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必备.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54770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必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学生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必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学生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必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学生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必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学生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必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必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中国对外贸易考试必备.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本章要点: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沿革二、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体制改革的成效三、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必要性、主要内容四、对外贸易经营体制,引例-我国7月1日起废止外贸经营权审批制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张毅)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外贸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外贸法的有关规定,商务部日前制定发布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自今年7月1日起,取消对所有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制,个人履行法定程序后也可从事外贸经营。外贸经营权审批制是从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垄断经营制度到市场经济制度之间的过渡,政府对外贸经营权的控制,在

2、有外贸经营权和无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之间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将于2004年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新修订的外贸法,明确将外贸经营权的获得由许可改为登记制,并删除了关于经营资格条件的要求。这种登记是一种自动登记的方式,不对外贸经营者取得经营权构成任何障碍,只为政府的监管提供一定的信息基础。按照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企业只需填一张简单的登记表格,另外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如果是外商投资企业还需提供批准证书等文件,到备案登记机关即可在5个工作日内办妥登记手续。这种登记是一种自动的、为收集信息目的而进行的手续,不再是行政审批。,贸易权放开,经营主体多元化,如何保证外贸秩序的健康

3、发展呢?商务部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在放开贸易权的同时,规定备案登记的制度,使政府有关主管机关能够准确及时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实际信息,以维护贸易秩序,保障企业和国家的贸易利益。为了避免有些外贸经营者不履行应有的义务,从而为政府管理带来困难,新修订的外贸法将备案登记与海关的验放程序协调一致,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政府主管机关对外贸秩序的有效监管,也有利于整体外贸发展。外贸经营权放开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外贸体制是如何演变的?今后又将如何完善呢?,思 考,什么是对外贸易体制?,一、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沿革,对外贸易体制的概念,对外贸易体制,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

4、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是外贸战略与政策顺利实施的制度保证。,外贸体制分为国家宏观管理体制和外贸企业的微观经营体制两个方面,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民经济的其他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体制:计划市场外贸体制:统制开放,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贸易规范的新体制。,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演变,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1978),放权过渡时期(19791987),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1994年至入世前外贸体制改革的进展(1994入世),

5、入世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1978),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是适应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一成立,就建立了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形成了集中统一的以国营外贸专业公司为主体的对外贸易体制。1956年,为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各外贸公司统一经营的外贸体制,即对外贸易统制。把一切对外贸易活动置于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和具体管理之下,由国家控制和调节。外贸部既掌握全国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权,又占有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这种体制一直持续到1978年底。,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1978),总之,与产品

6、经济和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对外贸易统制的特点:国家垄断经营以行政命令统制对外贸易 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统一管理的外汇分配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外贸部,十几家专业外贸总公司,口岸及地方分公司,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1978),评价好处: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有利于将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弊端:(1)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

7、和积极性;(2)统得过死,阻碍了企业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3)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4)外贸发展缓慢。,放权让渡时期(19791987),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改革内容:下放外贸经营权,打破专业外贸公司独家经营的格局;下放商品经营权;开展工贸结合的试点;简化外贸计划内容;外贸专业公司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放权让渡时期(19791987),这一时期的重要改革措施:1984年1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1985年1月起,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使用50的留成外汇;198

8、4年1月,明确28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1984年9月,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报告。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主权。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放权让渡时期(19791987),这一时期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存在隔层:出口效益低、不同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差异极大;出口格局不合理;缺乏国际市场行情信息;缺乏来自进口的竞争。,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这是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阶段。国务院决定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

9、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是:(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工贸)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和相应的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2)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放宽外汇管制;(3)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各项承包指标成为最重要的指令性计划,适当减少国家统一经营的进出口商品,缩小进出口商品的指令性计划范围;(4)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进出口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5)深化改革外贸机构,中央减少直接管理企业的事务性工作,增强经济手段的调控能力。,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最终形成的条件下,从以

10、产品经济为基础、由中央财政统负盈亏为特征的外贸传统体制向以企业自负盈亏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过渡性体制。成效:首先,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其次,它有利于解决中国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的道路;再者,它促进了工贸结合,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弊端: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助长了局部利益的膨胀和不平等竞争的加剧;企业行为短期化;制度刚性。,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外贸易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是建立外

11、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机制,使外贸企业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联合统一对外的轨道。,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这一时期是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重点放在微观管理层的变革上。有两项特别重要的改革:(1)取消国家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按国际通行的做法由外贸企业综合运筹,自负盈亏;(2)改变按地方实行不同外汇比例留成的做法,实行按不同商品大类统一比例留成制度。此后,中国外贸经营基本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截止至1993年底,中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各类企业达8000多家。原有的宏观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

12、。国家提出按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国有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的试点工作,鼓励专业外贸公司实行进出口代理制,鼓励工贸结合,发展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从整体上促进全国外贸规模的发展。,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改革成效:有力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优化,制成品出口比率提高为78%;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有了根本改善。主要问题: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仍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承包额度不够科学;外汇分配制度仍存在缺陷;汇率调整还没到位。,1994年至入世前外贸体制改革的进展(1994年入世),这是对外贸易体

13、制改革的继续深化阶段。1994年,中国政府开始了以汇率并轨为核心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有:(1)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控作用;(2)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3)加快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4)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加透明度;(5)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重要事件:1、国务院决定,从 1994年1月1日起,实现双重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2、1994年对外贸易法颁布实施;3、1996年9月,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4、1996年我国在5个经济特区进行

14、生产企业外贸经营登记制试点;5、1996年9月经贸部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入世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使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入世”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特点是在WTO框架下的改革,使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既能符合国际贸易规范和市场经济要求,又能符合中国国情,使我国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广泛分享国际经济交流中的比较利益。,入世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主要改革措施:适应世贸组织的要求,健全与完善外贸法律法规(1)颁布新的“二反一保”三个条例;(2)发布并执行进出口货物管理条例;(3)货物进出口管

15、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持续改革出口退税机制,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深化改革外贸管理机构200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取消外贸部和国家经贸委,组建商务部。深化改革外贸管理体制降低了从事外贸经营的门槛;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入世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主要问题:政府对外贸的管理职能有待改革和健全 部分政策规定与WTO的要求不符外贸的结构尚存缺陷 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协调与服务机制不完善,入世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主要改革方向: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16、法律法规体系 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运用多种经济手段促进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深化企业制度改革,为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制度条件 完善外贸协调服务机制,总 结,改革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中央集权,塑造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企分开、权责分明,一直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1)外贸主体沿着“国家地方企业”的模式演进发展;(2)专业外贸公司由原来的行政机构附属物转变为中介服务组织,它们在外贸活动中逐步获得独立经济实体的地位,伴随着这种地位的转变,专业外贸公司的经营模式也由单一的计划收购改变为进出口代理;(3)外贸企业宏观结构由“合”到“分”,再由“分”走向“合”,以

17、放权、分权为改革过渡措施,最终将外贸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并且通过各种措施使外贸企业选择走国际化集团经营之路。,二、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体制改革的成效,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经营格局;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力;计划经济下的关税制度逐渐被打破,新的与国际贸易惯例相适应的关税制度逐步建立;外汇管理制度由计划管理转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三、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必要性,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 保证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对外贸易宏观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制管理,国际公

18、法,国内法,经济管理,对外贸易税收,汇率制度,进出口信贷,行政管理,主要有8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货物进出口分类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海关管理;外汇管理;原产地规则管理;进出口货物国营贸易及指定经营;进出口货物指定经营管理。,四、对外贸易经营体制,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进出口货物国营贸易管理制度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增加了国家可以对部分货物的进出口实行国营贸易的内容。进出口货物指定经营管理制度货物进口指定经营管理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对天然橡胶、木材、胶合板、羊毛、钢材、腈纶实行指定公司经营。,思考题:,对外贸易战略与对外贸易体制之间有何关系?我国外贸战略的演变与外贸体制的变化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