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安全管理的危害识别.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0028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安全管理的危害识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现场安全管理的危害识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现场安全管理的危害识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现场安全管理的危害识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现场安全管理的危害识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场安全管理的危害识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安全管理的危害识别.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作现场的危害识别,基本内容.危害的概述及性质.危害识别的范围、.危害识别的方法.危害识别的步骤.危害识别的常用方法.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和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害识别也称之为危害辨识,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对危害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需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本身,如不能将火灾爆炸当成危害,而应把导致火灾爆炸的因素找出来。造成一个事件的危害可能很多,应一一识别出来,还应将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识别出来。,

2、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如造成火灾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义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的服饰、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原因。,危害识别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不安全状态,A-7部安全行为,可以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即为危害。导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所列的20类事故的因素也可以认为是危害。,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1)设计不良,设计强度不够,稳定

3、性不好,密封不良,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质不合适。(2)防护不良,无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无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个人防护用品或个人防护用品不良。(3)维护不良,设备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了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2、物料(1)物理性:高温物(固、液、气)、低温物、粉尘与气溶液、运动物。(2)化学性:易燃易爆物质、自燃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其他化学危害物质。(3)生物性:致病微生物、传染性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等各种噪声。4、振动等,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1、不按规定方法操作

4、、不按规定使用、使用有毛病的、选用有误、离开运转的机械、机械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违章驾驶。2、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意外风险,不防装置突然开动,无信号开车,无信号移动物体。,3、对运转设备清洗,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装置,带电设备,加压容器,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容器违规操作。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安全装置,使之不起作用,安全阀调速错误。5、制造风险状态,如货物过载。,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用护具,不穿安全鞋,使用护具方法错误。7、不安全放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8、接近危险场所。9、某些不安全行为,如用手代替用具。10、误动作等。,属于作业环境缺陷的有:1、作业场所:无安全

5、通道、间隔不足、配置缺陷、信号缺陷、标志缺陷。2、环境因素:采光、通风、温度、压力、湿度、给排水。,属于管理的有:1、物理性能控制的缺陷:设计检测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教育、培训、检测。3、工艺过程作业过程程序的缺陷。4、作业组织的缺陷: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禁忌作业色盲。5、来自相关方的缺陷:合同采购不符合安全要求。6、违反功效原理,如所用机器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危害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水和空气、土壤、低下水及噪音污染等。,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停车等阶

6、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危害识别的方法(一)、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 识别作业过程中的危害通常要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的划分可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热物、生产阶段或部门划分,或将上述方法和起来划分,如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理作业,带压堵漏等皆属于作业活动,1、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清单 作业活动的分类标准,对于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

7、是:所划分的每种活动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各种作业活动所需信息可能包括以下方面:,(1)正在执行的任务的期限和频次。(2)作业场所。(3)通常执行此任务的人员。(4)受到此项任务影响的人员。(5)已接受此项任务的人员培训。(6)为此项任务准备好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持证上岗程序(7)可能使用的装置和机械,(8)可能使用的电动、手工(9)机械的操作使用证明书(10)可搬运的原材料尺寸形状重量(11)原材料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12)所用的服务(13)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14)对所进行的工作,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15)被认为适当的控制措施16)与此活动的部门

8、有评价发生。,2、识别设备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危害可按下列顺序厂距: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建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装置、化工、机械、电气、特殊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工时制度: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设备清单序 号 设备名称 位 号 部 门,常用的危害识别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4、故障假设分析(WI)5、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6、故障假设/安全检查表分析(WI/SCL)7、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8、故障数分析(FT

9、A)9、事件数分析(ETA),工作危害分析JHA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证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也不能过细,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惊醒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电器使用说明书可以借鉴。,作业步骤简单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地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

10、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对于每一个步骤都要过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挂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噪声、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规程,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2、工具、机械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到、绊倒或摔倒?5、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

11、度而扭伤?6、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7、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8、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9、是否存在照明问题?10、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11、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12、是否可能接触炽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13、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第一类危险源,还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作出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去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热能可造成灼伤和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

12、。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按照危险源分类标准,上述为第一类危险源,,即以其事故的发生时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时发生事故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谈不上能量或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时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

13、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共同构成危险源),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当然也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根为重要,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工作中应考虑三不伤害。,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案例: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工作任务:更换撒气轮胎 工作岗位:分析人员:日期: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控制措施1停车过往车辆太近停车地面松软不平可能向前或向后跑车将车开到远离交通的地方,打开应急日光灯,选择牢固平整的地方,刹车、挂档在车轮前斜对着撒气轮胎放垫块2搬备用轮胎和工具因搬备用轮胎站位不当,可能摔倒将备用轮胎转入车轮凹槽证上方位,两腿站立尽可能靠近轮胎,从车上举起备用轮胎并滚至漏气轮胎处3撬下轮胎,松开突耳螺栓轮毂帽可能蹦出,耳柄扳手可能滑动撬轮毂帽平稳用力耳柄扳手大小适合缓慢平稳用力,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和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害识别也称之为危害辨识,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