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第三节 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2,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一、相互作用的分类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四、空间扩散,3,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空间相互作用(spatial interaction)地表上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我们把这些交换称之为空间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城市空间
2、分布体系。,4,一、相互作用的分类,海格特(PHaggett)1972年提出一种分类:对流: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如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运输,邮件和包裹的输送及人口的移动等等。传导:是指各种各样的交易过程,其特点不是通过具体的物质流动来实现,而只是通过簿记程序来完成,表现为货币流。辐射:指信息的流动和创新(新思维、新技术)的扩散等。,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5,一、相互作用的分类,相互作用的进行,需要借助于各种媒介,其中交通通讯设施是主要的手段。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以及水路、管道等,是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工具;电话、电报、传真、卫星通讯等,是城市对外通讯联系的手段。如
3、果把相互作用赖以进行的各种网络和城市一起考虑,那么城市就是位于网络之中的节点(node)。交织在城市中的网络愈多,说明城市的易达性愈好,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也愈重要。,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6,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美国学者厄尔曼(ELUllman)认为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中介机会和可运输性。1互补性两地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即它们之中的一个有某种东西提供,而另一个对此种东西恰有需求,这时才能实现两地间的作用过程。厄尔曼称这种关系为互补性互补性侧重于两地间的贸易联系,互补性越大,两地间的流动量也越大。,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7,二、相互作用产生的
4、条件,2中介机会两地间的互补性,导致了货物、人口和信息的移动和流通。但是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当货物在A和B两地间输送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能够提供或消费货物的C地,从而产生所谓中介机会(intervening opportunities),引起货物运输原定起止点的替换。这时,即使A和B两地间存在互补性,相互作用也难以产生。中介机会改变原有空间相互作用格局的因素。中介机会起两种作用:地点上的置换;减少了长距离的相互作用,可以节省运输费用。,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8,3可运输性距离,影响运输时间的长短和运费。距离越长,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如果两地间的距离过长,克服距离过长的成本
5、超 过了可接受的程度,那么,即使两地间存在着某种互补性,相互作用也不会发生。,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9,评价:,厄尔曼提出空间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是在1956年,因而对物质流的讨论较多。比较而言,对货币流和信息流的探讨较少,由产业组织的演变对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也未提及。例如,货币的流动受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就较小。在通讯手段高度发达、全球金融网络业已形成的今天,国际金融业务可实行一天24h的运转。再如,跨国公司的发展已导致全球工厂的出现,这使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日益重要。在跨国公司的垄断下,货物的可运输性已不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空间相互作用的因素,而跨国公司以外的中介机会亦很难参与跨国公
6、司内部的贸易。,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10,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1、结节点、结节区域和城市等级体系结节点:城市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集中场所,通过各种运输通讯网络,使物质、人口、信息不断地从各地向城市流动,这种过程类似光线的聚焦作用,而城市就是各种网络中的聚焦点,或称结节点。结节区域:结节点连同其吸引区组成结节区域。城市等级体系:每一个结节区域的大小,取决于结节点提供的商品、服务及各种机会的数量和种类。一般地说,这与结节点的人口规模成正比。不同规模的结节点和结节区域组合起来,形成城市等级体系(the urban hierarchy),第一节 空间
7、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1,2城市吸引区边界的确定(1)格林的方法 格林(HLGreen)曾探讨了纽约与波士顿在新英格兰南部的相互影响。他根据五项指标:铁路通勤人员的流动方向报纸发行范围电话呼唤方向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地点银行负责人的办公地点分别测量了纽约与波土顿之间的平均边界,即在这一条边界上纽约与波士顿的影响相同,然后综合出一条纽约和波土顿之间的模式边界。,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2,新英格兰南部的节结地域,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铁路通勤人员的流动方向报纸发行范围电话呼唤方向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地点银行负责人的办公地点,13,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
8、用和空间扩散,实际上,情况更复杂些,由于各功能的吸引范围不同,在纽约与波士顿之间存在着一条中间分界带。在中间分界带内,纽约(或波士顿)某些功能的影响更强些,而某些功能的影响更弱些(图8-1),14,(2)康弗斯(PDConverse)“断裂点”(breaking point)。两个城市间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可以用下列公式求出:式中,dA为从断裂点到A城的距离;DAB为A和B两个城市间的距离;PB为较小城市B城的人口;PA为较大城市A城的人口。断裂点公式在实际运用中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因为城市人口规模不完全反映城市的实际吸引力。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出若干有代表性的指标来确定城市吸引区的边界
9、将更符合这个城市的实际情况。,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15,(3)赖利零售引力规律赖利(WJReilly)1931年根据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的理论,提出了“零售引力规律”,其公式为:式中,Ta和Tb为从一个中间城市被吸引到a城和b城的贸易额;da和db为a城和b城到那个中间城市的距离;Pa和Pb为a城和b城的人口。根据这个规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离它的距离成反比。,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16,2城市吸引区边界的确定,各种地理边界河流、山脉、海洋等等,都会有效地限制城市之间的相互
10、作用流,甚至限制同一系统内部的互相交流。如上海的黄浦江,其宽度达400800m,使得上海城市的发展长期偏居浦西一隅。如要开发浦东,就必须克服自然障碍物的影响。政治边界的影响。政治边界常常沿着地理分界线的走向。在各种政治边界中,国家的政治边界通常是影响相互作用的最大障碍。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区域集团的形成,在某些情况下,国家或地区边界的作用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7,3相互作用模式:(1)引力模式引力模式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的。该模式认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表示城市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 一般形式如下:
11、Iij为ij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Pi为第 i个城市的人口规模。Dij两个城市间的距离,b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WiWj为经验确定的权数。,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8,3相互作用模式:(1)引力模式 城市质量:一般用人口规模 在探讨大城市的移民问题时,用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考虑市场问题时,用城市的零售总额比人口规模更多地反映出城市对产品的需求量 更好的方法是,选取若干个相互独立又能反映城市实力的指标,采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构造出一个函数,用这个函数来表示城市的质量 引力模式中的距离一般用km表示。但随着各种现代化运输工具的发展,传统的距离概念正受到挑战。在交通便捷的地方,空间上的距
12、离被“缩短”了,因此也可以用时间、运输成本等特殊距离单位来衡量两地间的距离。,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9,3相互作用模式:(1)引力模式引力模式中的质量加权质量加权的基本原理,是要显示人口规模不能反映出的人口结构上的差异,因此,人口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受教育水平等因素都可以作为“权数”来考虑。但是,要加权,就将使引力模式变得复杂,计算困难。距离指数b理论上认为,b应等于10或20(即取平方),但经验研究显示,b值可以在0530的幅度内变化,其原因在于不同货物的可运输性不同,从而影响了距离指数的值。,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0,3相互作用模式:(2)潜力模式计算一个城市与
13、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内所有城市(包括它自身)的相互作用量时,那么,只需要应用引力模式分别求出这个城市与其它每一城市的相互作用量,然后再求和,就可以得到。总结成公式形式如下:上述公式即为潜力模式的公式。将上述公式两边同除以Pi,得到下式:这一公式意味着i城的相互作用总量表现为每人或每单位质量的相互作用量。,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1,3相互作用模式(2)潜力模式以上公式中如采用城市人口作为质量单位,计算出的潜力称为人口潜力,它表达了i城市与城市体系内所有其他城市相互作用可能性的强度。如果对城市系统内每一个城市分别计算出其潜力,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画出潜力等值线,从而绘出等人口潜力面。,第一节
14、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2,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图8-2对美国1940年的等人口潜力面,从图上可以看出,纽约的潜力最高,达550以上。以纽约为中心,人口潜力向西、南、北三面渐减。但在西海岸三大城市,即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附近,人口潜力又有所回升。总的趋势是,它与人口密度的分布大致相同。但人口潜力分布是在经济空间中反映了人的相互作用,因而对经济活动的区划决策更为重要。,23,四、空间扩散,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THagerstrand)于1953年在其论文“作为空间过程的创新扩散”中首次提出空间扩散的问题。,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4,1 空间扩散的基本概念(1)传染扩散
15、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作空间渐进的、连续的扩散过程,这一扩散过程同传染病通过与病人的接触传播开来近似,称之为传染扩散(Contagions Diffusion)。距离的摩擦阻力效应,事物的扩散随着距离的增大逐渐被削弱。采取传染扩散的例子很多,如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即为一例。又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征,向外扩散过程中波状现象特别明显,形成城市地域的圈层结构。,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5,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6,1 空间扩散的基本概念()等级扩散在现象的扩散中,地理距离并不总是起着非常强大的影响作用,社会等级、城市规模等级等有时也在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例如,价格
16、昂贵的耐用消费品的扩散就与收入等级有关,而某些新思想、新技术在城市中的传播亦往往跳跃紧邻的小城市,在距离较远但属同级规模的城市中首先被接受,然后向次一级的城市扩散。这种形式的扩散称之为等级扩散。等级扩散的产生,在于某些新事物在最初被接受时具有较高的“门槛”,从而妨碍了他们迅速的扩散,只能采取逐级向下扩散的过程(图8-5)。一般地说,等级扩散只产生与人文现象扩散的场合,自然现象的扩散不采取这种方式。,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7,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8,1 空间扩散的基本概念()重新区位扩散在传染扩散中,如果接收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原接收者的空间位移,我们称之为重新
17、区位扩散。典型的例子就是移民过程。,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9,2、影响空间扩散的因素()阻力作用大多数人在接受该项创新之前,需要一个劝说的过程,使人们了解、证实并能亲手操作这项新事物。新事物接收者的数量和时间分布成正态分布性,即在新事物传播的初期阶段,只有少数、富于革新、勇于承担风险的人才会接受,大多数人由于更强的阻抗心理,则采取旁观的态度。随后加入接收者的队伍的人逐步扩大。但当大到某个关键的接受者比率以后,往往会出现接收者的“赶浪潮”效应。由于“赶浪潮”效应出现爆炸事的增长。最后由与接收者的数量趋于饱和,传播的速度再次下降。,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30,2、影响空间扩散
18、的因素(2)障碍作用障碍在空间扩散中可以起重要的限制作用。障碍可以分自然障碍,如河流、湖泊、山脉、沙漠等,如语言、种族、宗教上的差异等;社会障碍,反映在阶级、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政治障碍,如民族性、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态度、个性等方面的精神障碍。一般地,现象的空间扩散会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从而表现为一条下降的连续曲线。,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31,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32,从表8-1中可以看到,上海报纸的扩散首先遵循着距离衰减规律。无论是在沪宁线上还是在沪杭、浙赣线上,上海报纸的万人拥有量都随距离增加而下降。但是这一下降趋势在沪宁线上的南京呈突降,说明报纸的发行遇到了障碍。其原因在于南京是一个特大城市,又是省会,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产生的集中场所,从而使上海在此地的影响显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报纸的传播在跨越南京这个可渗透性障碍后,并没有呈下降趋势,相反在马鞍山出现了上升势头。上海报纸在浙江的扩散与此类似(但与江苏相比,影响要小得多),在透过杭州这个可渗透性障碍后,在绍兴也出现了上升势头,然后出现衰减现象。,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