允许偏差见附录C。若测定的平行双样允许偏差符合附录C规定值,则最终结果以双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报出;若平行双样测试结果超出附录C的规定允许偏差时,在样品允许保存期内,再加测一次,取相对偏差符合附录C规定的两个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报出。,准确度控制地下水水质监测中,采用标准物质和样品同步测试的方法作为准确度控制手段,每批样品带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如果实验室自

46、行配制质控样,要注意与国家标准物质比对,并且不得使用与绘制校准曲线相同的标准溶液配制,必须另行配制。常规监测项目标准物质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见附录C。当标准物质或质控样测试结果超出了附录C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表明分析过程存在系统误差,本批分析结果准确度失控,应找出失控原因并加以排除后才能再行分析并报出结果。对于受污染的或样品性质复杂的地下水,也可采用测定加标回收率作为准确度控制手段。地下水各监测项目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见附录C。,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的审核地下水监测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执行三级审核制。第一级为采样或分析人员之间的相互校对,第二级为科室(或组)负责人的校核,第三级为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

47、人)的审核签发。第一级主要校对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仪器设备、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测试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校对人员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第二级主要校核监测报告和原始记录的一致性,报告内容完整性、数据准确性和结论正确性。第三级审核监测报告是否经过了校核,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符合性,监测结果的合理性和结论的正确性。第二、第三级校核、审核后,均应在监测报告上签名。,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主动、积极、有计划地参加由外部有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第三方或技术组织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以不断提高各实验室监测技术水平。国家、省、市环境监测站应制订并实施年度实验室间比对、质控考核计划,定期使用标准

48、物质或稳定的模拟地下水样对下级站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质控考核活动,判断各实验室间测定结果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利有关实验室及时查找原因,减少系统误差。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定期对下属监测站的质量保证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组织优质实验室和优秀监测人员的考评工作,并经常组织技术讲座、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活动,以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原始资料收集与整理各环境监测站应指派专人负责地下水监测原始资料的收集、核查和整理工作。收集、核查和整理的内容包括监测任务下达,监测井布设,样品采集、保存、运送过程,采样时的气象、水文、环境条件,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校准曲线的绘制,分析测试记录

49、及结果计算,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形成的原始记录。核查人员对各类原始资料信息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一旦发现可疑之处,应及时查明原因,由原记录人员予以纠正。当原因不明时,应如实向科室主任或监测报表(或报告)编制人说明情况,但不得任意修改或舍弃可疑数据。收集、核查、整理好的原始资料及时提交监测报表(或报告)编制人,作为编制监测报表(或报告)的唯一依据。整理好的原始资料与相应的监测报表(或报告)一起,须经科室主任校核、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审核后,方能上报监测报表(或报告)。将审核后的原始资料与相应的监测报表(或报告)副本一起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定期存档。,八资料整编,绘制监测点(井)位分布图监

50、测点(井)位分布图幅面为A3或A4,正上方为正北指向。底图应含河流、湖泊、水库,城镇,省、市、县界,经纬线等,应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每个监测点(井)旁应注明监测点(井)编号及监测点(井)名称。对某一监测点(井)如须详细表述周围地质构造、污染源分布等信息时可采用局部放大法。开发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地下水监测信息“传输处理综合发布共享”为一体的、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编码 原始数据计量单位 数据准确性 数据上报 系统目标,监测报表格式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表,监测点(井)位汇总,监测结果汇总,监测结果年度统计,Thank you!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