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概论第5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8430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2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方法概论第5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教育方法概论第5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教育方法概论第5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教育方法概论第5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教育方法概论第5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方法概论第5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方法概论第5章.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定义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2、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其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顾明远主编教育学大辞典),第五章:课堂教学,2,3、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教学论稿)4、教师借助课程、教材,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掌握一定的

2、知识、技能、态度的一种教育活动过程。(钟启泉现代课程论),3,共同的认识:,教学的上位概念是教育,它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师向学生施加有意识、有目的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进行道德、美感和其他方面的教育。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4,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此概念相近,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是能者为师,不分场合、内容的“父传子、师教徒”的活动。(2)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专指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既有课堂的,也有课外的。,第五

3、章:课堂教学,5,教学定义,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目标,以传授和掌握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育活动。,6,(二)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1、从古代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教学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艺术。我国古代就出现了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和实践,如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把教学称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2、近代,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人把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学的科学化研究提供了基础,实验教育学、行动教育学等科学主义的教育流派盛行。,第五章:课堂教学,7,3、现代教学思想的发展使人们越

4、来越重视教学对人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不仅涉及到理性因素,还包括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理念,必须借助教学艺术,才能把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第五章:课堂教学,8,第五章:课堂教学,9,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密切联系和相互补充表现在: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教学艺术必须符合教学科学所揭示的教学本质和规律,教学艺术的创造、形成与发展必须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为科学基础和行为准则。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实验的生命力,教学科学的价值主要依靠教学艺术的表现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教学的“两翼”,只有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成功地迈向理想的彼岸。,第五章:课堂教学,

5、10,二、构成教学的要素,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教师(2)学生(3)教学媒体(主要指课程教材和教学手段)(4)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学动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心理环境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第五章:课堂教学,11,教学系统就是由教师和学生之间以教学媒体为中介,在教学环境中的互动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不断地形成和创造着教与学的文化与情感价值。,12,(一

6、)教师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辅导、评价。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特别是有关教学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对教学成效的影响更大。表现在:(1)教师所具有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可以大大提高特定的知识教学的成效,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影响教师对概念或特定知识内容的表述方式。(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是相互融合、作为整体影响教学效果的。,第五章:课堂教学,13,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教学成效也有显著影响。(1)一般能力:教师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流畅性与教学成效密切相关。(2)特殊能力:教师的

7、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与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业成就之间呈正相关。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学成效也影响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五章:课堂教学,14,(二)学生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受者,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呈中度程度的相关,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造成学习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意品质。(三)书本(教科书)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科书之中。,教科书,教材,课程,第五章:课堂教学,15,1、课程、教材

8、、教科书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成分,表现课程的具体内容,是课程的基本单位或“物化形态”。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教科书只是其中一种地位最重要、内容最基本、发展最成熟的教材。教科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2、“用教科书教”是把教科书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掌握方法、形成思想和观点,提高素养。,第五章:课堂教学,16,(四)教学环境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安排、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1、物

9、理环境教学的物理环境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物理因素构成。它又可再划分为:设施环境、自然环境、时空环境。,第五章:课堂教学,17,(1)设施环境包括教学场所和教学用具等物质因素。是物理环境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教学设施是否完备、良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环境的质量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场所包括教室及其它活动场所,如校园、运动场、图书馆、会议礼堂、学习园地、教师办公室、宿舍、食堂、校办工厂等。狭义的教学场所一般专指教室,包括各科通用的普通教室和为不同学科设置的专用教室。,第五章:课堂教学,18,(2)自然环境学校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从总体上规定了学校大的环境

10、面貌。(3)时空环境指学校内时间和空间两大因素构成的特定环境。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都是有限的,在单位时间内合理地组织教学的空间活动以提高教学效率,就等于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而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若能充分提高对空间的使用率就等于扩充了教学空间。(如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19,2、社会文化心理环境 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是由学校内部许多无形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它与物质环境共同构成了教学环境的整体。但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影响师生的心理和行为。,第五章:课堂教学,20,(1)班风与课堂气氛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班风一经形成,

11、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团体中的每个成员。它既塑造了学生的态度和价值,又影响他们在教室里的学习活动。因此,班风对成员的约束作用不是靠规章制度,而是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等一些无形的力量。,21,课堂气氛指学生在课堂上所知觉到的班级团体中影响其学习的心理氛围。包括班级目标导向、学习进度、困难、偏向、内聚力、团结友爱、冲突、民主、满意度、竞争等心理因素。课堂气氛是在师生交往和传递交流当前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它不仅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班级群体的学习行为也会造成一种“社会压力或社会助长”。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很多,特别与教师的领导风格有很大关系。另外也与师生价值观、行为准则

12、等文化现象有关。,22,(2)情感环境与师生关系影响班风及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师生关系营造的情感环境,它是指教学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良好师生关系有两个特征:学生对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的接受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第五章:课堂教学,23,从教师角度上讲,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交流的三个方面:教师关心学生进步,根据学生需要和理解开展教学,多种形式评价和指导教师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应视学生为独立的人,师生之间平等,通过相互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关系,第五章:课堂教学,24,三、教学的若干原理,(一)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在师生双方的

13、教学关系中:1、教师是主导性主体2、学生是发展性主体,第五章:课堂教学,2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着选择、改造、控制的职能。通常,教师要选择合乎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来影响学生,改变和排除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外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节或改进教学进程,从而使教学影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需要有人传授和引导,需要有人提供机会和条件,因此,学生表现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客观上要求教师给予帮助和培养。,第五章:课堂教学,26,学生是发展性主体的含义包括:(1)学生是教学的对象(2)学生是学习

14、的主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3)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27,(二)合作教学是一种与权利主义、强迫命令相对立的全新教学观,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塑造的,这是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2、儿童发展有赖于优化儿童生活环境。在师生互敬互爱、平等、合作的交往中,最大限度地激活儿童内在机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立自主、团结友爱的精神,激发强烈的认识欲望和创造积极性。,第五章:课堂教学,28,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的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成为促

15、进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教材的难度应略高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五章:课堂教学,29,(三)教学相长学记中提出,“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1、学生要靠自己的努力,从“学会”到“会学”,能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2、教师要从“教”到“不教”,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要教人先教己。,第五章:课堂教学,30,四、教学水平的分类及其作用,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他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主要成分以记忆因素为主要标志第二层级主要成分以理解因素为主要标志第三层级主要成分以判断因素为主要标志,第五章:

16、课堂教学,31,第一层级的教学目标,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卢姆目标分类中的“知识”第二层级的教学目标,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卢姆目标分类中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第三层级的教学目标,培养的是以判断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卢姆目标分类中的“评价”。,第五章:课堂教学,32,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任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实现都是在一定教学水平上的操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互相依赖的,两者必须匹配教与学的行为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应用和教学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包括:记忆水平、解释性水平和探究性理解水平三个等级。教学目标可以演化为:教

17、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学习行为(三种行为)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系。,第五章:课堂教学,33,(一)记忆水平的教学1、目的在于识别或记住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不求理解,机械模仿,教学中以教师得出的结论为主,反复训练学生记忆功能。2、教学目标有:记忆:记住事实(名称、定义、符号、公理、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模仿:在标准情境中做简单的套用或依照示例做机械的模仿。,第五章:课堂教学,34,(二)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1、教师变换各种角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和解释,设计各种例题和变式,使学生对知识加以领会,并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在一定范围内的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2、教学目标有:说明性理解:对知识、技能的实

18、质性的领会,用自己的语言或其他形式加以描述。封闭性转换:从変式情境中区分出知识的本质属性,或把変式灵活转换为准确的表达式。,第五章:课堂教学,35,(三)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1、有目的地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2、教学目标有:探究性理解:通过对知识、技能的领会,能从多种角度或相对复杂的联系中阐明知识、技能的本质特点。开放性转换:识别有关联的知识和无关联的知识、可靠的依据与不可靠的依据之间的差别,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第五章:课堂教学,36,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后一层次的目标常常是在前一层次目标的基础上发展的,它应包含前一层次的目标。记忆和解释性水平的教学常常以教师

19、活动为主,而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常常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这样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以保证教与学能协同有效地进行。,37,五、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第五章:课堂教学,38,(二)教学模式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七个要素:1、教学理论基础(既是独立的要素,又渗透或蕴含在其他各个要素中。)2、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对其他要素有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尺度和标准。)3、教学程序(指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各步骤所要完成的

20、任务。),第五章:课堂教学,39,4、实现条件(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间等的最佳组合。)5、师生角色(指构成教学模式重要的、能动的要素。如认知信息和心理信息的交往,及交往的价值取向、方式方法、互动与配合等。),40,6、教学策略(指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措施的总和。)7、教学评价(对教学及其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指的是提高全面而客观地搜集教学系统中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及其效果进行衡量与判定的过程。),41,(三)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功能(指明该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2、解释功能(将抽象的理论

21、变为生动、有形的框架,便于教师理解和把握)3、启发功能(指导和启发教师适时有效地利用和改进各种条件和策略,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4、推断功能(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效果),第五章:课堂教学,42,(四)经典教学模式1、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主要反映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学派的有关理论,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把教学看作是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运行程序确定教学的步骤。属于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有:概念形成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先行组织者模式、探究训练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第五章:课堂教学,43,(1)概念形成模式塔巴为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而创立

22、的。该模式四个阶段都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堂气氛是合作性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其主要任务是监控学生处理信息的过程,并用适当的启发性问题进行引导。该模式的目的在于发展思维能力,采用的策略要利于学生消化和处理大量信息,创造性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适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形成概念,第五章:课堂教学,44,(2)概念获得模式是学生通过比较教师提供的概念例证(包括正例和反例)的特征,识别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来学习概念。该模型是基于布鲁纳等人的研究而提出的,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即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建。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亲身

23、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排除、推理等基本思维技能,掌握发散性思维的方法。,第五章:课堂教学,45,在概念获得模式中,教师并不直接将概念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提出一对或一组正反例证,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对照、分析正反例证的属性,提出假设,严整假设并最终对概念进行命名。,反思概念获得的过程,第五章:课堂教学,46,(3)先行组织者模式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是否有意义不在于是否采用了讲授法,而是如何运用讲授法,于是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模式。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特别有助于构建拓展性的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

24、某一领域的基本观点。,讲解先行组织概念,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强化认知组织,第五章:课堂教学,47,(4)探究训练模式(萨奇曼设计)把科研程序浓缩为一小段时间内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直接进入科学研究的过程。该模式的教学进展主要由教师有计划地进行严密地组织,但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断变化,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大胆地独立探究。探究训练模式特别适用于开放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反思探究,组织并提出解释,第五章:课堂教学,48,2、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这类模式依据社会交往理论,着重强调教学中的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促进品格发展为目标。主要有: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

25、模式、实验室训练模式、社会模拟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等。,第五章:课堂教学,49,(1)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F.谢夫特和G.谢夫特等人的实验及主张提出的。该模式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实例,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感情、态度和价值,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是一种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模式,不需要问题情境之外的支持材料,适用于多种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教学情境中。,第五章:课堂教学,50,(2)社会探究模式是基于马夏拉斯和考克斯等人的研究而确立的,强调教学要探究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别要重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主张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讨论而产生解决社会问题的假设,搜集有关支

26、持假设的资料,寻求问题的答案。该模式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对有意义社会问题进行反思,通过真正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如何界说问题、如何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运用尽可能丰富的资料得出结论。,第五章:课堂教学,51,在社会探究模式中,教师是探究的发起人,要随时帮助学生阐明自己的立场并改善学习过程,及时引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可以邀请社会问题专家参与学生的讨论。,第五章:课堂教学,52,3、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人格发展模式主要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着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人格发展。该模式主要有: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创造历程模式、意识训练模式、课堂会议模式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罗杰斯根据自己的心

27、理治疗经验而建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偏重于教养方面,旨在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促进其个性发展,完善自我。,第五章:课堂教学,53,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学责任由师生共同分担,师生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教师对待学生如同医生对待病人。常常用于个别化教学。,整合,计划和作出决定,探索问题,确定帮助情境,发展洞察力,第五章:课堂教学,54,4、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行为控制模式依据的主要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通过对学生学习环境的控制,使学生从他们对知识的正确反应中得到强化,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而不断向高一级学习目标前进,

28、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控制和培养很有效。主要有:掌握学习模式、程序教学模式、直接指导模式、模拟训练模式等。,第五章:课堂教学,55,程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在于教给学生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或外部的行为方式,如掌握某些智力技能或行为技能等。依据学习内容和学生能力的不同有多种形式:(1)直线式程序(2)衍枝式程序(3)凯程序,第五章:课堂教学,56,(1)直线式程序(斯金纳首创)在该流程中,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一个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正答,第五章:课堂教学,57,(2)衍枝式程序是克老福德提出的一种可变程序模式,同样把学习资料分成小的逻辑单元,但每一步比直线式程序的步子要大每个项目的内容也较多。有助于消除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3)凯程序由美国心理学家凯提出,是直线式和衍枝式程序的结合,始终遵循一个主序列:与直线式不同的是,只有一个支序列来补充主程序与衍枝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上。,第五章:课堂教学,58,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教学模式的教学功能,满足来自学生、社会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需要。教师将这些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际时,必须考虑四个因素:规划、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第五章: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