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三 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提 纲,系统方法原则生态化原则跨文化研究,一、系统方法,(一)系统方法的特点系统 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整体的大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部分的子系统,子系统内部还可以有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大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整体的大系统具备子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系统方法 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方法。即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的特点 1.整体性:将研究对象看成是各要素相互联系而组成的有
2、机整体。2.结构性: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动态性:系统是开放的,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二)系统方法论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把心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 人的心理的大系统可以分为若干层次的小系统,每一个层次的小系统还可以分为更小的孙子系统。各层次的小系统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高一层次的大系统。,把心理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加以考察 人的心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和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为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和自组织功能的系统。总体而言,心理系统和外部的环境系统(自然和社会)、行为系统以及生理系统(主要是脑)发
3、生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心理学研究中坚持系统方法原则,有助于确立生态化的研究思路 人是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的心理系统与人所处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要考察人的心理系统及其发展变化,必须将其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进行分析,探寻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制约关系。,二、生态化原则,(一)生态化原则的含义 强调研究的生态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所谓生态化运动(the ecological movement),是指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普遍倾向。强调研究的生态化并不排斥实验研究,研究者通过在现场运用严格
4、的实验控制,从而将内部效度个外部效度有机地统一起来,保证研究的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二)生态化趋势出现的背景 心理学研究中生态化趋势的出现,直接起源于实验室研究固有局限的日益暴露。实验室研究对心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促进研究的规范化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需求的增多,实验室研究的缺陷人为性日益暴露出来,研究的外部效度削弱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受到怀疑。,由于人是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会受到其所处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规律都是生
5、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将其放在现实的生态环境中加以考察,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去加以分析,从而揭示出人的心理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并获得大量可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的研究结果。,心理发展的生态观参阅Bronfenbrenner,U的相关著述:1.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2.Environments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theoretical
6、 and operational models.In Friedman,S.L.Wachs,T.D.(Eds.)Measuring environ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9.,(三)生态化原则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生态化原则的基本观点1.心理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处于一个复杂的系统之中。2.心理活动既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因素的影响。,3.心理学研究,一方面应从个体自身的心理系统的变化来研究,另一方面应注重将这一心理系统置于个
7、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中加以探讨。4.心理学研究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真实自然条件下的心理活动规律。5.心理学研究应注重个体在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个体对环境的积极适应。,生态化原则的研究方法 生态化原则既强调研究的真实性,又重视严密性,同时强调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在其指导下,心理学研究发展出以下一些先进的研究设计和技术手段:,1.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 design)。由Campbell,D.T.Stanley,J.(1966)提出;Campbell,Cook,T.D.于1979年发表的,Quasi-expe
8、rimentation:design and analysis issues for field settings这一专著中,为准实验设计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准实验设计的原则和统计分析方法,使准实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2.观察手段的改进。观察法是现场研究中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生态化原则要求观察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在这种要求下,观察法出现了以下几个特征:观察的计划和程序越来越复杂和详细;重视观察的信度和效度;观察的仪器日益现代化。,3.重视多因素设计和分析。在自然情境中,影响人的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大的因素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的因素。因此,传统的单因素设计和
9、统计方法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难于揭示多种因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化原则在研究中大量采用多因素设计和分析技术,综合考察多种因素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用于进行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多元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的软件如SPSS,AMOS,LISREL等可很容易地运用于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分析之中。,三、跨文化研究(一)跨文化研究的含义 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study),是以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或群体为对象,分析比较其心理或行为的相似与相同之处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跨文化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可操作的研究方法,而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策略
10、。它可以为研究设计提供指导思想,有助于心理学家对研究结论进行谨慎和恰当的推论。,跨文化研究,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比较研究,即试图探讨文化差异与人的心理、行为差异的关系。(二)跨文化研究的价值 1.它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类似实验的方法。它可以把用作比较的民族和文化的相同部分的文化当作控制变量,而进行相异部分的分析,从而求得文化变量的不同影响。2.它可以扩大自变量及其变化的范围。将不同文化中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如断乳时间,避免单一文化中某些因素狭窄范围的限制。,3.它可以提高心理学研究的外部效度。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分析比较,可以对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比较验证,从而可以验证研究结论的
11、效度,提高研究质量,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心理学理论。,(三)跨文化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跨文化研究的两种取向 跨文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论问题,就是研究的重点放在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的跨文化的普遍性上,还是放在其文化的特殊性上。,如果研究的重点放在普遍性上,就是文化普遍性策略(etic strategy)。这种取向关注整个人类对世界的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规则,并把它作为跨文化比较的基础,运用一种文化的指标和概念来分析另一种文化背景的心理问题。例如,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跨文化研究发现,虽然不同民族在各个认知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阶段上有差异,但各个发展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却存在着跨文化的一致
12、性。,如果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化的特殊性上,就是文化特殊性策略(emic strategy)。它关注某一特定文化中的人对世界的共同理解及其心理、行为的共同规则,并以本地文化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为依据,采用本地惯用的方法、工具和研究材料,探讨某些心理现象在本地文化中的具体特征和表现。例如,我国台湾学者杨国枢提倡建立中国化心理学或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中国人的国家民族行为模式,如脸面问题、中国人的人情问题等。,一些研究者认为,为了使跨文化研究有意义,第一步是在文化内部进行文化特殊性研究,然后再补充不同文化间的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的等值性 在跨文化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可比性问题,而具
13、有可比性的前提就是要有文化的等值性。即从不同文化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及其处理方法应具有文化的等值性。Malpass&Poortinga(1986)曾区分出三种文化等值性:1.概念等值性(conception equivalence)。即将某种语言表达的概念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的程度。,提高概念等值性可采用往返翻译的策略,即先由一个双语者将测量从原本语言翻译为译本语言,然后再由另一个双语者将译本语言翻译为原本语言。此外,也可以采用双语双答的方式。即要求一组双语被试对两种语言版本的问卷进行回答,然后检验被试在两个版本上反应的一致性。,2.测量的等值性(measurement equival
14、ence)。指用量表测得的数据在心理测量学指标上呈现出可比较的模式,即翻译过来的量表与原量表在信度和效度上的一致程度。测量的等值性首先要求样本是等值的,即被试应具有近似的背景。否则两类群体的差异很难归结为文化的差异还是抽样的差异。要考察两个量表的效度的等值性,可以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两个问卷是否具有相同的因素数目,在此基础上考察各个项目是否对应于相同的因素。随后根据原量表中的标准,把因素载荷低于标准的项目删除。这时所保留下来的项目与原量表具有相同的测量学特征。,3.心理机能的等值性(function equivalence)。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测验、问卷、任务中反映
15、出的行为所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心理机能的程度。这里应注意,相似的行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机能,而不相似的行为表现出相同的心理机能。,文化公平性 文化公平性(cultural fair)是指研究的问题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成员都是适当和理解一致的,所有题目的难易程度对不同文化的成员都是公平的。文化公平性是跨文化研究追求的理想,在实际研究中,实现绝对的文化公平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体的一切心理行为表现都渗透着文化的影响。排除了文化,测验就缺乏了具体的内容,因此,在实践中编制出文化公平的测验是十分困难的。,跨文化研究的抽样 在跨文化研究中,保证不同文化间的样本的可比性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研究中,抽样往往受到诸多不
16、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难度较大。为保证被试样本的可比性,在跨文化研究中,通常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跨文化研究结果的解释 1.跨文化研究结果解释的目的 直接目的:发现不同文化或文化的某些方面对心理现象的影响作用。最终目的:通过探明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的心理、行为,以考察单一文化中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文化,检验单一文化中的心理学概念或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文化普遍性或局限性。,2.跨文化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 联系性原则:由于文化因素的含义非常广泛,因此,在解释跨文化研究结果时,应对某一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及其与有关变量的关系作出综合考虑与分析,用联系的观点把握跨文化研究
17、结果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可比性原则:在进行跨文化研究结果的解释时,要充分考虑文化等值性程度和结果的可比程度。动态性原则:从纵向上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与趋势,考虑到文化发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3.跨文化研究结果的解释应注意的问题(1)把文化因素当作一种特定的变量来考虑,这样才能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有较明确的认识。(2)在解释不同文化之间测验分数的差异时,应尽量避免绝对化。仅仅根据一个量的差异要作出整个质的差异的结论是不恰当的。(3)由于研究结果往往受到翻译、取样、测量工具、项目的同质性、施测过程与步骤、指导语以及主试与被试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业与讨论:1.题目(选做一题)(1)选取一项关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介绍该研究的基本内容,并根据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要求对其进行评价。(2)根据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设计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方案(研究变量自定)。2.作业形式 PPT电子版呈现,提交Word打印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