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7229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判断及意义,骨伤三科 丑建伟,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男:45.51012/L 女:3.551012/L 新生儿:671012/L增加:生理性: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增加:生理性,:,高原居住者病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血红蛋白(HB),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增加:生理性: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

2、血。,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 9/L 新生 儿:1520109/L 增加:生理性: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障、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红细胞压积(HCT),男:0.420.49L/L 女:0.370.43L/L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减少: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性粒细胞(N),

3、0.500.70(5070%)增加: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术后、烧伤。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中毒。淋巴细胞: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腮腺炎、结核、肝炎。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兵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中性粒细胞(N),减少: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照 射、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性疾病急

4、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嗜碱性粒细胞:见于速民型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单核细胞:临床意义不大。,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成人:0.0050.015 新生儿:0.020.06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型贫血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表示有疗效。减少:再障,红斑狼疮细胞检查(LE),阴性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到此种细胞。未找到狼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狼诊断,应进一步作相关的免疫学检查。,肾功,BUN(尿素氮)2.828.2U/L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占非

5、蛋白氮50%,经肾小球滤过排出。肾实质受损时,肾小球滤过滤率降低,使血中的浓度升高,因此尿素氮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增高:各种肾脏疾病,肾小球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或肾血管的损害。1.肾前性氮质血症(prerenal axotemia):由于肾血液灌注减少或尿素生成过多引起。后者见于高蛋白饮食、饥饿、发热、脓毒血症所致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2.以及胃肠出血后血液蛋白重吸收等。脱水、休克、心衰引起肾供血不3.足,4.使血浆尿素浓度升高。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浆肌酐浓度往往不伴随升高。,尿素氮,2.肾性氮质血症(renal azotemia):由于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等引

6、起。肾结核、肾积水的血浆尿素增高与肾组织破坏程度相关。3.肾后性氮质血症(postrenal azotemia):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尿流受阻引起的血尿素升高。如:尿路结石、泌尿生殖系的肿瘤、前列腺肥大、阻塞造成肾小管内压力升高,8.使管内尿素倒扩散入血液。血浆尿素浓度降低见于婴儿、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的正常人,一般无意义。,肌酐Cr,男:4480 umol/L 女:70115 umol/L 血浆肌酐浓度反映肾脏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尿路通畅性等肾功能。【临床意义】由于肌酐清除比尿素快,故血中肌酐含量增高出现在尿素增高之后,当肾小球受损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正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

7、能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才明显上升。因此测定血Cr作为肾功能指标之一并不比BUN敏感,但C,测定的优点是不受高蛋白饮食的影响,其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更优于BUN。,肌酐,血肌酐升高的程度与慢性肾衰竭呈正相关;肾衰竭代偿期,血肌酐178 u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肌酐浓度178-445umol/L;肾衰竭期,血肌酐显著升高,445umol/L。同时测定血CR和BUN临床意义更大。正常的BUN/Cr(mg/dl)为20:1.肾小球疾病时,血清BUN增高比Cr快,使比值增大;肾前因素引起的BUN滞留,因Cr不升高而使比例更高,达40:1;肾小管严重损害时其比例可低于10:1;尿路梗塞时

8、,BUN和Cr可同时按比例增高。,尿酸UA,参考范围(尿酸酶法):男150-440umol/L,女95-360umol/L。浓度升高:多见于痛风,核酸代谢增强的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治疗期等:肾功能受损的疾病尿酸值也增高。但因外因素的影响较多,故较少作为肾功能的指标。妊娠毒血症、高乳酸血症由于排泄结合位置的竟争作用,使血液尿酸值升高。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胰、贝类等可因外源性嘌呤增加而致尿酸值升高。,肝功,胆红素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系统中分解和破坏而形成的产物是胆红素的主要来源。血清中总胆红素由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

9、红素组成。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总胆红素(STB)定量试验尿胆红素定性试验【原理】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肾阈值(34.2umol/L)时,即可自尿中排出。,尿胆红素,【参考值】正常人尿中含微量胆红素(约为3.4 umol/L),定性为阴性。【临床意义】肝细胞性黄疸时尿内胆红素中度阻塞性黄疸时,尿内胆红素明显增加;溶血性黄疸时,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结合胆红素不添加,但非结合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故尿内胆红素定性试验为阴性。另外,碱中毒时胆红素分泌增加,尿中胆红素定性为阳性。,尿胆原检查,尿胆原检查【原理】在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过程中,有及少量的尿胆原逸入血液循环,从肾脏排出。【参考值】定

10、性:阴性或弱阳性应(阳性稀释度在1:20以下);定量:0.844.2 umol/24h尿【临床意义】尿胆原增高 见于: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尿中尿胆原增加;其他如高热、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尿量减少,尿胆原的含量可相对增加;顽固性便秘时从肠道排泄的粪胆原减少而自肠道回吸收的尿胆原的排出亦可增加。,血清氨基转移酶(ALT,AST)测定,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肾脏等组织中。AST有两种同工酶,从在于细胞浆中的ASTs和细胞线粒体中的ASTm,健康人主要是ASTs,当肝细胞大量坏死时ASTm升高。,血清氨基转移酶

11、,【参考值 比色法:ALT525卡门单位,AST828卡门单位 连续检测法(37):ALT1040U/L,AST1040U/L,ALT/AST 1【临床意义】I。肝脏疾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和AST均升高,可达上限的20-50倍,以ALT明显升高为主,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急性重症肝炎时,黄疸加重而转氨酶不升高或下降,称为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慢性肝炎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肝硬化时转氨酶升高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在肝硬化终末期可正常或下降;肝内外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炎、药物型肝炎、脂肪肝、肝癌,转氨酶轻度升高或为正常。,血清氨基转移酶,II。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

12、死以AST升高为主,发病后8-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日恢复正常。III。其他疾病 如心功能不全、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化学毒物和药物造成肝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测定,ALP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肾脏、小肠及胎盘中,血清中ALP主要来源于肝脏和成骨细胞,肝脏合成的ALP随胆汁排入小肠【参考值】成人40-110U/L(30),儿童250U/L【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加 见于生长期儿童及青少年、妇女妊娠中晚期,。,碱性磷酸酶(ALP),2、胆道阻塞 各种胆管阻塞性疾病时,ALP明显升高,与阻塞的程度、持续的时间成正比。3、黄疸的鉴别诊断 ALP和血清

13、胆红素、转氨酶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4、肝脏疾病 急、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胆汁性肝硬化等。5、肝胆系统以外的疾病 如佝偻病、成骨细胞瘤、骨折恢复期等。,.y-谷氨酰转酞酶(y-cT)测定,y-CT主要存在于肾脏、胰腺、肝脏、脾、前列腺等组织中,血清中的y-CT在肝脏中主要分布于毛细胆管和肝细胞浆中。【参考值】0-50U/L(37)【临床意义】(1)肝癌 原发或继发的肝癌,可高于参考值几倍至几十倍。,y-谷氨酰转酞酶,(2)肝道阻塞 可达正常的5-30倍,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3)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中等程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非活动期可正常,如持续升高,提示病情恶化

14、;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可明显升高。(4)其他疾病 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y-cT亦可轻度增加。,乳酸脱氢酶(LDH)测定,【参考值】连续监测法:104-245U/L 速率法(30):95-200U/L【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 阻塞性黄疸,肝癌。2、心肌梗死 在急性心梗时,发病12-24小时升高,48-72小时达高峰期,10天后恢复正常。3、其他疾病 骨骼肌损伤、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凝血,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出血、止血,是临床最常遇到的情况。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疾病的检查、各种抗凝药的正确应用和预后估计,都离不开对凝血状态的了解。凝血4项检查可以帮

15、助医生准确了解这些问题。,凝血四项包括,凝血四项包括(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其衍化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凝血酶时间(TT);(4)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 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凝血酶原

16、时间(PT),PT异常意义:1、延长:先天性因子 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 的抗体。2、缩短: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

17、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

18、膜手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1、正常参考值:24-36秒。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1、延长临床意义:(1)因子 和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

19、乙.因子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因子 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3)纤容活力增强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或抗体,SLE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2、缩短临床意义:(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

20、肾病综合征等。,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1、正常参考值:24g/L。2、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纤维蛋白原(FIB),临床

21、意义:1、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1)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

22、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凝血酶时间测定(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D-二聚体,D-二聚体的形成 当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D-二聚体测定,D-二聚

23、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中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2、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 深静脉血栓形成

24、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3、脑血管疾病 对80例脑血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处理,其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

25、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4、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 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院测定58例肝病患者,其中肝硬化和肝脏肿瘤患者明显高于急、慢性肝炎病人。在肝脏疾病患者中,D-二聚体增高提示患者体内纤溶增高,可能伴有一种隐匿性DIC过程,所以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是较有价值的试验指标。,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5、外科手术患者 对多例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

26、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增高水平明显。其中胸外科大手术高于其他手术,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因此,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6、溶栓治疗的监测 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血栓被迅速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明显增高。因此,在溶栓过程中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在产科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D-二聚体也升高。D-二聚体作为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的指标,将日益受到重视。,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是机体针对天然及变性或凝集的免疫

27、球蛋白Fc部分所产生的一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总称。因为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故称之为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为50%-70%左右,是诊断RA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骨侵蚀发生率高,预后不好。高滴度的IgA-RF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有关。,类风湿因子,RF除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外,尚可见于5%的正常老年人及下列其他多种疾病,如:(1)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皮肌炎、IgA肾病等。(2)感染性疾病 肝炎、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吸虫病。(3)非感染性疾病

28、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阳性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依据,但有些正常人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称为化验引起的假阳性,另外许多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如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肝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梅毒、皮肌炎等。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不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此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要综合判断。另外,类风湿因子滴度还可反应类风湿活动度,正常值1:20,大于它则为阳性,比值越大,活动度越高。临床上根据RF存在与否将关节炎分为RF阳性及RF阴性两大类。单靠RF阳性不能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

29、RF很少发生于类风湿关节炎以外的其他疾病。,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 O ASO),正常参考值:成人0200 IU/ml,儿童 250U。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ASO测定对于诊断A族链球菌感染很有价值,其存在及含量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A组链球菌感染后1周,ASO即开始升高,46周可达高峰,并能持续数月,当感染减退时,ASO值下降并在6个月内回到正常值,如果ASO滴度不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复发性感染或慢性感染。多次测定,抗体效价逐渐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抗体效价逐渐下降,说明病情缓解。

30、,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等ASO明显升高。少数肝炎、结缔组织病、结核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亦可使ASO增高。由于人们常与A族链球菌接触,正常人也存在低效价的抗体,通常ml,当效价200IU/ml时,才被认为有诊断价值。,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少于15-20%的健康人血清中的ASO含量高于200IU/ml。大多数新生儿的ASO含量高于其母亲,但在其出生后数周内ASO含量会急剧下降。学龄前儿童的ASO值通常低于100IU/ml,然后随年龄的增加ASO值增加,并在学龄期达到顶峰,成年后ASO值下降。除了急性阶段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

31、清中通常检测不到ASO值的升高。在肾病综合征和抗体缺乏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中仅有极低含量的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链“O”高并不一定患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因为:(1)抗“O”的抗原成分是链球菌体外产物,不能提示自身免疫反应;(2)抗“O”高的链球菌感染儿童中发生风湿热仅占0.5%;(3)约30正常儿童的抗“O”也增高;(4)少数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抗“O”也可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相反,抗链“O”不高也不能100%排除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因广泛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及检测因素等原因,我国风湿热患者中抗链“O”的阳性率仅36%50%。真正要诊断风湿热,只有测定抗

32、链球菌的菌体抗原(如抗 M 蛋白、抗瓣膜多糖和抗神经组织)的抗体。这些菌体抗原与DR4阳性患者的心瓣膜、脑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应,导致风湿热。这些菌体抗原具有“致风湿源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因此,抗“O”增高只能说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但不一定会患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需要同时检测抗链球菌的菌体抗原并结合临床表现等。,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

33、/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血糖,孕妇血糖正常值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

34、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低血糖,低血糖诊断标准为男:Glu50mg/dl(2.78mmol/L),女:Glu45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肾上腺素对糖代谢的影响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拮抗。它促进糖元分解及酵解,故增加血糖及血中乳酸,这是由于肾上腺素活化肝脏与肌肉中的磷酸化酶所致。,低血糖的原因,低血糖的原因1.降糖药物过

35、度: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病人或新近饮酒者,即在治疗期间,患者原血糖较高,经用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后在短时间内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测血糖仍在正常范围。糖尿病初期及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尤为明显。2.严重饥饿:长期不给予摄食。,低血糖危害,危害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低血糖的预防,低血糖的预防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不可随便增加药量;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运动量恒定;常测血糖;随身带糖果以备用。,低血糖的治疗,低血糖的治疗(一).纠正低血糖(二).病因治疗(三)用药

36、原则 1.轻者口服糖水或糖果。2.严重及持久的低血糖需继以5-10%葡萄糖500-1000ml滴注几天。静注葡萄糖困难时,可给予高糖素肌注。3.特发性低血糖应予精神治疗和体育锻炼,调节饮食,适当提高蛋白质和脂肪量,减少糖食。,高血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7.8mmol/L。就称为高血糖,注意:高血糖不是一个疾病诊断标准,而是一项检测结果的判定,高血糖不等同糖尿病。,高血糖的预防,高血糖的预防 不可任意停药;按医护人员及营养师的指示进食;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

37、检查血糖值;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如有恶心,呕吐或发烧时,不可任意停药,应立即求医诊治;找出高血糖发生之原因,避免下次再发生。,高血糖引起血管病变,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病变,使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治疗不及时会促使微血管病变的加重和发展,使患者致盲、致残。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使患者身受病痛折磨。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血 清 钾,血 清 钾【参考值】3.5

38、。需要注意的是如血清标本溶血可造成血钾假性升高。【临床意义】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钾含量不足;丢失过多,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胰岛素和葡萄糖同时使用造成血清钾进入细胞内。,血清钾,2.高钾血症(血清钾5.3mmol/L)摄入过多,如补钾时过多过快;排泄困难,如肾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大量使用潴留钾的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如溶血、大面积烧伤和组织挤,血清钾,低于30 mmolL 时,可能会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或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高于58 mmolL(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

39、的高钾)时,应借助其他试验查找高钾原因,并考虑是否有肾小球疾病;高于75 mmolL(也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时,与心律失常有关,故必须给以合适治疗。,血清钠,血清钠【参考值】目前广泛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参考值为135145mmol/L。【临床意义】1.低钠血症(血清钠135mmol/L)(1)摄入不足 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钠含量不足。(2)丢失过多消化道失钠,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肾性失钠,如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体表失钠,烧伤、大量出汗后仅补水未补钠。,血清钠,高钠血症(血清钠145mmol/L)(1)摄入水分不足造成血液浓

40、缩。(2)肾性失水 如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和山梨醇脱水)、肾小管尿液浓缩功能障碍。(3)体表失水 如大量出汗。(4)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 如长期使用ACTH和糖皮质激素。,血清钠,等于或低于115 mmolL 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和厌食;在110 mmolL 时,病人极易发生抽搐、伴昏迷,故在测定值降至115 mmolL 时,应尽快确定其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低于133 mmolL 时,应考虑多种可能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等;高于150 mmolL 时,应认真考虑多种可能引起高钠的原因。,血清氯,血清氯【参考值】目前广泛采用电极法,参

41、考值为96108mmol/L。【临床意义】1、低氯血症(血清氯108mmol/L)临床意义较小,除高钠血症原因外,还见于低蛋白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血清总钙,血清总钙【参考值】2.252.58mmol/L(911mg/dl)。【临床意义】1.低钙血症(血清钙2.58mmol/L或11mg/dl)摄入过多;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服用维生素D过多;骨病及某些肿瘤。,血清总钙,低于175 mmolL 时,可引起手足抽搐,肌强直等严重情况,故应根据白蛋白浓度情况立即采取治疗措施;高于275 mmolL 时,应及时确定血钙升高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所以要作其它试验,予以证实或排除;高于33

42、7 mmolL 时,可引起中毒而出现高血钙性昏迷,故应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血清无机磷,血清无机磷【参考值】0.971.61mmol/L(35mg/dl)。血清无机磷的含量与血清钙含量的乘积为一常数(40,当两者单位均为mg/dl时)。【临床意义】1.低磷血症(血清磷1.61mmol/L或5mg/dl)甲旁减;肾衰酸中毒;维生素D过多;多发性骨髓瘤和骨折愈合期。,血清无机磷,等于或低于048 mmolL 时,往往与溶血性贫血有关,应考虑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低于081 mmolL,且有高血钙情况时,支持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高于162 mmolL 时应考虑无机磷可能升高的多种原因,尤其应考

43、虑是否有肾功能不全。,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总铁结合力【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男性5077mol/L,女性5477mol/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 新生儿降低,女青年和孕妇增高。2.病理性变化降低: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血清总铁结合力,等于或低于80molL 时,多与缺铁性贫血有关,但作此诊断前,还需证明R B C 为小细胞低血色素性且伴有TIBC 的升高。如果TIBC 升高不明显,则血清转铁蛋白降低也有利于此种诊断;等于或高于394molL

44、时,可涉及多种疾病,如血红蛋白沉着病,由海洋性贫血、V B6 缺乏性贫血等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性贫血、急性肝损伤等。因此应作多种相应的试验以求确诊,并进行治疗;高于716molL 时必须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漏出液和渗出液,人体的胸腔、腹腔关节腔等统称为浆膜腔。正常情况下腔内含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病理情况时腔内液体增多,发生积液,称为浆膜腔积液。按积液的性质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漏出液,漏出液是非炎性积液,是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性贫血;血管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心功能不全;淋巴管梗阻,如丝虫病肿瘤压迫等。渗出液是炎性积液,常见于细菌感染。漏出液外观多为

45、淡黄色、稀薄、透明状。漏出液颜色不一,多混浊。漏出液比重常小于1018,漏出液一般不会自行凝结。粘蛋白试验(李氏试验)为阴性。非炎性的漏出液中细胞数量少,常少于300个l。漏出液为非炎症因素所致。,渗出液,渗出液外观多为深黄色浑浊、血性、脓性;比重常大于1020。渗出液由于含有纤维蛋白原和组织、细胞破坏放出的凝血活酶,易凝结。粘蛋白定性检查,浆膜上皮细胞在炎性反应刺激下使粘蛋白分泌增加,所以渗出液中粘蛋白试验为阳性。显微镜检查,炎性的渗出液中细胞数量多,常大于500个1。渗出液多为炎症性因素所致。漏出液多为单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血沉,血沉又称红细胞沉降率,它的快慢与血浆粘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

46、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参考范围(魏氏法)男性为015mm/1小时,女性为020mm/1小时。生理因素加快: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致血沉增快。,血沉,血沉病理增快:各种炎症(急、慢性炎症,如结核、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等)。组织损伤和坏死,也可短期增加。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恶性程度高、增长迅速的肿瘤更明显。多种高球蛋白血症均可见血沉增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病、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慢性肾炎等。在贫血、高胆固醇血症时也可出现血沉增快。因而,血沉增快,病因复杂,无特异

47、性,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血沉,血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A、观察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在诊断上亦作为参考。B、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等的鉴别。都是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C、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快非常显著,血沉可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血沉,血沉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经常做的一项检查。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血沉增快。因此,血沉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的一项实验室指标。患者病情恢复时,血沉可以下降。但是

48、临床观察说明,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关节疼痛、肿胀及晨僵等症状和体征改善的同时,血沉可以下降(不一定降至正常),但另有部分患者尽管临床上关节症状已完全消失,而血沉仍不降,并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各个患者不同的临床情况、不同的并发症及不同的药物治疗等因素都有关,既不能简单说血沉增快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一定处于活动期,也不能说血沉不快的患者绝对没有病情活动。,血沉,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影响血沉的因素血沉就是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静止状态下每小时下降的速度。正常人的血沉每小时12毫米左右,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之间的血沉的快慢无明显的差异,只是小儿的血沉较慢些,成年男性和妊娠妇女血沉稍快些。但在患有某些疾病时,血沉可发生明显变化。凡能引起体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或患有某些疾病时,都可引起血沉的变化。如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各种感染等,都会使血沉增快。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血沉的变化,所以临床诊断某种疾病时,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需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体检,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