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6373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方剂学知识要点,组方原则!麻黄汤: 君: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a.散寒解肌发表;b. 温通经络 佐:杏仁-降利肺气,平喘止咳 使:炙甘草和中,调药 麻.桂相须为用, 发汗散寒解表力強 麻.杏相配, 宣降肺气, 增强平喘之力 小青龙汤: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佐: 五味子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半夏-燥湿化痰,蠲(juan)饮降浊 白芍药养阴和营,且防麻.桂发汗伤阴 使: 炙甘草调和药性 麻、桂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強 姜、辛.味相配: 散中有收,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 而且具散寒化 平喘

2、之功. 大乘气汤: 君: 大黄(后下)苦寒泄热,清泻肠胃积滞, 臣: 芒硝-咸寒泻热, 软坚润燥通便 佐: 枳实破气散结,消积除痞 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滿 黃、硝相须为用,攻柔相济,清泻热结力強,燥.实并治 枳、朴相配,助黃.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 清营汤: 君: 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份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津伤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 活血化瘀, 防热与血结, 引药入心 小柴胡汤: 君:柴胡a.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 b.疏畅少阳气机 臣: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3、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 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使: (兼)炙甘草: 调和诸药 柴.芩相配: 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四君子汤: 君: 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 白术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了补齐健脾益胃之效 佐: 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 使: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汤: 君:黄芪益气补中,升阳固表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参、术、芪、草相须为用 佐: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当归养血补虚 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一贯煎:君: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臣:枸杞子滋肾益精,

4、养血补肝 当归养血补虚,和血调肝 二药合用、滋阴血,补肝肾,滋水涵木 北沙参、麦冬养阴补肺,既资水上之源 佐:川楝子疏肝理气,清泄郁热。 桃核承气汤: 君:桃仁破瘀活血 大黄下瘀泄热 臣: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 芒硝泻热软坚通便,助大黄攻逐瘀热,桃仁、大黄相配,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桂枝得大黄则不走表,大黄得桂枝则不直下,共奏活血祛瘀之功 佐使:炙甘草 护胃气,以防寒凉药伤胃 调和诸药 补阳还五汤:君: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归尾活血祛瘀,养血通络,使祛瘀而不伤正 佐:地龙通经活络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助归尾之力 生化汤:君: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臣:川芎活血行

5、气 桃仁活血化瘀 佐:炮姜温经止痛 黄酒温通血脉而活血 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黄土汤: 君:灶心黄土温中阳,收敛止血 臣:白术 健脾益气 炮附子温壮脾阳 佐: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 黄芩止血而治诸失血;苦寒坚阴,制术、附之温性, 使温阳而不动血。 使:甘草调和诸药 生地、阿胶得白术、炮附子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白术、炮附子配生地、阿胶可避免温燥伤血之虑。 平胃散:君:苍术燥湿运脾 臣: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促运化 使:炒甘草和中,调药 君臣相配,燥湿运脾,行气化湿,湿化气行则脾得健运 ,臣、佐相配,理气和胃,使气行湿

6、化 藿香正气散:君: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 臣:白芷,紫苏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并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厚朴燥湿和胃止呕,行气除满,助君以燥湿理气和中 佐:陈皮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宣肺宽胸利膈,既益于解表,又助于化湿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和中止泻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五苓散:君:泽泻渗湿利水 臣:猪苓,茯苓利水渗湿,以助君药 *君,臣相须为用,利水渗湿之力强 佐: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以助健脾利湿 桂枝化气解表 二陈汤: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行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佐:

7、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 生姜合半夏化痰;降逆和胃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半夏白术天麻汤: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而止眩晕 ,二药相配,化痰熄风以止眩晕 臣: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二药合健脾去湿以治痰之本 橘红理气化痰,和胃止呕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 阳和汤:君:熟地重用以补阴血,填精髓 鹿角胶填精髓,助阳气 *二药合用养血助阳,填精益髓 臣:肉桂,姜炭温里散寒,通利血脉 君,臣相配以温阳补血,散寒通脉,使补不碍胃,补不留邪 佐:麻黄开泄腠理;发越阳气,宣通卫气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 白芥子豁寒痰,通经脉,利气机,尤善祛皮里膜外之痰以散结消肿 佐使:生甘草合温里散寒药以解阴毒,兼以调药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