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8849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4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和解剂,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和解剂的概说、分类及使用注意。2、掌握下列方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3、熟悉下列方剂:达原饮、痛泻要方。,一、定义 二、立法依据 三、分类 四、注意事项 五、现代药理研究,一、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范畴。,二、立法依据:对于和解,金成无己认为“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程钟龄也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

2、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三、分类:和解和解少阳少阳病和解剂 调和肝脾肝脾不和 调和 调和肠胃肠胃寒热错杂,四、注意事项:1.和解剂虽然比较平稳,但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以防其伤正。2.又因兼顾正气,故纯实证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3.亦不可因其平稳而用于病证疑似之间。,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和解剂的主要作用有:保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肠蠕动,增强幽门括约肌肉张力,抑制胆汁返流,保护胃粘膜,预防胃溃疡。抗菌消炎,促进炎症恢复。降血脂,降血压、镇痛、镇静、镇咳等作用。因此,现代临床上和解剂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结

3、肠炎、咳嗽、心绞痛等多种疾病。,第一节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剂,主治少阳证。邪在少阳,属半表半里,邪正分争,互有进退,同时影响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功能。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弦。和解少阳剂以外透内清之品为主组方,常以柴胡、黄芩、青蒿等以和解少阳之邪;辅以降逆止呕与益气扶正之品,如半夏、竹茹、生姜、人参、大枣、甘草等,既和胃气,又防邪气陷里。若兼痰湿者,则去补益药物,加滑石、茯苓、青黛类清利之品,使邪有出路,再伍陈皮、枳壳等行气药物,疗效益增。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等。,小 柴 胡 汤伤寒论,小柴胡汤证候分析,邪传少阳,

4、邪正相争往来寒热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少阳胆热犯胃嘿嘿不欲饮食胃气上逆喜呕少阳胆火上扰心烦,口苦、咽干、目眩,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妇人中风,初起应有发热恶寒等证,数日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则与太阳中风寒热发作不定时不同。以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血海空虚,发病之后,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故月经不当断而断,此为热入血室。(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小柴胡汤病机及治法,病机:邪踞少阳,胆胃不和治法:和解少阳,调和胆胃,小柴胡汤方义分析,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甘草,君 臣 佐使,透、疏清泄少阳半里之热和胃降逆益气扶正,小柴胡汤配伍特点,以祛

5、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正如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所说:“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小柴胡汤临床运用,1、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伤寒论中讲:“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少阳病,见到一部分主证,即可使用小柴胡汤治疗。,2、用量特点: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小柴胡汤临床运用,3、随证加减:发热甚:加银花、连翘胁痛:加青皮、枳壳、木香治疗疟疾:往往加入截疟药,如青蒿、草果、常山4、使用注意:因方中柴胡升散,黄芩、半夏性燥,易伤阴血,故阴虚血少者忌用本方。,大 柴 胡 汤金匮要略,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初入阳

6、明)少阳证+阳明腑实轻证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大柴胡汤方义分析,柴胡、黄芩大黄、枳实生姜半夏芍药大枣,君 臣 佐佐使,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和胃降逆缓急止痛和中益气,大柴胡汤临床运用,1、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或心下满痛,便 秘,苔黄,脉弦数有力。,大柴胡汤临床运用,2、现代运用:常用于治疗胆道疾患如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胆囊穿孔合并胆囊周围脓肿,急性胰腺炎,脂肪肝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大柴胡汤临床运用,3、加减变化,兼黄疸,加茵陈、栀子,结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痛甚者,重用芍药,加川楝子、玄胡索,方剂比较本方与小柴胡汤均用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和大枣,均能和解

7、少阳,用于邪在少阳,见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者。但小柴胡汤尚配人参、甘草,功专和解少阳,兼可扶正祛邪,主治少阳病,其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尚有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苔薄白等;大柴胡汤配有大黄、枳实、芍药,兼能内泻热结,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其临床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心下满痛或痞硬,呕吐不止,大便不解或下利,苔黄,脉弦数有力等。,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病 机:少阳湿热证病机特点:少阳胆热偏重 兼有湿热痰浊,蒿芩清胆汤治法及组成,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甘草青黛滑石枳壳竹茹茯苓陈皮半夏黄芩青蒿,君,臣,佐,使,蒿芩清胆汤方义分析,青蒿脑(即青蒿新发之嫩芽)清透少阳 黄芩

8、清泄胆热 竹茹、半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陈皮、枳壳理气宽胸 赤茯苓、碧玉散(滑石、青黛、甘草)清利湿热,1辨证要点:本方适用于胆热犯胃,湿热痰浊中阻所致病证,属热重于湿者。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闷,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2使用注意:本方药性寒凉,素体阳虚者慎用。,3加减变化:若呕多,可加黄连、苏叶以清热止呕;湿重,可加藿香、薏苡仁、白蔻仁、厚朴以化湿浊;若小便不利,可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类方比较,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功善和解少阳,透表力强,并能益气和胃,扶 正祛邪;用治少阳病半表之邪偏重,兼胃虚气 逆者,证每多伴有咽干目眩,不欲饮食等证候。,清胆热之力较强,

9、并能利湿化痰,理气宽胸,多用治少阳病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阻滞之 证,临证并见寒轻热重,吐酸苦水,甚或黄涎,舌红苔腻,脉弦滑数等证。,两方均能和解少阳;用治邪犯少阳,机枢不利 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脉弦等少阳证 者。,达 原 饮 温疫论,组成槟榔6g 厚朴3g 草果仁1.5g 知母3g 芍药3g 黄芩3g 甘草l.5g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温疫初起或疟疾,邪伏膜原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为辨证要点。

10、2.加减变化 若兼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此邪热溢于少阳经,本方加柴胡以引经;若兼腰背项痛,此邪热溢于太阳经,本方加羌活以引经;若兼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此邪热溢于阳明经,本方加干葛以引经。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属温热疫毒伏于膜原者。,第二节调和肝脾 调和肝脾剂,主治肝脾不和证,症见脘腹胀痛,纳呆腹泻等。然而肝脾同病的类型多种多样,临床可见或肝病克脾,或脾病及肝;病性或偏虚偏实,或偏寒偏热不等。在组方选药时,首先宜分清在肝在脾、孰轻孰重。如果偏于肝郁,应以柴胡、香附、川芎为主要药物,重在疏肝解郁;若同时伴有脾壅,宜配枳实、枳壳、陈皮等理脾之品,再伍

11、芍药、甘草等养血健脾类药,以兼顾正气;若伴有血虚脾弱者,多辅以养血益阴的白芍、当归、熟地黄、生地黄,以及益气健脾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以疏补结合,代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若重在脾虚,症状以腹痛泄泻为主者,选药应以白术类补脾燥湿药为主体,再配陈皮、防风、白芍等散肝缓急之品,代表方如痛泻要方。,四 逆 散伤寒论,病机肝郁脾滞、阳郁不达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手足不温 肝郁不疏、脾气壅滞脘腹疼痛升降失常、气机不利泄利下重水道失调、累及心肺或咳或悸 小便不利,四逆散病机及证候分析,四逆散功用及配伍意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柴胡透邪解郁 枳实行气散结 白芍敛阴养血甘草益脾和中,缓急止痛,调理气血,升

12、清降浊,1.辨证要点: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常用方。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2.使用注意:阴虚气郁而致的脘腹、胁肋疼痛,或阳虚厥逆证,忌用本方。,3.加减变化: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川楝子以清内热。,逍 遥 散和剂局方,逍遥散病机,病机:肝郁血虚脾弱,肝郁,脾弱,血虚,逍遥散治法及组成,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甘草薄荷生姜茯苓白术当归白芍柴胡,煨,君,臣,佐,使,逍遥散方义分析,柴

13、胡疏肝解郁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薄荷少许疏散透达肝经之郁热 烧生姜(煨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逍遥散配伍特点,补肝体、助肝用体用并调肝脾同治,气血兼顾,逍遥散临床运用,1.辨证要点:胁痛,神疲食少,舌淡红,脉弦而虚。,本方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代表方。服用本方后可使肝气条达,郁结消解,气血调和,神情怡悦,逍遥乐怀,故名。,2.本方为中医妇科之常用方剂: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3.使用注意 肝郁多因情志不遂所致,治疗时须嘱病人心情达观,方能获效。4.加减变化 若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以疏肝解郁;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类方比较,

14、四逆散,逍遥散,重在疏肝理脾,调畅气机,兼能透邪解郁,原 治阳郁厥逆证,临证尤多用治肝脾气郁所致之胸肋、脘腹胀痛,脉弦等证候。,重在疏肝解郁,兼能养血健脾,为调经的常用 方;临证用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 证,见经行腹痛,头痛目眩,乳房胀痛,脉弦 等证候。,均可疏肝理脾,用治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胀 痛,脉弦之证。,痛泻要方,丹溪心法,痛泻要方病机,脾虚肝旺之痛泻。本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所致。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泻后痛减。多见于脾虚肝郁而性情急躁的病人,每因情绪影响而发作。,痛泻要方治法及方义,治法: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重用白术健脾祛湿 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陈皮理气醒脾

15、防风散肝舒脾,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土虚木乘之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脉左弦而右缓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 久泻者,脾气虚馁,清阳下陷,可加升麻以升阳止泄;舌苔黄腻者,湿久郁热,可加黄连以清热。,第三节调和肠胃 调和肠胃剂,主治邪在肠胃,以致升降失常、寒热互见、虚实夹杂的肠胃不和证。症见心下痞满、吐利肠鸣等。本类方剂的组方特点是由寒、热两种性质相反的药物共同组合成方。常用苦寒沉降的黄连、黄芩类为主药,辅以辛甘温散的干姜、生姜、半夏、桂枝,以及益气护正的人参、党参、大枣、甘草等,共达寒热调和、苦降辛开、邪祛正复之目的,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病机分析,小柴

16、胡汤证误 下损伤中阳,邪热内陷 传于心下 阴阳失调 寒热错杂,上下不通 升降失常(虚实相兼),胃气不和心下痞满 胃气上逆干呕或呕吐 气机下迫肠鸣下利 舌苔微黄而腻、脉弦数,痞证,痞证,痞者,痞塞不通也。,半夏泻心汤治法与组成,治法: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甘草大枣人参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君,臣,佐,使,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及特点,半夏、干姜辛温开结散其寒黄连、黄芩苦寒降泄清其热参、枣、草甘温益气补其虚,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 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配伍特点,半夏泻心汤临床运用,1、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腻微黄。2、加减变化:痞满甚:减大枣,加枳实、厚朴;湿甚:加藿香、滑石、茯苓。,复习思考题: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两方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不同?2.蒿芩清胆汤主治何证?试分析其配伍意义。3.逍遥散与痛泻要方均为调和肝脾之剂,其配伍特点有何不同?怎样区别应用?4.试分析半夏泻心汤主治证的病机及配伍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