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课件3.和解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课件3.和解剂.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和 解 剂,方剂学教研室,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医学专业教学课件,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功能、调和寒 热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脏 腑功能失调、寒热错杂等病证的一类方剂, 统称为和解剂.,一、概念, 和解剂 ,二、分类与适应证:,1.和解少阳 用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小柴胡汤。2.调和肝脾 用于肝脾不和之证。 四逆散、逍遥散。3.调和肠胃 用于肠胃不和,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 半夏泻心汤。4.表里双解 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证。 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防风通圣散。, 和解剂 ,使用注意: 1.和解少阳剂,主治邪在半表半里之证。故凡邪仍在肌表,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2.劳倦内
2、伤,或气血虚损所致之寒热往来,均不宜使用和解剂。,柴 胡, 和解剂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三两,小 柴 胡 汤 (伤寒论),【用法】,半 夏, 和解剂 ,用法:原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取三 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 ,【主治】,1.伤寒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外感伤寒 热犯少阳,正邪相争 寒热往来,脉弦; 化热 传入 机不利 胸胁苦满; 少阳 胆热内犯 扰心犯胃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半表半里证) 炎上 口苦,咽干,目眩。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 指妇人月经期间,外受风寒,化热内传,热与
3、血相互搏结, 故见经水不当断而断,又见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候者。 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病机】热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治法】和解少阳。(透表泄热,疏畅枢机), 小柴胡汤 ,君:柴胡 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 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黄芩 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 柴、芩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佐: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 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 使(兼)炙甘草 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a.柴胡 黄芩 b.配伍参、枣、草之义,方解, 小柴胡汤 ,1.辨证要点(名医论方)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 2.临证加
4、减: 兼气滞者 + 香附、苏梗、枳壳; 热入血室证 兼血瘀者 + 归尾、桃仁、元胡; 兼热伤阴血者 + 生地、丹皮。 黄疸者 + 茵陈、山栀子。 3.现代运用: 感冒、疟疾、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感染、胸膜炎、 乳腺炎、睾丸炎以及产后发热等见少阳证者。 4.衍化方:大柴胡汤,运用, 小柴胡汤 , 明吴 昆:“邪在表则恶寒,邪在里则发热,邪在半表半里,则恶寒且热,故令寒热往来;少阳之脉行于两胁, 故令胁痛;其经属于胆,胆汁上溢,故口苦;胆者,肝 之府,在五行为木,有垂枝之象,故脉弦。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 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
5、,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 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胡证俱,而人参在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 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 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医方考,名医论方, 小柴胡汤 , 清 汪 昂:“此足少阳药也,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表半里,则营卫争,故用姜、
6、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医方集解, 小柴胡汤 ,名医论方 续, 本方去人参、炙甘草 + 大黄、枳实、白芍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邪犯少阳,实积阳明之 少阳、阳明合病。 , 小柴胡汤 ,衍化方,青蒿脑钱半至二钱 淡竹茹三钱 陈广皮一钱半 赤茯苓三钱 青子芩一钱半至三钱 生枳壳一钱半 半夏一钱半 碧玉散另包,三钱(滑石、甘草、青黛,纱布另包 ),* 水煎服 (原方未著用法)。,【用法】,【组成】,蒿芩清胆汤 (通俗伤寒论), 和解剂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胆热偏盛,痰湿内阻。) 少阳热盛,正邪相搏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少阳气机郁滞 胸胁胀满,膈闷;
7、胆热犯胃 胃失和降 口苦,吐酸苦水; 挟痰湿上逆 或呕黄涎而粘; 湿热下注 小便黄短; 胆热偏盛,痰湿内阻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病机】 少阳热盛,胃失和降; 湿热痰浊中阻。【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 ,君:青蒿 清透少阳邪热,芳香“辟秽宣络”。 黄芩 清泄少阳邪热;清热燥湿。 * 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臣:竹茹 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方解,竹 茹, 蒿芩清胆汤 ,佐:碧玉散 (滑石、甘草、青黛) 赤茯苓 清热利湿解毒,导邪从下而去; 枳壳 行气消痰,散结除痞; 陈皮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使:甘草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8、。 * 配伍要点: 本方清透胆热,利湿化痰,分消走泄。,青 蒿, 蒿芩清胆汤 ,方解续,1.辨证要点: 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吐酸苦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数。 (名医论方) 2.临证加减: 若呕甚者 + 左金丸(黄连、吴茱萸)、代赭石; 湿重者 + 白豆蔻、草果、藿香; 痰湿上蒙清窍而眩晕者 + 石菖蒲、蔓荆子。 3.现代运用: 急性胆囊炎、黄疸性肝炎、急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病 症属胆经湿热者。 4.类方比较: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运用, 蒿芩清胆汤 ,清何秀山:“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
9、、芩、竹菇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虽较疏达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移宣络之功,比柴胡为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 重订通俗伤寒论,名医论方, 蒿芩清胆汤 ,类方比较,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功善和解少阳,透表力强,并能益气和胃,扶 正祛邪;用治少阳病半表之邪偏重,兼胃虚气 逆者,证每多伴有咽干目眩,不欲饮食等证候。,清胆热之力较强,并能利湿化痰,理气宽胸
10、, 多用治少阳病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阻滞之 证,临证并见寒轻热重,吐酸苦水,甚或黄涎, 舌红苔腻,脉弦滑数等证。, 两方均能和解少阳;用治邪犯少阳,机枢不利 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脉弦等少阳证 者。, 蒿芩清胆汤 ,* 原方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 方寸匕,日三服。,四 逆 散 (伤寒论),【组成】,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各十分,【用法】, 和解剂 ,1.阳气内郁之“四逆”证; 伤寒邪气内传,肝气郁结 气机枢转不利 阳气内郁,不能透达四肢 四逆(手足不温,脉弦。) 2.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证。 横逆乘脾 肝气郁结 脾气壅滞 脾阳不达四肢 (木乘脾土) 四逆 肝脾气
11、机郁滞 (泄利下重) (胸胁、脘腹疼痛,胀闷,脉弦),【主治】, 四逆散 ,【病机】肝脾不和(气机郁滞),阳气内郁。 【治法】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方解】 君:柴胡 疏肝理气,透邪解郁。 臣:白芍 养阴柔肝,缓急止痛。,柴、芍相配,疏肝气以调肝之用, 养阴血以补肝之体,体用并治。,白 芍, 四逆散 ,佐:枳实 行气导滞而理脾。 * 柴、枳相配,疏肝理脾,调畅气机。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 * 芍、草相配:酸甘化阴,增强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之力。 * 配伍要点: 柴胡 枳实; 柴胡 白芍; 白芍 甘草。, 四逆散 ,方解续,1.辨证要点 胸胁、脘腹疼痛,脉弦。(名医论方) 2.临证加减: 气郁化火
12、甚者 + 金铃子散或郁金、青皮; 兼血瘀者 + 失笑散或丹参、赤芍、川芎。 3.现代运用: 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等病证属肝脾(肝胃)不和者。 4.附方: 本方枳实易枳壳 + 川芎、香附、陈皮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运用, 四逆散 ,成无己:“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金注解伤寒论许 宏:“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四厥者,乃寒冷之甚也。四厥为阴寒之邪,四逆为传经之邪,自阳热已退,邪气不散,将若传阴而未入也。此只属阳,故与凉
13、剂以治之。用甘草为君,以和其中,而行其四末;以枳实为臣,而行结滞;以芍药为佐,而行荣气;以柴胡为使,而通散表里之邪也。” 明金镜内台方议,名医论方, 四逆散 ,甘草炙,半两 当归 茯苓 芍药 白术 柴胡各一两,【用法】,【组成】,逍 遥 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和解剂 ,用法: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逍遥散 ,当归,【主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 经气郁滞 两胁作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 木郁乘脾,脾弱失运 食少神疲,脉虚; 肝郁脾虚,血虚血不上荣 头痛目眩,月经不调,舌淡 【病机】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
14、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气郁结, 逍遥散 ,白术,君:柴胡 疏肝理气而解郁。 臣:当归 养血补肝,调血行滞; 白芍 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佐:白术、茯苓 健脾益气,资营血生化, 又实土以御木乘; 薄荷 疏达肝气,助柴胡以解肝郁。 烧生姜 温胃和中。 使:炙甘草 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 益气和中调药。,*,方解,* 配伍要点:a. 柴胡 当归; b. 配伍薄荷之作用特点。,柴、归、芍:疏肝气而 调肝之用,养阴血而补 肝体,体用并治。, 逍遥散 ,1.辨证要点(名医论方) 两胁作痛,目弦,食少体倦,舌淡,脉弦细而虚。 2.临证加减: 肝郁甚者 + 香附、川芎; 血虚甚者 + 熟地黄、何首乌;
15、脾虚甚者 + 黄芪、党参; 血瘀者 + 桃仁、川芎、丹参。,运用,地黄, 逍遥散 ,3.现代运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肋间神经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 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 征、乳房小叶增生、精神分裂症、黄褐斑等病证属于肝 郁血虚脾弱者。4.衍化方: 本方 + 丹皮、山栀子 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 本方 + 熟地黄 黑逍遥散(医略六书5.类方比较:四逆散&逍遥散,运用续, 逍遥散 ,清汪 昂:“此足少阳、厥阴药也。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含芍药以平肝,而使木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助甘、术以益土,而令心气安宁;生
16、姜暖胃祛痰,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疏逆和中,诸证自己,所以有逍遥之名。” 医方集解,名医论方1, 逍遥散 ,清唐宗海:“此治肝经血虚火旺,郁郁不乐。方用白术、茯苓助土德以升木,当归、白芍益荣血以养肝,薄荷解热,甘草缓中,柴、姜升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之曰逍遥。如火甚血不知者,加丹皮、山栀清理心包。心包主火与血,为肝之子,为火之母。治心包之血,即是治肝之血;泻心包之火,即是泻肝之火,以子母同气故也。” 血证论,名医论方2, 逍遥散 ,类方比较,四逆散,逍遥散,重在疏肝理脾,调畅气机,兼能透邪解郁,原 治阳郁证,临证尤多用治肝脾不和所致之胸胁、 脘腹疼痛,脉弦等证候。,重在
17、疏肝解郁,兼能养血健脾,为调经的常用 方;临证用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 证,见经行腹痛,头痛目眩,乳房胀痛,脉弦 等证候。,均可疏肝理脾,用治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胀 痛,脉弦之证。, 逍遥散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用法】,大枣, 和解剂 ,原方用法: 原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 六升,去滓,再煮,取三 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泻心汤 ,黄连,【主治】肠胃不和,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 少阳证误下,损伤中阳 邪热乘虚内犯(肠胃) (寒)+ (热) 寒热互结 心下痞满而不痛; 肠胃升降失司 呕吐,肠鸣,下利
18、; 邪偏热挟湿 苔腻而微黄,脉弦滑数。【病机】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治法】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辛开苦降法),病位: 心下 肠胃;故“泻心”者,泻肠胃也。, 半夏泻心汤 ,君:半夏 辛开散结以除痞;和胃降逆 。 臣:干姜 温中散寒; 黄连、黄芩 清降泄热。 * 姜、夏 + 芩、连:既寒热并用以平调寒热;又辛开苦 降以散结消痞。 佐:人参 a.补益脾胃之气以促运化; 大枣 b.防温燥、苦寒药伤及虚土。 使:炙甘草(兼) 调和诸药。,配伍要点: 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调其升降,补 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方中配伍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的意义。,方解, 半夏泻心汤 ,1.
19、辨证要点(名医论方)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舌苔薄黄腻。 2.临证加减: 痞满甚者,去大枣枳实、厚朴; 湿浊甚者 + 藿香、佩兰、蔻仁、滑石; 兼食积者 + 山楂、神曲、莱菔子。 3.现代运用: 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不完全性胃幽门梗 阻等病证属于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4.名词解释:辛开苦降, 半夏泻心汤 , 明许 宏:“病在半表半里,本属柴胡汤,反以他药下之,虚其脾胃,邪气所归,故结于心下,重者成结胸,心 下满而硬痛也;轻者为痞,满而不通若此痞结不散, 故以黄连为君,苦入心以泄之;黄芩为臣,降阳而升 阴也;半夏、干姜之辛温为使,辛能散其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缓其中,
20、而益其脾胃之不足,使 气得平,上下长降,阳阴得和,其邪之留结者,散而 已矣。经曰:辛入肺而散气,苦入心而泄热,甘以缓之,三者是已。” (金镜内台方议),名医论方,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 指用辛味药如干姜、半夏以开结消痞;配合苦 味药如黄芩、黄连,苦寒以清降泄热,从而用 治寒热互结,肠胃不和所致的心下痞证的一种 治法,如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名解, 例 1: 患者李XX,女,24岁。于四天前患病,症见寒热 往来,口苦咽干,头目眩晕,胸胁胀满,时欲呕吐, 不思饮食,擅自服用“防风通圣丸”而病情未见好转, 反而见胸腹间痞满不适,频频呕吐,吐出胃内容物, 腹中肠鸣,大便泄泻,便下水样物,日
21、行23次,舌 苔薄黄而腻,脉弦滑数。,病例分析, 和解剂 ,* 例 2: 患者曾XX,女,36岁。曾有“肝炎”病史。近来 自觉身体倦怠乏力,饮食减少,纳谷不香,饭后则 经常胃脘不适,大便溏烂。现仍觉两胁不舒,时或 疼痛,善太息,头晕目眩,月经多错后,经量偏少,经期间少腹时作痛,舌淡苔白脉弦细而虚。, 和解剂 ,病例分析 - 2,1. 何谓“和解”?小柴胡汤如何体现和解少阳法? 2.小柴胡汤中柴、芩相配与蒿芩清胆汤中蒿、芩相伍,其 作用有何异同? 3.蒿芩清胆汤的治证、病机有何特点? 4.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达到调和 肝脾的? 5.薄荷在逍遥散、银翘散、桑菊饮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6.试述痛泻要方治证的病机特点;方中应用白芍、防风有 何意义? 7.结合半夏泻心汤治证的病机特点,试分析方中以黄芩、 黄连配伍干姜的意义。 8.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败毒散中均用人参,其作用有 何不同?,复习思考题, 和解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