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99927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解 读许秀峰,2,第一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解 读,3,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评估指导思想与原则(略)二、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评估范围为县域内各类公办普通中小学(包括教学点)。说明:按照布局调整规划的待撤并学校,应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一并纳入评估范围。三、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学校设置与校舍、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教育教学装备和师资配备4项指标。鉴于全省已基本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为周期较长、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小学公用经费与布局调整两项指标不列入本次评估内容,但县(

2、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尤其是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要纳入评估范围。,4,五、评估办法与程序,评估采取县级自评、市级评估、省级评估的办法进行。基本工作程序为:(一)县级自评县(市、区)要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规定的完成时间,根据本方案要求,对县域内所有学校逐校进行评估,并按照评估标准对学校作出等次评价。经自评,达到省评估标准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市级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写出申请评估报告,申请市级评估。同时上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县(市、区)自评表(附件2)。,5,(二)市级评估市级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3、化建设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评估标准,对申请评估的县(市、区)进行评估。评估时,要按一定比例抽查不同层次学校,对县(市、区)自评结果进行验证。抽查学校数量不低于该县(市、区)学校总数的20%,且不少于20处学校(学校总数低于20处的县、区,抽查比例不低于50%)。对评估确认达标的县(市、区),要通过市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对评估确认达标的县(市、区)公示后,向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达标评估申请,并按方案要求将评估材料一式三份(同时报送电子版),于每年4月30日前(2013年上报时间为2013年5月30日前),6,(三)省级评估省对县(市、区)的评

4、估工作,统一纳入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一并进行。作为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前提条件。凡向省申请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的,必须首先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市级未评估或评估不达标的县(市、区),省级将不安排对该县(市、区)的各项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申报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县(市、区),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求上报相关材料。省级评估时间、组织形式等按照每年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安排统一执行。省级评估标准执行本方案制定的标准。,7,六、评估结论认定,(一)学校评估结论县(市、区)对学校的评估结论,分为“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3个

5、等次。具体认定办法按照评估标准要求确定。(二)县(市、区)评估结论市级对县(市、区)的评估结论,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个等次。达标标准:县域内所有学校均为“达标”和“基本达标”等次,且达标学校占学校总数的比例在70%以上;全县(市、区)师资配备、教育局域网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达到评估标准要求;中小学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即认定为该县(市、区)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达标。否则,认定为不达标。,8,第二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解 读,9,一、说明,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及补充规定。说

6、明:评估标准是依据办学条件标准,结合实际制定的,组织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时应依据办学条件标准。指标体系:4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其中带号的A4师资配备和B11-6是对县(市、区)的评估指标;其余三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是对学校的评估指标。,10,学校评估结论认定标准:每项B级指标评价结论分为A、B、C三个等级;对学校的14项二级指标评估中:达标学校:A等数量达到8个及以上,其余指标为B等;基本达标学校:A等数量大于等于5个,小于8个,其余指标为B等(中心城区学校允许存在因超班额和田径场跑道长度不符合要求的C等指标);不达标学校:A等数量小于5个或出现C等(不包括中心城区学校因

7、超班额和田径场跑道长度不符合要求的C等指标)。说明:有两个及以上校区的学校,各校区均应达到相应标准。如某项指标各校区评估等次不一致的,按最低等次计。中心城区学校指在市县政府驻地,位于人口集中聚集区(城镇主城区)的学校。,11,一票否决项:1.学校存在D级危房;2.校园内存有明显安全隐患因素,或当年发生安全事故;3.对教师严重缺编,未能及时补充的县(市、区);4.学校资产账实不符;5.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12,二、评估指标体系,A1学校设置与校舍B1学校设置与校园规划;B2校舍建筑设计与质量B3普通教室;B4学科专用教室;B5公共教学用房;B6学生生活用房A2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B7田径场;B8

8、篮排球及其它运动场地、器材A3教育教学装备B9实验仪器、器材;B10图书资料;B11教育信息化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B12通用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B13体卫艺教学设备;B14设施设备管理与使用A4师资配备 B15师资配备,13,三、评估要点及评级标准,A1学校设置与校舍 A1-B1学校设置与校园规划 评估要点 1.学校设置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规定。说明:学校设置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规定。高中应独立设置;初中设置要本着相对集中、优化配置、注重规模效益的原则合理规划,原则上,农村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以设1至2所初中,5万人口以下的设1所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应以就近入学、方便学生就学为

9、原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规定: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城市中小学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14,2.学校规模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适宜规模。说明:高中60个班,义务教育学校36个班。3.校园规划科学,区划分明,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说明:校园设计按教学、运动、生活分区,合理布局。校园建筑合理组合、集中紧凑,体现学校文

10、化内涵和时代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结合建筑景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统一规划设计。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用房有合理的间隔;田径、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校园内主要道路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学校水、电、暖设施在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安全、节能要求。室外多种管线的敷设应用地下管沟暗设。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配变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当留有余量。,15,评级标准 A等:达到要求。B等:学校设置不符合要求(如高中未独立设置、初中含小学毕业年级、小学不含毕业年级等);2009年及以后建设的规模过大学校(高中超过60个班,义务教育学校超过36个班);校

11、园规划不合理,生均绿化面积低于标准要求。C等:学校设置及功能不完备,不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需求。说明:生均绿化面积指绿化用地面积,高初中应不低于平均每生4平方米,小学不低于3平方米/生;新建学校需留足绿化用地,绿化用地率不低于35%。,16,A1-B2校舍建筑设计与质量评估要点:1.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建筑设计常用规范、标准执行,并及时维护维修,确保校舍安全。2.校舍档案、基建档案齐全、规范。说明:校舍档案、基建档案齐全、规范。其中2002年后学校建设项目基建档案齐全。校舍档案一般分为确权、基建、管理三类。确权档案包括:房屋、土地的确权、证书及证明权属来源的一切报告、批文、协议、合

12、同等;基建档案包括房屋的建设、维修、查勘的一切文书、财务、技术资料;管理档案包括房屋、场地的使用、维修及权属变更等情况的一切记录,17,评级标准:A等:校舍建设、维护达到要求;校舍坚固、安全,无隐患;校舍档案及2002年后学校建设项目基建档案齐全。B等:校舍存在个别设计缺陷或维修维护不及时,但不影响正常安全使用的;校舍坚固、安全,无隐患;校舍档案及2002年后学校建设项目基建档案不够齐全。C等:存在明显安全隐患或D级危房,以及其它次于B等的。,18,A1-B3普通教室评估要点:1.普通教室设置、使用面积、设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布置合理、整洁完好,采光照明符合国家学校体

13、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号)规定。注:2009年前所建校舍单间使用面积标准按建设时期国家标准。2.普通教室数量能满足需要,平均班额不超过标准。说明:1.现行普通教室使用面积标准:中学67/间,小学61/间。2.教室数量应包括机动教室数量。)。3.标准班额:高中50人;初中50人;小学45人。,19,说明:课桌椅: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规格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标准。每间教室至少配备2种不同高低型号课桌椅。教室采光:应为左采光,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

14、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20,资料:2009年前有关校舍建设标准1996年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中学、小学普通教室分别为56/间、52/间,教学点不小于40/间。2002年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城市学校中学、小学普通教室分别为67/间、61/间。,21,评级标准:A等:“1”项达标,中心城区学校平均班额不超过标准班额的10%,其他学校平均班额不超过标准。B等:单间使用面积达到

15、标准的90%以上,设施和采光照明基本符合“1”的要求;中心城区学校及乡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平均班额分别不超过标准班额的20%和10%。C等:次于B等。,22,A1-B4学科专用教室评估要点:1.各学科专用教室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符合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布置合理、整洁完好。2.各学科实验室(科学教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技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舞蹈室及高中数字式探究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数量、使用面积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辅助用房基本满足需要。注:2009年前所建校舍单间使用面积按建设时期国家标准;12个班以下农村小学中个别使用条

16、件相近的专用教室可以两室合用,但种类不能减少。说明:各学科专用教室包括:理化生实验室及小学科学教室(科学实验室)、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初中技术教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舞蹈室及高中数字式探究实验室等。各学科专用教室室内固定设施要求参考培训资料。,23,资料:2009年前有关校舍建设标准:1996年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小学:自然教室 71/间,音乐教室52/间;初中:实验室、劳技教室、微机室90/间,音乐教室56/间。2002年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小学:自然、劳技、美术、书法、微机教室:86/间

17、,音乐教室73 86/间。初中:实验室、微机室、美术、书法、劳技、地理教室96/间,音乐教室73/间。,24,资料:办学条件标准对初中专用教室数量要求,25,办学条件标准对小学专用教室要求:,26,评级标准 A等:达到“1”和“2”中每间使用面积的要求;各学科专用教室种类齐全,每学科专用教室数量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90%以上,辅助用房满足需要。B等:按照“1”和“2”中每间使用面积的要求,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各种专用教室种类齐全,每类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数量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60%以上,辅助用房基本满足需要。C等:次于B等。说明:1.“每间使用面积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

18、需要”指每间面积虽达不到标准,但能基本满足一个班级进行学科专业学习、实验的需要。2.辅助用房基本满足需要,指辅助用房虽面积略有不足,但每学科仪器、器材室能独立设置,且仪器器材能够按要求分类、有序摆放。,27,A1-B5公共教学用房 评估要点:1.公共教学用房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布置合理、整洁完好。2.图书阅览室、综合电教室(多功能教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卫生保健室使用面积、数量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注:2009年前所建校舍使用面积按建设时期国家标准;2011年前所建学校的体育活动室以及全面实现多媒体“班班通”的12个班以下中学、完全小学

19、的多功能教室,暂不列入评估范围。说明:1.公共教学用房包括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质测试室及卫生保健室,包括相关辅助用房。2.公共教学用房室内固定设施要求参考培训资料。3.卫生保健室: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摘自国家学校体育卫

20、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号,28,资料一:2009年前有关校舍建设标准:1996年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小学(12/18个班):多功能室:110/120;科技活动室:25/32;图书阅览室:112/148。初中(18/24个班):多功能室:100;科技活动室:72/90;图书阅览室:197/262;风雨活动室450/600。2002年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小学(18-24/24-30个班):多功能室:123-153/183-213;科技活动室:36/54-72;图书阅览室:120-170/220-270。初中(18/24/30

21、个班):多功能室:173/213/253;科技活动室:54/72/90;图书阅览室:261/340/420;风雨活动室1040/1340/1340(规划指标),29,资料:办学条件标准对初中公共教学用房要求:,30,办学条件标准对小学公共教学用房要求:,31,评级标准A等:达到“1”的要求;各种公共教学用房种类齐全,每类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90%以上。B等:按照“1”的要求,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阅览室座位数不低于标准的70%;各种公共教学用房种类齐全,每类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70%以上;教学点至少有一间公共教学用房。C等:次于B等。,

22、32,A1-B6学生生活用房 评估要点:1.学生宿舍、食堂餐厅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布置合理、整洁完好。宿舍有取暖、降温设施,每层楼有盥洗室、卫生间;平房宿舍在宿舍区设置厕所和洗刷间(设施)。能为学生热饭、提供饮用热水。2.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按寄宿生、就餐学生数量,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说明:学生宿舍按寄宿生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 3.0/人计算;学生食堂面积,按就餐学生人数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 1.5/生(含厨房、餐厅)计算。生均使用面积按寄宿生、就餐学生数计算。,33,评级标准:A等:达到“1”的要求;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B等:按照“1”的要求,略有不足,

23、各种固定设施基本齐全,宿舍有取暖设施,楼层有卫生间;能为学生提供热饭、饮用热水。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生均使用面积达到办学条件标准80%以上。平房宿舍无取暖降温设施,宿舍区未设置洗刷间(设施)。C等:次于B等。,34,A2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A2-B7田径场 评估要点:1.田径场及其中足球场的设置与环形跑道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场内无篮排球场。教学点至少有60米直跑道和活动场地。2.田径场跑道规范、平整、无杂物积水。跑道材质应满足雨后可以使用,以塑胶或炉渣为宜,但不得为水泥或砖面。场内或附近应设置投掷、跳高、跳远场地。说明:说明:田径场内不得设篮球场地,足球门设置符合要求。跑道材质以塑胶或炉渣为宜

24、,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材质,前提是应满足雨后可以使用,且安全、环保。但不得为水泥或砖面等硬质路面。标准田径运动场按规范要求设置投掷、跳高、跳远场地,其余田径场可因地制宜安排。,35,资料: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运动场地要求:,36,评级标准:A等:符合1、2项要求,跑道为塑胶或炉渣材质。B等:基本符合1、2项要求,跑道材质非塑胶或炉渣材质,但能基本满足雨后使用;田径场内设置有篮排球场地;环形跑道长度达不到标准,但农村中小学环形跑道低于办学条件标准50米以内,中心城区学校环形跑道,高中低于办学条件标准100米以内,小学至少达到150米,初中200米,同时直跑道中学不低于100米,小学不低于6

25、0米;教学点至少有60米直跑道。C等:次于B等。,37,A2-B8篮排球及其它运动场地、器材评估要点:1.篮排球场地的数量、规格符合办学条件标准,场地规范、平整、无杂物积水。以塑胶或硬化地面为宜。2.乒乓球台数量(室内外合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3.单杠、双杠、平梯、肋木等室外体育器械配备齐全,安放牢固,场地平整。地面宜为塑胶或铺砂的软质地面。说明:篮、排球场地及蓝、排球架应符合规范,小学应配备小篮、排球架。教学点应设小篮(排)球场和乒乓球台,至少有一个半篮场地或一块活动场地、一个乒乓球台。室外体育器械应按配备标准,中学配齐高低单杠、高低双杠、平梯、肋木等,小学配齐高低单杠、平梯、肋木等;联合攀

26、登器(含爬绳、爬杆)应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安装使用。室外体育器械必须安放牢固;场地应平整,地面宜为塑胶或铺砂的软质地面,不得使用水泥、砖面等硬质地面。,38,评级标准:A等:场地质量、器材配备及安放符合要求;农村中小学篮排球场和乒乓球台数量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教学点至少有1个小篮排球场和一个乒乓球台,中心城区学校篮排球场数量不低于标准数量的90%。B等:场地质量、器材配备及安放基本符合要求,但室外器械场地不得为水泥地面;篮排球场、乒乓球台数量,农村中小学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要求的80%,中心城区不低于标准的60%,教学点至少有半篮场地或小活动场地和一个乒乓球台。C等:次于B等。,39,A3教育教

27、学装备,A3-B9实验仪器器材 评估要点1.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小学数学、科学仪器器材配备达到配备标准中基本配备要求。分组实验仪器中学按标准班额2人一组配备,农村小学不低于4人一组。实验所需药品、易损易耗品能及时补充,满足实验教学需要。说明:1.高中、初中和小学配备标准分别指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4062010)、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3862006)和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3882006)。,40,2.配备标准中各学科仪器配备数量是按照每年级4个平行班和标准班额计算的,因此如果每年级平行班和学生数较多,则应适当增加配备数量,达到

28、分组实验仪器中学按标准班额2人一组配备,农村小学不低于4人一组配备。学校规模超过每年级4个平行班时,应按增加的平行班数量,适当增加仪器配备的套数,满足多班同时开课需要。3.实验所需药品、易损易耗品能及时补充,满足实验教学需要。4.处理好“基本”与“选配”的关系“基本”栏目所列仪器是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应达到的最基本的配备要求,不论学校选择何种版本的教材,均应达到该栏目的配备要求。“选配”栏目是为适应教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仪器的多种类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别而设立的。“选配”栏目所列的有功能相近的仪器、不同性能和价格档次的仪器、部分教材所需的仪器、不同教学方法所需的不同类型的教具。学校应依据

29、所采用的教材、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确定,以满足教学的需要。“选配”栏目中所列与“基本”栏目功能相近的仪器,若学校已经配备,则“基本”栏目中的相应仪器原则上不再要求配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更好的仪器。,41,2.高中数字式探究实验仪器按配备标准配备物理、生化二个实验室,每室按9+1组配备。3.文科教学设备达到办学条件标准配备要求,但已实现多媒体“班班通”的学校,除各类模型、标本外,其他不作必配要求。说明:网络资源可以提供的图片、视频、多媒体课程资源等可以替代的有关挂图、视听资料可不做必配要求。办学条件标准要求的各类模型、标本、卡片等属于必配,网络资源不能替代或不能完全替代的配套的多媒体资

30、源、软件应按要求配备。,42,评级标准A等:1-3项均达到要求;B等:“1”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仪器种类达到配备标准中基本配备要求,但个别分组仪器数量、其他仪器器材数量略有不足,或仪器配备套数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3”中教学设备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2”中配备套数不足或只配备一个探究实验室。C等:次于B等。,43,A3-B10图书资料评估要点1.学校图书资料数量充足、分类比例合理;生均藏书量及教参资料、工具书和报刊种类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农村教学点工具书和报刊种类可适当放宽。近三年每年图书更新数量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说明:图书配备标准,44,报刊种类按评估时学校

31、实际订阅的报刊种类计。“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辞典、手册、教育教学参考书籍等,不包括教材及其配套的教师用书和教辅资料。农村教学点至少配备一种以上报纸,必要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每名教师一种以上的教学刊物。近三年每年图书更新数量,指每年均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经济欠发达地区,指省级评估上一年度被省财政列为财政困难县的县(市、区),图书、报刊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可按办学条件标准有关标准配备。,45,2.管理规范,防盗、防火、防潮等安全措施到位,并按课程要求使用,满足师生阅读需要。3.有条件的学校可增设电子阅览室,增加电子图书、影像视听资料的配备。4.提倡实行计算机管理,与校园网相结

32、合,实现资源共享。说明:为满足师生阅读需要,师生阅览室应该分设(规模较小的小学教师阅览室可与会议室合用)。提倡实行开架阅览。教师阅览室应放置工具书、教学参考资料、报刊及适宜教师阅读的书籍。实行开架阅览的学生阅览室,应放置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报纸、刊物,且应注意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相适应。,46,评级标准:A等:“2”项和图书更新达到要求,“1”项生均藏书量不低于标准的90%。B等:“2”项和图书更新基本达到要求,“1”项生均藏书量不低于标准的80%,农村教学点具有教学必须的教参资料、工具书和刊物,至少有一种以上报纸。C等:次于B等。,47,A3-B11教育信息化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评估要点

33、:1.学生用计算机室应按开设信息技术课年级最大班额每人一机配备计算机。应配备多个计算机室的,至少有1个按开设信息技术课年级最大班额每人一机配备,其余计算机室按不低于平均班额每人一机配备;并按标准配备教师机、交换机及有关设备。说明:学生用计算机室中计算机配备的原则,是上课时能达到学生人手一机。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教学点应设置计算机教室,学生用计算机可按最大班额上课时2人一台配备。计算机室有关设备包括:服务器、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交换机、稳压电源、网络信息口、UPS电源等。,48,2.按专任教师人手一机配备教师用计算机,并配置到教师办公桌。说明:教师用计算机指学校为专任教师办公教学配备的计算机,不

34、包括学校管理用计算机和教师个人自带的计算机。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任职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教师计算机应配置到教师办公桌,不能集中存放或放置家中。教师办公、教学场所应保证计算机能够联网。,49,3.所有班级配备计算机、大屏幕显示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式一体机)等多媒体终端设备,并与网络连通,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可根据需要配备视频展台或数字摄像头;专任教师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的,教室内可不再重复配备计算机。说明:班级所配计算机应为多媒体计算机(含音箱),并配备实用的多媒体讲台。大屏幕显示设备可以是液晶投影仪、大屏幕液晶或等离子电视,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式一体机

35、。必须实现与网络连通,实现多媒体“班班通”。视频展台或数字摄像头可根据需要配备。教师全部配备笔记本电脑的,教室内可不再重复配备计算机,但必须有方便使用的连接线。,50,4.实验室、史地教室、音美教室、多功能教室(综合电教室)、技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说明:每学科至少有一间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技术教室包括高中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初中技术教室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一般学科专用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与教室相同,多功能教室(综合电教室)设备在此基础上增加有线无线麦克风、音响设备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中央控制台。音美教室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教室,音

36、乐、美术书法教室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舞蹈教室至少配备音响设备。,51,5.中学、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建有校园网,所有教学、办公场所均具备上网条件;其他农村小学建有局域网;偏远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上网。说明: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一是中学、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建有校园网。校园网指符合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范,具备规定的六种基本功能(其中资源平台、备课平台也可依托县级信息中心建立)的局域网。应采用宽带接入互联网(不具备宽带接入条件的农村学校以专线方式与互联网相联),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教师备课、教学及教科研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上述基础上,构建数字化校园。二是其他农村小学建

37、有局域网。这里的局域网是指仅能起到联网功能(实现“班班通”),不具备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范规定的所有校园网功能(不具备较完善的应用系统和专业的服务器、交换机)的简易局域网络。三是偏远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上网。是指教学点和山区、湖区等偏远小学能够通过不同方式上网。,52,6.全县具有统一的教育城域网和资源平台,并能与全县中小学联通,实现资源共享。说明:这一指标是对县的评估指标,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化建设”评估不能达标。资料:教育城域网是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传输网络,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技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区域教

38、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对上连接省、市和CERNET、Internet主干网,对下辐射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现代远程教学功能、教育信息及教育资源共享功能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信息交换功能、实现实时视频信息传输的高带宽的教育信息化网络系统。,53,评级标准:A等:“1-5”项均达到要求。“6”项达到要求。B等:“2”项达到要求;“1”项按最大班额每人一机,略有不足;“3”、“4”项有少量班级或个别学科专用教室尚未装备多媒体设备或多媒体设备未完全达到要求;“5”项基本符合要求,能满足联网需要。“6”项资源平台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或未能与全部学

39、校联通。C等:次于B等。说明:“1-5”项是对学校评估指标,“6”项是对县区评估指标。,54,A3-B12通用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评估要点:1.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模块器材按配备标准必配仪器器材配齐,建立技术设计室和技术制作室。并在选修模块中任选1个以上项目,配备相应实验室及器材。说明:选修模块项目依据学校情况自行选择。2.初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器材在办学条件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设备中选择1个或多个项目器材配备(项目数不少于应配综合实践活动室、技术教室数),分组器材数量应满足5-6人一组操作需要。全县建有独立的实践活动基地,初中、小学学生每年在基地活动课程、课时基本达到规定要求

40、的,校内综合实践器材设备,可根据教学需要酌情配备,但至少应配备一个与本校办学特色相关的项目的器材。,55,评级标准A等: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达到各自配备要求。B等:高中必修模块器材配备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或未配备选修模块实验室及器材;初中和小学配备器材项目数少于应配综合实践活动室、技术教室数量的,或分组数量略有不足。C等:次于B等。,56,A3-B13体卫艺教学设备评估要点:1.高中体育必配器材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初中、小学体育器材分别达到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教体艺200211号)中必配器材要求。其中足球门,篮、排球架按应设置的场地数量配备。说明:体育

41、器材配备标准:高中和义务教育学校均需按相应标准必配器材配备。其中初中、小学的必配器材包括一类必配和二类必配。足球门,篮、排球架按应设置的场地数量配备,是指场地内规范配置的球门、球架,不包括练习用球门、球架。小学按标准应配备小足球门和小篮、排球架。在此基础上可配备少量标准篮、排球架(足球门),供教师活动。),57,2.高中、初中、小学音乐、美术必配器材达到办学条件标准。18个班以下初中电声乐器暂不做必配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或规模较小学校可用电钢琴替代钢琴。说明:高中、初中、小学音乐、美术必配器材均按办学条件标准要求配备。初中美术器材办学条件标准附件4中3-9项(陶艺、金工、木工设备)均与综合

42、实践中技术教育共用,开设此类项目的学校配备,不要求所有学校必配。经济欠发达地区,指省级评估上一年度被省财政列为财政困难县的县(市、区)。,58,3.卫生保健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号)配备。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配备卫生室器材,其他学校配备保健室器材,教学点至少配备卫生急救箱。说明: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卫生保健器材配备要求:1.卫生室: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

43、执业资格证书。,59,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2.保健室: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

44、、止血带、污物桶等。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60,评级标准A等:“1、2、3”项均达到要求。B等:“3”项达到要求,“1、2”项种类齐全,易耗器材数量略有不足。C等:次于B等。说明:易耗器材主要指体育器材中球类、跳绳、毽子等。,61,A3-B14设施设备管理与使用评估要点:1.各类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登记入账,固定资产账目规范,账实相符。说明:各类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全部登记入账。固定资产账目清晰(累计、购入、报废)。各仪器器材室及存放仪器器材其他功能室,有明细的仪器器材台账(仪器器材总帐、仪器器材明细帐和低值易耗品帐),且做到物

45、物有帐,及时记帐,帐帐相符,帐物相符。管理人员变更,要有完备的交接手续。每学期末进行盘点,对清理出的问题及低值易耗品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登帐。图书室提倡实行计算机管理,按规定要求给购入图书编录登记流水号(流水登记账)、进行分类编目,建立图书总括账和个别登记账以及注销登记。,62,2.各类设施设备、器材、图书资料管理规范、保管良好,安放符合要求,维护及时,完好率高。说明:1.管理基本要求: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并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建立设施设备、器材、图书资料的管理、使(借)用、维护、报废等制度,建立规范的使用、借用、损坏与维修、报废等记录。原则上应配备管理用计算机,并入校园网

46、,力求实现信息共享。,63,2.存放保管基本要求:仪器器材应科学存放,陈列有序,整齐美观,取用方便,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安放入橱。原则上做到:科学分类、按类入橱,橱内无法存放的仪器器材,要离地、离墙、罩防尘袋后存放;药品和仪器(不含玻璃仪器)要分室保管,化学危险品管理符合规定。在仪器器材(玻璃仪器、石膏像、打击乐器发声处除外)醒目处贴有标签。仪器橱标签须注明仪器类别、编号、品名、数量,粘贴位置要一致,书写规范,字迹规整。仪器器材存放有“十防”措施: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霉、防冻、防火、防爆、防毒等。仪器使用后应及时擦试、校验、整理、复位。学期末要集中进行维护、维修、保养。,64,3.各

47、种功能教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设施设备使用率高。理、化、生、科学各学科能按教材要求开齐开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器材利用率高;图书借阅率高。说明:建立完善各种功能教室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使用、借还等记录。实验室有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安排以及实验通知单、实验记录等。未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图书室,要完善图书借阅和阅览记录,并定期进行统计。建立并落实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和体育活动室开放制度,建立开放活动记录。,65,评级标准A等:各项均达到要求,B等:设施设备管理不够规范,维护不够及时,使用率未完全达到教学要求,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不低于90%。C等:资产管理不规范,账实不符;

48、功能教室及器材管理较混乱;仪器器材、图书使用率明显偏低及其他次于B等情况。,66,A4师资配备,A4-B15师资配备 说明:本指标是对县的评估指标,对全县教职工编制核定及配备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抽查学校核实具体配备情况。1.按省编制标准(鲁政办发201144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为学校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实验人员、心理健康教师和管理及工勤、安全保卫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切实满足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工作需要。说明:评估有三个要点:一是编制及配备数量是否达标;二是配备人员资格是否符合规定;三是各类人员和各科教师是否满足学校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需要。2.专任教师

49、的学科、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满足教学需要。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保持教师新进、退出数量基本平衡,新补充教师具备合格学历和教师资格。,67,评级标准A等:1-2项均达到要求。B等:1-2项基本达到要求,各类专业人员配备不够齐全,专任教师的学科、年龄结构存在较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但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C等:教师配备不足及其他次于B等情况。,68,四、评估标准有关问题说明,(一)关于各类校舍配备问题(略)(二)关于学校规模与适用标准问题1.如学校规模介于两种标准数值间时,学校各种功能室配备数量和实验仪器及教学器材配备套数(件数),按较小规模的标准配置。2.学校规模超出适宜规模时,高中超过60个班、初中小学

50、超过36个班的学校,超出规模部分的配备标准,按增加的班级数,增加相应的校舍和设施设备。(三)初中、小学有关器材配备要求(略)(四)完全中学有关标准问题(略)(五)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关标准问题(略)(六)含小学六年级的初中学校有关标准问题按初中学校配备,但应按小学六年级规模增加科学实验室(科学教室)及相应仪器器材。小学六年级小于8个班,且初中实验室比较富裕时,科学教室可与初中实验室合用。此类学校BI指标最高只能确定为“B”等。,69,(七)不完全小学有关标准问题1.1-4(5)年级的小学按完全小学配备,但其中5-6(6)年级所需的仪器设备可不配备。此类学校B1指标最高只能确定为“B”等。2.只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