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80410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健推拿基础知识,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挢引”、“案抚”,推拿起源,可能萌于人类本能的自我防护。原始社会,人类在繁重而艰苦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和病痛,会不自觉地用手抚摸、拍打伤痛局部及其周围部位。当这种抚摸、拍打使疼痛减轻后,人类从中不断地积累了经验,逐渐由自发的本能行为发展到自觉的医疗行为,再经过不断的总结、提高,就成为一门古代的推拿医术。推拿手法治病的文字记载,始于殷商甲骨文。2.唐代之前,常常将“导引”和“按摩”联系在一起称谓。“导引”是一种配合呼吸、进行自我手法操作、自主活动的防治疾病和强身保健的方法,它与现在的功法训练相类似。“推拿”则是一种可以配合呼吸

2、,既自动又他动地进行手法操作的防病治病的方法。因此,导引和推拿也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疗法。,3.隋唐时期,推拿已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隋代所设置的全国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唐代太医署所设置的四个医学部门中就有按摩科。4.明代,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按摩科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被官方取缔,此时恰逢小儿推拿的蓬勃兴起,其影响之大,以至于本来专指小儿按摩的“推拿”一词,从明代起,广泛取代了按摩的概念。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5.民国时期,推拿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发展为各具特色的推拿

3、学术流派,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等等。6.新中国成立后,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推拿著作的出版和推拿队伍的建设,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按摩与推拿的区别:,按摩目前认为多数属于保健行业的范畴.如美容,洗浴,休闲,旅游,手足等按摩.在国内主要为按摩师操作,在国外多为护士,按摩师操作.推拿现多数属于医学治疗行业领域.如脊柱推拿,旋转手法,内功流派等.无论在国内外主要为医生操作.,新的世纪里古老的推拿与按摩将会成为 人类追求健康的热门行业。,不管是否有病,按摩均对人体

4、有一定的好处。有病治病,无病可起到保健作用。按摩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已被人们所接受。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掌握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项宝贵遗产-推拿与按摩。,一、推拿的概念,(一)推拿的定义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人体的手、肘、足或器械,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身体的特定部位,通过“推而行气血,摩而顺其气,拿而舒其筋,按而调其经,点而理其络,揉而活其血”等产生的物理作用,改变人体的特定部位或全身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之目的的一种方法。,(二)推拿的分类,1医疗推拿:常见病推拿;急症的推拿。2运动推拿:局部的推拿;全身推拿。3美容推拿:面部美容推拿;全身健美推拿。4保健推拿:局部推拿;

5、全身推拿。5情景推拿:夫妻推拿;美发推拿。,二、推拿手法,(一)推拿手法的命名 推拿手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沿革、地域等多种原因,手法命名与分类方法不尽一致。,(二)推拿手法的分类,主要按动作形态特点、主要作用、用力方向及应用对象等划分,动作形态特点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主要作用部位和功能特点分类:松解类、整复类,作用力的方向分类:垂直类、平面用力类、对称合力类、对抗用力类、复合类,应用对象分类:成人推拿、小儿推拿等,(三)推拿的手法要求,松解类手法的操作要求(十字诀):持久手法操作按照技术要求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有力手法操作时要有一定的力量,

6、指技巧力均匀手法操作时要有一定的节律性,速度、力量均匀柔和手法操作要舒适、自然、灵活,讲究技巧深透手法操作力量要深达肌层,“中病即止”整复类手法的作用要求:稳平稳自然、因势得导准用力要有针对性,事半功倍巧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快发力用“寸劲”,讲究时机,十字诀具体要求,1有力:推拿须具备一定的力度,但这种力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推拿手法及客人的体质、部位等不同而变化。推拿力度:体重力无限应多用 体内力有限应少用 在推拿力道方面,世界各国着重点不尽相同。日式指压较多应用上半身的体重;港式除吸收日式指压用力方法外,更着重于用全身的体重来进行压;泰式推拿则注重调动全身能施术的部位,来节省体力;欧美

7、的推油疗法以油质减少摩擦力,使推拿力道更容易渗入肌肉之中;中式推拿较多的使用体内力,手法比较全面。2持久:手法连续作用一段时间,保持力度和动作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一般推拿手法停留约2-3秒左右;日式指压手法停留时间约35秒左右;截法停留时间最长,约20秒以上。3均匀:推拿手法必须均匀而有节奏,平稳而有弹性,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移动的幅度不能时疏时密。4柔和:推拿手法须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灵活而温柔,和缓不急不躁,切不可生硬粗暴,更不能损伤肌肤和其它组织。5渗透:持续有力的手法,力达肌肉深层,出现酸、沉、胀、麻、痛、放散等得气感。推拿治病,手法是关键。古人云:“机触于外,巧生

8、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之为手法也。”各类手法形式与手法技巧,都是功力的体现。,(四)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手法操作前要求:应了解被操作者的身体状况(推拿适应症禁忌症),以便合理选择手法。体位的选择:被操作者要舒适、自然放松,操作者要便于手法运用、力量发挥的操作体位,同时步法随手法便于变化。手法的选择:根据被操作者情况(疾病性质、病位体质),结合手法特点、作用辨证选择。力量的运用:根据被操作者年龄、体质、性别、病情等灵活掌握。一般遵循“轻重轻”的原则。操作时间的把握:根据被操作者年龄、体质、性别、病情等灵活掌握。一般每个部位操作1020分钟。手法操作的顺序:自上而

9、下,先左后右,从前到后,由浅入深、先松解手法后整复手法,循序渐进,并可依具体病情适当调整。,推拿体位的选择,1仰卧位:面部向上仰卧,可作头面部、胸腹部及四肢的推拿。2俯卧位:面部向下俯卧,可作头部、腰背部及下肢的推拿。3侧卧位:面部向左或向右,可作身体两侧部位、背部上侧及筋骨推拿。4坐位:可作头面部、肩背部、颈部及上肢推拿。5站立位,推拿介质与热敷,介质与热敷是推拿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介质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伤,或者为了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在推拿治疗部位的皮肤上涂上一定的润滑剂或药物制剂,这种润滑剂或药物制剂统称为介质,这种推拿治疗方法就叫“膏摩”。常用的介质

10、有膏、油、粉、水等。,推拿介质与热敷,热敷内经中称为“熨”法,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功效的方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热敷,有温热肌肤、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等作用。常用方法有温热敷和干热敷。,三、推拿的原理,(一)推拿的手法原理(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1西医学作用原理 2中医学作用原理(三)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四、推拿的适应症,(一)各种疼痛性疾病(二)各种炎症性疾病(三)各种慢性疾病(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五)妇儿科疾病(六)美容、减肥(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五、推拿的禁忌症,1皮肤破损者,不宜推拿。如湿疹、疮疡、烧烫伤、开放性疮口等。2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不宜推拿。如恶性

11、贫血、紫斑病、血小板减少等。3有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推拿。4有严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危重病人,不宜推拿。5骨关节、骨质有疾病者慎用。6精神病患者慎用。7妊娠和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部、合谷穴等部位慎用。8身体特别虚弱者、醉酒者、过度疲劳者、过度饥饿者或吃饱饭半小时以内者,皆不宜推拿。9诊断不明者不宜推拿。,一、一指禅推法,一指,指大拇指;禅,即是定,吸定;推法,并非是推,而是摆动。用拇指的指端,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是穴位上,沉肩垂肘,腕关节悬屈,通过前臂旋转和腕关节的协调摆动,使产生的轻重交替的功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或是穴位上。,动作要领,沉肩,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要耸起

12、用力,肩部下垂。,垂肘,上臂肌肉放松,肘部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悬腕,手腕自然垂屈,不可将腕关节用力屈曲。腕部放松。,掌虚,除大拇指以外其余四指及手掌都要放松,切不可挺劲。,指实,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四指不着掌面,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总起来说,本法动作要领贯穿着一个“松”字。只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活,力量沉着,刚柔相济,柔和有力,才能称得上为“一指禅”功夫。,操作要求,1、

13、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4、在拇指端或其罗纹面能吸定的基础上,再练习在腕部摆动时,拇指端作缓慢直线往返移动,即所谓紧推慢移。,临床运用,本法由于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因而渗透度大,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扌衮法,以小鱼际及手背尺侧为着力面,沉肩、垂肘、立臂、竖掌,肘关节做周期性的伸屈与前臂内、外旋转的联

14、合运动,并带动腕关节屈伸与手掌内外摆动,使弓成半圆形的手背在施术部位上做来回滚动的手法,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要耸起用力,肩部下垂。,沉肩,动作要领,垂肘,上臂肌肉放松,肘部自然屈曲120140。,松腕,手腕自然屈曲。腕关节部放松。,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掌背侧中、无名、小指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前臂旋转和腕关节伸屈的复合运动,操作要求,1.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在操作中肘部应相对稳定,不宜大幅度前后、左右运动。2.以第五掌指关节背面为吸定点。3.肘关节屈曲的夹角为130150,可通过夹角的变化来调整

15、实术压力。4.腕关节伸屈幅度要大,前滚至极限时屈腕达60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达3040。5.各手指任其自然,不可过度屈曲或伸直。,6.来回都要用力,前滚和回滚的用力比例为3:1左右。7.滚法操作的全程,其压力、频率、动作的幅度要均匀一致,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8.术者站立操作时,两脚自然分开,上身前倾约30。可通过加大上身前倾角度来增加施术压力。9.不可拖动、跳动、拧动、和甩动。10.滚法在临床操作中常配合各关节的被动运动11.手法频率120160次/分。,临床应用,本法由于腕关节伸屈幅度较大,所以接触面较广,压力较大,掌背尺侧面着力柔和而舒适,故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地方。本法

16、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可用于有些神经系统疾患,软组织损伤和运动系统疾患。,滚法:手握空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的突起部着力,前臂作连续的周期性的内外旋转,并带动着力点在治疗部位上往复摆动。动作要领:1、四指自然屈曲,不要用力捏紧,拇指盖住拳眼,以免动作僵硬;2、着力点要紧贴受术部位,避免离开和摩擦,用力要灵活,不可强力按压。,临床应用:常用于头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肌肉丰厚处,具有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滑利关节等作用,用治头痛、偏瘫、肌肉关节疼痛等证。,颈部按摩,手法:推、揉、揉捏、叩打和运拉操

17、作步骤: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立于其身后,两手分别放在被按摩者颈部的两侧,自上而下做轻推摩,当推至颈根时,两手分别转向两侧肩部,重复数次后,自颈上部向下外侧直至肩胛部作揉和揉捏。用力先轻后重,几次后,再揉胸锁乳突肌,接着叩打背部,最后嘱咐被按摩者做头部各个方向的主动活动。,腰背部按摩,手法:推摩、擦摩、揉、按压、叩打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上肢伸直平放于躯干两侧,或一侧上肢屈曲垫于颈下,按摩者站立于其身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先做轻推,自腰部起推至肩胛骨下角,然后向外展开,再转向腋窝。力量由轻到重。,轻推之后,在腰背部用手掌或掌根自下而上做大面积的揉,棘突两旁用拇指指

18、腹自下往上揉。在肋间处可用指腹做推摩和擦摩。在擦肩胛骨下角及内侧缘时,按摩者用一手顶住被按摩者的肩部,用另一手的手掌内侧自上而下擦摩。双手并列按压两侧竖脊肌及脊柱。再后自下而上切击脊柱两旁的肌肉,最后以轻推结束。,手部和腕关节按摩,手法:推摩、擦摩、揉、按压、运拉操作步骤: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对面,先从指间关节向腕关节做轻推、擦摩数次后,然后在手指的掌侧和背侧做横向的推摩和擦摩,再沿手指两侧向上推摩,到手背部沿着掌骨间进行推摩、擦摩和揉,再重点揉腕关节,然后按压腕关节,按压时,按摩者两手十指交叉,两掌根夹住被按摩者的腕关节,相对用力,力量由轻到重,重复数次,最后做指间、掌指及腕关节的运拉而结束。

19、,前臂和肘关节按摩,手法:推摩、揉捏、揉、擦摩、运拉操作步骤:两人相对站立,按摩者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腕关节,另一手从前臂下端向肘关节做轻推,接着做较长时间的单手揉捏,然后重点在肘关侧副韧带处做揉与擦摩,继之运拉肘关节,最后以轻推结束。,上臂和肩部按摩,手法:推摩、揉、揉捏、搓、抖动、叩击、运拉操作步骤:两人相对站立或坐,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侧方,由肘部向肩部进行几次轻推摩,然后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及肩关节进行揉和揉捏,接着由肘至肩部来回搓动。搓肩部时,一手紧压在肩关节前面。另一手压在肩胛骨中上部进行搓动,然后叩击三角肌、抖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最后运拉肩关节和轻推结束。,足、踝部按摩,手

20、法:推摩、擦摩、揉、运拉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摩方向从远端向近端进行,先从足趾、足背、踝部向小腿方向做几次轻推,然后用指腹或小鱼际在足背和踝关节周围做擦摩和揉,以揉为主,继后做趾关节和踝关节的运拉,最后以轻推结束。,小腿和膝关节按摩,手法 推摩、擦摩、揉、揉捏、搓、抖动和运拉。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卧位或坐位,膝关节屈曲。按摩者站立或坐于被按摩者小腿同侧,先从踝关节到腘窝做几次轻推,然后双手或单手揉捏小腿三头肌,在揉捏过程中可插入轻推或抖动,接着在膝关节周围,特别是两侧副韧带处做揉和擦摩,以揉为主,继后搓膝关节及小腿,最后进行运拉和轻推结束。,大腿按摩,手法:推摩、揉、揉捏、抖动、搓

21、、叩打。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卧位或坐位,从膝关节向腹股沟及髋关节方向进行几次轻推摩,然后在大腿外侧用重推,大腿前面、后面及内侧面做揉和揉捏,再后做搓、抖动、叩打,最后以轻推摩结束。,髋关节与臀部按摩,手法:推摩、揉、揉捏、抖动、叩打和运拉。操作步骤:被按摩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立于体侧。先从臀部由内下至外上顺着淋巴的流动方向进行轻推,然后在臀部做揉和揉捏,由于臀部肌肉丰厚,按摩时用力宜大些,在揉时可用掌根或双手重叠加压揉,揉捏时也可用双手加压力揉捏,然后再用双手重叠按压和抖动肌肉,最后叩打臀部肌肉和运拉髋关节结束。,全身按摩,全身按摩的手法与局部按摩的手法基本相同。全身按摩的体位与按摩顺序一般是

22、:先俯卧按摩颈部 背部 腰部 臀部;然后仰卧,先按摩胸部,后按摩腹部,再取坐位按摩四肢。在按摩肢体时,应先按摩大肌肉群,后按摩小肌肉群。按摩时,应做完一个部位再做另一个部位,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全身按摩的时间约30-60min。,自我按摩,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用自己的双手在体表的某些部位运用一些简单的手法进行按摩,以达到强身、保健和减轻伤病症状的目的,此称为自我按摩。自我按摩的操作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因体位的限制,按摩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有些部位难以采用某些手法。因此,自我按摩不能完全代替专业人员的按摩及相互之间的按摩。自我按摩时需采取便于操作、肌肉充分放松的姿势和体位。,1

23、、自我按摩下肢 足,取坐位,在按摩足背时,被按摩一侧的下肢屈膝屈髋,用脚跟支撑于床面;而在按摩脚趾时,其脚外踝靠于另一大腿上。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和运拉,小腿,取坐位,被按摩的下肢屈膝、屈髋,另一下肢稍旋外。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捏和搓等手法。,膝关节,取坐位,被按摩一侧的大腿伸直,置于床面,另一腿垂于床沿。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等手法。,大腿,取坐位,按摩大腿内侧肌群及股后肌群时膝微屈,大腿稍旋外。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揉捏、切击、肌肉抖动等手法。,臀部,取站位,被按摩一侧下肢的膝关微屈,躯干稍前倾,身体重心移向另一下肢,用同侧手进行按摩。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肌肉抖动等手法

24、。,2、自我按摩上肢 手与手腕,取坐位,两手于胸前互相进行按摩。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肌肉抖动等手法。,前臂,取坐位,用一手的手掌按摩另一手的前臂。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捏等手法。,上臂,取坐位,按摩肱二头肌时,姿势基本上同前臂按摩姿势,但上臂应旋外,以便操作。按摩肱三头肌时,上臂应旋内,肘关节伸直,前臂垂于两腿之间。按摩三角肌时,同侧的髋、膝关节屈曲,脚底支撑于床沿,肘关节屈曲并靠在膝关节上,上臂稍旋内。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捏、肌肉抖动等手法。,自我按摩躯干,腰背部取坐位或站位,两手半握拳从下而上置于腰背部,用手掌或手背侧按摩。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叩打等手法。,胸部,取坐位,用一侧手掌按摩对侧胸部肌肉。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捏、肌肉抖动等手法。,腹部,取仰卧位或半躺位,屈双膝双髋关节,使腹部肌肉放松。按摩手法多用推摩、擦摩、揉及按压等手法。,自我按摩头部,取坐位,按摩头皮时,双手于头顶插入发间进行来回擦摩、叩打。揉太阳穴时用大拇指指腹按在太阳穴上进行揉压。搓颜面时,用双手掌心置于面前上下反复搓擦。,自我按摩颈部,取坐位,按摩颈前部位时,拇指与四指分开,置于胸锁乳突肌上,自上而下做推摩。按摩颈后部时,用单手或双手指腹做推摩,自上而下再推至两侧,然后再做揉捏或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