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8995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2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文化建设简论-中小学、幼儿园文化战略纲要的设计与实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李继星(本稿对外严格保密,仅限有关单位内部讨论使用),特别说明,从2003年到2006年,李继星研究起草了中小学、幼儿园文化战略纲要撰写提纲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并于2006年8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牵头的十四个“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内公布,在较大范围内进一步征求意见。特别提示:该提纲以设施完善并有较好的文化建设基础的高中为蓝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文化建设基础较弱的普通高中可大量删减。各学段、各类型的学校均可根据本学段、本类型、本校特色等具体情况对本提纲进行增、删、改。,文化

2、战略纲要的一级框架,前言、序、目录第一部分 概述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第三部分 执行力子系统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第五部分 生效、解释、实施、评价与修订结束语、著作权说明、联络方式,前言、序、目录,前言 序(或称序言。可独立,也可与前言合并。最好以校长的名义发布。)目录,第一部分 概述(尽量限制在3000字以内),一、学校文化建设相关概念(一)文化(二)学校文化(三)学校文化战略(四)学校文化建设,第一部分 概述(尽量限制在3000字以内),二、学校文化建设概要(一)指导思想(二)基本目标(三)实施原则(四)基本内容(五)实施步骤(六)基本策略与方法,第一部分 概述,三、学校简介、

3、校史、主要荣誉和未来展望(一)现况简介(二)校史(三)历届校长、书记(四)主要荣誉 1学生的主要荣誉 2学校和校内各部门的主要荣誉 3校长、教职工的主要荣誉(五)未来展望(含发展态势、前景的概括性介绍),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要素:一、办学核心理念二、学校的系列二级理念三、学校的发展目标四、学校使命、培养目标五、校训(园训)、班训、组训六、学校精神与“三风”七、教育信条八、学校形象九、师生誓词十、学校宣言附:校(园)赋,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一、办学核心理念(核心理念、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思想、办学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办学核心价值、学校教育哲学),第二部分 精神

4、力(精神文化)子系统,二、学校的系列二级理念(一)规划理念(二)管理理念(三)人才理念(四)课程理念(含课程管理理念)(五)教学理念(六)服务理念(七)质量理念(八)评价理念(九)理念,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三、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愿景、发展理念、办学追 求、办学目标、中长期发展目标),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四、学校使命(办学使命、学校办学使 命)、培养目标(一)学校使命概要(是否撰写,由学 校决定)(二)学校的培养目标(师生培养、发 展目标)1学生培养目标 2教师发展目标(三)学校的社会(社区)使命,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五、校训(园训)、班训、组训

5、(一)校训(二)园训(三)班训,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六、学校精神与“三风”(一)学校精神(二)“三风”1校风 2教风 3学风(也可列入“班风”、“领导作风”等),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七、教育信条(学校口号、座右铭、格言、警句)(一)教育总论方面的信条(二)教育的本质、目标(目的)方面的信条(三)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发展综合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个人发展规划)方面的信条(四)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信条(五)学校管理(含内部治理结构、党务工作、教代会与工会工作、学制)方面的信条(六)校长和校领导班子建设方面的信条(七)教职工队伍建设(含教研室建设)方面的信条(八)学生德育、

6、学生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与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信条(九)课程与教学工作(含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各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信条,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七、教育信条(学校口号、座右铭、格言、警句)(十)体育与健康教育(含健康与尚美)方面的信条(十一)社、团、队建设与活动方面的信条(十二)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信条(十三)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含局域网、电台、电视台、广播站、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建设)方面的信条(十四)境内外合作教育、国际教育方面的信条(十五)教育研究(重点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方面的信条(十六)学校安全和后勤工作方面的信条(十七)学校、家庭、社区(社

7、会)互动方面的信条(十八)教育评价(含考试、督导、招生)方面的信条(十九)其它方面的信条,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八、学校形象(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办学定位)(一)学校组织形象(学校办学定位、学校组织形象 定位)(二)学校人员形象(人员文化气质、学校人员形象 定位)1学校领导形象 2 教职工形象(教职工形象定位、教职工文 化气质)3学生形象(学生形象定位、学生文化气质)4 学生家长形象(三)学校服务承诺形象,第二部分 精神力(精神文化)子系统,九、师生誓词(一)教师誓词(二)学生誓词十、学校宣言附:校(园)赋,第三部分 执行力子系统,要素:一、学校章程的起草与实施 二、学校治理结构和

8、组织脉络图三、学校发展规划简述四、办学要略(办学方略、治校方略)五、学校管理目标、管理原则、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与基本的管理方法六、学校分系统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七、特色办学八、节日、重大活动的校本化设计与实施九、校本礼仪十、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建设简述十一、教职工手册的编制与目录十二、学生手册的编制与目录,第三部分 执行力子系统,一、学校章程的起草与实施 二、学校治理结构和组织脉络图(一)学校治理结构 1校务委员会(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教育议事会)2校长和校长办公会议(1)校长(2)校长办公会议 3书记和党支部(党总支部)4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代会、教师委员会)和教育工会(1)教

9、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师委员会(2)教育工会 5校级学生会、少年先锋队 6校级家长委员会(二)学校组织脉络图(含图和文字说明),第三部分 执行力子系统,三、学校发展规划简述(也可以删掉“简述”二字后独立 为单篇 文献)(一)学校综合发展规划简述(二)学校专项发展规划简述 1学校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简述 2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简述 3校本课程开发专项规划简述 4校本科研发展专项规划简述 5学校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简述 6 学校错位发展专项规划简述 7 学校特色发展专项规划简述 8.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简述 9.(三)教职工个人3-5年发展规划简述,第三部分

10、 执行力子系统,四、办学要略(办学方略、治校方略)五、学校管理目标、管理原则、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与基本的管 理方法(一)管理目标(二)管理原则(三)行为准则、行为规范 1学校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2校领导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3教师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4学生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5家长和社区人士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四)基本的管理方法,第三部分 执行力子系统六、学校分系统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也可删掉“简述”二字后独立为单篇文献)(一)“行政”管理(含校务公告、公开、信箱、意见箱、荣誉台)具体工作制度和工 作策略简述(二)党务管理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11、教工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四)德育、团队管理、学生管理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五)课程与教学(含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六)学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七)校本科研(科研兴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八)学校科技发展(含校园网、校电视台、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系 统的建设等)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九)项目或活动管理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十)安全与危机处理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十一)后勤管理(含餐饮、卫生、保健、住宿、图书信息等)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十二)品牌建设与公关(公

12、共关系)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十三)低成本竞争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十四)学校错位发展(或差异化发展)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十五)学校文化发展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简述,第三部分 执行力子系统,七、特色办学(特色发展、特色建设)(一)学校已有的特色发展成果(二)学校特色发展的目标,第三部分 执行力子系统,八、节日、重大活动的校本化设计与实施(一)开学典礼、系列开学活动(二)国际、国家、党、民间的重要节日、纪念日的校本化设计 与实施(三)升旗(国旗、党旗、军旗、校旗、团旗、队旗)仪式 与六 旗教育(四)入党、入团、入队仪式(五)新教师上岗仪式(六)十八岁成人仪式(七)校运动会

13、和体育节仪式(八)校庆(校节、学校成立纪念日)仪式(九)学校开放日仪式(十)毕业典礼、毕业活动(十一)其它校节、重大活动,第三部分 执行力子系统,九、校本礼仪(可按接待礼仪、就餐礼仪、乘车礼仪、行路礼仪等分类,也可按校本教职工礼仪、校本学生礼仪等来分类)(一)校本教职工礼仪(二)校本学生礼仪 十、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建设简述(也可以删掉“简述”二字后独立为评价系统的文献)十一、教职工手册的编制与目录十二、学生手册的编制与目录,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包括:一、基础性视觉要素二、听觉要素三、物质与人文环境四、校服五、各种校办媒体,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一、基础性视觉要素,(一)基础性视觉要素的设

14、计 1.校名(1)校名中外文标准字(中外文数组)(2)校名使用规范 2.学校的标志(校标、校徽、徽记)(1)学校标志图形(2)学校中外文标志字体(3)学校标志图形与学校中外文标志字体组合规范(至少 包括:横式组合、竖式组合、上下组合、简称组合各 一套),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一、基础性视觉要素,(一)基础性视觉要素的设计 3.师生胸徽(1)学生佩戴的胸徽(2)教职工佩戴的胸徽 4.学校文化性印章(1)文化性校章(2)作业等批改章(面批章、奖励章),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一、基础性视觉要素,(一)基础性视觉要素的设计 5.校花、园花 6.校树、园树 7.各类校旗、园旗(1)一般横宽竖窄的校旗

15、、园旗(2)桌旗(3)竖旗 8.学校、幼儿园的标准色和辅助色(1)标准色(2)辅助色 9.学校、幼儿园象征图形、核心象征物、卡通形象或吉祥物 10.学校、幼儿园辅助图形,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一、基础性视觉要素,(一)基础性视觉要素的设计 11.学校、幼儿园标准印刷字体规范(1组。至 少包括标准印刷字体10条)12.校标(园标)、校名(园名)标准字与辅助 图形的组合规范(至少包括:横式组合、竖 式组合、上下组合、简称组合各一套)13.学校、幼儿园禁用规范(至少包括:横式组 合、竖式组合、上下组合、简称组合等不同 情况下的禁用规范各一套),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一、基础性视觉要素,(二)基础

16、性视觉要素在几大系统的具体运用 1.基础视觉要素在办公用品上的具体运用 2.基础视觉要素在导示系统中的具体运用 3.基础视觉要素在教务、教学系统中的具体运用(例如:备课 本、教 案纸)4.基础视觉要素在教室内的具体运用(例如:班级内部布置、课表的 设计、后墙板报)5.基础视觉要素在教学楼、办公楼外的后勤系统中的具体运用(例如:食堂、餐厅、浴室、卫生间、汽车房、配电室的装饰。但不含导视 牌上的运用。)6.基础视觉要素在对外宣传(传播)系统中的具体运用(例如:宣传 页、宣传画册、展板、对外用的资料袋、礼 品、礼品包装物、光 盘封面等),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二、听觉要素(一)校歌(园歌)、班歌

17、1.校歌(园歌)2.班歌,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二、听觉要素,(二)学校标识音乐(学校标志音乐)及其使用规范(三)学校行为识别音乐及其使用规范 1作息(包括上课、下课)提示音乐 2升旗前和升旗时播放的音乐 3列队时播放的音乐 4眼保健操前播放的音乐 5广播操前播放的音乐 6午休时播放的音乐 7放学时播放的音乐,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二、听觉要素,(三)学校行为识别音乐及其使用规范 8颁奖时播放的音乐 9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播放的音乐 10团代会前播放的音乐 11学代会前播放的音乐 12少代会前播放的音乐 13行政会议前和行政会议休息时播放的音乐 14迎宾时播放的音乐 15送宾时播放

18、的音乐(四)掌声规范(五)校内电子媒体音乐及其使用规范,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三、物质与人文环境,(一)学校总体布局(二)建筑物外形(包括风格)(三)校门、门卫室、传达室(四)校内构筑物(房屋、道路、走廊、院落、广场等)的命名(五)旗台、主席台、颁奖台、演讲桌(六)学校文化象征物、人文景观小品(如:校钟、校亭、校塔、主雕塑)(七)宣传橱窗、宣传板、标语、对联、灯具、走廊(楼道、门厅)主题文化区(八)外语活动区(例如露天“外语角”)(九)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十)办公室门内,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三、物质与人文环境,(十一)会议室、贵宾室、接待室;教职工俱乐部、茶坊、酒吧、休息室;党、团、

19、队活动室(十二)普通教室、各种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十三)图书馆(含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吧、书苑、读书角、书屋、书籍交换站)(十四)展览室(厅)(十五)广播室、校电视台、局域网中心、科技中心、技术中心(十六)学术报告厅、公共阶梯教室(十七)卫生室(医疗室、保健室)(十八)会计室(十九)体育训练场(馆)、健身房、游泳馆(池)、体育器材室(二十)浴池、淋浴房,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 三、物质与人文环境,(二十一)食堂、餐厅、餐车,饮水处、开水房(二十二)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二十三)“校车”、停车场、汽车房、司 机班办公室,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四、校服(一)校服总论(二)学生服(三)教师服(四)礼服(包括校袍)(五)团服、队服,第四部分 形象力子系统,五、各种校办媒体(一)学校网站、网页、博客等的设计(二)学校电视台和电视节目的设计(三)学校广播室和广播节目的设计(四)校报的设计(五)校刊(纸介质校刊、电子校刊)的设计(六)室外大黑板报、大墙报的设计,第五部分 生效、解释、实施、评估与修订,一、本纲要的生效二、本纲要的解释三、本纲要的实施四、本纲要实施效果的评估五、本纲要的修订,结束语、著作权说明、联络方式,结束语著作权说明联络方式,衷心感谢:,主持人,各位领导、专家,在座的全体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