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73537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age 2,教学内容,国外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Page 3,第一节 国外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一、幼儿教育理论的孕育阶段(远古17世纪初期)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他是第一个论及幼儿教育重要性的人。他认为,对儿童教育越早越好,甚至主张胎教。他说:“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柏拉图也是第一个提出幼儿社会教育主张的人。他认为,哲学家、军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子女(不包括奴

2、隶的子女),从出生到3岁,应在国家特设的养育院生活,由经过挑选的乳母养育;3 6岁就到附设在神庙的儿童场所接受保姆的监护。柏拉图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幼儿教育措施,主张对孩子实施音乐、文学、故事、体育、游戏等方面的教育。因为体育能使人变得强壮和勇敢,音乐能使人变得温柔,好故事能培养人的美德,游戏符合儿童的天性;主张教育要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中,也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主张。他第一次提出年龄分期问题,并指出了每个年龄段的教育重点。他认为,05 岁,应让幼儿多从事游戏活动,教育应以发展幼儿的身体为主,而不能强求孩子学习或工作。57 岁,教育应转为以习惯

3、的培养为主,应让孩子尽量呆在家里,不与奴隶接触,以免沾染不良的习气。另外,还要求教育孩子以正当的快乐作为自身的快乐,学会节制。孩子在这一年龄段可以学习课业,但主要是旁听所学的科目,负担不能过重。总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吸收总结了当时社会的幼儿教育经验,为积累古希腊时期的幼儿教育经验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幼儿教育主张,是其政治理想的一部分,自然有其阶级的偏见。,Page 4,二、幼儿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17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在文艺复兴后,夸美纽斯、洛克、卢梭、欧文等人,均对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母育学

4、校”是该书中的第十二章。夸美纽斯在该章中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他认为,每个家庭都是一所母育学校,孩子的母亲是最主要的教师。母育学校应为孩子的体力、道德和智慧的发展奠定基础。应当把一个人一生中所需的一切知识的种子都播植到孩子的身上。夸美纽斯还为母育学校制定了一套教育计划,编写了世界图解的幼儿教材。具体而论,他主张:在体育方向,让孩子愉快并有规律地生活,给孩子活动的自由;在德育方向,让孩子学习有关德行的初步知识,并养成好的习惯,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在智育方向,认为智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训练孩子的感觉;在劳动方面,要求训练孩子从事最基本的手工艺劳动。夸美纽斯总结了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幼

5、儿教育经验,第一次以家庭为背景,较系统地探讨了幼儿教育的规律,为世界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洛克(16321704)在教育漫话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儿童的各种需要、行为表现及生理特征,进而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他还根据培根的“经验论”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观念,人生来就如一块白板,理性和知识都从经验中来。他的这一观点,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但忽视了儿童的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没有意识到环境教育、遗传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卢梭(17121778)在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对封建的旧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

6、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好的,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父母应教养孩子,努力提高孩子的体质,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发展孩子的感觉和语言。他还首次详细地论述了“发现法”,主张对孩子进行直观教学,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然成长。卢梭确立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一方面唤起了人们对儿童天性的注意和尊重,另一方面,也始开儿童中心主义或放任教育之先河。,欧文(17711858)在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等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独到的幼儿教育思想。他从空想社会主义理念出发,非常重视人的性格形成,认为人的性格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一般贫民没有条件和能力教育孩子,因此,应把这些

7、贫民的子女送到协作社或新村接受公共教育。他主张用科学代替宗教和迷信,让儿童学会辨别真伪、吸收真正的知识。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待幼儿,用实物和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与孩子开展热烈的交谈,以便使孩子能学到一般课程的初步知识。欧文组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其办园方式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幼儿公共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Page 5,三、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今),福禄倍尔(17821852)在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法、母亲与儿歌、幼儿园书信集等著作中倡导自由教育。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出生时善的本质已处于萌芽状态。人的发展就是这种内在的完善本质的发

8、展,教育可以助长这种发展。认为一切真正的发展,所有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自导的、帮助儿童内部发展的过程。他建立了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完整的课程。主张幼儿园发展儿童的感觉器官,扩大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培养幼儿过集体生活和自我料理的习惯,授给幼儿能了解的道德要素,主张用直观和游戏的方法教育幼儿。认为教育方法有三种,即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发展;在游戏中发展;充分利用恩物,在操作恩物中发展。,蒙台梭利(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之后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等。蒙台梭利认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生物的目的,即

9、帮助个人自然发展;二是社会的目的,即使个人适应并利用环境。教育要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确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即有规律、秩序、美观、适用,对儿童有吸引力的设备和用具,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能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和教具,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能让儿童独立活动,自由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蒙台梭利像(左一),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比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少了些宗教色彩,多了些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且吸收了近代教育学的部分进步观点,因而其更具科学性。,Page 6,杜威(18591952)是 20 世纪对幼儿教育理论影响极大的教育家。他的

10、著作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尽管杜威没有专门论及幼儿教育和从事幼儿教育实践,但他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成了 20 世纪早中期幼儿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杜威宣扬“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自然生长,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的生活过程。他主张将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杜威看到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大作用,主张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他过分信任和夸大了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皮亚杰(18961980)是发生认识论的创

11、始人,也是现代世界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依他的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儿童是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相互交往中学习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认为动作是主客体的桥梁,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强调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认为智力是积极主动的结构,认识发展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儿童智力的发展过程,是其认知结构,即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地建构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受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四因素的影响。平衡即认知结构保持稳定的内在倾向。皮亚杰的这一完整的富有辨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发生认识论理论,为现代幼儿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他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思维发展的工具,描绘了个

12、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认知发展的路线。皮亚杰在其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道德判断等著作中,还深入探讨了儿童的语言和道德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使人们对儿童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age 7,维果斯基(18961934)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其著作包括思维和语言、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学龄期教学与智力发展问题等。维果斯基对心理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心理从低级的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心理机能转化的标志包括随意性机能、抽象性机能、以词或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因素方面,他

13、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活动说、中介说和内化说。维果斯基还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现有发展水平是儿童独立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代表的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解决的任务代表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引导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学习因成熟和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应建立在正在形成的心理机能之上,走在心理机能成熟的前面。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类整体与个体心理发挥的本质、标志、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他的教学心理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是现代流行的“

14、支架教学”观的渊源和理论基础。,Page 8,三种幼儿教育理论流派,1适宜发展性教育思潮 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适宜;其二,教育要与每一儿童的个人特点相适宜。“DAP”是美国最大的群众性幼儿教育学术团体之一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Young Children,简称 NAEYC)于1987年针对当时美国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过分强调早期正规的学习、忽视儿童的游戏和童年快乐等问题而提出。该概念非常强调儿童作为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性和主体性。2瑞吉欧幼儿教育(Reggio Emilia Program)瑞吉欧幼

15、儿教育主要有如下七方面的特点:第一,社会和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第二,学校管理风格是民主与合作;第三,实行弹性计划和项目教学(也称方案教学);第四,一百种语言是儿童学习和表达的手段;第五,教师通过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而成长;第六,开放的环境是学校的第三位教师;第七,不追求独特性和模式化。3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和多彩光谱方案(Project Spectrum)加德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运用主观因素分析法,认为智力是多种多样的;每一智力都有独特的符号系统和脑部定位;每人都有多种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

16、智力,这些智力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可以确定的智力有七种: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当然,人的智能还远不止这些,1998年,他还提出了第八种智力自然认知的智力。七种智力人人都有,只是各种智力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如果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加上个人努力,可以使每人的七种智力都到达很高的水平;人的智力应表现在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智力和智力行为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Page 9,第二节 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一、幼儿教育理论的孕育阶段(远古1840)在这一阶段,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散见在哲学、政治

17、学、医学、教育学和蒙学等著述中。内容极其丰富,主要涉及胎教、常规与道德教育、知识与识字教育、儿童心理与环境作用等方面。在这一时期,幼儿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思想基本上以家庭为背景,属幼儿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其中以颜之推、王守仁和王廷相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南北朝的著名学者颜之推(约531595)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认为小孩年龄小,思想专一,记忆力强,而长大以后注意力分散,记忆效果较差,因此主张对小孩早施教。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十分赞成“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俗谚,也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主

18、张择邻而居。颜之推还主张父母对子女必须做到“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他认为,父母对子女应一视同仁,不能偏爱。颜之推的这些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其参考价值。明代哲学家王守仁(14721528)在其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指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风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王守仁的这一思想至今仍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王廷相(14741544)指出,必须注意儿童早期的道

19、德教育,教育应以正面引导为主。他说:“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壮大者已成驳僻之习,虽以正导,以先入之见为然,将固结而不可解矣,夫安能变之正。故养正当于蒙。”他还认为,儿童应在与外界物体接触的过程中学习,否则就会孤陋寡闻。王廷相的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儿童先入为主的心理特征和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Page 10,二、幼儿教育理论的萌芽与产生阶段(18401949),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在大同书中指出,大同世界的儿童应实行公教公养。儿童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妇女一旦受孕,就应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以“端人生之本”。孩子生下之后,应注意科学护理,应让孩子在育婴院中接受早期教育。

20、康有为对人本院和育婴院的环境、建筑、设备、医务、教育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是我国第一个倡导幼儿公育的思想家。,张之洞(18371909)在劝学篇中详细论述了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由他和张百熙、荣庆于 1903 年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即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化的反映。他指出,无论任何学堂(包括蒙养院),“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 瀹 其知识,练其艺能。”张之洞厘定了中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第一次确定了蒙养院在学制中的地位。尽管他的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充满矛盾,但他毕竟使我国的幼儿教育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张之洞,Page

21、11,鲁迅(18811936)在随感录二十五、二十四孝图、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等著作中,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主张尊重和培养儿童的个性,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他认为,封建制度下的家长,要么只管生,不管教;要么不把孩子当人,用迷信和旧礼教摧残孩子,使孩子失去童心和个性。他倡导尊重孩子个性的新教育,主张培养孩子健康、活泼和独立自主的性格。鲁迅对旧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批判,对新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倡导,为我国近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变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陶行知(18911946)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等文中,阐述了他的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幼

22、儿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观。陶行知执著地主张幼稚教育应面向工厂和农村,为广大的劳苦大众服务。他针对当时幼稚园的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提出要建立中国的、省钱的和平民的幼稚园。他还主张教学做合一,解放儿童的手、口、脑、眼、时间和空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是我国平民幼稚教育理论的首创者和实践的开拓者,他第一次提出幼儿教育要培养幼儿的生活力,主张教学做合一。他的“艺友制”幼师培养方式也为我国近代幼师培训打开了新的思路。,Page 12,蔡元培(18681940)在贫儿院与穷人教育的关系、美育实施的方法、新教育与旧教育的歧点等文论中,阐述了他的“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观、幼儿公育思想以

23、及幼儿美育的实施意见。他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儿童自由发展;幼儿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依次在胎教院、育婴院和幼稚园中进行公育;胎教为美育的起点,三级幼儿教养机构应环境优美,以优美的环境熏陶孩子,以优秀的艺术作品教育孩子。蔡元培的幼儿教育观尽管在当时有些不切实际,但对我国近代幼儿个性教育、幼儿公育和美育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张雪门(18911973)在幼稚教育新论、新幼稚教育等著作中,提出了他的改造民族幼稚教育的主张和行为课程论。他认为,幼稚教育有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国民族为争中国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

24、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认为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是幼儿生活中有价值的选品,随时代而变迁。早在1929年,他就在幼稚园的研究中指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虽然直到1966年,张雪门才正式提出“行为课程”的概念,但他早期对幼稚园课程的定义即已指出行为课程的内涵:让幼儿在幼稚园生活实践中学习。张雪门认为课程和教材都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选择教材的标准为:第一,教材必须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第二,合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第三,合乎儿童目前

25、生长阶段的需要;第四,合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幼稚园的课程应具有整个的、直接的,偏重个体发育的特点。张雪门的这种重视幼儿经验和活动,注重儿童活动中学习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Page 13,陈鹤琴(18921982)的著作主要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发展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等。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极其丰富。,首先,他主张幼儿教育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讲科学。他从1920年起,以自己的孩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幼儿的心理特征,从而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科学化进程,为我国建立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次,他深入地探讨了儿童游戏的意义、特征、种类、游戏与年龄的关系、游戏材料等一系列的问题

26、。认为游戏能锻炼孩子身体,缓解紧张情绪,体现活动愉悦,展开儿童的想象;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事半功倍。幼儿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可以说,他是我国第一个详细论述儿童游戏的教育家,为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后,他批判地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的国情,创立了“活教育”理论,成为我国幼儿课程论的奠基人。幼稚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和大社会为中心。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应注意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的有机发展,即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和语文活动要统整安排。课程实施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他提出幼

27、儿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和具体的编制法。十大原则包括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儿童性、连续发展性、现实性、适合性、教育性、陶冶性、言语性。具体编法是直进法、圆周法和混合法。他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是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论,对我国近代幼稚园的课程建设和近十多年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鹤琴与幼儿教育,Page 14,张宗麟(18991976)主要著作有:幼稚教育概论、调查浙江幼稚教育后的感想、幼稚园?等。张宗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任职期间,做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为我国幼儿教育中国化和科学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开创了我国幼儿教育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先河。他分析了当时世

28、界上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史和新趋势,概括得出幼稚园课程大致分为音乐、游戏、故事、图画、自然、识数等。他认为,幼稚园课程,应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课程的内容,应来源于儿童的自发活动,来源于儿童与自然界和人事界接触的经验,也来源于人类流传下来的经验。结论:在这一时期,幼儿社会教育理论产生并得到了初步发展。幼儿教育理论以尊重幼儿、重视幼儿个性的培养和强调幼儿在生活、游戏、活动中学习为特征,是一种个性化的幼儿教育理论。,Page 15,三、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它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阶段一:1949年至1957年

29、 我国借鉴苏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接管、改造旧中国的幼儿教育,发展新的幼儿教育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初步确定了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性质、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从而建立起了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幼儿教育体系。阶段二:1958年至1976年 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运动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使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大起大落,直至处于崩溃的边缘。初步建立起来的幼儿教育理论,遭到了错误的批判或歪曲,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口号,以及成人化、教条化的非科学的思想。阶段三:1977年至今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幼儿

30、教育实践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国家重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文件;幼儿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至2004年,全国36岁幼儿的入园率达40.8%;幼儿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幼儿保教渐趋科学。而幼儿教育理论,在借国外现代的幼儿教育理论、总结我国历史上的幼儿教育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始恢复和发展。,Page 16,其一,幼儿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纷纷成立。自1978年中央教科所开设“幼儿教育研究室”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区、县四级幼儿教育研究机构网。自1979年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以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成立了幼儿教育研究会。我国还成立了各级幼儿家庭教育

31、研究会、幼儿心理研究会、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研究分会等学术团体。全国许多高等师范学校都成立了幼儿教育研究室或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招收幼儿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其二,幼儿教育书刊丰富多彩。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一份幼儿教育方面的报刊。1987年,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与长沙师范合办学前教育研究,从而使我国有了第一份幼儿教育理论刊物。十多年来,我国出版了大量的幼儿教育书籍:翻译出版了日、美、法、苏、瑞士等国的幼儿教育著作;整理出版了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教育家的论著。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恢复、发展做了理论奠基和资料准备的工作。从80年代末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

32、又陆续出版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等高等师范学校学前专业的教科书及参考资料,这是我国幼儿教育理论成果的一次大总结。其三,幼儿教育研究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既有对幼儿生理、心理的研究,又有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既有综合教育的研究,又有分科教学的研究;既有对幼儿园教育的研究,又有对幼儿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研究。参加研究的人员,既有幼儿教育界的理论工作者,又有活跃在幼儿教育第一线的保教人员及行政领导。从课题的级别分析,既有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又有省级、县级,甚至各幼儿园自定的研究项目。,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

33、育科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Page 17,评价,我国形成了一股研究幼儿教育的热潮。综观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我国幼儿教育理论发展的道路极为坎坷,甚至出现过中断、倒退的局面。在1940年以前漫长的古代社会,我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幼儿家庭教育经验,但这些经验没有得到精心的搜集和整理,更缺乏科学的论证。1840年至1949年,我国教育家在借鉴西方幼儿教育理论,总结我国早期幼儿社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力使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理论得以萌发。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早期宝贵的幼儿社会教育思想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从苏联移植过来的幼儿教育理论,而这些移植的理论在1958年之后的三次政治运动中,又几乎被毁。直至1977年,我国幼儿教育理论才开始走上平坦的、蓬勃发展的道路,各种幼儿教育理论才得以充分地熔炼和提高。,Page 18,感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