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8689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指导,(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3分)译:与其从能够提升我、能够罢免我的君王(那里)获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高考例题(2007 江西卷):,信、达、雅,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翻译诗经秦风中这首诗,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参考歌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雅,(一)信,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还需要注意

2、:,.从“言”的角度来看,要重视古代汉语的语言 特色。,.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准确理解 词意、句意,依境断意。,1、古代汉语的语言特色“言”,(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例3:先帝不以臣卑鄙。且相如素贱人。,(色彩变化),例1:璧有瑕,请指示王。于是相如前进缶。,(单、双音节词的变化),例2: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古今异义),()注意词类活用现象,例1:左右欲刃相如。怒发上冲冠。,(名作动),例2:请略陈固陋。,(形作名),例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作动),例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作名),(名作状),()注意词类活用现象,例7:死国可乎

3、?泣之三日。,(为动用法),例6:宁许以负秦曲。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例5:公子怪之。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注意发语词、某些助词、某些重复成分、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夫战,勇气也。,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同义复词),(偏义复词),()注意有修辞的语句,例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例2:何至沉溺缧绁之辱哉!,(借代),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互文),()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例1: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

4、四岁,舅夺母志。,例3: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兴师报仇,离开我去世了,如牛马一般供驱使的人,()注意用典的语句,例1: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例2: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邈如天样。,语出白居易琵琶行(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语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言愁怨极多,心中装满苦恨,致使愁肠百结,、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文”,例:有乘轩冕过门者,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废”不能解释为“毁掉”,应作“丢开、放下”理解。,1、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例1: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例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例3:

5、奈何绝秦欢?,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二)“达”,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例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例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诸侯。,(被动句,状语后置),例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例1:臣乃夷门抱关者也。,(判断句),例4: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例5:何功之有?,(宾语前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对译法2.替换法3.删减法4.保留法5.增补法6.调整法,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6、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第一段,请找出该文段的文言语法知识点并口译:,季氏 将伐 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 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 也。何以伐为?”,该文段所用的翻译方法:专有名词不译。(留)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换)注意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选)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宾语前置句式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调)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应删去。(删)注意准确补上句中的省略成分。(补)注意固定文言句

7、式的翻译。(换),见于孔子:拜见。有事于颛臾:有所举动。有事于颛臾:介词,相当于“对”“向”。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相当于“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与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且:况且。是:这。社稷:国家。是社稷之臣也:表判断。何以为: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句式,相当于“为什么呢?”,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例:2002年北京高考题,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

8、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天下不多管仲之 贤而多鲍叔能 知人也,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训练,朗读短文身无长物,找出该文段的语法知识点。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n),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如:坐六尺簟:坐于六尺簟。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可以:古今异义,可以拿。去:离开。所坐者:所字结构,所坐的竹席 悉:了

9、解。,翻译划线的三个句子,你从东边来,所以应该有这东西,可以拿一条给我。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条竹席送给他。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训练,训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

10、旦而马价十倍。,(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2)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翻译下面画线句子: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罄,尽,完

11、全显现;类,像),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一一后汉书袁安传,(1)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2)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1、请略陈固陋。,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译: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对译法,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

12、翻译方法。,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译: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译: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 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替换法,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译: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2、夫战,勇气也。,译:作战,靠的就是勇气。,删减法,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译: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保留法,翻译下列

13、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1、若舍郑以 为东道 主。,(之),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当作东道主。,把它,2、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渑池会),(赵王等),(赵王),(蔺相如),译: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 做上卿。,(渑池会),(赵王等),(赵王),(蔺相如),增补法,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黄色字的翻译方法。,1、古之人不余欺也。,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调整法,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恐怕您是不喜爱人才的吧?,2、其妻望之而拊心曰,他的妻子埋怨

14、他,捶着胸口说,3、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现在我们饿得面黄肌瘦,君王慰问你,给你送来粮食。,4、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到时他加罪于我,也将会只凭别人的话。,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替换,保留,补充,替换,补充,替换、调整法,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终于没有遭到那个灾难,(受到)当时的人的推崇。,总结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为:,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以今义当古义 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省略成分没有译出。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译

15、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二)以今义当古义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辞让”应改为“责备”2、(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才到树林中去”改“才离开”3、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卑鄙:地位低下,

16、见识浅陋,(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

17、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

18、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

19、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示例:,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20、,(1)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2)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3)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范氏富,盍已乎?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示例:,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

21、?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4.表主管的:知、典、主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

22、、官绅、豪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que、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23、蹈、舞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20.表监狱的:囹圄、狱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

24、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30.表揭发的:劾、讦、揭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2.表朝见的:朝、觐,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38.表告别的:辞、别、谢39.表暗中的:阴、间、密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25、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诬蔑别

26、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孤(幼年失去父亲)阪(山坡)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雅、素(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察(考察、考察

27、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造(造访)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49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三司:太尉,司徒 司空太尉:军事首脑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簿:秘书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侍郎侍中:宫廷侍卫,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太史:记史,管文收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丞相:相当于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