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说课稿3.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63960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说课稿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蜀道难》说课稿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蜀道难》说课稿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蜀道难》说课稿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蜀道难》说课稿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道难》说课稿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说课稿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蜀道难?说课稿3?蜀道难?说课稿说课内容:L教材分析2.教法选择3.教学流程4.板书教学设计设计一、教材分析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

2、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2.教学目标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根底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1 ).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2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3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要重视理解

3、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4 .课时安排:二课时二、教法选择1 .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2 .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维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正确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诵读一一赏析一一背诵的步骤。三、教学过程

4、:(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

5、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解说:此导语教学设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气氛,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二)回忆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李白(70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

6、,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心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7、“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三)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忧。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盘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8、,汪洋撑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乱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盘旋激荡,余韵悠长。(四)齐读第一段:1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1 .词义点拨:危:高。于:比。何:多么。当:挡。钩连:沟通相连。回:使动用法,使回转;盘旋。度:越过。2 .诗歌的语言受押韵

9、及平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应如何顺句。3 ,段落解读:(1) “噫吁哦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说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慨的强烈。“噫吁蹴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那么全诗主旨自明。2)诗的开篇如何表达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引导学生研究夸张表达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10、。先表达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表达;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表达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3)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表达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一一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说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4)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

11、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5) 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

12、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一一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衬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一一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

13、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竦、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五)分析体读第二段:1 .词语点拨:但:只。从:跟随。凋:使动用法,使凋谢。去:离。盈:满。倚:靠,O湍:急流。秫:拟声词。2 .段落解读:(1) “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气氛,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2)

14、“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一一“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3) “连峰去天不盈尺破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似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

15、、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假设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3 .再次朗读课文第二段。(六)分析体读第三段:1.词语点拨:夫:人。当:挡。匪:同非。朝,夕:互文见义。虽:虽然。长:深深。4 .段落解读:(1) “剑阁峥竦而崔嵬化为狼与豺。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说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

16、久居蜀地。(2) “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3)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假设有余音,以发人深思。(4)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的意图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17、。(解说:从现实的大背景出发,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作为诗人的敏锐的感悟力。同时也把锌市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背景下,让学生感悟人生,感悟历史。)4.再次朗读全文。(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解说: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设计是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并不是教师说给学生的。所以在此,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他们可能说的不好,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不好中,他体会悟到说好的技巧。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决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

18、引玉,做例如。)1.善用反复:资料:清人沈德潜的评论:“笔阵纵横,如虬飞蟆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讨论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明确: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蟆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慨,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

19、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缺乏而至于再,再叹之缺乏而至于三的感受。2 .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3 .夸张到极致的技巧: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4 .多样的诗歌意境

20、: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5 .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八)诗歌的主旨与情感: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

21、要义。(九)美读,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四、板书教学设计设计开篇:主旨句一见一叹高蜀道来历难行蜀道高峻二叹险景物凄清一一以“何时还起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照应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一一以“早还家结结尾:主旨句三见卡片3参考译文啊!何其高峻,何其峭险!蜀道之艰难,难于上青天!蚕丛与鱼凫,古蜀国的先王。开国的事迹久远渺茫茫。岁月漫漫又过去四万八千年,蜀道还未与秦地通人烟。惟有鸟飞的空中狭道,能从太白抵峨眉。山崩地裂,压死那迎亲的五壮士,方才修成栈道,与陡峭的山路相接。上有如云的顶峰,驾龙的日神也被挡回;下有湍急的河川,冲波倒流旋涡转。翱翔高飞的黄鹤尚不能越渡,攀缘敏捷的猿猴,更是一筹莫

22、展。迂曲盘桓的青泥岭,走一百步就有九道湾。伸手可触星辰,快快屏住呼吸,坐下抚胸长叹息。请问你,西方游历何时归?险道峭岩怎么能攀登!只看见,古树枝头鸟哀号,雌雄相随林间绕。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啼,悲声回荡空山响,愁难消。蜀道之艰难,难于上青天,听此话,顿时憔悴变容颜!绵延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远,倒挂的枯松,斜倚绝壁悬崖边。瀑布飞泻流涌,争相喧嚣,冲山崖、转巨石,万山如同雷鸣响。蜀道这般艰险,叹你远方人,为何来此地?剑门关高峻又险恶,一人把关,万人攻不破。守关人假设靠不住,即会变豺狼。酿成大灾祸。早晨躲猛虎,晚间避长蛇。虎蛇磨牙吸人血,杀人不计其数。锦官城中虽说能享乐,不如早回家。蜀道之艰难,难

23、于上青天!回身向西望,禁不住怅惘长叹。先说章法。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缺乏而至于再,再叹之缺乏而至于三的感受。再说气象。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

24、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顶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一一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

25、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破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殊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

26、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最后说说这首诗的基调。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