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98863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自我诊断1.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 酸 碱 盐 氧化物 A.B.C.D.全部,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与分散系,基础盘点,2,解析 由H和Cl能组成氯化氢(属于酸、化合物、纯净物);由He和Ne组成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的同位素 H和 H能组成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由不同的同位素23Na和24Na组成的金属钠(属于金属);由Na和Cl能组成氯化钠(属于盐);由Na和O、H能组成氢氧化钠(属于碱);由Na和O能组成氧化钠(属于氧化物),故选D。答案 D,3,基础回归 宏观上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4,2.同素异形体(1),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 式: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 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 变化。不同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相同的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同素异 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物理,化学,特别提醒,5,二、物质的分类自我诊断2.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6,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明矾KAl(SO4)212H2O、胆矾(CuSO

3、45H2O)、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水的固态,是纯净物;蔗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天然物质通常含有多种物质;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弱酸H2SiO3、H2CO3是弱电解质;NaHCO3是强电解质;SO2、CO2、CH3CH2OH、NH3是非电解质;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 D,7,基础回归1.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等类型;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和;根据物质的组

4、成和性 质可将物质分为,易溶,微溶,难溶,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8,9,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10,三、物质间的转化自我诊断 3.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导电 爆炸 缓慢氧化 品红褪色 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白磷转化 为红磷 久置浓硝酸变黄 克隆 解析 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 导电是化学变化;爆炸的原因很多,有的 是化学变化如H2与Cl2光照条件下爆炸,有的 是物理变化如自行车打气时轮胎爆炸等;,11,品红褪色是因为其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别的物质;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是结合水生成了胆矾;白磷和红磷是两种不同

5、的单质;浓硝酸久置分解出NO2,NO2又溶解在HNO3溶液中,使得硝酸变黄;克隆是生物变化,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变化,超出了化学范畴。答案,12,基础回归1.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 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1)两种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的变化。如:酒精 挥发(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的变化。如:铁生锈、光合作用等。化学变化中常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固体或沉淀。(2)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 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 有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一定,不一定,13,2.化学反应的分类,14

6、,3.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是中学阶段学习的 五类重要物质,对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应熟练掌 握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15,在掌握各类物质化学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类物质中具体物质之间的差异。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对任何酸和任何金属的反应都适用。,特别提醒,16,自我诊断,四、胶体、分散系,4.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

7、度大一些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17,解析 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前者可过滤分离,后者过滤无法分离,只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某些物质(如硝酸、酒精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定,B错误;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可以比较,但如果未指明温度,二者浓度大小不确定,C错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D正确。答案 D,18,基础回归1.分散系(1)概念: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19,2.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 光的

8、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 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里可利用该性质 鉴别胶体和溶液。,一条光亮的“通路”,20,无机化合物,要点一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要点精讲,21,无机化合物,22,无机化合物,23,特别提醒 判断氧化物的所属类别时,应注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形成对应的酸、碱时,元素化合价不变,如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2

9、4,【典例导析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 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肯定合理的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 酸、二元酸等 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 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 为金属和非金属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 和吸热反应 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所有氧化物分为碱性、两性和酸性氧化物,25,A.B.C.D.解析 各项判断如下:CH3COOH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但它是一元酸,不合理;强、弱电解质是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进行分类的,不合理;区分金属与非金属是依据其最外层电子的得失难易程度,

10、而不是以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不合理;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热效应,非吸热反应即放热反应,分类标准合理;氧化物分为碱性、两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标准应为氧化物能否和酸或碱反应,不合理。答案 B,26,误区警示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标教学首先介绍物质分类方法,突出化学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在学习基本概念分类时,如物质分类、反应类型分类等,要抓住概念分类的根本标准,避免外观现象影响我们对概念的正确判断。,27,迁移应用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

11、是氧 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 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 原子,都是二元酸,28,解析 HCOOH是羧酸,Cu2(OH)2CO3是碱式盐,A项错;CH3CH2OH是非电解质,C项错;HCOOH分子中只有羟基氢可以电离,属于一元酸,D项错。答案 B,29,要点二 常见分散系的比较,30,【典例导析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叫胶体 C.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 D.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形成胶体,A,31,迁移应

12、用2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 是()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 C.混合物 D.化合物,C,32,题组一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按照物质不同的分类方法,HNO3应属于()酸 氢化物 氧化物 含氧酸 难 挥发性酸 强氧化性酸 一元酸 化合 物 混合物 A.B.C.D.解析 氢化物是指氢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形成 的化合物,HNO3不属于氢化物;氧化物是指氧 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NO3不属 于氧化物;HNO3是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对点训练,B,33,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SiO2 H2SiO3 B.Cu(OH)2 Fe(OH)3 C.CaCO3 Na

13、2CO3 D.Cu Cu(NO3)2 解析 A项酸性氧化物转化为酸,应按酸性氧化 物+水 酸的反应形式直接转化,但SiO2与 水不反应,故SiO2不能由一步反应变为H2SiO3;B项碱变为其他碱,应按碱+盐 新碱+新 盐的反应形式直接转化,但Cu(OH)2不溶于水,,34,一般不能与盐反应生成其他碱,故Cu(OH)2不能由一步反应转化为Fe(OH)3;C项盐变为其他盐,可能的反应形式为盐+碱 新盐+新碱,盐+酸 新盐+新酸,盐+盐 新盐+新盐,盐+金属 新盐+新金属,由于CaCO3难溶于水,故它难与其他物质反应转变为易溶于水的Na2CO3;D项金属变为盐,可能的反应形式为金属+酸 盐+H2(强

14、氧化性酸反应产生其他气体),金属+盐 新金属+新盐,铜可与AgNO3溶液反应直接产生Cu(NO3)2,也可与硝酸反应直接产生Cu(NO3)2。答案 D,35,3.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 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 化物 解析 Na2SO4中含Na+,它是钠盐;含SO,它 是硫酸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Na+,阴离子只 有SO,没有其他的阴、阳离子,故它属正盐。,36,从组成看,1个HNO3分子只电离出1个H+,

15、故它是一元酸;从酸性强弱看,HN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和NO,故它是强酸;从挥发性看,HNO3容易挥发,故它是挥发性酸。Mg(OH)2是二元碱,是从组成看的,说明1 mol Mg(OH)2能电离出2 mol OH-,而难溶性碱、中强碱是它的性质。Al2O3是两性氧化物,说明它既能与OH-反应,又能与H+反应,是从性质方面来分类的;它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是从组成方面分类的。答案 A,37,题组二 胶体、分散系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 液、水等 B.在1 L 2 mol/L的氢氧化铁溶液中含有氢氧 化铁胶粒数为2NA C.可吸入颗粒(例如硅酸盐

16、粉尘)形成气溶 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D.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 无丁达尔效应,38,解析 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水不是分散系,A错;在1 L 2 mol/L的氢氧化铁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铁粒子为2NA,但氢氧化铁胶粒是分子的集合体,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2NA,B错;气溶胶吸入人体中,直接影响呼吸,长此以往易形成呼吸疾病,C正确;丁达尔效应是溶液与胶体的鉴别方法,D错误。答案 C,39,5.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B.加热时二者都能稳定存在 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 D.分散质微粒可透过滤纸 解析

17、 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胶体能;加热时,Fe(OH)3胶体不能稳定存在;Fe(OH)3胶 体中加入盐酸先聚沉后溶解而MgCl2溶液不能;二者都能透过滤纸,故选D项。,D,40,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 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 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是溶液 是胶体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能透过滤纸 不能透过滤纸 静置后 会析出黑色沉淀 A.B.C.D.解析 纳米碳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 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 体的性质。,B,41,7.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

18、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 色。用此溶液进 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此反应属于(填反 应类型)。(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 至液体呈 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42,(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 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

19、(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以看到溶液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得到棕黄色的FeCl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3,此反应也属于 反应。(5)已知Al(OH)3胶体能够净水,则Fe(OH)3胶体(填“能”或“不能”)净水。答案 Fe2O3+6HCl 2FeCl3+3H2O 棕黄(1)FeCl3+3NaOH 3NaCl+Fe(OH)3复分解反应(2)红褐(3)乙 胶体和溶液(4)Fe(OH)3+3HCl FeCl3+3H2O 复分解(5)能,4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09广东,5)下列说法

20、都正确的是()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 有关 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 是合金“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 质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 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常用的自来水 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 是高分子化合物,定时检测,45,A.B.C.D.解析 BaSO4是难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Cl2中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答案 B,46,2.(2008广东,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 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 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 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

21、 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 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 说法正确的是()A.B.C.D.解析 沼气是可再生能源,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因此二 者都是混合物;纯碱是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错。,D,47,3.一瓶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A.一种单质 B.一种化合物 C.化合物与单质的混合物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 混合物 解析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也可以组成 混合物。如氧元素可以组成O2和O3。,D,48,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 别)()A.空气(混合物

22、)、C2H5OH(醇)、H2SO4(离 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 氧酸)、NaOH(强电解质)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49,解析 A中硫酸是共价化合物;C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中NO2不是酸性氧化物,CO是无机物。答案 B,50,5.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 成CO2和H2O C.向煮沸

23、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 溶液制备Fe(OH)3胶体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51,解析 石墨属于非金属材料,但石墨可以导电,故A错;丝、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其中含有氮元素,而某些合成纤维中也含有氮元素,故这些物质完全燃烧时其产物不可能只有CO2和H2O,故B错;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水中才能制备Fe(OH)3胶体,而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得到的只能是Fe(OH)3沉淀,故C错;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现象,D正确。答案 D,52,6.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鸡蛋白溶液 水 淀粉溶液 硫酸钠 溶液

24、 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肥皂水A.B.C.D.解析 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只 能是,因为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D,53,7.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 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54,解析 据图示内容,物质分类的三个关系可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属并列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属包含关系,单质与化合物属并列关系,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交叉关系。答案 B,55,8.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25、.医用酒精用于皮肤消毒 B.用四氯化碳擦去圆珠笔油渍 C.橡胶老化 D.蜂蚁叮咬处涂些肥皂水可以减轻痛痒,B,56,9.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分散质粒子直径是10-910-7 m B.胶体浑浊,溶液澄清 C.胶体不稳定,溶液稳定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A,57,10.奥运会会旗是五环旗,假定奥运 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 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 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合适的一组是(),58,解析 A项中代表绿色的Ag与代表黑色的CuSO4溶液不能反应,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中代表黑

26、色的稀硫酸和代表红色的Al(OH)3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目要求;D项中按题目要求的反应中没有复分解反应,也不符合。答案 B,59,1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 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 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60,A.化合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 D.置换反应解析 该反应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的单质生成,故该反应一定不属于置换反应。答案 D,6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

27、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A,6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13.(10分)食品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 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理由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63,(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举出一例。,64,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2)CaO+H2O Ca(OH)2(3)与酸的反应:CaO+2HCl CaCl2+

28、H2O,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aO+CO2 CaCO3(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小纸袋中的物质将不再起干燥作用。(5)酸:浓硫酸;氯化物:CaCl2;氧化物:P2O5;混合物: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65,14.(8分)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 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 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66,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氢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理由是。(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

29、E的化学式为。,67,解析(1)氢化物、无氧酸、无氧酸盐均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溶于水可以不发生变化;而碱必须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一定不是;氧化物虽由两种元素组成,但氧化物不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生成含氧酸,故也不是。(2)A可能是金属,因金属单质在常温下没有气态。(3)无氧酸中常见的强酸有HCl、HBr、HI的溶液,而Br2、I2常温下均不是气态,故E的化学式只能是HCl。答案(1)(2)A 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3)HCl,68,15.(10分)请你按图示进行化学实验,实验完后对试剂 及实验现象归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 结论有(至少答3条):。

30、,69,(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答3条):。答案(1)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能跟某些盐反应 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 酸不能跟所有金属反应(任答三条即可)(2)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 BaCl2溶液可用于检验SO 的存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任答三条即可),70,16.(12分)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 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例如,根据碳 素钢的含碳量,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71,根据这一分类法请回答:(1)将pH与溶液酸

31、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如下数轴上:(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72,根据方案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NaCl溶液的pH等于7;H2SO4的pH小于7;Na2SO3、Na2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由此有的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为什么?在方案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

32、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73,在方案中,三种钠盐用其他物质中的 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得到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吗?,74,答案(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2)不合理,Na2SO3、Na2CO3的水溶液水解呈碱性,但从化合物的分类来看它们都应属于盐。利用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呈紫色的为KCl,焰色反应呈黄色的为NaCl。H2SO4 Na2CO3+H2SO4 Na2SO4+CO2+H2O,Na2SO3+H2SO4 Na2SO4+SO2+H2O,75,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许H2SO4溶液,分别加入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充分混合,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入Na2CO3溶液,若有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Cl溶液;若无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OH溶液。,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