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三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三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ppt(1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板块三 现代文阅读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第一节 客观选择题第二节 主观简答题第1讲 理解第2讲 分析综合,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中的“充电”只有一个义项,即“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这是从物理学角度进行解释的。从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来看,专业术语有时会发生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一般的词语”,例如“麻痹感染瘫痪消化等”。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版本来是专业术语的“充电”,现在也开始向一般词语转变,表达新的意义:,“充电”新用法及其产生的原因,呼
2、和浩特的许多市民利用国庆长假抓紧学习,忙着为自己“充电”。(假日“充电”忙,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4日第1版)假期,对身在江城的很多外来打工族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充电”机会。(外来工长假“充电”,楚天都市报2001年10月7日第2版)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深圳人来说,国庆七天长假如何度过,着实应当好好思量一番,选择外出旅游,是可以理解的。但记者在这次国庆期间还看到了一番新景象:有更多的年轻人在节日期间争分夺秒忙于“充电”。(深圳年轻人“国庆”忙“充电”,光明日报2001年10月7日A4版),以上3份报纸,不只是标题里的“充电”带着引号,正文里也都用引号标示。其原因不仅是为了强调,更重要的是
3、“充电”还没有完全成为一般词汇,还没有与“充实”“提高”等意思划等号,只是一种“临时用法”(指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可以说只是显示出某种发展演变的倾向。而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把这种“临时用法”当成了常用用法。,一、真题体验(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人民日报评论部 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
4、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
5、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
6、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
7、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 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解析:根据第段,作者的观点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并无“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这一说法。并且从最后一段“也正因此”到文末可以看出,作者肯定的是与“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相反的“真与善”的“正”的力量。答案:C,2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 概括。(2分)答:_解析:文中第段就明确了普通人作为本文论述
8、的主要对象,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段对上述普通人作抽象与概括:“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把这句话进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3“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 什么?(4分)答:_,解析:本文的论述对象是“最普通的人”,“寻常的人生”指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人生。作为普通人有物质和精神追求两方面,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普通人精神追求的一面。明白所谓“向度”其实就是指人生追求,本题第一二问不难解答。第三问实际是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即要求归纳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
9、想在最后一段有明确的表述。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要“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二、考情分析近几年福建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统计,综上分析,福建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特点如下:1选材范围 福建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主要以社会伦理、公共道德、文艺理论等材料为主,选文的社会性、时效性强,一般来说都是最近发表在报刊上的论述类文章,目的是引导考生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命题形式 试题样式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一般设三
10、题,分值9分,题型以选择和简答题为主。,3考查方向 考点分布集中,“理解”与“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都有所涉及,六个考点中以“理解概念”“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为重点,但其他考点也会有所涉及。六个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均有所侧重地考查。,编写特色说明:对于文本阅读类题目,读不懂文章无法做题,做题方法不当无法得分。因此,读文和做题均十分关键。下面我们就重点讲一讲“怎样读文”和“怎样做题”。1.怎样读文读懂文本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更好地解答问题。本书采用旁栏批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主要作用:,第一节客观选择题,(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内养成抓关键句的习惯,为后面的解题锁定
11、比对区间,明白阅读时哪些地方该细读、哪些地方可以略读。(2)培养学生抓命题点的“第六感官”,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接近命题人,熟悉高考命题的设误类型和设误角度,面对一段话或一个词语,达到“一看就知是命题点”的境界。,2.怎样做题 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的选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稍不注意,就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为提高答题准确率,我们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审读比对”法,并通过例题的演示,让考生明白怎样去比对。采用这种方法解题,技法实用,操作性强。下面就让我们透彻地了解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常见的设误类型,掌握读文和解题的技法。,一高考怎么考透析高考命题常设置的7大干扰类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
12、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考生应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干扰类型主要有“以偏赅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七种。,一、以偏赅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排除方法
13、要排除“以偏赅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重点关注:(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二、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排除方
14、法 要排除“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四、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排除方法 要排除“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五、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
15、,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排除方法 要排除“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六、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排除方法 要排除“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七、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观
16、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排除方法 要排除“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对象,知彼知己,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特别关注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6种方法 掌握了选项设置的干扰项,还需要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
17、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了解选项设置的干扰类型及命题者命题的方法后,请在下面各个题目后的横线处写出恰当文字:1(2012新课标全国卷,T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 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 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原文信息“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
18、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比对分析_干扰类型 _,原文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选项则是“修正”,将“选择”偷换为“修正”,意思发生
19、了明显变化,与原文不符。,偷换概念,2(2012天津卷,T6)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 确的一项是()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 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原文信息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对分析 _干扰类型_,原文中强调“不仅是同时也是”,前后并无因果关系,D选项强加因果不当。,因果混乱(强加因果),3(2012安徽卷,T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 内容。原文信息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
20、,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比对分析_干扰类型 _,原文表述为“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选项为“全部内容”。,以偏赅全(夸大事实),4(2012安徽卷,T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 确的一项是()B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 系是形而上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
21、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原文信息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比对分析 _
22、干扰类型B项,C项,_,B项,“形而上”“道德化的实践理性”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不是西方哲学的特点。见第二句。C项,原文只论述“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的文学艺术未谈及“利用、厚生”的问题。,张冠李戴;,无中生有。,5(2011辽宁卷,T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原文信息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
23、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比对分析 _干扰类型_,原文是说“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而该选项却表述成“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把“未然”说成了“必然”。,混淆时态,6(2011福建卷,T10)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原文信息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
24、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和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比对分析 _干扰类型 _,作者对把“价值”概括为“效用”、归结为“利益”的说法是持否定态度的。,混淆是非,二文章怎么读全神贯注,在快速阅读中准确锁定命题区间,(2012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围棋与国家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1)
25、。围棋极可能(2)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3)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4)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5)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6)。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7),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
26、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8),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9)。,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
27、后期到魏晋时期(10),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11),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12)。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13)。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14)。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
28、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15)。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1)这句话告诉我们围棋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2)“极可能”是个不确定词,命题者往往利用此类词语从“或然与必然”的角度设置命题。(3)“不仅”“而且”构成了递进关系,前后部分不能调换,否则就会“轻重倒置”。(4)“这种地位”指的是“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
29、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在一般论述类文章中指示性代词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特别是上文理解清楚,因为命题者有时在此命题。,(5)“不是”“也不是”“而是”连接的几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构成转折。(6)这句话与下两段的开头一句话都是所在段的中心句,各段围绕其展开论述。(7)(8)时间词特别要注意,这也是命题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命题者常常将时间与事件不对应设计题目选项。(9)博累棋的消亡从反面说明了围棋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10)从这个时期开始,围棋的价值开始被认识。这个时间也是一个命题点。,(11)“围棋的价值”与“围棋”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命题者容
30、易将其调换,做成“张冠李戴”的陷阱。(12)这句话具有总领本段的作用,下面就具体展开论述。(13)正确认识“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的产生,是设题的一个重点。(14)对围棋的正确态度是“国艺价值观”,这是既不神化也不矮化的观点。(15)围棋一开始并没有被列为“国艺”,这种地位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步确立的。这也是一个潜在的命题点。,三考题怎么做查找原文信息,与选项进行仔细比对分析,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答案C,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答案A,四技法汇总用两步快捷法速解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选择性题目,根据处理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阅读一般论述类文
31、章宜采取“两步快捷法”。第一步,先审后读 审,就是审读题干。选文的篇幅一般都超过1 000字,涉及的内容往往超出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先读文章,读了也不懂,读了也记不住,做题的时候还得回过头来再读,很耽误时间,所以不能再按常规去阅读。如果有标题的话,先看看标题,大致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就可以了,再从题干入手,带着题干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读,就是读文本,明确信息角度。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
32、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以下关键词句在读文本时要圈画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
33、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特别关注 抓住关键词句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第二步,先找后比找就是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这一步先要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
34、错因。1找区位。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3找错因。错因往往体现在选项的干扰点上。查找干扰项的方法有两个:(1)投石探波法。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地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
35、、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2)借助“标志语”。借助“角度性标志语”。“角度”是指从哪个方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文章有时有“角度性标志语”,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同一个角度的文字往往集中在一起,即使有时没有这些语句,也可以根据句子、层次、段落等语言块的内容来概括。且试题的题干、选项也相应地从一定的角度来设计,不仅读文时要注意,读题时也要明确。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
36、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比,就是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而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要特别注意。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为了保证准确性,可以采用“选项切片”法,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比对时除了借助“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语”,还要注意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最后,再看一下题目是要求选择“
37、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检查答题思路方向是否与要求吻合。在“比”的过程中,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没有变化;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张冠李戴、偷换概念、以偏赅全,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的分析与判断。,(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
38、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
39、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
40、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诗歌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不过,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
41、能异同,有删改),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 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 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 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难度适中。D项“歌产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有误,依据原文第五段“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的表述,二者并没有先后之分。答案:D,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 有
42、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C早期的歌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 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混淆是非”。原文第二段有“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第四段有“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C项将两处信息混淆在一起,曲解作者的观点,不符合原文意思。答案:C,3请结合文本,
43、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题时应根据题干中“作用”的要求去准确筛选有效的信息,然后根据题意加以概括,答案表述力求简明准确、条理清楚。答案: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第二节主观简答题,论述类文本的理解能力包括两个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例一(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的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
44、,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们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涵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
45、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天人合一的规则。“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46、。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
47、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3分),具体解答步骤:,“理解句子含意”就是理解论述类(包括实用类)文本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本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在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上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解析:本题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我”与“非我”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我”与“非我”的含义,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已经明确了“我”与“非我
48、”的内涵,再则第五自然段的开头“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也给了暗示,就是“辩证法”,所以结合画线内容点明两者的转化关系即可。画线句为两句。第1句,强调表演要重视“我”化为“非我”,要把握具体形象的反映的特点。第2句,强调在表演中,在“非我”中要有“我”,要有鲜明的个人的爱憎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我”与“非我”),同时结合上文语境“辩证法”转化。,参考答案:(1)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2)演员在表演中使自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则是在“非我”中失去了“我”。(或答为:演岳飞、秦桧像岳飞、秦桧,却不使自己变成岳飞、秦桧,
49、则是在“非我”中体现了“我”),通过上面题目来看,句子含意理解型题目,需从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完成:,考生答案,(2009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尺度彭程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事件,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尺度。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地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
50、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放弃巨额家族财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唱和。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得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决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